㈠ 高一地理区时和地方时怎么算我知道地方时是1度4分钟那区时咋算
用经度除以15得到的数是时区,然后看是东经还是西经,东经就是东几区,西经就是西几区。例如西经45度,45/15=3,即它在西三区。
如果题目给出的数不是15的倍数,就要换一下方法,看它靠近哪个是15倍数的经度,当然必须小于7.5度。例如,东经77度,77/15=5余7,那东经77度就位于东五区。如果是78度的话就变成东六区了。
另外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的那一时区为中时区,那里的时间叫做国际标准时间。而180度经线那就分成了两个时区,东西十二区,每个时区垮7.5度经线。180度经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往东过此线减一天,往西过此线加一天
㈡ 怎样计算高一地理的区时和地方时
区时:东八区12点,东一区:12-7=5点;东10区:12+2=14点(东加西减)
地方时:120°E 12点,90°E:12-30/15=10点;130°E:12+10*4/15=12:40
㈢ 如何计算高一地理的地方时和区时
时区计算:
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如已知某地位于145度E,用145/15,商数为9,余数为10>7.5,商数加1即为该地的时区数,所以该地位于东10区。再假如某地位于67度W,用65/15,商数为4,余数为5<
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则该地位于西4区。
区时计算: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
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
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地方时计算:
要计算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已知时间的经度-要计算时间的经度),其中经度中,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例:已知120°E的地方时为12:00,求20°W的地方时?
20°W的地方时=12:00-4分×[120°-(-20°)]=12:00-9:20=2:40,日期变化同上,其他方法同上例。
日期计算:
在
日界线
的教学中,向东跨过日界线后日期的变化或向西跨过日界线后日期的变化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一,这一难点的突破也可应用区时的计算方法。如西十二区为5月1日的12:00,则向西跨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的日期为:
东十二区的区时=12:00-[(-12)-12]=36:00-24:00+1天=12:00(5月2日)。即向西跨过日界线,时刻不变,日期加一天。
判断新旧两天,要看两条线
一是人为日界线-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
二是自然分界线-当地时间为0点的地区经线
过0点经线
日期自西向东加一天
过180度
日期自西向东减一天
㈣ 怎样计算高中地理的昼夜长及区时
计算区时:
a区时-b区时=(a时区-b时区)×1h/区,其中时区均按东时区计算,西时区按负东时区计算(个人总结公式,不喜勿喷)。
当然,区时还涉及到经度:
a时区=[a经度÷15°/区+0.5区],其中经度有东、西之分,[x+0.5]的数学含义是:对 x四舍五入取整数(个人总结公式,不喜勿喷)。
另外关于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暂不写,有需求请追问。
至于昼夜长短,则等价于求 日出,或者日落的地方时(日出、日落关于正午12点对称,即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h,知道一个即可得另一个)。
同一纬度的地方,其日出/日落时间一致。
求日出/日落时间,一般通过晨昏线视图才能求得,晨线与赤道交点为0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00。根据这个特点获得一个a点经度、时间,再结合晨昏线 与 甲地 纬度圈的交点 乙地的经度,可以计算 甲地纬度圈的日出、日落时间,即 甲地的日出、日落时间。
a地方时-b地方时=(a经度-b经度)÷15°/h,其中经度均按东经计算,西经按负东经计算(个人总结公式,不喜勿喷)。
㈤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在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地东八区的时间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下面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
㈥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有关地方时与区时计算的
A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PST是西五区(-8),两地的时差是16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6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5小时。美国夏令时期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10月最后的星期日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地方时差=60°÷15°/H=4小时,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B两点同在西经,则:A、B两点的经度差=100°—80°=20°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20°÷15°/H=1小时20分 因为A、B两点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B点80°W在A点100°W的东方,应加地方时差.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小时20分=9:20
【例3】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 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例4】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例5】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2小时=20:00或8:00—12小时,不够减,在日期中借一天24小时来,即24小时 +8:00—12小时=20:00。
地球有东西半球之分,它自转一周迎来了白天和黑夜,需要花费24小时。当东半球在阳光照跃下处在白昼时,西半球却是一片漆黑;随着地球的自转,东半球将进入黑夜,西半球就迎来了新的曙光。东西半球之间存在着时差,如何计算这种时差得从日界线说起。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或国际改日线。地球上各处因东西位置不同,日出时刻有早有晚。为了避免这种差异造成日期上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子午线(此线也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之一)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这是地球上的一条无形的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线,其东西两侧相距咫尺,但日期却相差一整天。因此,舰船飞机由西向东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增加一天。由于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子午线划分,有小部分线段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而达新西兰的东边。
㈦ 高中地理如何算时间
可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根据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晨昏线中哪条为晨线,哪条为昏线。
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晨线西部的地区将由夜晚进入黎明,昏线东部的地区则由白天进入黑夜。
地理时间可根据区时计算,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从西到东时间增加,从东到西时间减少。
看图的话,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晨线的地方时为6时,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春秋日出在东,夏在东北,冬在东南。
地理时间的算法:首先要明确,你所说的地理时间是什么时间,地方时还是区时。
地方时的确认方法:一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的时刻为中午12:00,到第二天太阳高度最大时,为一天,24小时。
区时指,一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地点相差一经度相差4分钟,十五度相差一小时。
在我们计算的时候往往是以一个地方的区时来计算的。
1)已知一点球另一点:基本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应的加减几个小时。得数值大于24就日期加一日,在数字上减24即可;若不过减便向前借一天,即日期减一日,数字上在加24进行减法,得出数值,即可。
2)有晨昏线:赤道终年6:00日出,18:00日落,晨昏线与赤道相交那点的经度为6:00或18:00,由经度差按东加西减即可算出时间。
㈧ 高一地理中区时的换算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这个时区共同使用的区时。
时区的换算方法有:
1、时差计算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都在东时区或者都在西时区,两地的时差是时区数相减。
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时区差是时区数相加。
2、经度与区时换算
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差4分。相差几度,时差就是4分钟乘以经度差。
每个时区15经度,经度数除以15,余数小于7.5度时,商是多少,时区就是多少;余数大于7.5时,商+1=时区。
3、15度乘以时区数=那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
4、时区换算时,注意日期的加减。东半球时间早于西半球。
180度经线是东西12区的共同中央经线,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找实例验证一下,有助于弄明白上述计算方法。
㈨ 高一地理:时区,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时区最按全球各地的经韦度以区分的!全球共有二十四个时区.每一时区跨经度15度!
地方时是在时区的基础上加以有所改动!
区时,是在时区内于以计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