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自己的文化
理解中国文化有点难度,毕竟中国幅员辽阔,势力划分几千年,都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正如山东出响马,绍兴出师爷一样。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借这个话题谈论下山东文化。
山东人可以为相、可以为将,但终究当不上帝王,这也是山东文化对山东人的必然影响。山东自古作为拱卫京师之地,兢兢业业替天子保卫国门,极少发生造反事件,这就是儒学文化的影响,礼仪之邦的风度。
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游牧文化形成了山东文化的枝干,而儒学文化将这种融合文化在山东固化扎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山东文化。造就了山东人吃苦耐劳、豪爽勇敢、谦虚礼让的品格。
可以说,齐鲁两国时期奠定了山东文化的基础,燕赵之风和中原礼仪丰富了山东文化。到现在无可否认的是:山东文化一直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山东人也一直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⑵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正是抱着尊重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规律的态度展开的。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非遗既是积累与沉淀,也具有开创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积累而形成传统,传统因积累而产生巨大能量。一个民族的传统对本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财富和精神资源。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是非常有益并且必要的,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了解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传统内部应该有反思和批判的声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会导致全民性的心灵空虚和价值混乱。我们承认,传统中也有糟粕和偏狭,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去伪存真,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体,不能以当代否定过去。
(2)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扩展阅读
在重视加强传统文化调研与保护的今天,非遗是我们的重要“索引”和宝贵财富。经由非遗传承保护,我们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入发掘,立足现实实践,面向未来思考,把凝结中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
同时,非遗传承保护也是正当其时、影响深远的文化建构,通过生动讲述中国非遗故事,充分展现中国非遗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非遗理论的独特贡献和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让世界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加深对中国非遗经验和道路的认识。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⑶ 如何让孩子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条件的话领孩子到文化圣地去亲身体验,这样会更直接,更深刻。经常让孩子们读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当然要适合他们的年龄。还要正确的引导和指导。社会,家庭,学校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是最重要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⑷ 如何让新一代年轻人更好的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呢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与特色。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顶层设计,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是对百年不断引进与“克隆”外来教育得与失的历史反思。它为改革当今教育重智轻德等弊端指明了方向,并翻开了建构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性的中国教育历史新篇章中华美德,在世人面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学校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辐射源,学校是复兴中华文化的根基,文化兴衰,教育有责。
立德树人 在明明德
要立德,先明德。德,是中华伦理、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魂,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观,它使得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明德,就是使美德得以显明;明德,不能割断历史;道德,不能依赖进口。
4000年前,有孝感天下的尧舜时代;之后,有800年周代的礼乐新文明;再后,又有管仲提出的礼、义、廉、耻的“四维”道德;孔子的智、仁、勇“三达德”;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德;汉代有仁、义、礼、智、信“五常”;宋代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等。
全球化面前,文化的传承与回归主要靠我们青年人,带领年轻人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找回自信。
更让当代年轻人,更深刻了解到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节日的传说、由来以及它的源远流长,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更爱上自己的祖国。
我们中国复兴,中国梦,走向繁荣昌盛。必然会引领世界,为人类开辟新的篇章。
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⑸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怎么才能深入了解它呢
传统文化起源于炎黄,历经自夏,商,周,秦,汉以来十数次朝代更迭,强盛于李唐,光大于宋朝,至今五千余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代表,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传统文化可以用有容乃大,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如何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我谈些自己的小看法,供大家作一参考。
顺着这个思路来看,让我一起走到可循的历史尽头,有史可究。伏羲。是什么呢?伏羲一画开天,演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不是感觉有点脉络了。顺着历史的河流而下,我想是不是就清晰起来了。如果要深究“伏羲氏”之前的,我想只能交给神学了,各人依各自的观点,咱们求同存异就好。
顺着历史的脉络,传统文化就镶嵌其中。就像DNA链一样。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⑹ 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⑺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按传统,中国的原意为中央之国,以中原为立国之基,中央之国外是诸夏国,诸夏国外是万邦也即附属国。中国与诸夏国都是汉人立国,自立国三千年以来只有蒙元和满清是由外来部族侵略占领属殖民统治中华时期,期间文化形态被短暂改变(如毁汉人衣冠、礼仪,在文化上培养汉奸等),
除此,在文化整体传承上都是汉文化。因此依贡献、依历史,依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指的就是汉文化。对此教科书也好,宣传也好,都不应该误导公众。
⑻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影响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⑼ 怎么样更好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可以去报这种传统文化的课程,有专门的老师会讲解这种传统的文化,这样子方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