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北京顺义的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有哪些做测绘遥感的公司比较着急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首批入园企业
沈阳航天中测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大连九成测绘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山海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天元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四维航空遥感有限公司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据空间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
天地图有限公司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
我记得还有一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北京国测星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 咱们中国目前有几个地理信息产业园,包括已建成、正在建和准备建设的,运行中的效益怎么样
项目位于潍坊市区中心东南部的山东潍坊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涵盖双羊街以南、凤翔街以北、兴国路以东、油南路以西区域。该项目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12月批准成立的“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的装备制造园区(鲁国土资字[2011]1548号),总体占地5000亩,一期可利用土地2039亩。
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推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扶持,潍坊市人民政府和坊子区人民政府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在税收、土地、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最优惠政策,扶持入园企业尽快发展。园区本着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原则,大力引进测量产业、遥感产业、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地图服务产业、飞机整体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发动机制造、机载设备制造、机场空管设备制造等项目及科技孵化器、商业中心、员工公寓、专家公寓及后勤综合楼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地理信息产业和航空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产业链条,努力打造成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平台。
目前,已有V750无人直升机、航空涡轮增压器、涡喷发动机等项目落户园区。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理信息产业、航空产业基地,形成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产业链。预计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创利税100亿元。
C. 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开发现状
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分三期分别规划提供1970亩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园”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508亩,由东至西分为六大区块。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全面建成“产业园”的建设发展目标,五年内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引进各类地理信息企业10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年利税30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
蓬勃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作为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全符合科技新城发展信息技术的产业定位。通过前期与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密切联系,东方道迩、神州图骥、阿拉丁、中海达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对科技新城进行了实地考察。突出的区位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质朴的民风,优惠的招商政策,使来访企业对落户科技新城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011年5月26日,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式达成关于合作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框架协议,并于5月下旬和7月中旬适时召开了两次地理信息产业推介座谈会,来自省内外的各大测绘单位,南方测绘、网新超图、东方道迩等全国知名的地理信息企业和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共计120余家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后神州图骥地名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一图空间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宁波伊都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科技新城达成了落户产业园的合作意向,意向投资总金额达到41.6亿元。
D. 西咸新区的产业园区
空港综合保税区
空港综合保税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最为重要的空港型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功能核心,占地2平方公里,将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发展紧密结合,提供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基本功能,以及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物流增值服务、国际贸易及展示、国际商务等衍生和增值服务功能,打造面向欧亚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综合保税区。
先期规划建设0.8 平方公里保税区启动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网外事务服务办理中心、围网内多层立体仓库、3座单层仓库、6座出口加工工业厂房、奢侈品展示中心、奢侈品仓库、海关国检查验仓库、卡口、监管设施和室外工程等,建筑面积约33.73万平方米。
空港临空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中西部,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商务会展、电子信息等临空产业集群,建设以枢纽空港为依托,服务西北乃至全国的国际化临空经济中心。
2012年9月,全球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地产嘉民集团入驻空港新城。嘉民物流园由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内最大型的工业地产上市企业嘉民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6000万美元(约3.8亿元人民币),占地约200亩,建设周期16个月,建设的高标准商贸物流设施,区域分拨中心、高端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双向进出分拨中心、数据中心、文件存储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境内,绕城高速以西、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以东、西宝高速以南王寺街道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示范基地的总体定位为:立足西安科技资源发展实际,以体制创新、政策引导、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孵化加速为核心,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将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带动关天、辐射西部、面向全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试与转化基地以及科技人员创业基地。重点发展公共科技服务、髙科技研发和创业孵化、高技术企业总部经济和高端生产性服务等产业,加速实现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
六村堡新加坡现代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占地1200亩。重点针对以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机电制造、物联网等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引入20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及欧美、日本、韩国等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开发建设的配套设施主要为园区内制造业服务,同时引入高附加值产品的区域结算和运营中心。
周陵新兴产业园区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规划建设的四大园区之一,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总体规划面积973公顷。包括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园、大众民用汽车产业园和住宅产业化园三个功能区。如今,已入区的相关项目有16个,总投资110亿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入相关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300亿元,实现产值500亿元。
五陵塬文化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秦汉新城渭河北岸的百里帝陵保护带内,建设世界最大的文化遗址保护公园、都市森林景观区及由若干文化小镇组成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信息产业园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北部,西临渭河,东至秦皇南路,南临新西宝高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布局了包括信息服务产业区、信息研发总部区、信息技术产业区、高端IT企业集聚区和生活配套服务区五大功能板块。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的基础上,明确了以大数据产业为先导,信息服务、设备制造、软件研发梯次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着力培养一批价值链高端的百亿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争取在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建成引领陕西、辐射西部、全国知名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2012年,西咸新区成功举办“2012西咸新区大数据高峰论坛”。《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60余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中国联通西北数据基地、全国人口数据备份与处理中心开工建设,微软中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陕西广电和3个国家部委项目、一批数据类企业落户,省级物联网基地获批,在全国举起了大数据产业旗帜。
国际教育文化园区
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宝高速新线以南,沙河东西两侧区域,总占地约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3平方公里。园区由3-4个文教园区小镇构成,沿沙河两岸布局。每个文教园区小镇建设用地约为1200亩-1500亩。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国际文化、国际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知名文教园区。
2012年11月,在第二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陕西西咸保华国际教育园项目将建设耀华国际教育学校(YWIES)、耀华国际教育学院(YWIEC)、耀中国际学校(YCIS)等学校意向落户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该园区作为未来承载大西安的国际文化聚集地、国际人才的供给地和国内文化教育的示范地,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现代物流园区
现代物流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泾大道以南、高泾中路以北、西铜铁路两侧,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总建筑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项目分三期建设。
项目以仓储配送、贸易综合、生活服务为主要功能,将建设成为一座集农业、能源、化工、快速消费、农业装备、制造业、物流总部经济、物流担保服务、物流贸易和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城,打造物流服务产业体系的标杆。
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地理信息产业园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境内,毗邻中国大地原点。以“大地原点”雕塑为中心,展望地理信息特色文化,打造以原点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主,集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地理信息科教博览区。每年将定期举办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交易及学术交流会和高峰论坛。
E. 地理信息产业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GIS 应用正在朝着企业应用方向发展,如自来水、电信等行业在内的许多企业开始大 量采用GIS 和遥感技术。而在卫星导航应用中,企业已经成为做大地理信息产业的主体,如导航、监控、航海和信息服务领域。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日趋繁盛。据悉,“十一五”期间,以为百姓提供车载导航、手机移动定位、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智能交通等服务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整体每年以近34%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国产数字城市软件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打破了前几年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近200所相关院校,每年地理信息专业毕业生逾万人,就业率高达98.7%。2006年以来,地理信息产业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猛增长,2010年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企业大扩张的局面,几乎每天都在诞生新的地理信息企业,一些IT企业也涉足地理信息业。武汉、哈尔滨、西安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已经发挥良好效益,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也正在积极筹划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有望超越2000亿元总产值。
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市场的扩大、企业的成熟、教育的跟进都为我们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数机遇,然而,在激烈国际竞争的,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遥感数据方面,我国目前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90%以上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
等国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数据我国尚属空白。提升技术创新
能力,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已显得非常迫切。此外,基础数据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地理
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数据库、综合信息数据库、行业专题信息数据库。在信息化社会里,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呈多样化,这些数据库又可派生出许多子系统,比如面向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面向百姓的公众服务系统,林业、旅游等专题应用系统,基于位置服务的GPS导航定位系统等。
然而,虽然这些系统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由于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低,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地理信息产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图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带来的麻烦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例如,当你正常行驶在公路上,GPS却发出错误的信息,提示你正在河中行走;更糟的是,如果地图网站报错地理位置的话,有可能你要多跑几十公里的冤枉路了;更有甚者,两个县之间对着建一座桥,两个县的建设单位各按各的图纸来造,结果因为使用的地图坐标系不同,最后导致大桥合不上龙,损失巨大。
就城市建设来说,城市建设需要建立从项目选址、拨地、规划方案报批、建筑方案审查、红线放样、建设工地管理、竣工验收、房产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和管理系统。但整个流程涉及多个部门,各选各的图纸,各按各的方式行事,这种信息隔离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和信息化建设上的重复投资。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除了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问题所在。目前,各界对于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政策、数据、应用和技术的高度集成,需要解决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更新、分发与服务的一系列问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以政务网、专网、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在测绘成果和专业信息保密的范围内,为政策管理,行业应用,社会公共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首先要在技术上实现统一。专家认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标准问题。地理信息的整合,要以测绘部门为主体,通过与各个行业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前提是标准要统一,才能编制相应的共享交换软件,实现与各类数据库的共享与交换。同时,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库快速、实时共享。由各部门对自身生产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动态维护,以实现全部空间信息的更新和维护。
随着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才会显着提高,如地图导航、数字营销、网上地图、数字街区等。地理信息生产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新技术产业也使测绘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从生产型市场逐步过渡为服务型市场,测绘人员从重复的地理信息生产转向地理信息的挖掘,从简单的地理信息销售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地理信息服务。针对一边是信息资源严重缺乏,另一边是对已有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有关专家指出,要立足现有条件,尽快实现已有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的集成,统一平台,统一建库,统一管理,实现内部信息集成和共享,外部提供综合服务,真正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包括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和取费等政策,软件平台和规划、国土、城建、民政、公安等重要节点的应用系统建设。
同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努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协调与支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主动与各行业,各部门沟通,通过行业和区域试点,将地理信息应用于数字行业,数字社区和政府信息化管理,促进地理信息在共建共享方面达成共识。 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门的不同标准,地图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也将很快得以解决,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国家测绘局已陆续同交通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签署了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协议,以进一步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在数据库建设标准方面,目前国家小比例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标准已经形成。GIS 标准化的滞后、GIS 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不适应,都是我们需要积极面对,努力应对的。
F. 北京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 公交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
地址:北京市
426米洼子-公交车站
途经公交车:顺22
682米头二营-公交车站
途经公交车:顺22
2.1公里t3航站楼-地铁站
途经地铁:机场专线
请采纳,谢谢。锏惧害鍦板浘
G.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位于北京顺义区国门商务区,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北京市政府联袂打造,占地面积近1000亩,总投资额150亿元,计划于2012年底前建设完成,计划引入国内外地理信息相关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将享受许多优惠条件,如企业用房每平方米价格为10000元,公寓用房每平方米价格只有8000元。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是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园
H. 成都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区是做什么的
成都市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位于金牛区天龙大道。 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北邻成都国际商贸城,南倚幽静凤凰山,东毗古
I.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的园区介绍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位于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地处北京市顺义新城29街区内,首都机场东侧1公里处。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是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北京市的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国测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
2010年11月28日举行地理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2011年3月,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建设举行开工仪式。
2012年6月,国家科技部正式认定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为北京国家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产业园建成后,将引入国内外地理信息相关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年产值近千亿元、就业人数超过6万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到2011年11月28日,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奠基一周年庆典时,一期项目建设仅为8个月,37栋产业大楼的主体封顶,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见效的“国测速度”。
2012年12月20日,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举行了盛大的开园仪式,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正式启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部门率先入驻。从项目奠基到开园,仅用了21个月时间,创造出一期项目的135万平方米产业用房建设和外装工程全部完成、部分产业用房完成装修的良好业绩。
2012年12月20日同时启动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二期综合配套项目。二期综合配套项目,最抢眼的是集会议、会展、商业、酒店和配套公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大型会展中心,可同时容纳4,000人与会。同时,兼顾北京世界空港城的建设和为产业园提供各类高端商务活动,将建设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商业金融配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