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考生每天拿出一定时间投入到地图上,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提高读图能力的方法。
一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读图方法,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2. 获得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获得地理信息的途径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实地测绘、调查访谈等获得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最重要、最客观的地理信息来源。第二类是借助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地理空间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并适时适地识别、转换、存储、传输、显示并应用这些信息。第三类是通过各种媒介间接地获取人文经济要素信息,如各行业部门的综合信息、地图、图表、统计年鉴等。
3.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开展地理考察需要准备的地理工具有哪些
网上查阅
指南针 经纬度测量仪
4. 如何采集到百度地(高德地图)图上的地理位置信息
中先点击“地图快速生成器”然后,第一步:创建地图(定位中心点、设置地图、添加标注)
第二步:获取代码(然后我获取了代码),获取了代码后就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操作了。请教网络高人指!
5.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如何采集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数字化,就是把野外测量好的数据或者地图数字化后的数据利用手工输入的办法录入,是现在精确度最高的建库方法
第二种是从老MIS系统挂接,但这只限于属性数据
第三种是通过遥感影像,这是最廉价最高效的采集方式,但是由于现在地物识别技术有待发展,所以准确度有限,比如管线地理信息系统,里面的水管啊,气管啊就不能有遥感来实现入库
6.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源及获取方式(明天考试,急)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①地图
点――居民点、采样点、高程点、控制点等。
线――河流、道路、构造线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记――地名注记、高程注记等。
②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遥感数据含有丰富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军事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复合和综合分析。遥感数据是一种大面积的、动态的、近实时的数据源,遥感技术是GIS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资料
文本资料是指各行业、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如边界条约等。这些也属于GIS的数据。
④统计资料
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拥有不同领域(如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兵要地志等)的大量统计资料,这些都是GIS的数据源,尤其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⑤实测数据
野外试验、实地测量等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转换直接进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也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⑥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7. 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采集数据的方式
应该说主要有几种途径,一是对原始纸质数据、电子数据(表格、图形文件、遥感影像、航片等)的矢量化,二是利用卫星、飞机、各种采集仪器(全站仪、GPS数据采集车等)直接采集数字化的数据。
8. 如何从地图上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1、标准的地图,可以看经纬度、图例,比例尺和陆高海深表,来了解图上不同颜色区域的地形、海拔高度、城市等级、人口总量、交通分布等信息。
2、非标准的地图,可以看图例和题目信息来分析,相应的要素。
9. 收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比如,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安排生产和生活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迪康公司要在安德建立川芎种植基地?对这个身边的鲜活的生活事例,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有以下说法:经济原因——公司需要大量的价格稳定的药材资源;自然条件的原因——成都平原的气候、土壤适宜川芎栽培,川芎原来就产于四川。通过这个讨论,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学好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比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框题中,我让学生指出成都地区的几大污染源,并请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当时,课堂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可以说,这不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而是生活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都郊县花木经济的兴起,是我在介绍全球变暖时穿插的另一个生活题材。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由于很多学生家里都种有花木,对栽花养草带来的环保效益,他们切身的感受是:原野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洁净了,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花木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真是一举两得。这样穿插举例,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中国加入WTO的客观形势,也迫使地理学科改弦易辙,不能再走老路,而要适应现实需要,多给学生介绍入世后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这既是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挑战,也是它的机遇,在这方面,地理课程应该大有可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就是一个大市场,人们需要了解世界,参与竞争。学生必将更自觉地学习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地理知识将成为未来人才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课堂上教师有机适时穿插以外,我们还必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地理。诸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用活用好学校图书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中央台教育频道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还有很多与地理有关的节目,如“人与自然”“东芝动物乐园”“国家地理杂志”等节目,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教师也应收看,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此外,结合各地情况,开发乡土地理资源也十分迫切。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均须纳入计划,调查整理。乡土地理应进入课堂,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回到家乡,所以,了解有关的乡土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