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如何影响宗教

地理如何影响宗教

发布时间:2022-06-09 14:55:11

1. 地理关于宗教的小报文章 写得越多越好

其次,佛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于何地,地理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级形态的宗教,其发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产生于西亚与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适于观察天象,且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们易于产生幻想并寻求精神寄托;从文化地理因素来看,一般多为古代文明昌盛和枢纽之地,例如诞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西亚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思想氛围及发达的哲学思想体系,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为高级形态的宗教提供了诞生的温床。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1.宗教的传播路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在扩散方向上,地理环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对传播造成了阻碍,致使宗教的传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发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发达的陆路、海上商业航路,都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传播途径。

2.宗教扩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空间上有一元性,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势必要从文化发达地区传向不发达地区。宗教扩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政治因素,通过战争征服被占领地区后,通常会首先破坏当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坏宗教祭祀建筑、捣毁神像等),并迫使当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纪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统治时期的传教活动,也是带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统治或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地区,通常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间分布从地理因素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发源地和传播路线、播及范围的影响。一是宗教最初的产生、发源地,对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当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盖其源起地区或在发源地周围地区进行扩散,例如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至今那里仍是该教的核心地区:佛教虽然在其诞生地已几尽灭亡,但其最大的势力区仍在印度附近的东北亚、东南亚诸国、诸地区;二是宗教的传播时间、路径与传入地,影响着外来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围,即宗教文化的范围,甚至可以用宗教作为划分不同文化区的标准。

4.一些自然风景胜地经常成为宗教圣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宗教的神圣场所。其中以山川圣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与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关,因为普遍认为神祗的居住地为人类不可及处,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类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径,所以山川被赋予神圣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圣之地在恒河,就与印度教教义中洁净仪式的规定有关。另外,也与原始宗教阶段的万物神性有关,各种自然地景都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传承下来之后,因种种原因如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对部分地景的重点崇拜,渐而形成宗教圣地。人为因素形成的宗教圣地,一般是宗教的诞生地、重要传播地,宗教创始人、宗教领袖和教内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动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传说及宗教典籍中的记载而成为圣地的。宗教圣地并非一成不变,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带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迹。一些宗教中饮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历史时期当地生活环境艰苦,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种族的继续生存与延续。后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为不同地区的所有信徒必须遵守的准则。

6.宗教群体的形成,除了血缘、民族、社会、语言因素以外,与地缘关系紧密。同质地理区的人们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区,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区。从大的空间范围上来说,民族聚集区中同一民族的人们通常倾向于信仰同一种宗教,民族与宗教具有异常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由于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这往往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线:从小的空间范围上来说,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宗教社区,会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礼仪习俗而形成一个整体,且往往有一个宗教组织来进行整体的1力调与控制,这种宗教社区,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区,也可能是自发形成的。

综上所述,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比较密切。宗教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容,人文科学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传播。从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说,宗教的产生和传播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宗教产生阻碍或促进作用。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单给佛下个定义: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还有很多:http://ke..com/view/4696.htm

2. 地理气候(降水,温度,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社会,宗教)对藏族服饰有什么影响 急急急 !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壮大都遵循着一定的特殊规律。一种文化的最初形成,它所在的地域环境对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孕育了一方文化。今天,我们就从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谈谈它对藏文化的形成的特殊作用。
藏文化主要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域范围内,从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成员之一的藏族为主体所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孕育藏文化的襁褓。首先,藏文化不仅仅是指藏传佛教文化,但藏传佛教却是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西藏,藏传佛教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西藏文化的宗教基础是藏传佛教种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往往是宗教因素,然而又是什么塑造了藏传佛教呢?藏文化具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藏传佛教作为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形成和发展与其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以及降水量从东南至西北逐渐递减等因素的作用,是青藏高原在植被上表现为高原荒漠或半荒漠,高原草甸,高原草原三种类型,成为特殊的自然带这样的自然环境使得青藏高原经常发生雷暴、冰雹、风灾、雪灾、霜灾、旱灾、涝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藏族鲜明在生活和实践中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战胜这些灾害,一时又难以认识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于是推向自然界本身存在着某种神秘力量。这是高原人以万物有灵论为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后来的苯教信仰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藏传佛教的葬仪也体现了自然环境对藏文化中宗教方面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天葬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葬俗虽然在外人看来有所不解,甚至会产生误会、歪曲,但它为当地的一种宗教习俗被人们信、接纳和推崇。“正是世界屋脊特殊的、直观的、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启发了藏人的灵智,加深了对物质自然属性的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藏族丧葬文化的物质意识。”他们认为“人是物质的,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生老病死。人是有灵魂的,生命的核心是灵魂,所谓的死亡只不过是灵魂的载体枯竭了,灵魂不会死亡。躯体可以完全淡薄;躯体是生命的附属物,犹如衣服和包装品,是可以更换的,对肉体不可特别看重。”(摘自《中国藏传佛教》)
除宗教之外,藏族人们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气候,这里低压缺氧,寒冷干燥,不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生长。青稞是青藏高原的典型农作物,也是人们的主食。在藏式餐饮文化中,糌粑、酥油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酥油、糌粑、茶叶、羊肉被称为是藏族饮食文化中的四宝)。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草略丰的地带,人们还适当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实施草甸雪域,因此这里的游牧业发达,这也适应了人们在高原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青藏高原高寒天气,使人体需要的热量大大超过温带、热带地域,没有高蛋白的食品就难能度过漫长的寒冷岁月,就难能维持生命的存在延续。”游牧业的发达不仅仅给藏人们带来了丰美的食品,也为藏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由于青藏高原地势复杂,地势崎岖不平,不方便汽车运行,因此马匹便成为高原人们常用的日常交通工,牦牛还被称作为“高原之舟”。在青藏高原,你还会发现大大小小或长或短或窄或宽的各式各样的铁索桥、藤桥、木桥、溜索等,这也是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交通文化吧。然而勤劳智慧的人们在今天仍在克服着严酷的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青藏铁路如今已经修建成功,这已大大改善了西藏地区的交通条件。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影响这一地区人们特有的衣着打扮。虽然在藏区藏族服饰因各地气候及物产的差异各不相同、特色鲜明、层次清晰,但仍有共同之处。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宽体长身,用带束腰间。藏北牧民穿的藏袍用羊皮制作,白天可以衣穿,夜晚可当被盖,可以用来抵御藏别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另外牧民们的腰间配挂着制作精美的火镰,它既可以用来做饰品,又可以用来做餐具,甚至是捕获动物的工具,还可以体现自己的财富地位。氆氇粘袍,长筒皮靴,羊毛帽等服饰都是人们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所具有的衣着打扮。
藏区人们的别具风味的住房文化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线。为适应高原上的游牧生活,牧民们大都选择草原牧帐,这即可抵御风寒,又可随放牧的需求随意拆迁由于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群体,所以寺庙建筑颇为丰富。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所以人们森林木屋、园林别墅,另外拉萨地区多碉房。
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对藏文化中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至对于藏文化的对外传播、扩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藏文化形成并出具规模之后它开始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文化皆具有的传播、渗透并吞并其他文化的客观功能。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所左右。然而“文化的传播常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对方的强势文化所阻碍”。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就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在青藏高原的地域内受地势地貌的影响。其西部相对封闭,而中国独具的阶梯状地势分布状况使得青藏高原东部相对开放。所以东部借助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比较容易和中原文化达成相互交流之势。而高远西部则相对滞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时藏区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在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历史上越过折多山的藏区,其民风在建筑上,衣着上都受汉族影响,悬山顶的房屋大门上还粘着春联。儿翻越折多山,便能看到藏族密檐式碉楼和牛羊成群的山坡。”“金沙江南段也是藏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的界河,过了河的藏民族文化很难保持其原民族文化生态。而隐没在其他民族文化的海洋中。”
由此可见,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文化的形态其原始的出发点是他们所生活、实践的生他养他的一方水,自然地理环境对藏文化的酝酿形成起了襁褓摇篮的作用。

3. 地理对宗教的影响

中东地区阿拉伯地区主要伊斯兰教,印度及亚洲大部分地区主要佛教,欧美澳洲基督教这三大宗教在个大地区并存,但其具体分支会有些区别

4. 世界三大宗教的地理分布特点

基督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部、非洲大部、美洲大部、亚洲一部分,可以说范围和影响都很大。
伊斯兰教主要分部在阿拉伯半岛,北非中亚和南亚地区,范围不大。
佛教是在分部在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韩国及东南亚泰国等一些国家,范围最小。
基督教分布具体介绍:
1.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非洲的很多国家。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基督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基督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2.基督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天主教和基督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3.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5. 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

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来看,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及文化的传承都有关键性的作用。如黄河流域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2、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气候,恶劣的地理环境阻碍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撒哈拉沙漠区域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例如长江、黄河为中国人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河流资源和交通资源,促进了中国水运、贸易的发展。

4、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自古以来,地形平缓,依山傍水,周围地势险要是选择政权所在地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是中国统一集权封建国家形成的一个有利条件,着名古都洛阳、长安均是地势条件优良的城市,历代以来多次被定为都城。

5、地理环境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恶劣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延缓社会发展速度。

6. 民间的宗教信仰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有啊,南方信仰重义理,所以南方僧人几乎个个能言善辩;北方佛教重实修,所以北方僧人做佛事做禅修的多,弘法的反而不多。

7. 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对服饰习俗的影响

服饰与地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
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
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无不
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



第一节

我国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我国服饰纷繁多样、
绚丽多采,
它不仅是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而且
也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服饰受气候、人们的经济活动、民族文化、社
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

一、服饰与气候

服饰有抵御寒暑、日晒、风雨、虫咬等基本作用,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人们的服饰是不同的。
如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
人们在室外必需戴皮帽、
穿皮
衣或棉衣,戴皮手套、蹬皮靴,喜欢穿吸热的深色衣服。而终年温暖的海南及台
湾、
云南、
两广南部的人们无需准备厚的冬装,
绝大多数时间着浅色的轻薄夏装,
出门戴各种凉帽。多雨的东部地区,人们需备雨衣、雨伞,而西北干旱地区,则
无需雨具。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

带,四季气温变化明显,各族人民都
有按季节换衣服的习俗。
如达斡尔族所穿的传统皮衣,
多用狍皮制成,
但各季选
用的狍皮不同①。藏族的袍子有长袖、腰肥、大襟、无兜的特点,夏季时人们只
穿左袖,或左右袖子都不穿,把双袖束于腰间,冬季两袖都穿上。藏袍适应了青
藏高原“长冬无夏、春去秋来”的高原气候特点。

二、服饰与经济活动

服饰的质料与式样与人们的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北方以游牧、
渔猎
为生的少数民族,
多以兽皮、
鱼皮或毛织物为衣料。
如居住在东北三江平原的赫
哲族人民,长期以来以渔猎为生,他们的传统服饰除用狍皮、鹿皮制作外,大多
用鱼皮剪裁缝制成鱼皮长衫、
套裤、
靰鞡、
手套、
裹腿等。
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业,
他们喜欢戴用去骨肉的完整的狍头皮鞣制的狍头帽,
这种帽子不仅保暖,
而且在
狩猎时也起到伪装和诱惑猎物的作用。
在我国东部农业地区,
盛产棉、
麻、
丝等,
因此人们的衣料以棉、麻、丝织物为主,苏绣、湘绣、蜀绣等中国名绣都出自丝
绸之乡。

三、服饰与民族文化

服饰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各民族的服饰,
都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
如我国古代汉族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
后来又
有占星术的五方观念,黄为土色,象征中央,青、红、白、黑分别象征东、南、

西、北四方,故以青、红、黑、白、黄五色服饰为正色,只有帝王,官员才能穿;
平民百姓只能穿这些颜色调配出来的间色服饰。

满族人民有尚白的习俗,
认为白色象征纯洁、
吉祥,
男女老少都喜欢白色服
饰。这种尚白习俗与其祖先生活的环境、原始图腾、信仰等因素有关,他们生活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生活中以流水、白雪、白云为伴,因
此产生了尚白的习俗。
此外,
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也盛行穿白色衣服,
素有“白
衣民族”之称。

四、服饰与社会生活

服饰也受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身份的
人们,在服饰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人们早期的服饰无男女之别,
为上衣下裳,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
念的产生,服饰才渐趋多样化。男子为适应户外生产、狩猎、骑马作战的需要,
穿裙子很为不便,
逐渐被裤子所替代、
而女子主要是室内劳动,
保留了穿裙子的
习俗。为显示女性体态优美,女子爱穿束腰的服饰。各种饰物也逐渐讲究起来。

随着审美观念的增强,
服饰与年龄渐趋协调,
产生了不同年龄人们服饰上的
差异。如东乡族妇女的盖头有绿、黑、白三种颜色,少女和新娘戴绿色盖头,中
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而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

从服饰上也可以区分人们的婚姻状况。
如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穿特有的
坎肩,用鲜艳的绸缎缝成,再镶上彩色花边。维吾尔族
3
岁至
15
岁的女孩头发
梳成无数条小辫,婚后才拆散,辫成两条大辫子。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婚前多
穿腓红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婚后改穿对襟短衫,着黑统裙。此外,不同职业
人们的服装也不同。

五、服饰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对服装也有较大的影响,
如佛教僧人穿袈裟,
道士穿道
袍,
回族阿訇和各族穆斯林多穿与大衣长度相当的、
封闭式制服领口的“准白”。

六、服饰与文化交流

在国内外各族人民的交往中,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使一些国外服饰在我国
流行;同时,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款式。如清朝末年,我国大批青年
出国留学归来,使西服开始在我国流行。
1979
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化,西服再次风靡全国,其影响之广远远超过以往。建国初期,受苏联的影
响,双排扣、束腰带的列宁装曾流行全国,被称为“干部服”,苏联妇女普遍穿
着连身裙——布拉基,也已成为我国妇女常见的夏装。

西服传入我国后,
我国人民取西服之轻便、
中式服装之舒适的长处,
在日本
学生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形成深爱广大人民喜爱的中山装。
我国妇女在吸收各

族服饰优点的基础上,
改变清代旗袍复杂僵直的轮廓,
形成了风格独特、
线条明
快、穿着舒适的新旗袍款式,并在旗袍外加套西装或背心、绒线衫等。

①立冬前后至春节前的隆冬,
人们穿毛长而密实的狍皮衣;
清明前后的早春,
穿掉毛轻暖的
皮衣;夏季用脱毛完毕的狍皮作衣服;秋季穿长新毛的狍皮衣服。

8. 有宗教信仰是不是因为中国地理环境太优越了

我个人觉得并非如此...中国人是原本是有宗教信仰的。但随着不止一次的接连的“格命”潮流冲击,被视为“过去”或者“过时”的格命前价值观被一次次否定,其理由是“过时”。所以导致稳定的“客观化的思维素质”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主张的不断膨胀”。否定除自我能力以外的可观规则。其导致的现象就是“不相信因果”和“缺乏敬畏心”。于是出现了宗教信仰缺失的局面。或者传统的宗教意识出现偏差的现象...

9. 关于对中东地区地理、民族和宗教特点的了解。分析这一地区战乱不断,...

·中东的地理:
“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
·中东的气候: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的民族:
生活在西亚地区的穆斯林主要属于四个民族,即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波斯人。 在这四个民族中,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有自己的国家,分别是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伊朗。
土耳其人只有一个国家土耳其,波斯人只有一个国家伊朗。
阿拉伯人有很多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也门、阿曼、埃及、卡塔尔、巴林等很多国家。
作为阿拉伯民族英雄的萨拉丁的直系后代族人库尔德人,其人口现在约有3000多万,分布在许多国家,其中土耳其1800万、伊朗700万、伊拉克500万、叙利亚100万、黎巴嫩10万、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10万。
另外还有犹太族(信犹太教),黎巴嫩的阿拉伯人信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占多数。
“阿拉伯人”的分类对于阿拉伯人,划分的标准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根据史实,最广义上的“阿拉伯人”可以分为阿拉伯人、阿拉伯化的科普特人、阿拉伯化的柏柏尔人。
·中东的宗教: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现在,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其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什么,互相间的影响是怎么影响的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常常容易被混淆。西方文化学者从词源学角度来说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与区别。文化——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文的Cultra,Cultra本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的Civils,Civils原是“城市国家、公民的、国家的”意思。从词源解释这两个词的来源,只是两个概念的区别之一。但真正文化与文明的含义,许多人类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不同的解释。德国学术界认为,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前苏联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用物质形式来说明更高尚的精神价值。例如“镰刀和犁、火车和飞机、浴室和厕所等等是文明的成果。文化的成果则主要表现在道德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活动中,表现在哲学——人文科学上。中国有的学者认为:“文化与愚昧,文明与野蛮,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文化包括文明,它的范围比文明更广泛,因为文化是人类的一切活动,而文明属于文化活动的成果、表象”。“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此可见,文化比文明范围大,它包括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总和。

阅读全文

与地理如何影响宗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