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磁的北极在地球的什么附近
地磁的北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
希望采纳。不明白可以追问。
B.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对吗
对。
在地球物理业内术语中,南极附近的磁极称为地磁南极,地理北极附近的磁极称为地磁北极(绝对权威),而地磁南极其实是磁北极,地磁北极是磁南极,磁力线从磁北极出发从磁南极进入,也即地磁场从地理南极出来从地理北极进去。小磁铁在磁力线中N极指向磁力线方向,所以小磁铁的北极指向地理北极(磁南极,异性相吸么),小体铁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北极)。
C. 地磁北极和地理北极的区别是什么
地磁北极和地理北极的区别是:
1.位置不同。
地球的地磁北极与地球北极并不一致,其间存在11°30'的夹角。
2.位置移动不同。
地磁北极点随时间不停的变化。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不随时间变化。
3.背景不同
地磁北极:19世纪20年代,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发表了关于地球磁场的理论,将地球视为一个具有均匀磁场强度的球体而用数学推导出的磁极。而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
有关地磁北极推测:
科学家表示,位于加拿大寒冷地区已有2个世纪的磁北极,每年以大约65公里的速度移向俄罗斯。过去10年间磁极的移动速度已经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促使科学家做出大胆推测,认为地球磁场可能会发生“逆转”,到时候指南针是指向南方,而不是北方。据悉,地球每百万年会发生3到7次磁极逆转现象。
地磁北极是地球表面地球磁场方向垂直向下的点。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并不相同。地磁北极正在不断的改变,以每天20.5米的速度移动。另外,由于地球磁场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地磁北极与地磁南极并不是处在对跖点位置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地磁北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极
D. 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在哪里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 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地球好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具有磁性,并在它的周围形成永久性的磁场。地球的磁场具有正极(磁北极)和负极(磁南极),是一个偶极磁场.1975<年测得的地磁南极位于北半球2N,100.6W离地理北极约1600<公里,在加拿大北部巴瑟斯特岛的西北;地磁北极位于南半球65,139,离地理南极约1600<公里,在南极洲大陆边缘威尔克斯地东北。习惯上人们把位于北半球的地磁南极叫北磁极,位于南半球的地磁北极叫南磁极。可见地磁的南极和北极与地理的南极和北极是不一致的,所以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个交角,这个角称磁偏角。以指北针为准,偏东为正,偏西为负。如果地球是个均匀磁球体,在两地磁极所在的地理经线上,地磁偏角应为0或180,这条经线叫无偏线。无偏线把全球分为东偏半球和西偏半球两大部分。实际上地球不是个均匀磁体,磁偏角的分布也较复杂。磁针只能在地磁道地区保持水平,在其他地区都是倾斜的,而在两极则为直立状态。磁针在各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磁倾角,在不同纬度上磁倾角不同,以指北针为准,下倾者为正,上仰者为负。磁偏角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有较密切关系,用指南针定方向时,首先要知道当地的磁偏角,进行校正后,才能确定该地的真正南北方向。从理论上可以推算出地面上每一点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果在某地实测的磁偏角、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时,称为地磁异常。如果地下存在磁铁矿和其它有磁性矿物质时,常常引起地磁异常,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进行探矿,这是地球物理探矿方法之一。通过研究古老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可以推断地质时代地球磁场方向的变化及磁极移动等,称为古地磁学。古地磁资料常为地壳构造运动提供证据。本世纪60年代以来,获得大量海底磁场资料,发现在海岭两侧地磁异常带对称排列,这为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
地球磁场变化威胁人类
地球的磁场并非亘古不变,它的南北磁极曾经对换过位置,即地磁的北极变化成地磁的南极,而地磁的南极变成了地磁的北极,这就是所谓的“磁极倒转”。
在地球45亿年的生命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经
在南北方向上反复反转了好几百次。仅在近450万年里,就可以分出四个磁场极性不同的时期。有两次和现在基本一样的“正向期”,有两次和现在正好相反的“反向期”。而且,在每一个磁性时期里,有时还会发生短暂的磁极倒转现象。
E. 为什么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
你提的问题很好,现在确实有争议,科学界与课本有矛盾的地方,
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功爱写过一篇文章,对此事有具体论证,现转录如下,希望有所借鉴。
日前,正在念初二的儿子拿出八年级物理课本(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2002年6月第七次印刷)问我:地磁北极和地理北极相反吗?细看课本第33页有一幅示意图,将地磁南极画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画在地理南极附近。(见图一)我询问了一些学校的高中学生:地磁北极、地磁南极和地理北极、地理南极相反吗?他们答曰:是的。
为慎重起见,又在上海图书馆查了《大英网络全书》和《大美网络全书》。在《大英网络全书》中有插图(见图二)说明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的位置分别位于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附近(英文1985年版见17卷540页、中文版见584页);在《大美网络全书》中,也明确指出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的位置分别位于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附近(英文版见18卷101页、中文版见58页);1980年时地磁北极约在北纬76度54分、西经101度42分附近,地磁南极在南纬65度30分、东经139度12分附近(见《大美网络全书》英文版22卷324页、中文版248页)。在版本更新的英文微软网络全书(1997年)中,对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也有明确的定义和插图说明(见图三)。
又在因特网上进行查询,键入“magnetic north”,查到了许多与地磁北极有关的网页和网站。当然答案也是明确的:“magnetic north”(地磁北极)在加拿大!又到位于浦东金桥的中国极地研究所请教有关专家。据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区高空大气科学研究室胡红桥博士提供的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Introction to Geomagnetic Fields》(《地磁场导引》)介绍:1996年,地磁北极在北纬79.3度、西经71.5度,地磁南极在南纬79.3度、东经108.5度(见33页)。在胡红桥博士提供的英文《PHYSICS OF THE UPPER POLAR ATMOSPHERE》(《极地高空大气物理学》)的130-131页,也有图片和文字说明地磁极和地磁轴、地磁极和指南针之间的关系(见图四)。
据胡红桥博士介绍,他们在极地考察工作中还要应用国际上统一的地磁经纬网来给地球物理现象定位,规定以地磁赤道为零纬度,以北称为地磁北纬,以南称为地磁南纬,地磁北极就是北纬90度,地磁南极就是南纬90度。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地磁北极(magnetic north)、地磁南极(magneticsouth)是地磁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同南极和北极是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一样),它们是具有确切地理位置的地球表面的两个点。而位于地球内部的地磁体的N极和S极,它们标注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几本书上又有不同,似乎各有各的理由。
但地磁北极和北极都位于北半球,地磁南极和南极都位于南半球。这是没有异议的。查1979年版《辞海》的《理科》分册未见磁北极和磁南极的条目。又查1989年版《辞海》未见磁北极和磁南极的条目。
后在《中国大网络全书 物理学》由潘孝硕先生撰写的“指南针和地磁场”条目中查到:在静止位置,指南针北端的磁极称为“指北极”,简称“北极”,南端的为“指南极”,简称“南极”。按这定名法,在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磁南极,而在地理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磁北极(见《中国大网络全书 物理学》光盘1.1版)。
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教材有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的“插图” 是否与此有关?
也许潘孝硕先生定义的“磁北极” 和“磁南极”是指地球磁体的N端和S端(而不是指地磁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因而得出“在地理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磁南极,而在地理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磁北极”的结论。换言之,潘孝硕先生定义的“磁北极” 和“磁南极”不是国际公认的“磁北极” 和“磁南极”,或者说不是国际公认的“地磁北极” 和“地磁南极”(地球的 magnetic north 等同于 geomagnetic north, magnetic south 等同于geomagnetic south;即“磁北极”、“磁南极”等同于“地磁北极”、“地磁南极”)。但是有些问题是否应该讨论并得到共识:“北”和“南”这类明确定义的、得到公认的地理方位概念是否可以颠倒(正如数学上阿拉伯数字1和2的概念是否可以改变一样)?指南针北端的磁极称为“指北极”、 指南针南端的磁极称为“指南极”,但是否可以简称为“北极”和“南极”?根据指南针的“定名法”推论地球的“磁北极” 和“磁南极”的位置是否妥当?对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的“定位”应该是国际统一的,中国和外国是否应该各说各话?
考虑到此教材已在上海试用七年,对上海的学生和教师影响极大(据说还有一些与“地磁南极、地磁北极和地理南极、地理北极相反”一说相关的测试题),因此致书于此,以辨正误。
(本文作者为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也有两个磁极:磁南极(S极)和磁北极(N极)。那么,地磁的南北极的大体位置应在什么地方?根据是什么?
【解答】 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我们可以把地球近似看成一个条形磁铁,在地球外部,磁感线由地磁北极发出指向地磁南极,在地球内部,磁感线由地磁南极指向地磁北极,从而形成闭合曲线。当我们在地球表面将小磁针用细线悬在空中稳定后,小磁针北极近似指向地理北极方向,这说明地球表面磁感线大体指向地理北极,这就说明地磁北极大体位于地理南极,地磁南极大体位于地理北极。指南针(即小磁针,指南的一端为小磁针南极)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例3】 奥斯特实验中的水平放置的导线为什么要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
【解答】 导线没通电前,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小磁针S极指南、N极指北静止。当导线通电时,导线周围建立了磁场。根据安培定则,电流向北,则导线正下方小磁针处电流的磁场向西,由于电流磁场明显强于地磁场,所以小磁针立即发生转动,稳定时其N极指向西方;电流向南,则小磁针处电流磁场向东,所以小磁针也发生转动,稳定时其N极指向东方。可见,只要导线南北放置,不论电流方向如何,小磁针都会立即发生偏转,实验均能获得成功,从而证明电流可以产生磁场。若导线东西放置,当电流由西向东时,根据安培定则知导线正下方小磁针处磁感线水平由南向北,恰好与小磁针北极指向相同,小磁针就不会转动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所以为确保实验成功,导线应水平南北放置
F. 北极地理位置在中国的那个方向
我认为应该是北方
G. 为什么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
这是由于地球存在磁偏角造成的,所以地磁北极指的就是地理南极,所以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导致了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北南级正好相反,即地理南北极是人为规定的,而地磁南北极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不是完全对应的。(一)地磁场及磁偏角 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从外部空间上看,地球磁场分布比较简单,形状类似一个大条形磁铁的磁场,磁场两极各自处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位置上,虽然磁场_极与地理两极位置比较接近,但不会重合,而是有着一个较小的夹角,这个夹角大家称磁偏角。地球的磁偏角数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一直缓慢变化着的。 (二)地磁场的极值分布区 地球的整个磁场强度在北美、西伯利亚和南极大陆附近达到最大值,而在靠近赤道的中太平洋和南美洲中部存在极小值。地球磁圈在白昼区(向日面)受到带电粒子的影响而被挤压,在地球黑夜区(背日面)则向外伸出。[1] (三)地磁场的强度及变化 根据地磁测量数据,地球表面上的磁场强度,由两极向赤道呈线性减弱,地理两极位置上的磁场强度在0.65高斯左右,而赤道地区的磁场强度在0.30高斯左右。虽然地球的磁场强度很弱,但分布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却很大,磁感线在南北两极区域与地表竖直,赤道处的磁感线则基本上与地表平行。另外,地球磁场是在不停地变化着的,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地球周围各处的磁场强度不恒定,磁极位置在地表上大约以每年八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 来源:科技风
H. 地球的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还是地理南极附近为什么
地磁 和 地球南北极 的定义是完全相反的
地磁北极[N] 是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北极位于南半球南纬度65,西经度139,离地理南极约1600<公里,在南极洲大陆边缘威尔克斯地东北。
地磁南极[S] 是在北极附近
1975年测得的地磁南极位于北半球北纬度2,东经度100.6W离地理北极约1600公里
国际航海通用方向标(指北针,刷红的一头)就是由于地理北极附近是地磁南极[S],而磁针红的一头是[N]。异性向吸,同性相斥。
注意的是,国际通用的方向标,都是 指北针[刷红的一头指北]
并且,由于地磁不重合地理定义,所以必须加以修正
而在百慕大三角洲那,以及南太平洋,是地球上少数几个地理和地磁重合的地点(也就是磁场方向一样)
如果还是使用仪器或用在普通海域或其他地方使用的方式进行修正,反而因为修正导致偏差,从而导致错误。
I.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 ) 附近
在地理南极,物理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物理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这是一种反现象。
J. 北极点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图11-1)。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冰冷的海水携带着冰山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季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在北极圈内有8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分别为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
北极地区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有1000万~1100万平方千米,夏季覆盖53%,有750万~800万平方千米。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有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的气温。
图11-1北极地理位置图
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23.5°,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几个月之后,太阳运行的轨迹渐渐地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
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北极与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北极点越明显。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温度会降到-50℃以下。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到了4月份天气才慢慢暖和起来,冰雪逐渐消融,大块的冰开始融化、碎裂、碰撞发出巨响;小溪出现潺潺的流水;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普照大地。5、6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绿色,动物开始活跃,并忙着繁殖后代。在这个季节动物们可获得充足的食物,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季。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9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北极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北极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陆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