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高三地理如何教研

高三地理如何教研

发布时间:2022-01-30 11:53:28

Ⅰ 高三地理怎学好

地理提高分数很快的,首先自己有没有一本完整的笔记呢,没有的话就去借吧,只要把太阳运动弄明白那地理就很轻松了,然后就是人文地理了,这个地方每个问题都有固定回答方式。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
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
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
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
2.交通
3.市场
4.科技
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
6.国家政策
第二版块 应用案例模板

区位选择类问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原因分析类问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意义影响类问题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
(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特色和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
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价值作用类问题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方法措施类问题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然后多做题积累经验就好了。祝你有个好成绩

Ⅱ 如何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活动74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1.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影响
受年龄阶段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较为严肃、冷静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不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自我价值观提升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性格上比较内敛。虽然在地理活动学习中,他们心中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内心胆怯不敢表达出来;虽然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但却不想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指引和指点,所以总是在矛盾中学习和成长,比较容易压抑自己的情感,习惯在自己的世界中学习和生活。
另外,家长、学生和学校对地理“欠帐”太多,初中地理不作为考试科目,而到了高中,学理科的学生只要会考过关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被家长、学生、学校视为副科,不被重视,学生因此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误解,即学习地理并不是很重要,这种思想观念阻碍了高中地理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提高。
2.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受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把学生达到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导致了过于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大量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接受、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教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内容,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提高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下对比,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
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认真做好记录,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活动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如:有的活动内容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能力;有的地理“活动”内容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所教的内容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Ⅲ 高三地理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

Ⅳ 浅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 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 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 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 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
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学生在解题中的失败的教训和走过的弯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讲评课,要紧紧的抓住典型的题目讲评,凡是出错率高的题目必须要讲,必须再练习。讲解时要注意从学生出错的根源上剖析透彻,彻底根治。要做到:重点评讲、纠错讲评和辩论式讲评相结合,或者让学生讲题,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2、要练到位,学生做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精选习题,注重综合。复习中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选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和变式性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训练答题规范,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确解题思路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为此:
(1)建立学生疑难点档案,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精选针对性习题,用小型综合题训练能力,对学生 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实效性。
(2)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是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3、要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重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批改作业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要补到位,步步为营;落实满分卷制度,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拓展训练,必须到达满分。
5、要画到位,坚持画好两幅图(中国。世界轮廓图),坚持看图,练好地理学习的基本功。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二)、克服六种不良倾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2)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3)克服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4)克服高原现象。在复习中“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
(5)克服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
(6)克服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杜绝对答案式的讲评。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重视复习观念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动”。
(2)复习活动包括:
教师讲解(讲中有启发,听中有思考),学生动脑(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演绎、总结概括),学生动手(绘图、列表、列关系式、结构式),学生动口(提问、答问、讨论、交流)以及阅读查询资料等。复习活动不能等同于讲新课。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学习新课那样搞机械重复。
(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5)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1)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断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2)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是注定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上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 ,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高三地理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 ,老师在讲课之前是经过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课,提高课堂效率。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纳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题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的哪部分的知识。各类题要透彻的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做诶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复习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5)考试
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
(6)总结
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在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输由厚变薄。通过总结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做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读地图上。单纯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3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引导学生平时应关注时事热点,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运用所学进行思考分析。
总之,整个高三阶段地理学习,一轮复习是关键,它好比是盖高楼大厦时打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后阶段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Ⅳ 如何优化高三地理教学

高考地理要求测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我们认为地理复习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首先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其次是学思结合。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疑难中积极思维、增长智慧;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最后是学用结合。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合,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例如在复习“日界线”知识时,引用趣事:孕妇乘海轮西行,在日界线东西侧分别产下一名男婴和女婴,结果妹妹比亲哥哥“大”。这样,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为了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地理复习还必须处理好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角度等四个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新高考各科测试的难度呈下降的趋势,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求偏、求难、求怪”的状况。所以,复习时要控制难度。对于知识点的挖掘也不宜太深,通常往下一至两个层次即可。如果把教材知识点所有隐性知识都挖掘出来,结果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最终得不偿失。相反地,要采取种种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社会热点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质上这正是新高考的导向功能,即促使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体、综”五个字。

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据统计,地理高考考点共310个左右,其中高中170个,初中140个。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是取胜的不二法门。以“河流”专题为例,其涉及的考点有“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河流的补给及径流的变化”、“世界着名的河流”等。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顺利过关。

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地理教学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例如笔者在组织“河流”专题复习时,组织探讨的“人地线索”就分别从正(孕育古老文明、便利现代生产生活)、反(滥伐导致旱涝频发、污染致使水质变坏)、合(保护“母亲河”、再造秀美山川)三方面进行的。

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如河流专题涉及的地图有“河流分布图”、“流域水系图”、“流量曲线图”,可设计相关习题进行训练。

第四是体,即以热点为载体,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是综。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的适当渗透是新高考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字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如“河流”专题涉及的学科内综合是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块相关知识的综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科交叉知识主要是史地(古今中外着名的水利工程)、政地(人类利用河流体现的哲学原理)等。

Ⅵ 高三地理怎么学好

首先不要着急,紧跟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记忆地理规律:如,横断山脉,南北纵裂,山高谷深
2.多看地图
3.买一本试题
4.多背山脉,地形......
其实地理很简单

Ⅶ 高三地理教学如何抓住重心

围绕新课标目标,近年来地理高考命题方向、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命题方向上看,除了保留基础知识部分外,增加了考核实践力、素养方面的内容;从命题形式上看,开放性逐年增强,取材更加宽泛、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多关注到当前社会热点,给予学生更大自主发挥空间。从新课程教学目标上说,当前地理教学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基础地理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比如人地关系、社会责任、精神理念等方面。因而,高三地理教学的重心应从学生素质发展和学习(高考)目标两个方面同时抓,同步落实。
一、抓住发展和考核要点
高三学生地理学科发展和考核的要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从课标上,需要同时关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领域,需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关注其对地理问题探究与分析能力的发展——教师既要将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当作重点,又要把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思维能力视为重点,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地理情感、理念、价值观上的正确引领。从考试大纲中,可以看出,需要重点关照四个内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阐释地理事物及原理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而这四个内容又可分为两个方向——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这同样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双重点策略,基础和能力不能偏废。从高考高频出现的考点上,其实也不难发现,无论题型和方式如何变化,也无外乎自然、人文、区域和地图四个大的类别。比如在“宇宙中的地球”板块中,出现较多的有“地球与地图、方向判断、日期范围、黄赤夹角”等,在“人文自然”方向上则比较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喀斯特地貌、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抓住知识系统和主干
有些教师对于“抓住重心”的操作上存在偏差。其实,抓住重心是抓住方向——而这些教师把“抓重心”当作了“划重点”。带领学生在书本上勾勾画画,让学生专注于记忆这些画出来的条目——而这种方法,在高考时会体现出问题: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填空、选择题型的解答,而对需要“解读、获取、调动和运用”的题目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学生只学习了知识的“要点”,而对缺少整体和系统把握——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区分开抓重心与划重点的区别,既要给学生划重点,减轻学习负担,又应抓系统和主干。对此,可以从总括、板块和章节三个层面上进行。如,在系统上,要能让学生清楚高中地理的三个大板块“自然、人文和区域”;在板块上,比如“城市和地理环境”,要能让学生清晰把握“城市发展、区位、空间结构以及地理信息与城市关系”这四个内容;而到了章节层面,则再从细节上进行梳理,比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要能让学生学会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的类型,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方向上去梳理和掌握。经过这样的系统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树”,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知识时,就能够综合而有条理。
三、抓住知识解析和应用
无论是从高考上还是从学生素质发展上,能力都是重心。对于如何抓住这个重心来开展教学,通常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操作。一是培养实践素养。第一要有意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一方面使学生能将地理知识纵向加以应用(这在系统梳理时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跨学科综合应用(比如用物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如水和大气的对流现象,用政治知识来分析人地关系等)。第二是要有意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应用意识和能力。比如用地理知识分析判断生活现象(如对家乡气候、工业、经济等与地理关联性分析);比如关注、分析判断社会时事热点(如今年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这个现象能否断言“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结束?);再如对于雾霾、污染等当下的新闻热点,进行分析评断等等。二是训练解读和解题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要抓好读图、解图能力训练。地理高考出现图表试题一点也不意外,诸如经纬图、等值线图、统计表等等,要训练学生达到快速、全面、准确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针对学生审题不到位、解题速度慢、对新问法不熟悉等问题,结合试卷练习,进行专门针对性的指导训练。
总之,在高三阶段学业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地理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发展和高考考试的目标,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既能抓住要点更能抓住重点,而且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和解题能力方面多下些工夫。

Ⅷ 如何搞好高三地理课堂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我认为高考强调考查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计划紧跟规律,老师紧跟计划,学生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学生地理在基础年级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二、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三、做到两个提前形成习惯

一是尽早训练答题规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学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二是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地理特征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图表复习可分为三种图表复习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学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五、抓住四大要点提高得分能力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应该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要复习好高中地理得高分,一定要注重“四抓”。

一抓“概念”重“消化”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学生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学生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学生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六、走出六大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是,事实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复习效果相差很大,由于方法失当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老是没有明显提高呢?”对于有这样疑问的学生,除了调整学习方法之外,还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复习误区: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高三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学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

误区四:零敲碎打,死记硬背。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死记硬背、牺牲速度换取高分的时代不存在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误区五: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误区六: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解题之前认真读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审慢才能有二做快,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

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思维定势化,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或把简单问题繁杂化。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经常进行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会更多、更合理。以上为个人对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牢固做好高三一轮复习,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dili/39074.htm

Ⅸ 高三地理到底怎么学

其实学好地理很简单。
如果是想学到还不错的水平,那么你必须把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看起来这似乎很困难,可是这并不难完成而且必须完成!只要有空就去记忆知识点就OK,有些知识点很难记,可是如果形成网络的话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说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多,为什么呢?因为是受热多,形成上升气流,同理,在沃克环流中,赤道太平洋西侧降水也多,原因是一样的。有些知识点在记忆中,就会自动归类。而且记忆实例,是帮助记忆知识点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是想学到特别拔尖的水平,那么一些很刁钻的知识点你也得记住,这些知识点考的几率不大,但有时考到也是一两分的那种。比如剪羊毛的季节是在冬季,英国有北海一般的控制权,所以英国也享有北海油田的控制权,所以英国是发达国家中极少的能自给石油的国家。这些知识点都是靠平时的积累,地理课上能积累到很多。这种题目一般会出现在大题或选择题中的一个小选项中,碰到了就拿分。有机遇性的,所以你最需要做的还是掌握基础!!
千万别死记硬背!否则愈背愈没有信心,地理不是历史!是绝对需要技巧的!你记住了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以及地转偏向力,你就能记住全球6个风带的风向以及东亚、南亚季风冬季夏季风风向。所以千万别灰心,有信心就有希望。有了技巧和努力,你肯定能成功~~
我今年刚高考结束,高考前地理是我最不担心的科目,并不是说我一直地理就好,我高一高二没听过地理课,但是高三只是课上认真听听,回家也没怎么花费时间,现在地理学的也很好。所以你一定要抓住课堂!(我的例子不是让你高一高二去偷懒的,如果高一高二就能记忆很多知识点,高三听完复习课,基本上你就无敌了,再加上少量题目练习巩固)回家后在加强记忆,题目别做太多,尤其是没有基础的时候,做的越多到时错的越多,越不想学。你就听课,背书!高考冲刺阶段结合看着高考地理考纲,看着其中某一条内容,你能想到跟它相关的几乎所有知识点时,你就成功了。比如你看到城市化这一考点,你能想到城市化的定义、进程、影响(利弊)、意义、措施等等,你能知道城市病和城市化的影响两者不是一概念,那么你的背书就很有效果了!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我觉得自然地理方面比较简单,都是死的,就是记忆、计算。而人文地理就比较烦躁了,有时答了交通,答案偏偏是劳动力,这方面也得下些功夫!你在学习的这方面的时候,结合着课后习题,多去看看,多看就有更多感觉。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练习放在背的差不多后再去做。这样比较有效果,可以检验哪方面记得不牢。
哦,对了,你可以多多请教你们老师,老师不利用多可惜啊~~有不懂就去问,不会技巧记忆问题,也去问,听听你们老师怎么记住这些知识的,很有启发。

最后,祝你地理轻松拿下哈,加油~~谢谢采纳!

阅读全文

与高三地理如何教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