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及邻国
(1)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领土和人口皆居世界第五位的着名大国。
(2)邻国:巴西的邻国众多,主要有北部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及西部的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等,可以说,南美洲大部分国家是它的邻国。
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1/3,南部为巴西高原,占国土面积2/3。
(2)气候: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湿热。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l/3为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2/3为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旱季和雨季分明。
(3)河流:巴西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有河流全部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亚马孙河流域覆盖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之肺”。
(4)资源:①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和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上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亚马孙平原内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动植物种类繁多,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
②巴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锰的储量也很大,是世界四大产锰国之一。但是煤、石油资源短缺。
③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0%以上。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人口:巴西人口数量大约1亿7千万,是世界人口数量第五大国,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们居住;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2)人种:巴西的土着居民印第安人是黄种人,随着黑人奴隶被贩卖到拉丁美洲。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形成特殊的混血人种。在巴西,以自种人为主,占总人口一半以上;混血人种其次,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l%;黄种人最少,主要包括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以及独特的艺术文化。
在巴西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热情的桑巴舞、盛大的狂欢节以及世界一流的足球运动,无不透射着这个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3)居民语寿:通用葡萄牙语。
(4)居民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1)二战以前,由于受殖民地主义的长期统治,巴西经济落后,以单一出口农矿产品经济为主,殖民初期出口木材,l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l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等。成为世界上的“咖啡王国”。
二战结束后,巴西发展了多种经济结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仍是巴西重要的基础部门。
(2)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巴西铁矿储存量大,质地优,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铁、锰、金、钨等;巴西水力资源丰富,能源矿短缺,为弥补煤和石油的不足,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在西南边境的巴拉那河上修建了着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年发电量达800亿千瓦时。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化工等。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它们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邻近铁矿区的地区。
(3)巴西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成为巴西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热带雨林的危机
(1)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湿热
(2)亚马孙河流域——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60%在巴西境内。
热带雨林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保护热带雨林: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
巴西政府已经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城市化问题
(1)分布:巴西的人口9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2)城市:人口超过l 000万的特大城市有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里约热内卢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新建首部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
(3)城市化问题:巴西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化速度过快,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等。
(4)解决措施:巴西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化问题,如把首都迁到巴西利亚,一方面加强了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城市规模过大所造成的城市化问题。
❷ 关于巴西的地理知识
地理
自然地理
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巴西全国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经纬度坐标:南纬 15°45', 西经 47°57' ,所处时区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和北京时差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资源地理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达世界总储量98%,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达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人文地理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简称地狭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着,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西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长较快。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进入到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兴起和矿区的开采,从1532年起,葡萄牙开始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巴西。19世纪以后,又有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
历史地理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1555年法国入侵,占领了相当于今天的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设立一个法属殖民地的据点。然而由于法国人无法自欧洲吸引殖民者前来,所以终于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约。两年之后,葡萄牙人创建了里约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统治权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临挑战。
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 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
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政区地理
全国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62个市。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亚马孙、阿马帕、巴伊亚、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戈亚斯、马拉尼昂、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奥格兰德、南里奥格兰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坎廷斯。
【历史新发现】今日巴西科学家们根据卫星图 发现亚马孙平原里有一个未知文明的遗迹这些遗迹呈长方形或圆形 据分析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用黄金砌成的国度。这些遗迹大多在巴西与玻利维亚边境地带。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Brasília)
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中部,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湿季从9月至4月,干季从每年5月至8月。干湿两季分别明显,早晚温差也较大,年平均气温19度。人口210万。巴西利亚是上世纪50年代末在巴西内地戈亚斯州境内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兴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首都正式由旧都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
为了开发北部广大地区,使内陆和沿海均衡发展,1956年,巴西将首都从大西洋沿岸的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亚。建设者们考虑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宜人的特点,设计了一座建筑独特、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设计者还巧妙地在流经巴西利亚的两条小溪上筑坝断流,形成一个环抱市区,面积达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于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只用了大约3年时间,巴西利亚这座绿色的花园城市,就奇迹般的出现在原本荒凉的红土高原上。
巴西利亚是南美洲建都时间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该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市按照巴西着名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培的“飞机型总体规划图”建设。
❸ 巴西地理知识点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的地形主要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巴西的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草原气候气候;巴西有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巴西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热带经济作物出口量大;巴西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迅速。
❹ 求地理巴西的主要知识,类似如图,初二的地理
“巴西”地理知识归纳
一、数字法
(一)是指:
一个新建的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它位于热带,但海拔1000米,气候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一座建筑独特、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一种通用的语言:葡萄牙语。
一种需要进口的农产品:小麦。
一项重要的计划:1989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二)是指:
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两大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两大人口分布区: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疏区和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区。
两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铁矿和水能资源。
两条重要的纬线穿过国土:赤道和南回归线。
(三)是指:
三大工业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
三种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咖啡豆、蔗糖、橘汁。
(四)是指:
四大现代化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
(五)是指:
巴西的面积和人口位居世界第五位。
二、特殊称谓法
1、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巴西咖啡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巴西有“足球王国”之称。巴西人非常热爱足球运动。巴西的足球踢得好,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踏着桑巴舞的节奏一样,给人以一种在踢“艺术足球”的美的享受。
3、亚马孙河有“河海”之称。亚马孙河在洪水季节,河口地区一片汪洋,有“河海”之称。
三、“最”字法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4、巴西境内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5、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6、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7、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8、巴西是世界上咖啡、甘蔗、柑橘产量最多的国家。
四、关键字法
(一)、讲解国土面积和气候特征时,应抓住“大”和“热”这两个关键字来讲授。
利用巴西的国土面积为850万平方千米的数据和在世界各国的名次,说明它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国;利用人口数字,说明巴西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它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抓住巴西地理环境“热”这一重要特色,就为学习“热带雨林的危机”和热带经济作物做好了铺垫。
(二)、讲解亚马孙河时,应抓住“宽”、“广”、“长”、“大”这四个关键字来讲授它的水系特点。
亚马孙河的河面相当宽阔。在一般情况下,上游宽为700米,中游宽约为5000米,下游宽约为22000米,河口更宽达80000米。
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最广,长度为6400多千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
亚马孙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亚马孙河的水源终年供应充沛,是世界大河之中水量最大的河流
我是参考http://tantao1970.blog.sohu.com/87919622.html
满意的话请采纳哈O(∩_∩)O
❺ 巴西地理
巴西自然地理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面积8547403平方公里。人口1.5582亿(1995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全境地势平坦,以平源和低缓高原为主。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的1/3。东南部的巴西高原起伏和缓,海拔600—900米。西南部的巴拉圭盆地是低湿的湖沼泽地带。北部边界的圭亚那高原地势较陡,内布利纳峰海拔3014米,是全国最高峰。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
地理位置 翻开色彩斑斓的世界地图,在西经34 °45ˊ—73 °59ˊ、北纬5°16ˊ—南纬33°°45ˊ之间有一块着金黄色版图,它北起地处赤道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南至美丽富饶的巴拉那平原,东迎大西洋,西邻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总面积854万多平方公里,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8%,仅次于前苏联、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南美巨人”的巴西联邦共和国。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国境线总长2.3万多公里,除智利和厄瓜多爾尔尔外,巴西与南美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均有共同边界。北与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及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为邻,南与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接壤,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大西洋海岸线长达7000多公里,那延绵不断的沙滩,明媚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每年吸引着数万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巴西虽然幅员辽阔,却并没有一般大国常见的大片沙漠,也没有长年冰雪覆盖的冻土带,大自然赋予巴西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袤无垠的天然牧场以及丰富的地下宝藏。
地形地势 巴西南北最大长度4320公里,东西最宽4328公里。地形最大特点是高原多,约占领土面积的59%,但高度较低,超过海拔1200米的部分只占全国领土面积的0.5%。第二个特点是多良港而少岛屿、桑托斯、里约热内卢及阿雷格里港是巴西最繁忙的港口。北里奥格兰德州近海的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是巴西最大的一组岛屿,亚马孙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巴西第一大岛。从地形上看,巴西由北向南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北部圭亚那高原。南缘大致与赤道平行,占国土总面积的2%,是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两大河系的分水岭,平均高度超过巴西高原。与委内瑞拉交界处的内布利纳峰(海拔3014米)是巴西最高山峰。
亚马孙冲积平原。位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东小西大呈三角状,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地表略有起伏,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下。
巴西高原,亦称中央高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一半。着名的马尔山脉和曼蒂凯拉山脉等位于高原东部边缘,与海岸平行。其中马尔山脉中的班代拉峰(海拔2890米)是巴西的第三高峰。巴拉圭河低地。地处巴西高原西南方,位于马托格罗索和南马托格罗索两州境内,亦称潘纳尔平原,是大查科平原一部分,多沼泽地。
沿海平原从巴西北部沿海城市贝伦到南部的河雷格里港一线为平坦肥沃的平原,宽度从数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经济发达,是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热带气候 巴西的大部分土地处于赤道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只有占全国面积五分之一的土地位于南回归线之南,因而巴西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根据气候特点,巴西共分潮湿赤道带、潮湿热带、半潮湿热带、半干旱热带和潮湿亚热带五个气候带。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缓慢上升。然而亚马孙流域,尽管处于赤道带,但气温并不像人们相像的那样高,平均温度不超过27℃,最高气温不超过36℃。巴西利亚、圣保罗等高原城市平均气温仅19℃,气候宜人。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平均温度在16℃—20℃,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平均温度只有10℃,冬天有时还要下雪。不过巴西各地的湿度相当高,特别是在沿海地带。年降雨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潮湿赤道带的亚马孙地区年降雨量最高为1500毫米—2500毫米。只有8月—10月是少雨季节。潮湿热带地区主要是在北里奥格兰德到圣保罗州北部的沿海地区,这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巴西的大部分地区从米纳斯吉拉斯州、圣保罗州内地、南马托格罗索州和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到巴伊亚州、马拉尼昂州和塞阿拉州的内地,均属半潮湿热带气候,每年分旱季和湿季,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半干旱热带在巴西东北部,年降雨量一般低于1000毫米,而且多集中于一段时期,全年大部分时间缺雨。南回归线以南的巴西土地属潮湿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巴西与我国的季节正好相反,9月22日—12月21日为春季,12月22日—3月21日为夏季,3月22日—6月21日为秋季,6月22日—9月21日为冬季。
参考资料:http://jobsgood.com/news/new.asp?id=897&code=125&new_id=30&new_name=%C4%CF%C3%C0%D6%DE&name=%B0%CD%CE%F7
❻ 如何评价巴西的地理位置
巴西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好的,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很多国家所羡慕。
从巴西所处的纬度来看,巴西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合发展农业,而且热带农作物生长速度很快,一年可以多次收割。对于巴西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巴西农业的发展。
此外,巴西国内的自然资源也很丰富,比如巴西的铁矿资源,巴西的森林资源,巴西的水资源等。巴西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国家,这些自然资源对巴西的经济有很大帮助。巴西目前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巴西能取得如今的发展成果,背后是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巴西有个好的地理位置。
❼ 巴西地理特征
巴西地理位置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地跨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与南美洲任意一个国家接壤(智利、厄瓜多爾尔尔除外)。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自然地理特征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亚马逊河流域。
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约占全国面积60%,为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是内布利纳峰,海拔2994米。
❽ 巴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说起巴西,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位于南美洲的巴西享有盛名,巴西的文化融入了多重民族的特色,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熔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多数移民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其他地区。他们都很擅长音乐舞蹈,在这一方面各个民族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现。不管是在艺术形式或者在民族特色方面,都很有艺术底蕴,而且巴西的音乐很着名,引起世人注目。巴西这个国家的关键词就是“阳光,海滩,足球,桑巴"。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巴西的足球,它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
巴西烤肉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将各种肉类串到一个长长的铁棍子上,刷上浓郁的酱汁,撒上少许香料,置于火上慢慢烘烤,香味扑鼻,顿时使人胃口大开。
❾ 我们地理老师让我们了解关于巴西的资料。
国名
巴西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葡萄牙语: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简称巴西。
巴西一词出自繁衍于巴西海岸的巴西红木(英语:Brazilwood),巴西红木在葡萄牙语中称为“葡萄牙语:pau-brasil”,其中brasil意为像炭火一样红,由拉丁语brasa(“炭火”的意思)与后缀-il(来自-iculum或-ilium)构成。[8][9][10]巴西红木所产生的深红色染料,引起了欧洲服装业的重视,并引起了巴西早期的商业性开发。16世纪期间,当地原住民采伐大量的巴西红木,由欧洲商人(多数来自葡萄牙,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销往欧洲。
该地区原来在葡萄牙的官方名称为“Terra da Santa Cruz”(圣十字架之地),而贩卖红木的欧洲商人多称“Terra do Brasil”(Land of Brazil),这一名称最终取代了旧的官方名称。早期水手也称之为“鹦鹉之地”(Terra di Papaga)。
在巴拉圭官方语言之一的瓜拉尼语中,巴西被称为“Pindorama”,此名称由当地人所取,意为“棕榈之地”。
国旗
巴西国旗
巴西国旗呈绿色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0∶7,中央为黄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蓝色圆形天球仪。圆形白色绶带上,书以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圆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26个行政区,而且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点50分,新政府当天,里约热内卢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约热内卢,后来迁到巴西利亚)。绿色和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矿藏和资源。
地理编辑
自然地理
巴西风光(7张)
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巴西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巴西全国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巴西所跨经纬度: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与其他南美国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爾尔尔外,与其他全部南美洲国家接壤)。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资源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600万吨,占世界镍储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亚斯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达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人口:201,033,000人(2013年)白种人占53.74%,黑白混血种人占38.45%,黑种人占6.21%,黄种人和印第安人等占1.6%。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64.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2.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福音教派。 [1]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简称地狭人稠)。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着,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西约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
4重要城市编辑
圣保罗
圣保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建市于1554年,位于圣保罗州东南部。海拔760米,面积超过1500平方千米,是巴黎的三倍,人口超1600万。圣保罗市气候宜人,一年之中气候、温度变化不太大,而早晚温差较大,有“一年之中无四季,一日之中有四季”之说。巴西季节与我国相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圣保罗的夏季,高温多雨,最高温度在30度左右;每年6-8月是圣保罗的冬天,平均气温也在16-20度上下。
圣保罗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在这里集中了全国工业生产门类的一半左右,工业产值也约占全国产值的一半,全国500家最大公司有3/5的总部设立在这里。圣保罗拥有3000家金融机构,1300多家银行,桑托斯是世界上最大咖啡输出港。这里同时拥有包括着名的圣保罗大学、医科大学在内的数十所高等院校、6家电视台和270多家报刊社和藏书几百万册的国家图书馆。圣保罗每年创造的财富高于世界上1/4的国家年国民生产总值。
圣保罗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400多年来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不断变化和更新。众多立交桥,多条地铁线路,环城高速公路以及直升飞机公司都使得交通十分便利。圣保罗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保利斯塔大街(Paulista)和共和广场(Pra?a de Repúblika)一带。主要出售一些手工艺品,宝石,古董。在东方街(Liberdade)随处可见中文招牌,中餐馆和出售中国商品的商店。
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全国最大的海港、全国商业和金融中心。里约热内卢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滩,风光秀丽,是巴西最大的旅游中心。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此举行。
位于巴西国土的东南部,在向北伸入的瓜纳巴拉湾西岸,有长达14公里的跨湾公路大桥与东岸的尼泰罗伊市相连。1502年1月,葡萄牙殖民者来到海湾,误以为这里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随口起名"一月的河",译音便是 "里约热内卢"。
里约全景
半个世纪后奠基的城市就以此为名,经过400多年的发展,里约热内卢已经成为仅次于圣保罗的特大城市和工商业、金融中心,与桑托斯港并列的最大外贸港口,并且集中了巴西最着名的博物馆,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图书馆、世界最大的足球场,以及全国最大的公园、植物园等。
耸立在瓜纳巴拉湾南口的两座状如面包的山峰(奥库卡山)是里约热内卢的标志。乘电缆车登上海拔395米的山顶,举目远眺,美丽的里约热内卢城尽收眼底:瓜纳巴拉湾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湾畔绵延的海滩上银沙耀目,游人如蚁,太阳伞如朵朵鲜花盛开;宽阔的海滨大道一直伸向看不见的尽头,来往汽车穿梭不绝,面海而立的现代化楼群密密麻麻。
伊瓜苏市
伊瓜苏市位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国交界的巴拉那河与伊瓜苏河汇合处。“伊瓜苏”在印第安瓜拉尼语中意为“大水”。全市面积630平方公里。伊瓜苏市是巴西第二大旅游中心,年均接待游客约700万人次,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商业和旅游业。仅次于中国的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距市区12公里,着名的伊瓜苏大瀑布距市区28公里。伊瓜苏市约有3000华侨华人,其中大多数在位于巴拉圭一侧的东方市经商,居住在伊市。
马瑙斯市
马瑙斯市为亚马逊州首府,地处黑河和索里芒斯河(亚马逊河支流)交汇处,面积14337平方公里,人口150万。该市地处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纬3度,常年湿热多雨,年平均温度26°C,最高可达35·6°C,最低18·5°C。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该市工业以冶金、电子和机械为主。该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动码头,全长1313米。农产品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马瑙斯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海关大楼(砖瓦均从英国进口)、马瑙斯大剧院、印第安人博物馆等。距市区80公里就是野生热带雨林。
黑金城
黑金城是巴西东南部以矿产丰富着称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过去的州政府所在地,由于金矿的开发而于1698年建立。据说因为黄金是从黑沙中筛选的,因此得名黑金城。方圆约1平方公里的山城海拔约1100米,城中建筑多为巴洛克风格。窄小的街道随城市的地形高低起伏,虽经200多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古老的建筑和高大的教堂错落有致,在周围青山绿树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片古朴优美的风景。1980年,黑金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