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大发现了哪些航线

地理大发现了哪些航线

发布时间:2022-06-04 14:36:36

㈠ 地理大发现的内容是什么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荷兰、英国等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并探险世界其他地区。16世纪,荷兰的巴伦支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先后发现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并到达新地岛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岛;17世纪初,英国的哈得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斯霍特于1616年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于1642~1643年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洋流、风系等的科学考察以及岛屿和陆地的实测工作。到了18世纪,库克的海洋探险已属于科学考察的范畴。

㈡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西方史学对15~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地理大发现包括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有
1486年葡萄牙人B.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风暴角(即“好望角”);
1492年C.哥伦布航抵美洲;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
1519~1522年F.de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1642~1643年荷兰人A.J.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等地。

㈢ 地理大发现的环球航行

参见:斐迪南·麦哲伦
斐迪南·麦哲伦(1480年-1521年)。然而,在欧洲最受欢迎的香料并没有出现在这片新的大陆上,因此西班牙王室依然对东印度保持着极大的兴趣。1519年,在荷南·科尔蒂斯在墨西哥登陆时,西班牙资助了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的探险。这次远航的目的,是去寻找向西通往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的贸易路线,这可以让西班牙在不违反《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前提下通过香料贸易来获取利润。麦哲伦曾试图向葡萄牙请求资助,但受条约限制的葡萄牙并没有同意。 麦哲伦曾积极地参与了葡萄牙对印度和马六甲的殖民活动,可他却没有达伽马在曼努埃尔一世前的那份幸运:1513年,他被派往摩洛哥清剿海盗,在一场战斗中他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回到葡萄牙后,他在晋见国王时恳求国王念在多年的功劳上为他增加俸禄,但却被拒绝了。失望至极的麦哲伦离开了自己的职位,在家乡停整了几年,接触到了邻国西班牙的航海者与国王,还同制图师与天文学家鲁伊·法莱罗建立了友情——法莱罗对麦哲伦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香料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东西分别为新几内亚与苏拉威西岛,南临澳大利亚大陆。这一片群岛成为了当时欧洲探险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
麦哲伦在很早以前便相信有着一条向西穿越“大南海”通往香料群岛的海峡;过去曾经有探险家寻找过这条海峡,但都却无功而返。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都被看似无穷无尽的岩石所阻碍,由此,很大一部分制图师都设想美洲大陆的土地会一直延伸到地球的南极。然而,麦哲伦坚信两大海洋间必有通道相连,并希望得到一支舰队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法莱罗支持了麦哲伦的行动。1517年10月20日,麦哲伦前往了西班牙南部大港塞维利亚,寻求为西班牙王室效劳的机会。他将自己的计划呈交给了当地的商局,并在1518年3月22日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签订协议,揭开了大航海时代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页。
得知这件事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打一开始便打算去破坏麦哲伦的航行。夺取了马六甲控制权的葡萄牙,已开始计划征服其最后的目标——香料群岛。在当时,两个国家的君王都十分注意自己出现的场合,因为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一世即将迎娶西班牙国王的姐姐埃莱奥诺。然而,两国间私下的角力仍然十分激烈,葡萄牙曾派出大使阿尔瓦罗·德科斯塔(Álvaro de Costa)试图行刺麦哲伦,而卡洛斯一世则希望夺取葡萄牙在香料贸易上的优势地位。 根据与卡洛斯一世签订的协议,船队必须由麦哲伦和法莱罗这两位拥有平等权力的船长指挥。亦是天文学家的法莱罗还负责为这次航海制造必要的航海用具,及解决棘手的经度问题。法莱罗为此提出了三个方案:分别是通过月球的纬度、日月的冲合或磁针的偏角来获取经度。然而,法莱罗在将各个方案解释清楚前便离开了船队,宇宙结构学家安德烈斯·德圣马丁继承了他的工作,并选择了在当时可得出较满意结果的第二种方案作为测量经度的方法。
由于法莱罗的离去,他对船队的指挥权转移到了麦哲伦上将手中。然而,船队中最大吨位的船圣安东尼奥号的舰长——布尔戈斯城主教的堂兄弟——胡安·德卡塔赫纳得到了另一份令其拥有与麦哲伦平等权力的补充文件,文件委任他“协助”(adjunto)葡萄牙人(指麦哲伦)以确保该次派遣的顺利进行,并留意和防止疏忽的发生。这样的决定带有一些政治上的考虑,但却是有害的;因为尽管麦哲伦拥有对舰队的绝对指挥权,但卡塔赫纳的加入多少带有些限制其职权的意味。这个决定在后来导致了两人极为严重的对立。
船队由5艘卡瑞克帆船共265名船员组成:旗舰为特立尼达号(Trinidad),其余四艘分别为圣安东尼奥号(San Antonio)、康塞普西翁号(Concepción)、维多利亚号(Victoria)与圣地亚哥号(Santiago)。其中最大的船为120吨的圣安东尼奥号,最小的为75吨的圣地亚哥号。每艘船都装备了足够的武器,并为交易和补给准备了丰富的物资:有蛋糕、酒品、醋、干鱼、熏肉、蚕豆、鹰嘴豆、小扁豆、面粉、大蒜、奶酪、蜂蜜、杏仁、凤尾鱼、沙丁鱼、葡萄干、李子、无花果、食糖、榅桲果、芥末、刺山柑与稻米;船队甚至还带上了6头母牛,以获取新鲜的牛奶和牛肉。麦哲伦的整个舰队共花费了8,751,125西班牙金币。1519年9月20日,在这个星期二的黎明,麦哲伦率领他的手下从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9月26日,向西南航行的舰队抵达了特内里费岛,并在该岛补充了饮水、食物和木材。他们在加那利一直停留到了10月3日;10月3日的午夜,麦哲伦下令舰队启航,并航向南方的塞拉利昂方向。卡塔赫纳对舰队没有按照既定路线航向巴西感到惊讶,并因此要求麦哲伦海军上将给出解释。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麦哲伦似乎没有理会他,并依旧维持着他的航线。显然,这次事件并没有引发任何直接的后果;但在经过14天的逆风航行后,更加不满的卡塔赫纳开始拒绝向麦哲伦上将行问候礼。脾气易受周遭环境影响的麦哲伦,在一开始便要求卡塔赫纳必须向他行问候礼,但这一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在两人的一次见面中,卡塔赫纳公开违抗了麦哲伦的权威:麦哲伦于是下令解除他的军职并逮捕他。路易斯·德门多萨(Luis de Mendoza)自愿监管被解职的卡塔赫纳,以避免这名西班牙贵族沦为底舱的囚犯。安东尼奥·德科卡(Antonio de Coca)则被指派为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该次事件在后来还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穿过大西洋后,舰队抵达了南纬23度附近的巴西圣阿戈斯蒂纽角,他们在这里得到了肉类、水果和马铃薯的补给,并同当地的部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然而,舒适的几天很快便过去了。在到达南纬34度后,他们以为已经抵达了海峡,但那其实只是拉普拉塔河的河口。他们花费了15天时间去探索这片巨大的河口,哪怕是一条极小的通道也没有被放过。2月24日,他们望见了南纬40度附近巨大的圣马蒂亚斯湾(San Matías),在探索过后,他们又一次抱着失望启航。3月31日,他们在南纬49度发现了巴塔哥尼亚海岸的一片巨大的海湾,由于当天是圣胡利安日(San Julián),这片海湾便依此被命名为圣胡利安湾。麦哲伦决定将舰队停泊在该地,直到冬季结束。 由于之前的探索屡遭挫折,人们开始怀疑这次探险是否真能取得成功。随着冬季严寒的到来,凛冽的寒风变得愈加频繁,在这一片荒芜人烟的地域,一股不满的情绪在船员里迅速弥漫开来。各船的船长们开始抱怨麦哲伦的缄默:“既不向高级官员征询意见,也不给出未来的行程安排”。另外,舰队的食物配给也被缩减。注意到了这些紧张气氛的麦哲伦,决定在到达圣胡利安港后的1520年4月1日棕枝主日当天,将船员们集中在一起举行宴会。然而,只有部分船员参加了这次宴会,维多利亚号的船长路易斯·德门多萨、康塞普西翁号的船长加斯帕尔·克萨达(Gaspar Quesada)与圣安东尼奥的船长安东尼奥·德科卡都拒绝出席宴会。到这时,情况变得不可挽回了,由于不能冒失去最大的一艘船圣安东尼奥号的危险,麦哲伦撤下了它的船长科卡,并让自己的亲戚阿尔瓦罗·德梅斯基塔(Álvaro de Mesquita)取代了他的位置。
当天夜里,克萨达、科卡与卡塔赫纳主动采取了行动:他们的支持者通过小艇登上了圣安东尼奥号。在登上甲板后,他们直闯梅斯基塔的房间,夺取了该船的控制权。船上的助理舵手胡安·德埃洛里亚加因为反抗而被克萨达刺伤。没过多久,船上的葡萄牙籍船员们便全部遭到囚禁了。未反对该次兵变的船员被赏以食物和酒品。这次行动非常迅速,并获得了成功。叛变者们回到了自己的船上,并让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掌管了圣安东尼奥号。在旗舰特立尼达号上,麦哲伦上将直到第二天天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在这次兵变中总共失去了三艘船:康塞普西翁号、维多利亚号与圣安东尼奥号。
麦哲伦看穿了叛变者们的优柔寡断:他们没有趁机提出要求,也没有制定好行动计划。于是,麦哲伦派出了一支由特立尼达号的警官贡萨洛·戈麦斯·德埃斯皮诺萨(Gonzalo Gómez de Espinosa)率领的5人分队,乘坐小艇前往维多利亚号向门多萨递交信件,没有发现危险的门多萨让他们上了船。埃斯皮诺萨在门多萨阅览信件的时候刺死了他,而杜阿尔特·巴尔博扎率领的60人也顺利登船,并重新控制了维多利亚号。至此,维多利亚号上的叛乱已被镇压。 在圣胡利安港停泊的同时,麦哲伦还让霍安·塞拉诺(Joan Serrano)率领圣地亚哥号朝南探索附近的地区。圣地亚哥号最远航行到了由冰川融冰形成的圣克鲁斯河入海口。在这里,这艘船由于风暴而沉没。8月24号,剩下的四艘船从圣胡利安港出发,在航行两天后抵达了塞拉诺发现的河口,并在这里停留了近两个月,以等待夏天的来临。然而,麦哲伦并不知道,他们距离那个海峡只有一步之遥了。
10月18日,舰队启锚并继续朝南航行。在三天后的圣乌苏拉和11,000位处女日时,舰队抵达了一处海角(即比尔赫内斯角(Vírgenes))。在绕过海角向西航行后,他们发现了一片两侧林立着悬崖与雪山的海湾,看上去似乎没有尽头。按例行程序,麦哲伦派圣安东尼奥号与康塞普西翁号深入海湾内部探索,特立尼达号和维多利亚号则负责外海的探索。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埃斯特万·戈麦斯私自违背了麦哲伦的命令,在其余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率船返回了西班牙。于是,麦哲伦的舰队里便又少了一艘船。在经历了对圣安东尼奥号“沉没”的短暂恐惧后,康塞普西翁号带回了好消息:这条水道里有着潮汐,而且水也带有咸味——也就是说,这条水道并不是河流。在万圣节当天,三艘船进入了海峡内部。海峡内密布着众多分支、弯道和海湾,这不仅拖慢了舰队的行程,还令舰队面临危险:除了持续不断的寒风外,船员们还必须时刻留意着附近的礁石和浅滩。舰队在海峡内部发现了一处河口,并将之命名为德拉斯萨尔迪纳斯(de las Sardinas)。在该处,麦哲伦派出一艘小船去探索前方的航道,三天后,小船顺利返回并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发现了出口:这个出口被命名为希望角(Cabo Deseado)。
麦哲伦的舰队不但成功地找到了穿过南美洲通往太平洋的海峡;而且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在经过三年的艰苦航行后,维多利亚号在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的率领下重返欧洲。

㈣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地理大发现是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荷兰、英国等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并探险世界其他地区。16世纪,荷兰的巴伦支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先后发现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并到达新地岛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岛;17世纪初,英国的哈得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斯霍特于1616年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于1642~1643年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洋流、风系等的科学考察以及岛屿和陆地的实测工作。到了18世纪,库克的海洋探险已属于科学考察的范畴。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但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同时,由于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等,都是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

㈤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影响。
VIP专享文档 2019-12-03 2页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影响。

(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

地理大发现是对15世纪末以来欧洲人开始的一系列探险性航海活动及其结果的总称。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线及麦哲伦等人完成的环球航行,是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内容。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由多种因素的交错而促成。

①首先是经济动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中世纪晚期欧洲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大,在耕作技术不能提高的情况下扩大耕地面积是唯一的出路,但耕地面积终归有限,于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欧洲人特别要求进行空间扩张,陆上空间扩张已有十字军东征、德意志的东部移民等先例,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可以为空间扩张创造更好的条件。

传统商路垄断说: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人与东方世界存在广泛的陆上贸易联系,以满足他们对东方贵重商品和香料、樟脑等生活必需品的迫切需求。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后垄断了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欧洲商人渴望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寻金热”的出现:16世纪初伴随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达,货币作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渐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黄金是货币的最好载体,于是“寻金热”弥漫欧洲。加之《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的描述,使得欧洲各国的君主、贵族、僧侣和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都渴望到遍地黄金的东方攫取金银财宝。

②其次是精神动因。传播基督教福音,宣扬自己文化的普世价值,对付穆斯林世界,是促成欧洲人完成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动因。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理念所蕴含的为创造现实幸福而努力奋斗、发挥人的潜能的精神,也为航海探险事业提供了思想支撑。

③此外,航海技术的改进、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专制政府的支持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的地缘优势等,也使地理大发现的发生具有了客观的、有利的条件。

(二)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①早期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

②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特产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世界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

意大利商业城市的衰落和大西洋沿岸新兴城市的崛起。

③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还引起了“价格革命”,即美洲的

白银大量涌入欧洲,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雇佣劳动者和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因此蒙受损失,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从中牟取了暴利。

④世界联系的加强: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在商业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殖民扩张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地理大发现(Age of Exploration),又名探索时代或发现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㈥ 我国有指南针,航海也早于西方,在地理大发现有哪些成就

指南针的传到西方促进了地理大发现,西方人将指南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世界由孤立的状态变得紧密联系在一起。

伟大的马克思先生曾这样说过:“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可见指南针在促进世界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指南针将航海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指南针的传播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为后来的欧洲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

㈦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吧。
其实哥伦布是向西航行,想到中国的。发现新大陆只是误打误撞。1492年,哥伦布携带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后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但是,哥伦布误以为巴哈马群岛是印度的辖地,把当地土着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并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省。
1493~1496年、1498~1500年和1502~1504年,哥伦布又分别进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航行,先后发现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买加、特立尼达等岛屿,以及由洪都拉斯到巴拿马的海岸。第三次航行中在帕里亚湾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哥伦布至死也没意识到,他发现的这些地方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
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到达美洲,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大陆。
在人们认识到大西洋西岸的陆地并非亚洲,而是一个新大陆后,人们的地理视野扩大了。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鲍亚越过巴拿马地峡,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这片海域称为“南海”(今太平洋)。为了到达亚洲,人们努力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峡,或者象好望角那样的地角。基于这种愿望,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航海探险活动。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说。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到达南美东岸以后,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穿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南海”。起初向西北,后转向西航。船队在航行中从未遇到风暴,即把该海域称为太平洋。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着人的冲突中被杀。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

㈧ 中世纪时期,欧洲人想通过海路到达神秘东方世界,这一过程中有几次着名的航行分别有什么重大发现

三次。
一次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二次是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美洲。
三次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㈨ 地理大发现有哪些

“地理大发现”一词,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近代史学家,对15世纪至18世纪时欧洲航海家们所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的通称。这些地理大发现始于1492年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航抵美洲“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探险,止于1768~1778年间的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的三次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这期间最着名的航海探险活动还有: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在迪亚士探航好望角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南端,横穿印度洋抵达印度卡利卡特港的航海探险;1519~1522年间的麦哲伦及其伙伴的环球航海;1578~1580年间的弗林西斯·德雷克的第二次环球航海探险;1594~1597年间的威廉·巴伦支的三次北冰洋东北航路的探索;1607~1611年间的亨利·哈德孙的西北航路的探险;1642~1643年阿贝尔·塔斯曼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航海探险;1728年的维图斯·伊翁森·白令的穿越亚洲与美洲间海峡的探险。

这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使人类最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模样。探险家们的航迹几乎遍布了地球上所有海水到达的地方,地理上的所有重大发现在此期间均已完成,人类的地理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因此,称这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为“地理大发现”也并不为过。因为这些发现是通过航海而获得的,所以“地理大发现”又称“大航海时代”。

地理大发现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改变了人们的地理观念,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进程。随着航海探险的不断成功,新的航路的不断开辟,欧洲的经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英伦三岛。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不断扩大,加快了商品流通,资本主义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发展,不断成熟起来,封建社会则随之土崩瓦解。其二,由于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掠夺,西方殖民者从殖民地,尤其是从美洲掠夺和开采的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出现了“价格革命”,资产阶级迅速在原始积累阶段中暴富起来,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美洲的发现与殖民掠夺,非洲的猎奴,“这一切都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由封建君王倡导并资助的航海大发现的结果,是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这是派遣哥伦布前往东方寻找黄金之地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所不曾预料到的。

阅读全文

与地理大发现了哪些航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