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也跟着移动。
同时因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也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造成了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
以四季的形成为例,地球公转形成四季,第一是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的相对位置等.第二是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显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地球所处的位置.
‘贰’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如果你是初中学生,答案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形成五带。
如果你是高中学生,答案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形成四季更替和不同的热量带。
‘叁’ 地球公转形成什么现象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现象。
‘肆’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一直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四季更替。如下图所示:
在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B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北纬23度26分,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因此气候也炎热,是北半球最热的世界,称为北半球的夏季。与此相对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C点,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南北半球受热相等,称之为秋分日。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D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也就是南纬23度26分,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因此是北半球的冬季。与此相反,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也就是A点,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也是南半球的秋季。
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伍’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地区公转运动的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在宇宙空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地轴是平移的。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同一纬度不同时间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季更替;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地球的五带。
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产生了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是地球形成椭球体的形状。
‘陆’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南极北极的雪山冰山
‘柒’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捌’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
4、五带的划分。
这些都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地球公转在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
‘玖’ 地球公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1地球公转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地球围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周长为94000万公里,我们所谓的年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一直在跟着地球在旅行。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太阳的直射点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表面接受到的热量也随着地球公转而不同,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公转,外形近似球形,因此造成了地球各地随着地球公转接收到的热量而不同,因此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造成了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在改变。一个近日点在一月初左右,远日点在七月初左右。南北半球接受到的光照面积和时间不同,造成昼夜长短不同。
2地球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3地球公转有哪些规律呢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是一种周期性圆周运动,轨道半长轴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并且地球公转的中心位置不是太阳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阳的公共质量中心,但由于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日地的公共质量中心离太阳中心仅450千米,这个距离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因此,我们通常把地球公转看成地球绕太阳运动。
‘拾’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