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题沼泽是怎样形成的
沼泽主要是水太多排不出来造成,所以一般原因如下
降水多或者冰川融水多或者河流容易泛滥。
纬度高或者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底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
㈡ 季节性河流,沙漠,沼泽 他们的图例怎么画
㈢ 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
2.4.4.1水系的编绘
水系编绘中充分依靠国家1∶25万地形图中水系的表达方式,并相应作部分删减。水系的编绘要正确反映不同地区的水系类型和形状特征,正确表示河渠网密度对比,河流主支流,弯曲程度及湖泊的特点;正确表示水系和其他要素的关系。正确反映海岸的类型和岛屿分布。
(1)河流、运河、渠道的表示。凡实地宽度100m(含100m,以下同)以上的河流、运河、渠道均用双线依比例表示,100m以下的用单线表示。运河除京杭运河用不依比例尺的双线绘出外,其他运河均用单线符号绘出。
凡实地宽20m以上的渠道用主要渠道表示,宽20m以下的渠道用次要渠道符号表示。
(2)河流、运河、渠道的综合。图上长5~10mm以上的河、渠一般应予选取,密集河、渠的平行间距一般不小于3~5mm。老年河床河漫滩地带的叉流间距一般不小于1mm。图上长大于5mm的牛轭湖,应视其宽度用双线或单线表示。图上长1~1.5cm以上的时令河、3mm以上的消失河段,一般不作表示。选取河流、运河、渠道时,应按从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但界河、独流入海以及连通湖泊等短小河流必须选取。图上化简河流、运河、渠道时,要精确地保持其基本转弯点的位置及河流弯曲程度的对比。图上河流弯曲小于0.5mm×0.6mm的一般可以化简,具有特征意义的则应夸大表示。凡图上长15cm以上的河流、运河、渠道一般应注出名称,较长的河流河名注记每隔20~30cm重复标出。在图上长20cm以内,河流有不同名称的,可选择注出。主要河流、运河名称注记的分级,参照《中国主要山脉水系资料图》确定。
(3)湖泊的综合。编绘湖泊应着重反映其面积、形状、特征、水质和分布特点。图上面积大于2mm2的湖泊均应表示。概括湖泊图形时,应保持其轮廓形状的基本特征,小于1mm×1mm的弯曲一般可以舍去,但具有特征意义的则应夸大表示。湖泊一般应注出名称,主要湖泊的名称注记的分级参照《全国河流资料图》确定。群集的湖泊选其主要的注出名称。
(4)水库的编绘。水库按库容量分,小于10万m3的不作水库表示,水库一般应注出名称。
(5)河流、运河、水库中岛屿的选取。双线河流、湖泊、水库中的岛屿(沙洲)应保持其形状特征,图上面积大于0.5mm2的应表示,密集时可舍去部分,但着名的小岛可夸大表示。有名称的岛屿(沙洲)应选注其名称。
(6)沼泽、盐碱沼泽、盐田的表示。图上面积大于25mm2的沼泽、盐沼泽应表示。沿河流分布的狭长沼泽,长1cm以上的应选取。图上面积大于1mm2的盐田及盐场应表示,面积大于4mm2的依比例绘出。有专有名称的盐场,用说明注记注出名称。
(7)海岸的编绘。概括海岸线时,应保持主要转折点位置的准确和岸段间弯曲程度的对比。泥沙质海岸的岸线应以柔和的弯曲反映其岸线平缓圆滑的图形特点,保持沙嘴、沙堤、沙坝的形状和方向。岩质海岸线用带棱角转折的曲线反映其岸线生硬、曲折的图形特点,保持尖窄岩岬呈尖角形。凸向海域的岸线一般夸大陆地、舍去海域碎部;凹入陆地的岸线则应夸大海域、舍去陆地碎部泥沙质海岸小于0.5mm×0.6mm、岩质海岸小于0.3mm×0.4mm的岸线弯曲一般可以舍去,对于显示岬角、沙嘴等特征的小弯曲不足寸的须夸大表示。干出滩在图上一般应详细表示,长大于5mm,宽大干1mm的应按其性质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宽度窄于1mm的狭窄干出滩长度大于1cm以上的才予以表示。除岩滩外,其余干出滩均须绘出低潮线。河流入海处,应注意反映三角洲和三角港的特点。
(8)海洋中岛屿的编绘。岛屿在图上要保持其位置和基本形状的正确,图上面积在0.35mm2的小岛依比例表示,小于0.35mm2的小岛用不依比例的点状岛屿表示。当小岛成群,分布密集,图上不能逐个表示时,应在保持其分布范围,排列规律和疏密对比的条件下进行取舍。
(9)海洋要素的名称注记。海洋、海峡、海口、群岛、岛、半岛等视大小注出名称。主要的海洋和岛屿名称注记,参照《中国主要山脉水系资料图》分级。
2.4.4.2居民地的编绘
正确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平面图形、通行情况,以及外部轮廓的基本形状特征。正确表示居民地的行政意义和名称。反映各地区居民地分布特点及居民地密度的对比。处理好居民地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1)居民地的分级。图内居民地按行政意义分级,以不同的字体与字号区分。居民地按行政意义分为:省人民政府驻地、地级市人民政府驻地、县或县级市驻地、乡或镇人民政府驻地和农村居民点五级。
(2)居民地的选取表示。居民地图斑的选取指标按居民地密度分区确定,其原则如表2.5所示。
表2.5居民地图斑选取指标
(3)居民地的选取原则。乡、镇级以上的居民地按由主到次的原则进行选取。应优先选取靠近交通线、道路交叉口、关隘、矿产资源、国境线等地,有军事、政治、经济、历史和革命意义的居民地。沿主要道路分布的居民地应详细表示。
(4)居民地平面图形的概括。居民地平面图形,凡图上面积大于2~4mm2的用平面图形依比例尺表示,面积小于2~4mm2的用圈形符号表示。城镇居民地内一般应区分主次街道,凡与普通公路以上道路连接的街道,以主要街道表示。其余街道以次要街道表示。乡村居民地街区的街道一般以次要街道表示。图上城镇居民地街区的面积最大不超过12mm2,乡村居民地街区的面积最小不小于10mm2。清晰地反映居民地外围轮廓,街区凸凹部分小于0.5mm×0.5mm的可进行概括。对于街区外轮廓附近的小居住区,图上距离小于0.3mm的,可并入街区图形,大于0.3mm的可单独以平面图形表示;面积不足1mm2的用独立房屋符号表示。对于城镇郊区分布零散的独立房屋符号可舍去。以圈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其符号一般应绘在居民地中心位置上。对于分散式居民地,圈形符号的位置一般应选择居民地的中心部分,或居民地内的线状地物交叉点处,或独立房屋符号密集处。居民地符号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河流、道路不直接通过居民地街区图形,道路应对准街道线中心绘出,并与居民地平面图形保持0.2mm等相切、相离、相接的关系。用圈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应反映其与道路、河流等相切、相离、相接的关系。
(5)居民地的名称注记。凡选取的居民地一般须注出名称,并正确表示其行政等级。镇及县级以上居民地的名称应全名注出,当其与驻地名称不一致时,其驻地名以同体字及小1~2级的字体注出,并加括号。乡驻地名称以自然村名注出。乡名与驻地名一致时,乡名不注乡名与驻地名不一致时,应在驻地名下用细等线9级字体注出乡名,不加括号。村庄名称按自然村名注出,副名不注。
2.4.4.3境界的编绘
编绘各级境界时应详细分析地图资料和文字资料,了解境界的现状和有关规定。慎重、正确地编绘各级境界。编绘境界的依据和处理问题的原则等,需在图历簿中详细记载,以备查阅。
(1)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的表示。省界应根据最新编绘出版的地图校核后绘出。当相邻两行政区划界线在地图上划法不一致时,省、直辖市界按国务院批准的权宜画法表示;省、直辖市以下的界线按各省的习惯画法表示。不以线状地物为界的,符号连续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为界时,能在其线状地物中心绘出符号的,则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不能在其内绘出的,可沿线状地物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在明显拐弯点、境界交接点和出图廓处必须有境界符号。应清楚地表示出岛屿、沙洲的隶属关系。两级及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出高一级的境界。飞地的界线用其所属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表示,并在其范围内加隶属注记,如“属XX省XX县管辖”或“属XX县管辖”;飞地范围太小注不下说明注记时,可以带圈数字编号,于图廓外加附注说明:“图内编号:①属XX县管辖”。
(2)自然保护区界的表示。国家禁伐、禁猎自然保护区用自然保护区界表示,并在其范围内加注自然保护区名称。
2.4.4.4地貌的编绘
正确表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清晰地显示山脉和分水岭走向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位置和名称注记的正确;处理好地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1)地貌等高距。地貌以等高线表示,其等高距规定为基本等高距50m,每500m整倍数的等高线加粗表示。
(2)等高线图形的综合和表示。等高线图形的综合应根据地貌类型和区域特点,正确表示山顶、山脊、谷地、斜坡、鞍部的形态特征,反映不同类型的地貌切割程度,注意相邻等高线间的自然协调。在保持山脊线、谷地线位置的正确原则下,为强调地貌特征,部分等高线可作适当的合理位移。综合山脊时要明显反映出山脊走向、形状、两侧斜坡坡度及其变化情况。山脊最窄处图上空白不应窄于0.5mm。山脊上的山头和独立山头最小直径不得小于0.5mm,有境界通过的山头可适当放大。有高程注记的山头,山头过小不能表示清楚时可省去一条等高线。小山头密集处,当两山头距离小于0.3mm而又在同一方向时可以合并。表示鞍部时,要注意反映其对称和不对称特征,鞍部两侧最高两对应等高线的距离不得小于0.5mm。综合等高线图形时,在一般情况下是删去次要的负向地貌,在特殊情况下综合方山、盆地等以负向地貌为主的图形时,也可删去次要的正向地貌。图上相邻谷的谷口间距在一般情况下为:丘陵、低山3~5mm;中山、高山4~6mm。凹地的最小面积为1mm2,小于该面积的选择夸大表示。选取群集的凹地时,应保持其分布特点。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2mm,不足时,可以间断个别等高线,但不得成组断开。在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绘出示坡线。
(3)高程点和高程注记的选取。高程点在平原地区每100cm2取10个左右,丘陵、山区100cm取15~20个,等高线注记5~10个,小数位一律舍去,应优先选取测量控制点、山峰、山隘、凹地最低点、图幅内的最高点、区域最高点(每1∶10万图幅内选取1个)、河流交汇处、主要湖泊岸线旁、道路交叉点和注有名称的山顶高程。等高线注记字顶一般朝向高处。
(4)山峰、山脉、谷地、盆地等名称注记。重要山峰、山隘(山口)、独立山头的名称注记一般都应选取,山脉名称注出。若编图资料未注出山脉名称的,应根据其他有关地图资料加注。山脉名称注记应沿主要山脊走向注出。谷地等的名称应按其范围、方向注出。
2.4.4.5农用地的编绘
农用地以套色表示,主要反映其种类和分布范围。耕地套黄色或黄棕色,园地套粉红色,林地、牧草地套绿色。其中除养殖水面外,均应在套色范围内配置相应的符号。
凡套色植被均应绘出范围线,不同种类的套色植被之间须绘出地类界。
森林、经济林、竹林图上面积大于16mm2的应表示,小于此面积的以小面积森林、经济林、竹林符号择要表示。面积大于25mm2的林中空地应予保留;苗圃图上面积大于0.5cm2的应表示,面积大于2cm2的加注“苗”;防护林带图上长1cm以上的应予选取;灌木林图上面积大于1cm2的予以表示;草地图上面积大于2cm2的应予选取;森林中夹有灌木林的只表示森林。
同类植被范围线相距在1mm以内的,可以合并表示,范围线弯曲小于2mm×2mm的可以综合化简。地类界与道路、河流等线状物体间距小于1mm时,可以道路或河流为界。
2.4.4.6道路及其设施的编绘
道路及其设施在充分依据国家1∶25万地形图上的道路要素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更正。主要是对道路空间定位的更正,特别是相对空间位置的更正。道路层次分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和其他主要道路五种类别。补充影像图上明显的新建的主要道路。道路设施的编绘须特别强调其与其他要素的相对关系。其他道路附属设施,主要指桥梁等一并表示。
2.4.4.7其他要素的编绘
图内只表示对外开放的民用机场。
编制完成的浙江省1∶25万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图,其简图见图2.8。
图2.8浙江省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简图
㈣ 地理中城镇和沼泽用图标怎么表示
5万以下一个小圈 5W到20W一个小圈里面一个点 20W到50W两个圈 50W到200W两个圈里面一个叉 200W以上两个圈一个点 沼泽 一排一排虚线
㈤ 绘制地图
地图简史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现在
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 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 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 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 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 ,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 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 我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 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 》 。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我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 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 安 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 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 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 ” “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 之 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 谷六畜之数要”。1954年6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 宜侯矢�”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 ”。该 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 ,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 赋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 念。只可惜我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 前2 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圭县地图》。该图上绘有河流、山脉、沟谷、森林及树种名称,有80多处注记,有方位,比例尺约为1∶30万,应当是代表了当时地图的最高水平。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幅地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地图的珍贵史料 。三幅图均绘于帛上,为公元前168年以前的作品。图01-03是其中的地形图。
该图为98cm长的正方形,描述的是西汉初年的长沙国南部,今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 嶷山及其附近地区,内容包括山脉、河流、聚落、道路等,用闭合曲线表示山体轮廓,以高 低不等的9根柱状符号表示九嶷山的9座不同高度的山峰。有80多个居民点,20多条道路,30 多条河流。另外两幅是表示在地理基础上的9支驻军的布防位置及其名称的《驻军图》和表 示城垣、城门、城楼、城区街道、宫殿建筑等内容的《城邑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三 幅 地图制图时间之早、内容之丰富、精确度之高、制图水平和使用价值之高令人惊叹,堪称极 品。� 魏晋时期的裴秀(公元223~271年),任过司空、地官,管理国家的户籍、土地、税收, 后任 宰相,曾绘制过《禹贡地域图》,并将当时流传的《天下大图》缩制为《方丈图》。他总 结 了制图经验,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准望、道里、高 下、 方邪、迂直。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距离,高下即相对高度,方邪即地面坡度 起伏,迂直即实地起伏距离同平面上相应距离的换算。裴秀的制图理论对以后的几个朝代有 明显的影响。� 唐代贾耽(公元730~805年)通过对流传地图的对比分析和访问、勘察,编制了《关中陇右及 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后者是在学习裴秀制图理论的基础上,以“一寸折百里” 制成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宋朝是我国地图历史上辉煌的年代。北宋统一不久就根据全国各地所贡的400余幅地图编制 成全国总图《淳化天下图》。在当今的西安碑林中,有一块南宋绍兴七年的刻石,两面分刻 《华夷图》和《禹迹图》。右图是《禹迹图》的一部分,计里画方,从长江、黄河的图形 可看出,该图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做过大规模水准测量 ,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使用24方位改装了指南针。他编绘的《守令图》是一部包括20幅地 图的天下州县地图集。他还着有地理学着作《梦溪笔谈》。�
元代的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在地理考察和研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编制成《舆地图 》两卷。
明代罗洪先(公元1504~1564年)在朱思本地图的基础上,分析历代地图的优劣,以计里画方 网格分幅编制成《广舆图》数十幅。他创立了24种地图符号,对地图内容表达起到重要作用 。明末的陈祖绶曾编制《皇明职方图》三卷。郑和(公元1371~1435年)七下西洋,他的同 行者留下四部重要的地理着作,制成了《郑和航海地图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山海 舆地全图》介绍到中国,在�1584~�1608年间,他曾先后12次编制世界地图,把经纬度、 南北极、赤道、太平洋以及航海所发现的南非、南北美洲等区域概念介绍到中国。
� 清代康熙年间,清政府聘请了大量的外籍人士,采用天文和大地测量方法在全国测算630个 点的经纬度并测绘大面积的地图,制成《皇舆全览图》,实为按省分幅的32幅地图。李约瑟 着《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介绍该图“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而且比当时的 所有欧洲地图都好、更精确”。干隆年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疆、西藏新的测绘资料, 编制成《干隆内府地图》。清代完成了我国地图从计里画方到经纬度制图方法的转变,是地 图制作历史上一次大的进步。清末魏源(公元1794~1859年)采用经纬度制图方法编制了一本 地图集《海国图志》。该图集有74幅地图,选用了多种地图投影,是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杨守敬(公元1839~1915年)编制的《历年舆地沿革险要图》共70幅,是我国历史沿革地图史 上的旷世之作,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中历史地图集的基本资料。�
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于1912年设陆地测量总局,实施地形图测图和制图业务。到1928年, 全国新测1∶2�5万比例尺地形图400多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3 595幅,在清代全国舆地 图 的基础上调查补充,完成1∶10万和1∶20万比例尺地形图3 883幅,并于1923~1924年编绘 完成全国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96幅。除了军事部门以外,水利、铁道、地政等部门的测 绘 业务也有所发展,测制了一些地图。到1948年止,全国共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8 000幅 ,又于1930~1938年、1943~1948年先后两次重编了1∶100万比例尺地图。在地图集编制方 面,1934年由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地图集》,采用等高线加分层设色表示地貌、 铜 凹版印刷,在我国地图集的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解放战争过程中,革命军队也十分重视 地图保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总部就设有地图科,随军搜集地图资料并作一 些简易测图和标图。长征前夕,地图科为主力红军制作了江西南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过雪山、草地时绘制了“1∶1万宿营路线图”。解放战争时期,地图使用已十分广泛,各野 战军都设有制图科,随军做了大量的地图保障工作。〖JP3〗如1948年平津战役前夕,编制 了 北平西部航摄像片图和天津、保定驻军城防工事图,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 新中国成立后,地图制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0年组建军委测绘局(后改为总参测绘局), 1956年组建国家测绘局,领导全国的地图测绘和编绘工作。
� 在完成覆盖全国的1∶5万和1∶1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1∶5万地形图已更新三次,1∶10万地 形图也已更新两次。完成了全国1∶2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的编绘工作 ,并已建成了1∶25万、1∶50万和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库。
� 1953年总参测绘局组织编制了1∶150万的全国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由32个对开拼 成。1956年出版了1∶400万《东南亚形势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先后三次编制出版了1 ∶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后又多次修改、重编出版,成为我国全国挂图中稳定 的品种。该图内容丰富,色彩协调,层次清晰,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的三级地势和中国大陆 架的面貌。20世纪70年代,各省(市、自治区)测绘部门分别完成了省(市、自治区)挂图和大 量的 县市地图的编制工作。
� 在地图集的编制方面,首推国家大地图集的编制。1958年7月,由国家测绘局和中国科学院 发起,吸收30多个单位的专家,组成国家大地图集编委会,确定国家大地图集由普通地图集 、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历史地图集四卷组成,后来又将农业地图集和能源地图集列 入选题。现在已经先后出版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农业地图集》、《普通 地 图集》、《历史地图集》。这些地图集在规模、制图水平及印刷和装帧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在国家大地图集的带动下,各省、市相关部门都编制出版了各种类型的地图 集 ,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地图。由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编制的《深圳市地图集》于 1999年第一次为我国的制图作品拿到了国际地图学协会评出的地图集类“杰出作品奖”。自 动晕渲的大型挂图《深圳市地图》于2001年在国际地图展览会上再次获得最高奖。�
国外的地图历史
公元前2世纪,埃拉托斯芬(公元前276~前195年)算出了地球的子午线弧长为�39 700km,以此推算出了地球大小,并第一个编制了把地球作为球体的地图。托勒密(公元90~168年 )所 写的《地理学指南》对当时已知的地球作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27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世 界地图。他提出许多编制地图的方法,创立了球面投影和圆锥投影。他用圆锥投影编制的世 界地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直使用到16世纪。
� 15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历史进入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的时 期,航海探险使人们对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有了新的认识,为地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地 图 学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创立了等角圆柱投影,并用它于1568年编制了世界地图。由 于该图上等角航线成直线,为航海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8世纪实测地形图的出现,使地图内 容更加丰富和精确。地图符号系统不断完善,透视写景符号逐步被平面符号代替,地貌表 示也由晕�法发展到等高线法,同时出现了地图的平版印刷,将地图推进到现代的阶段。 � 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出于对外寻找市场和掠夺的需要,产生了编制全球统一规格的详细地图 的要求。1891年在瑞士伯尔尼举行的第五次国际地理学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编制国际百万 分一地图的决议,随后于1909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地图会议上,制定了编制百万分一地图的 基本章程,1913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讨论百万分一地图编制方法和基本规格的专门会议 ,这对国际百万分一地图的编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专题地图,比 较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自然地图集》、《气候地图集》等。� 20世纪由于摄影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对地图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出现了大批具有世界影 响 的地图作品。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由前苏联为首的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编制的《1∶250万世 界地图》,英国的《泰晤士地图集》,意大利的《旅行家俱乐部地图集》,前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的《哈克世界大地图集》,美国的《国际世界地图集》,《加拿大地图集》。特别值得 提出的是前苏联的《世界大地图集》和《海图集》,这些图集都是旷世之作。
我大体看了一下里面有关于地图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如何绘图希望会有帮助 好运
㈥ 沼泽和沙漠的图例符号
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几种常见的图例,它们分别是沙漠、铁路、沼泽、运河.根据题意.
故选:B.
㈦ 漫画里的沼泽怎么画
波浪线一定要有~不要连起来,曲折不要太大,还要有气泡什么的。上色什么的你应该知道吧?(上的颜色要偏深一点的)可以选择加一点枯树枝或者骷髅渲染气氛~亲~我挺你呦
㈧ 地图有哪些特殊标志
1.符号的分类与颜色如同其他地形图一样,越野图也要求完整而详细地表示地貌、水系、建筑物、道路、植被和境界,即所谓“地图的六大要素”。根据定向越野比赛的特殊需要,国际定联将越野图的符号分成五类:地貌,用棕色表示。这类符号还包括小丘、小洼地、土崖、冲沟、陡坡、土垣等表示地面详细形态的专门符号。岩石与石块,用黑色表示。岩石与石块是地貌的特殊形式,它们既可以为读图与确定点位提供有用的参照物,又可以向运动员表明是危险还是可奔跑通行的情况。为使它们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地貌符号,这一类符号使用了黑色。水系与淤泥地(沼泽地),用蓝色表示。这类符号包括露天的明水系和水生或沼泽生的植物。植被,用空白或黄色和绿色普染表示。植被情况的详细区分和全面表示非常重要。植被是按下列基本原则表示的:
——白色(空白)指一般性起伏地上的树林的密度适度,地面上无阻碍行进的灌木或杂草丛,可以按正常速度奔跑的地区。
——黄色空旷的地域。分为空旷地,半空旷地及凌乱的空旷地。
——绿色树林中密度较大的地区。按可跑性分为慢跑:使正常跑速降低20—50%;难跑:使正常跑速降低50—80%;通行困难:使正常跑速降低80—100%。上述可跑性的区分均取决于树林的生态,如树种、密度及矮树、草丛、蕨类、荆棘、荨麻等的生长情况。人工地物,用黑色表示。包括各种道路、房屋、栅栏、境界等地图符号。2.符号的等级
根据各类符号在世界各国定向越野图上出现的频率,同时为了促进全世界定向越野地图的标准化,国际定联将越野图的符号分成三个级别:
A———适用于各种国际比赛和世界锦标赛;
B———可以用于一定地形类别之中的;
C———在特殊地形中补充A级和B级的非国际通用符号。在国际定联1982年制定的《国际定向运动图制图规范》 (《Drawing Specif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Maps》)中,A级符号列出73个,B级符号列出25个,C级符号未做统一规定。3.符号的大小与相互关系为了完整而详细地表示出地形,同时又能保证越野图的清晰、易读,国际定联规定了越野图符号的最小尺寸以及相互靠近的符号的关系的处理原则与最小间隔。符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符号间最小距离的规定,都是以日光条件下的正常视力和地图制印能力为依据制定的。通常:
——岩石类符号、河流与沟渠类符号,最短不小于0.6mm;
——虚线符号,至少应有两段;
——点状符号,至少应有两个点;
——淤泥地最小面积应为两条0.5mm长的线;
——兰、绿、灰、黄的普染色块和黑色的网点,图上最小面积为0.5mm2;兰、绿、黄色的网点最小面积为1.0mm2。
——同颜色的两条线间的最小距离,如黑与黑、棕与棕之间, 为O.15mm;
——两条兰色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5mm。 当若干小而重要的地物紧靠在一起,即使用最小尺寸的符号表示,符号大小也超过了实地地物的大小时,这些符号仅保持了它们相互间位置关系的正确性,实际的准确位置已经做了合理的移动。4.符号的图形特点(不包括C级符号)无论何种地物,它们在现地的平面形状特点都可以被理解为:面状的、线状的和点状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发现,图上各种符号的图形特点与实地地物的形状特点之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一一对应。 面状的:这类符号在实地的面积通常较大,包括树林、湖泊、宽河、淤泥地、建筑群等,它们用依比例尺描绘的符号或轮廓符号表示。我们可以在图上直接量算出地物在实地的长宽和面积,因此有些教科书称这类符号为“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线状的:这类符号包括小河、公路、铁路、窄林道、石垣等等,它们的长度是依比例尺缩绘在图上的,宽度则没有依比例尺表示,因此这类将号又被称作“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点状的:这类符号在实地的面积或体积通常较小,但它们的外形或功能却具有明显的方位作用,是运动员在行进中的重要参照物。例如水坑、石块、塔形建筑物、水井等,用不依比例尺描绘的图案符号或点状符号表示。在图上,点状的符号本身并不指明地物的大小或它所占有的面积,因此不能进行量算。这类符号拥有自已的“定位点”,即地物在现地的精确位置:
符号举例 定位点
■ △ × □ ● ▲ 在图形的中心
在符号的重心 点状的符号又被称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㈨ 沼泽在地图上用什么表示
A分别是时令河、运河、沼泽、水库;
B分别是运河、时令河、水库、沼泽;
C分别是沼泽、水库、运河、时令河;
D分别是水库、沼泽、时令河、运河.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