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请问揭阳市惠来县的历史记录,还有它的经济情况.
惠来县境内古为百越之地。秦 汉时,为南海郡博罗、揭阳辖地。晋以后至明代中期均为 惠来地图
潮阳、海丰辖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设海宁县(原休阳县)于新安郡(北宋始称徽州),但它不在今惠来境内。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划潮阳县、海丰县各一部,设海宁县,归属义安郡(潮州府前身);这是在今惠来县境内最早的建置。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废海宁县,原潮阳县地归还潮阳县、原海丰县地归还海丰县(今陆丰市仅限石帆都片区,当时曾属义安郡海宁县)。 明嘉靖三年(1524),始析潮阳县隆井都一半和大坭、惠来、酉头3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合置惠来县,因县治在惠来都,故名。嘉靖四年(1525)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处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 今惠来县地,大部分出自潮阳县,只有葵潭、岐石、鳌江、东港等四镇出自海丰县龙溪都。出自潮阳县的地域包括:隆江、溪西、东陇、惠城(含河林)等四镇出自潮阳县丰欢乡惠来都;华湖镇、神泉镇、前詹镇等三镇出自潮阳县丰欢乡酉头都;周田镇、靖海镇、仙庵镇等三镇出自潮阳县丰欢乡大坭都。所谓隆井都一半,指原田心乡,今属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1975年已正式划回潮阳县,故现在的惠来境内已无地出自隆井都。 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割入靖海千户所。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清代惠来县成为潮州府各邑船商之中重要的一员,常与潮阳县船商联合组成(二县)潮南帮(或曰潮惠帮)。民国时期,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1987年全县共置14个镇、3个乡、4个农林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总人口105万。民族为汉族。方言以潮汕话为主和少数客家话。总耕地面积35.71万亩,人均0.48亩惠来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编辑本段4 经济概括
惠来经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有“草县”之称。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历史上旱、涝、风、潮灾害频繁,有“三日无雨火烧埔,一日下雨变洪湖。十年九灾多荒月,十家家户九家愁”和“一年咸水淹,三年断炊烟”等民谣俗语。过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101公斤,总产量3.85万吨,农业总产值仅3777万元。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推广科学种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稻平均亩产378公斤,总产12.29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50%和5.3%。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组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以荔枝、菠萝、香蕉为大宗的水果生产,荔枝产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香甜,在香港素享盛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花生、茶叶、黄麻、萝卜、蔬菜、甘蔗为主,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蔬菜从自给发展为外销。至1987年,全县水果种植达22.63万亩,是年总产2.12万吨,比1978年扩大1.79倍,总产提高5倍,其中荔枝种植面积达8.4万亩,总产量1293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65倍和16.7%,菠萝、香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比1978增长91.6%。 县境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88%,常在春夏之交发生洪涝。农业生产量遭受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大规模筑造堤围,兴修水利,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至1987年,全县共修筑山塘水库22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7座,小型216座,蓄水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9万亩;修筑引水工程29宗,引水量85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万亩。加固江海堤围、闸坝251.2公里,其中龙江干堤25公里,捍卫耕地面积22..2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田灌溉水利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职权,建造水电站。新中国建立38年来,全县共建成五福田、船桥等大小水电站48处,装机62台,容量1.23万千瓦。解决农村、城镇用电照明和供给部分工业用电、农业机电排灌。惠来有山地面积101.55万亩。新中国建立前,大部分是荒山秃岭,沿海是荒沙一片。新中国建立后重视造林绿化,既营造用材林、新炭林、竹林和果林,沿海沙滩又营造防护林,林业生产发展很快。至1977年,全县山林实有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1%提高到28.7%,但也出现过1958年“砍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砍林造田”的失误,林业发展过程有挫折。到80年代,实行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钩林种果责任制,同时贯彻“以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林果结合和营造丰产林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方针,造林绿化有新的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至1987年全县有林面积77.9万亩,占山地叫面积76.7%,比1977年增长44%,森森覆盖率已达41.5%。林木主要品种有松柏、相思、桉树、杉、竹等,果林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生(乌)榄、菠萝、梅、杨桃、梨、桃、李等。全县已基本消灭荒山,林果并茂。 惠来农民历来重视养猪、养牛羊和鸡、鹅、鸭(下称三鸟),把发展畜牧业作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新中国建立后,饲养业发展较快,198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2.6万头,年终存栏量20.2万头,比1949年分别增长2.3倍和3.3倍。为加快饲养业的迅速发展,1987年引进澳大利亚牧草,全县种植面积8088亩,居汕头市各县之首。年总产干草2.5万吨,占全市产量一半。并建成畜牧饲料粉试验加工厂和牧草综合示范中心,给发展畜牧业创造有利条件。1987年全县耕牛年末储栏量3.09万头,比1978年增长59.3%,生猪饲养量34.98万头,年终存栏量20.68万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长40.8%和19.1%,三鸟饲养量173万只,比1978年增长1.42倍。 全县可养殖的海水面积1.05万亩,淡水面积5.27万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渔船配置现代化捕鱼设备、通讯设备,促进水产总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产品总量2.88万吨,比1949年增长7.2倍。其中:海水捕捞2.54万吨,海水养殖1333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6.5倍和24倍。名贵海鲜产品如鱿鱼、龙虾、对虾、鲍鱼、海胆、石斑鱼、鳗鱼、乌贼、紫菜、赤蟹等远销海内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1986年全县投资人民币2964.4万元,美金550万元,建成养虾池7100亩,在靖海、资深建虾苗室2个,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在隆江、溪西等建养鳗池311.4亩。在神泉、靖海建鲍鱼养殖基地,规模效益日趋扩大。大量虾、鳗、鲍鱼等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全县淡水捕捞总量150吨,淡水养殖1931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85.4%和215.5%,海、淡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贰’ 1949年是什么朝代,揭阳属什么县。
1949年10月17日,“边纵”直属五团与三支队挥师南下,进军解放揭阳、汕头、潮阳、潮安等4个市、县,10月前是中华民国统治,10月后解放
清代揭阳属惠潮嘉道潮州府。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
1965年7月19日,由汕头专区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设立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县政府驻河婆镇,隶属汕头专员公署。
1975年,又从普宁县划出贡山、湖西、四乡三个大队归属揭西县,属汕头专区管辖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国函[1991]84号文)批准撤销揭阳县,建立地级揭阳市[4] ,揭西县划属揭阳市管辖。原揭阳县其中15个镇,设立揭东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东部境地而得名揭东,县城设在曲溪街道办事处,属揭阳市管辖。
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揭阳市揭东区,2013年3月2日正式挂牌办公,区人民政府驻地曲溪街道。
揭阳市现辖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惠来县,代管普宁市(县级市)。
‘叁’ 为什么揭阳会如此的落后甚至连粤东也是这么的落后
揭阳建市晚,起步慢,加上前几任领导也不能有效的发展揭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粤东三市来讲,汕头是起步做快的一个城市,但汕头没有发挥“老大哥”的精神,对周边起步慢的城市没照顾,只是一脚将其踢开。起初揭阳和汕头也属于兄弟城市,随着时间的推进,领导层的变迁,揭阳不愿只当人家的“小弟”了。
楼上说的受珠江三角洲经济辐射也不无道理,但这只是客观的原因,在外,无论谁都好,听到是潮汕都不敢轻易得罪,其实,表面的东西实在太虚假,现在的潮汕人大不如前,相互看死、互不合作。就算粤三市合并了,原各地区的老百姓也不会服!不过本人还是很愿意看到粤三市能合并(但可能性很小)就算揭阳成为区,我也不介意,毕竟这才小问题,看到自己家乡的经济能好转,那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做为揭阳人,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家乡有那些不好,我还是很爱我的家乡。
‘肆’ 古时揭阳城东凤围金甲寨是哪个朝代被烧毁.
在明代被烧毁。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的话,麻烦给我好评哦,谢谢。
‘伍’ 揭阳的地理位置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地处东经115°36′——116°37′39″,北纬22°53′——23°46′27″。陆地面积5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2公里,沿海岛屿30多个,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素称“鱼米之乡”。至1999年底,全市耕地面积(包括水田旱地)9.77万公顷,
‘陆’ 宋朝的揭阳镇位于哪里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1]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2]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5]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6]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7]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8]
‘柒’ 急找!!揭阳的全面资料
揭阳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山川毓秀,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宋代有“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名士吴复古;明代有翁万达、郭之奇、黄奇遇、罗万杰与林大钦、许国佐和肖端蒙等七人并称“潮州后七贤”;清代的丁日昌、林德镛、郑大进、方耀等,文功武绩,均为一时人杰,并被世人称颂。如今,揭阳地区更是地杰人灵,是一处藏龙卧虎之地,产生了蔡锦坤、陈书橱、林舜卿、方展荣、张长城等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也是脱颖而出,其中有跳水世界冠军孙淑伟、技巧世界冠军吴伟欢、赛艇亚洲冠军蔡育坤和象棋亚洲冠军许银川等。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5°36ˊ~116°37ˊ39〃、北纬22°53ˊ~23°46ˊ27〃。北回归线从东北部经过。揭阳市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全市总面积5240.5平方公里,总人口508多万,旅居海外侨胞300多万人,是广东沿海开放区的主要端口市和重点侨乡,也是目前粤东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揭阳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粤东、闽西和赣南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粤东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水系发达,环绕市区流经汕头出海的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榕江是广东着名的深水河,可进出5000吨海轮,直航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整治榕江,建设揭阳港的规划正在实施,并已申报为一类口岸。国道324线、206线和省道池樟线进行高标准拓宽改造已经完成,现已通车。同时,广梅汕铁路也在境内通过,并延伸至惠来县的神泉港。另外,位于揭阳炮台镇的潮汕国际机场的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揭阳自建市以来,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文化方面,我市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如场效应管式弧焊逆变器、机器人电弧焊接系统、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PN-2000微电脑呼吸机、WD-4000型神经电位诊断系统和WD-CV型脑血管功能检测仪等饮誉海内外。“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植技术”被列入省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文化艺术事业更是蒸蒸日上,报纸、电台、电视台、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文学艺术组织有揭阳市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揭阳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60000多家,利用外资企业5000多家,初步形成工业机械、医疗器械、建筑、纺织、服装等工业企业体系。全市现有高等、中专院校18所,中小学、幼儿园2008所,县级业余体校9个,教学质量名列广东前茅;有市、县级专业潮剧团5个;各类卫生机构154个,有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市县级医院11个,慢性病防治站、市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市戒毒所等专科防治、防疫、保健所(站)17个,市药品检验所、卫生学校等医药教学卫生机构32个,村级医疗点2343个。现有水库山塘1535座,总库容115107万立方米;小水电站366座,年发电量3.58亿千瓦时,全市水火电总装机容量10多万千瓦,已建成220千伏输变电站2座、110千伏输变电站18座。 揭阳市是着名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甚多,有进贤门城楼、黄岐山、孔庙、城隍庙、禁城、西湖公园、桂竹园、北回归线标志塔等,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揭阳市同时也是广东省的着名侨乡,现有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其中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旅外乡亲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美国和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外侨胞在海外心系桑梓,为了家乡更加繁荣昌盛,纷纷慷慨解囊,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揭阳市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是把揭阳建成连接沿海和腹地的粤东地区现代化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发展以行政、金融、商住、文化为功能的东山新区,以商贸、轻工、高新科技为功能的榕城片区,以引进外资合作开发为重点的鱼湖经济试验区,以黄岐山和龟石山为名胜的风景旅游区,规划至2010年把揭阳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58万的中等城市。
‘捌’ 揭阳凤围金甲寨哪个朝代被朝廷烧毁.
呃,好像是隋朝吧。。。
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