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地理中凹(洼)地怎么写
盆地.
地形的五种类型没有洼地,它是小范围的地面状况,盆地才是地形之一,题目是不会画出等高线让你填洼地的,只能是盆地.
② 地理等高线图中,往里凹的一定是山谷么
不一定,还是要看具体情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1、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2、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3、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4、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5、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6、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7、一般2m一根细等高线,10m一根粗等高线,便于你的查找。没跟等高线上都有高程值。
8、某些丘陵山地段的等高线,并不能称其为等高线,而是为了更形象地显示出田地的划分,所以一块田就是一圈“等高线”,在这条“等高线”上没有高程,它的高程是注在田地中间的某点高程。
③ 凹凸坡是什么地理上的
凹型坡是往下陷的,两边高,中间低
凸型坡是往上突的,两边低,中间高
~~~~~~~~~~~~~~~~~~~~~~~~~~~~~~~~~~~~~~~~
凸形坡和凹形坡都是一个上,或下的坡
凸形就是坡的中间凸起
凹形就是坡的中间凹下
这是两类说法都可以的。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④ 地理中的背斜、向斜、断层、地垒、褶皱到底怎么区分丫
褶皱是由于地壳运动压力而形成的连续波状弯曲的岩层。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升的槽形断块构造称地垒。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三者比较,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即储水。
相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⑤ 东濮凹陷的介绍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复向构造单元。地理位置跨鲁西南和豫东北,呈北东向展布。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的中部,属临清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东以兰聊断裂与鲁西南隆起为界,西部过长垣断裂后,逐渐过渡到内黄隆起(以下第三系剥蚀线为准)。北跨马陵断裂进入临清坳陷的莘县凹陷,南以兰考凸起与中牟凹陷相隔,凹陷北窄南宽(16-60km),南北长140km,面积5300 km(见图1)。 东濮凹陷总体格局表现为“两洼一隆一斜坡一断阶”,凹陷内断层发育,以NNE、NE向为主,已发现圈闭类型,以背斜,断鼻、断块为主。
⑥ 辽河盆地四个凹陷分别叫什么
辽河盆地具有七凹六凸的构造格局,你所说的四陷应该是陆地部分的四个凹陷:西部凹陷、东部凹陷、大民屯凹陷、沈北凹陷。在水域部分还有三个凹陷,分别是辽西凹陷、辽东中凹陷、辽东凹陷。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从地理方面说 陷下去的地面叫什么
如果是挤压运动的褶皱,叫背斜
如果是断层类构造,叫地堑
还有盆地 是相对于高原或台地而言的陷下去的地形。。。
不知道跟你想要的一样不?
⑧ 一直不怎么懂的一个地理常识:河谷是什么
河谷,顾名思义由河流冲刷而成的峡
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⑨ 请帮我解释几个地理名词:海洋、海沟、海丘、海盆
连绵不绝的盐水水域,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哩),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学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四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弧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地中海(介于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欧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海丘是指从海底升起不足1000米的丘陵。外形孤立、浑圆,以太平洋中较多。
深海丘陵,简称海丘,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盖组成、起伏数十至数百米的区域。海丘上部几无沉积物,底部宽约数公里,侧翼坡度1°~15°。外形多属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条状延伸的。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洋中脊一侧,在各大洋均有发现,以太平洋最为发育。太平洋边缘展布着海沟,浊流沉积等陆源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般为量有限,不足以铺覆成深海平原,因此深海丘陵约占太平洋洋底面积的80~85%。
⑩ 凹陷的地理名词
【地质】1sag,concave:大型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隆起和坳陷内进一步划分出的亚一级负向构造单元;与其相对应的正向构造单元是凸起。
【地质】2 由于地球板块错开而造成的一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凹陷,如东非大裂谷。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同样可以构造出凹陷的局面,形成诸如堰塞湖等。人为的采矿等因素,也可造成路面的沉降也可称之为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