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高考如何备考

地理高考如何备考

发布时间:2022-06-03 12:03:11

‘壹’ 高三地理二轮备考建议怎么写

高三地理二轮备考建议写法如下:

1、一是重点性,构建专题应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如,时间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等。

2、二是类似性,一个专题必须是由相关或相似地理现象经过提炼综合而成。

3、三是创新性,构建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是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

4、四是理性认识,章节体系重在基础知识的表述,尤其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阐释。而专题体系则大不相同,重在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如,分析各种因果关系,透过地理现象发现其本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阐释地理概念的含义,分析地理结论的依据等。

5、五是灵活性,专题体系不受课本教材体系的限制,专题体系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综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综合;可以是专门论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是专门论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贰’ 高中地理到高三了怎么全面复习,具体怎么学

你好! 首先,不要有畏惧心理;其次,应该多看地球仪和地图;再次,多做题,再把同类型的题归纳一下,形成体系,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要有做笔记的习惯,题记结合;最后,再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做到学以致用。下面我总结一下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能为楼主找到一个提高成绩的捷径: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三、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叁’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建议有哪些

一、重视回扣双基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应考能力而言,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二者构成了所谓的“双基”。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特点,学科主干和“双基”类知识占较大比重。因此,二轮复习期要重视“回扣双基”。近年,我采用学案导学法,即先将各个专题“双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根据考纲筛选出“双基”内容制成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填充式知识体系和体现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组,利用一课时训练效果明显。

二、重视整合知识

近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征之一是突出考查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因此,专题复习中整合知识、构建体系非常重要。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重点性,构建专题应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如,时间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等。二是类似性,一个专题必须是由相关或相似地理现象经过提炼综合而成。三是创新性,构建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是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四是理性认识,章节体系重在基础知识的表述,尤其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阐释。而专题体系则大不相同,重在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如,分析各种因果关系,透过地理现象发现其本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阐释地理概念的含义,分析地理结论的依据等。五是灵活性,专题体系不受课本教材体系的限制,专题体系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综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综合;可以是专门论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是专门论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三、重视拓展知识

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提供了指导。课改必然波及考改,因此,高考命题也会顺应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是文综能力测试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高考试题中第2、4、6、8题的考查,皆体现出知识和思维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题中提取A市位于82.50w经线以东的西五区这一有效信息,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内容应给学生适当补充、拓展。

四、重视社会热点

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如,2008年高考第7题以北京奥运会和奥运圣火为素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问题。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和鲜活性。如,近年常涉及的三农问题、五大经济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与调配、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中部崛起、绿色GDP、极地科考、区域经济合作等应及时渗透于各专题复习中。

五、重视提升能力

应考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要加大训练量,让学生感悟答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应试能力。在专题的设置上既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六、重视训练反思

通过定时定量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原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达到练规范、练速度、提高技巧和答题能力,这个环节是二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意识,就是学生在做题之后,要反思这个题目具体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有没有漏洞;要反思该题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这几种能力上有没有欠缺之处;还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自己能否对问题答案提出疑问,能否联想到曾经做过的类似题目,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案;要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

‘肆’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重点,就是掌握重点与难点之间的结构与体系。

重点知识常常是整个章节或者整本书的关键问题,与其他各部分内容联系密切,有些是从知识体系方面来看,属于重要环节,必须掌握;有些是内容的要点或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掌握,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突出重难点。

举个例子,我们在学习高中地理中气体组成部分时、作用、受热过程等内容,书中很多内容图文并茂,涵盖模型图例和实际图例,两者结合,标注除了主要部分的名称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原因。

我们在学习时也应该如此,只有把所有的内容结合起来,构成知识体系,从表面接受到彻底理解,才算是真正掌握。

下面开始给同学们分享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公式:

‘伍’ 如何复习高考地理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
一、 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高考强调学
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时间的推算、区域空间判断、气温递减率和气候类型判断,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商业网点和地域结构研究等。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也需要选择复习方法,我们给大家以下的一些建议:
1. 根据内容不同,选择不同方法
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
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2. 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个案分析
地理高考越来越脱离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载体,重在进行地理思维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基本的、宏观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式的分析法成为流行的学习方法之一,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已成为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
核心知识的内涵:基本的空间结构;地理判读分析和初步绘制图标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的时政要点的地理背景分析。学科内综合主要是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理论应用与现实问题的综合。
3. 技能与能力培养
主要包括地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
柱状图、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简明推导或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4. 空间定位落到实处
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空话,要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和复习设计上。如对空间概念
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可做以下设计:第一步,选取某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想象,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磁,重要大地形、气候区等,此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就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
中国空间定位要抓住四至把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其他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度、0℃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一兰新线等铁路沿线。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主要包括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湖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中国分区图。世界图主要包括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世界交通图、世界分区图。
5. 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应用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
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青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青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击平原有关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晨昏线移动――地方时不同――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在远日点附近――7月初――北极附近为极昼――晨线在北极圈内。
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各种工业部门,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要素(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项条件(如土壤形成的条件、形成大气环流的气压带风带、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气候要素与其所包含的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外力地质作用与其所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自然资源与其所包含的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陆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等;农作物――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等;能源资源――常规能源――矿物能源――煤炭、石油等。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大家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式,我们为大家推荐 下的一种方式: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考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传统型和过渡型选修新老教材有明显的矛盾,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采用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4.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二、 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
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梳理知识,把厚书念薄。地理知识很多,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但过多、过细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阶段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此外,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3.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同学不重视,往往考试时因相混淆而丢分。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4.掌握原理,讲求解题思路。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原理、掌握规律,解好地理题就入了门。因此要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5.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最后阶段当然要做习题,它可检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开阔思路,训练各种能力。但题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找一些近些年的高考真题。但注意千万不要以做题代替对知识的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在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考查什么能力?明确出题意图就可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6.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试题的目标之一,所以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具体而言,考生应当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地理学科内(或以地理学科为主)的热点知识可能有: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华西秋雨与渭河洪灾、江淮梅雨与淮河洪灾、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赤潮、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入世与产业结构调整、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陆’ 教考分离严重,高考地理如何学

小编感觉现在教考分离并不是那么严重,只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才会认为考试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进行延伸,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那高考地理应该如何学呢?

‘柒’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求助具体点

在了解了近年来地理命题特征、主干知识的命题取向后,我们在复习备考方面,要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几项训练:
1.突出主干、依纲分类梳理、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中学地理主干知识渗透于三大板块之中,突出重点,依照“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分类梳理,构建主干知识网络体系,是我们要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如前所叙,把最主干的知识内容梳理出来后,建个相互联系的网络,理清它们的相关性区分并列的、依存的、包含的、主次的等等关系,构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有机体。
例如:关于河流这一主干知识,热带雨林区、热带草原区、季风区等等不同地区河流因气候制约不同,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而同一气候区又因不同地形区、不同地质、土壤条件,其水文特征也有差异。分门别类,按要素归纳,构成河流知识的专门单元,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复习应用。
2.灵活剖析地图,学会变式解读,提高地图能力
地图和教材中的地理图表,是构成地理教材的有机体,也是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形象、直观的概括。它们不仅呈现地理知识,也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和地域差异,同时,还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明显地突现对图表的考查。以图表作背景材料,注重考查学生阐述地理事物特征和探究地理问题成因的能力。因此,加强地图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特别强调对地图的变式解读,提高地图能力,是提高地理高考质量的关键。
3.重视思维训练,熟练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对应着某些地理原理和规律。关键是我们要通过仔细分析和严谨的推理,找出它们的地理学内涵。复习中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训练,例如河流专题,就要用上述与之对应的很多原理:地形地质要素制约河流发育,涉及内容也很多,上游地区,河流发育在山谷,坡度决定流速,中下游地区地形地势决定河流长度、河道宽窄形状、地质条件决定河水渗漏;土壤与植被决定河流含沙量;气候类型决定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也就决定了河流的水量、流域面积、水位的季节变化,温度决定汛期(凌汛)结冰期等等;农业地域类型生产习惯和种植水平决定了引用河水灌溉中的一些特征;河流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浪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注重基本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加强思维分析方法的训练,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高三复习备考中的重头戏。
4.拓宽视野,关注生活地理,透彻理解身边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选材新颖、创新性强,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试题多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现象为问题中心,注重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形势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程度,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应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因此,在复习中要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焦点等重大事件。
譬如,气候变迁与人类生态问题。世界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影响与对策。强调大背景下的“小战役”、微型化,大问题小角度,将重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化,揭示基本质特征。同时还要重视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全面、细致分析地理成因。
5.加强审题能力训练,提高答题技巧,减小失分率
对高考试题的解答,审题是关键,特别是对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词句的准确把握,是答题成败的前提。此外,规范答题尤其是运用专业化述语、准确、严谨地表达,条理清晰、正确、完整、精练地答题也是减小失分率,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一环。
4
合理规划、科学用时,力求实效
高三备考复习,一定要合理规划,考前剩下时间不多了,因此要科学地分配时间,比如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了,就应该规划花两个月时间搞好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对有些内容采取“建模”方式复习;花一个月时间进行第三轮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完善主干知识的网络构建。同时,对那些特别难以掌握的内容,应借鉴各地有价值的备考训练题来练习掌握。要研究解题技巧,举一反三,透彻分析,完整掌握,力求复习实效高效。

‘捌’ 高考地理会考初中知识吗如何备考呢

高考地理其实大部分考的还是高中的知识,会有初中的知识,但那都是初高中都需要学的内容,不会太难的。

在初中,地理所占的分值不会太高,所以所学的地理知识不会太多,也不会太难。像大家都要学的四大洋七大洲,中国地理。这些内容都是简略的学习。初中的地理课并不会太多,要学的内容并不会太多,老师也不会讲的太难。对于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都是讲一些概况,更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阅读全文

与地理高考如何备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