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雪线是什么雪线高低代表什么 地理的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❷ 地理里的雪线是什么,下降,上升,怎么看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冬天,因为此时温度下降,降雪覆盖多,同时也往下覆盖,所以雪线下降。
❸ 地理的雪线是怎么一回事规律有哪些谢谢
是常年积雪的下限高度,也就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的平衡线,相当于零度等温线。一座山的雪线以上是冰雪覆盖,雪线以下则是一片葱绿,山的海拔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南北极除外,南北极的雪线就在地平面上,因为冰川覆盖)。 规律:1、夏季温度升高,部分积雪融化,雪线升高;冬季温度降低,降雪量增加,雪线降低 2、陡坡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3、迎风坡降水量多,雪线偏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雪线偏高 如果满意别忘了选为满意答案哦,谢谢啦
❹ 地理上什么是雪线用图说明
雪线是高山上积雪的最低海拔高度。在此高度以下,不存在积雪。
雪线的高度首先与温度有关:
1.低纬度地区由于温度高,即使在比较高的高度,温度仍然高于0度,雪很容易融化,而在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在较低的高度上,温度也低于冰点,因此雪线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2.雪线的高低与坡向有关:阳坡气温高,雪线也高,阴坡反之。因此一般情况下,北半球南破雪线高,北坡雪线低,南半球反之。
3.雪线与降水量有关:降水量少的地方,即使温度低于冰点,也不会有冰雪的出现。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是副高所在地区,而不在赤道上。同样道理,喜玛拉雅山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比北坡还低。
❺ 地理中,雪线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 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 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C)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低。
❻ 地理 雪线是什么意思
雪线是一个高度值,指终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高度。雪线以下,消融量大于降雪量,没有终年积雪;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融量,有终年积雪。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两个:气温和降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