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省的地理特征,人口特点
地理特征:江西地处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8°28′之间。政府驻地于有世界动感都会,文明花园城市之称南昌市。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区位极为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亚洲第一秋水广场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中国所有省市中毗邻省市最多的省,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腹地,以上海、杭州、宁波、广州、苏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温州、福州、海口、三亚、香港、澳门、台北等各经济重镇、港口为依托,。航空发展迅速、水运交通便捷。
人口特征:江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2013-03-2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人口4503.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7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4%。全年出生人口60.5万人,出生率13.46‰;死亡人口27.6万人,死亡率6.14‰;自然增长率7.32‰。
谢谢 希望能帮到你
②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经济, 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的重要方面,人类是引起以上各类地理分布及变化的主要载体,民族又是人类中具有特色的群体,于是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③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1、黑龙江:1、发展两个大港口:总体上说最佳的发展方向就是走入俄罗斯,现在政治上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资金短缺。哈尔滨原来就是松花江上的港口城市,但是现在的松花江内河上不适合建大港口,应该重点发展松花江和黑龙江交界处的同江港或者是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界处的抚远港。这两个地方在非封冻期时候江面非常开阔,通行万吨级以上货轮完全没问题,可直达庙街入日本海到太平洋。
2、发展两河特区:黑河应该是一个重点,这里过去就是海兰泡,可是现在连铁路都没通过去。这里可以向中央要更加优惠的政策建特区。绥芬河是另一个重点,但面积太小,最好能从牡丹江划出来直属省政府管理,再把东宁划给绥芬河,面向海参崴建立边境经济贸易新区。
3、哈尔滨是个大城市,但相比沈阳市,最近几年发展偏慢。建议首先从城市建设和绿化开始。其次,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军火产业。黑龙江企业的所有制和企业资本结构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政府干预太多,官员思想落后及腐败,可以说是全国最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引进外资和民资。个人感觉可以重点考虑引进温州资本。让温州人的思想去冲击当地人民和官员的老思想,这是最好的思想解放。
4、齐齐哈尔本来是省会,后来降为地级市,发展偏慢,最近搞了全冬会,建设好些了。但根本问题在于设省。黑龙江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黑河、大兴安岭四地市,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应该合并起来建立兴安省,省会在齐齐哈尔。同时把大兴安岭地区改为大兴安岭市,这样一来也可顺便解决大兴安岭地区的多头管理问题。还有,把兴安盟改为乌兰浩特市,为地级市;把满洲里升格为地级市和边境特区。这样一来,新设立的兴安省管辖七个地级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市、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齐齐哈尔变成省会后,会成为东北经济的新增长极!
5、大兴安岭地区不让砍树后,经济发展偏慢,应争取设立国家级的冰雪旅游区!大兴安岭地区最大的优势不是砍树,而是这里的林海、雪原、原始、还有寒冷的气候,尤其是塔河、漠河、呼玛三县。可惜这里的本地人和加格达奇的官员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大兴安岭地区一年中有半年都可以滑雪,请问全中国哪里有这种资源;还有,现在中国各地在冬季的气温都变暖,哈尔滨市最冷也就零下三十度,但是大兴安岭地区现在最冷还可以到零下五十度,并且持续几个月,这就是旅游经济的优势。我是南方人,知道冰雪运动对南方人的魅力,我敢肯定,几乎所有的长江以南的南方人都没体验过零下五十度的严寒,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都有一种想去体验的欲望。现在是你们要迎合:首先建好加格达奇的机场,再把全地区内的运送木材的铁路和火车全部改造成旅游专列、把森工企业改成旅游公司、把大兴安岭林区深处的伐木厂改为小旅馆,可以大赚一笔钱。砍树应该全面禁止!国家要成立植树公司,雇佣这里的下岗工人,每天去种树,种树越多工资越高。
6、伊春市的发展方式和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一样。由于北靠俄罗斯,还多一个发展边境贸易的路子。这里的禁止砍树和鼓励植树,也比大兴安岭做得好。
7、鸡西鹤岗双鸭山三个地级市,应该往东边的俄罗斯移民,不然没有发展空间,资源迟早会弄完的。佳木斯绥化两地级市最不好发展,哪里都不靠,我也想不出办法。
8、大庆除了油,要利用现在有钱的时候,多想想退路。
2、辽宁:1、沈阳最近发展很快,中央振兴东北确实给了不少钱。但缺点是不沿海,最近的出海口就是营口的鲅鱼圈区。可以把鲅鱼圈区并入沈阳市,作为沈阳市在沿海的一块飞地。再建一条高铁连接沈阳市浑南新区和鲅鱼圈港即可。
3楼
3、广东人有很多优点:务实、朴素、低调、勤劳。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确实是很正宗的中华文化传承人。我很佩服他们那种勤劳创业的精神。但广东人的缺点在于考虑事情过于偏重经济利益,大局观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国税问题,如果按国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过去的上海,现在的江苏,都远远超过现在的广东。还有,现在广东上交的税收并未投入到长三角,而是东北和西部。并且这也是必须的。关于深圳的税收问题,确实很特殊,但广东暂时少提为好,因为效果会适得其反。以后深圳的税制会有个有利于广东的改变。
4、广东未来发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装玩具工厂,而在文化教育。岭南文化是中国很独特的一支,广东很多方言中,所蕴涵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远远超过普通话;甚至有些广东方言的词汇就是古汉语,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普通话又很必要,希望广东的兄弟姐妹能够理解。在广东,考虑很多事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层面,却要复杂很多。我在广州曁南大学小住过半年,感受到粤文化的独特性,粤语更有汉唐之音啊!我很喜欢!呵呵。。。总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话也必须学好。粤语和国语都说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头兵。呵呵。
5、湛江的未来一个是钢铁,一个是造船。茂名和阳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厂。个人感觉这三个城市的发展方式应该是整合海岸线资源,走和广深不同的路子。并且,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这在广东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个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来广东省应该将发展重点转到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属于珠三角,虽政治上归广东,但经济上应该入闽台。汕潮揭三市应赶紧融入海西经济区,现在中央马上要拿大笔钱砸到海西经济区,你们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况,争取加入海西经济区,这才是关键。还有,到北京后,别光说为了发展经济,一定要让中央知道你们加入海西经济区对统一台湾有多么重要!
6、深圳的问题,一言难尽,去过十次,感觉说深圳的问题太复杂。深圳的问题不是被谁抛弃的问题,而是自己要抛弃掉一些东西,比如低端产业和过多的低素质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调,不要再讲升直辖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广州打压。不要再想着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这个政策能有利于统一台湾,否则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说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过香港。
7、在广东考虑问题和在北京考虑问题,差别非常大!简直就是两种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别一样大。我年轻时在这两地都生活过,出国多年后再回头看此事,平心而论,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一个人如果兼备这两种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维。
5、浙江:1、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发展最平衡的省份,毫无疑问是除直辖市外中国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省份。该省总体实力肯定不是中国最高,但发展水平肯定是最高,并且未来十年肯定还是第一。广东要超新加坡,有点吹,但浙江超韩国,却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韩国9.9万平方公里,浙江面积10万平方公里。韩国人口4500万左右,浙江人口4600万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区,都有较长的海岸线,都有较多的沿海岛屿。由此可见,浙江韩国很相似,非常适合对比。我曾经去韩国旅游,总体感觉比浙江发达,但发展速度低于浙江。个人认为浙江10年内完全可以超过韩国,浙江超韩国肯定比广东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数据按07年汇率折算为6500美元,韩国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发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来速度会慢些,2015年大概为20000美元。考虑到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折算过来至少有3万美元。韩国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万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过首尔大概要八年,但宁波GDP超釜山五年后就可能实现,宁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后就可实现。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质量、高校知名度、研发能力、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标,都有可能超过韩国。浙江的缺陷在于中小企业过多而大企业不足,尤其是知名国际大型企业,浙江的重工业水平也偏低。
4、温州太怪异,我一直在观察这种现象,觉得温州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少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但是大规模推广却不行。温州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继续面向海外,成为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节点。还有,温州的交通发展还应该再快些,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丽三市相对落后,但比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都发达,比苏北也发达。我很佩服浙江人这种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各地市能整体协调发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视野很国际化,对全国各地的了解也很广泛,对商机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农民,他们也知道中国的什么地方好赚钱,浙江农民在这一点上和广东农民只知道坐在家里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说了这么多优点,最后必须要说缺点,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欢摆阔气,有的喜欢攀比财产、有的喜欢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们已经丢失了父辈的勤劳踏实的作风了、有的浙江富人有点暴发户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调这一点上,多学学广东人,富贵不过三代啊!
8、在全国各省上报中央的经济数据中,浙江省政府和广东省政府都少报了,其他的都是多报。因为这两个省都有藏富于民的传统。但是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的差距太大,简直是欧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认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为全国各省最高。
6、山东:1、从长远规划、发展潜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实力、科教水平、文化影响力等深层次因素上说,山东到2020年的时候,许多人均指标肯定还不是全国第一,但绝大多数总量指标都将会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总值。到那时候,山东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山东是中华第一省
太多了 你说个邮箱 我发给你
。
④ 江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
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
江西自然资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93种(以亚矿种计)。其中,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139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1种。钽、铀、重稀土、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粉石英、麦饭石等8种居全国首位;钨、铜、银、金、锂、铯、碲、电气石、光学萤石水泥用辉绿岩等13种居全国第2位。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发现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⑤ 用简短的几句话进行概括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自东向西按地势高低可分为三个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属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以北以东为第二阶梯,剩下的为第三阶梯。我国的温度带自南向北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寒区。植被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针叶林,草甸区,高寒区荒漠,冰原区等。人口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界。呈东西分布,东部占人口的94%,面积占43%,西部人口占6%,面积占57%。
⑥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详细点谢谢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着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端口、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
安徽地位的变迁
安徽在建国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它的两个主要城市蚌端口和芜湖当时被公认为大城市。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选和邓选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关文章。而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的省份。
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凤阳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芜湖的“傻子”年广久则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资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黄山,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有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华东最丰富的铁矿和铜矿,有中国最丰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国第七长的内河通航里程,铁路长度华东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国科技大学,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号称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等等,基础在中西部来比是相当的超前的。
但自八十年代以来,安徽发展缓慢,在全国的位次逐年往后靠,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明代,安徽的芜湖就是全国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以浆染业与松江的棉纺织、苏的丝织业、铅山的造纸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并称与世(见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明清时期的徽商称雄中国商界达数百年,芜湖、巢湖、安庆素称鱼米之乡,虽不敢比湖广熟天下足,但从芜湖米市能成为四大米市之首,就可看出鱼米之乡的富庶了。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端口之一。
安徽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安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安徽省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安徽因天柱山旧称皖山而得其简称“皖”,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历史上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它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分别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接壤,跨长江、淮河流域,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约为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多万。
安徽历史悠久。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洞里发掘出三、四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猿人骨化石,被命名为“和县猿人”,同时证明早在三、四十万年前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就有古人类活动。根据《左传》的记载:夏禹曾在涂山(今怀远的当涂)大会诸侯,说明安徽早就是个着名的历史名地了。其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山脉主要分属大别山山系、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约在500-1900米之间。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内,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黄山山系位于省境江南地区中部,为世界着名自然风景区,古人早就有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于省境南缘,为皖浙两省界山;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间,最高峰不超过400米,低处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发源于休宁县内,为浙江省钱塘江正源,向东经新安江水库流入钱塘江,境内流长240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大小湖泊500多个,大小水库5000多座。位于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适合各类淡水动、植物生长。位于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面积90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可以作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安徽旅游资源众多,有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近200处。风景奇绝的黄山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古称“南岳”的天柱山、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还有战国时期的古城寿春(即今寿县县城)、灵璧虞姬墓、乌江项羽祠、唐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铭》而闻名的“陋室”、保存在和县历阳镇上以李白《赠汪伦》诗而闻名的泾县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乡合肥有后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于凤阳建造的中都城遗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庆市有太平天国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歙县有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
安徽资源丰富,本省茶竹林特产丰富,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竹编制品舒城舒席篾片细致薄软,曾在国际赛会上获奖。安徽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产地之一,名品有铜陵凤丹、宣城木瓜等。传统的毫州古井贡酒、淮北口子酒为荣获全国金奖产品。
着名果品有砀山酥梨、徽州雪梨、怀远石榴、宣州蜜枣、三潭枇杷等。水产以长江鲫鱼、巢湖银鱼、清水大蟹为佳品。特产风味食品有宿州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鸡、安庆胡玉美蚕、豆酱、当涂采石茶干等。传统工艺品有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以及芜湖铁画、徽州木雕等。集散于泾县的皖南特产宣纸生产有1000多年来历史,绵韧、洁白、不腐、耐折,是名贵的书画用纸,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用之而得以久存传世,徽墨有“药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而光辉千古。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着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寿县、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
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省内还有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黟县、桐城、凤阳。
⑦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三个方面。
1、人口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分布、民族、宗教文化、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住房等;
2、经济方面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农业、城市分布、商业、市场、交通、科技等;
3、社会方面主要包括:国防需要、个人偏好、乡土观念、政策等。
人文地理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人口、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这些成分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
⑧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素质、宗民族、教、文化、民居等。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城市分布、交通、商业、市场、科技等。
社会:国防需要、个人偏好、乡土观念、政策等。
⑨ 江西赣州的人文地理有谁能帮我详细说明下
赣州简称虔(qian),赣州是全国面积较大的地级市之一,也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赣南中心城市,赣州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赣州市同时为江西南部地区区域的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已经形成,以土地出让主导的城市建设风生水起。地产、稀土、脐橙三大产业成为赣州崛起新的增长点。
赣州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江西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赣州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素有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稀土王国、千里赣江第一城、生态王国等美誉。被誉为适宜居住的城市。
赣州境内主要有三条江河,一条章江,一条贡江,一条赣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的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出发,由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
新规划,新赣州
赣州市章江新区风貌
2003年,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把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的目标,计划用20——25年左右的时间,把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人口200-300万,建成区面积200-3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赣州市于2004年投入2500万元对城市规划进行国际招标。2005年,一个集国内外规划设计专家智慧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规划方案正式出台。新规划,拉开了“新赣州,大赣州”建设的序幕。2009年,赣州又被正式纳入国家级的海西发展支援区,该市响亮提出,努力把赣州建设成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江西融入海西经济区的示范城市、内地入闽台的重要交通枢纽,赣州还是泛珠三角区域的重点城市,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生产基地、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氟盐化工等工业生产基地。
赣州——现代化山水新城:
章江大桥——跨越历史与未来
章江、贡江汇合成赣江,赣州正处于两江汇合处,是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城市,环境相当优越。
为建设现代化山水新城,赣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编制了《三江六岸城市设计》方案,以期打造一幅现代化山水新城。
章江新区——赣州未来的CBD:
一江两岸四通八达
根据新城市规划,赣州城区将分成六大片区(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开发区片区、水东片区、峰山片区、赣南大道片区)。其中,章江新区是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高档综合区,成为新赣州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赣州未来的CBD(中央商务区)。
地形赣州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气候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009年度全市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气温偏高且变幅较大,降水特少,光照充足;春季回暖早,无“春分”寒和“清明”寒;夏季高温持续、台风纷扰、暴雨严重。7月3日本市遭受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其范围广,强度大,致灾重,为建国以来有气象记录最严重;秋季高温少雨,秋旱明显。根据各气象要素和气候灾害情况综合评价,2009年度气候属“一般”年景。
水文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早汛和秋汛也是有发生。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1580.2毫米)比较减少15.9%。年径流量194.46亿立方米,全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138.48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1.2%,非汛期径流量为55.9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28.8%
四季气候特征春季:
阴雨连绵灾害。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一旦冷暖
美丽的赣州——上犹江
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据资料统计,3-5月全市平均雨日为55天,总降雨量为628毫米。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灾害天气频率之大,皆为全年各季之冠,此外,在春播期还经常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危害早稻播种育秧。
夏季:
先涝后旱少酷暑。初夏全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全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全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秋季:
风和日丽天气爽。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冷却,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⑩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摘要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