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中的时区,地方时以及区时之间的运算,以及相关运算
东加西减
2. 关于高一地理区时的算法 就是有一个公式是四分钟除以一度的那个怎么理解还有怎样算可以精确到分钟呢.
首先,一定要搞懂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只有算地方时才用一度四分钟的算法,算区时只考虑时区,有个小窍门,题目给的是地方时,一般答案也就会问地方时,同样,题目给的是区时,答案肯定也让你求的是区时.
地方时公式:一度等于4分钟;算法:东加西减.
区时算法:一个时区一小时;算法:东加西减.
多看看书,请教一下老师和同学.
3. 高一地理区时和地方时怎么算我知道地方时是1度4分钟那区时咋算
用经度除以15得到的数是时区,然后看是东经还是西经,东经就是东几区,西经就是西几区。例如西经45度,45/15=3,即它在西三区。
如果题目给出的数不是15的倍数,就要换一下方法,看它靠近哪个是15倍数的经度,当然必须小于7.5度。例如,东经77度,77/15=5余7,那东经77度就位于东五区。如果是78度的话就变成东六区了。
另外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的那一时区为中时区,那里的时间叫做国际标准时间。而180度经线那就分成了两个时区,东西十二区,每个时区垮7.5度经线。180度经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往东过此线减一天,往西过此线加一天
4. 地理时间与经度计算
根据题意,该地在北京以西06:40-05:37相差一小时三分,时间差化为经度差为15度45分(一小时=15度,1度=四分钟,1度等于60分《化为经度》),所以该地为东经104度15分.
北京05:37,则差29度,也就是相差1小时56分钟,拉萨时间是03:41
(73度)为05:12,则相差47度,也就是3小时8分钟,北京时间08:20
如果要算北京当地时间的话,以116度为准,都是运用时间与经度换算,来计算差值,再加减,看看就会纸袋怎么算了
5. 地方时怎么算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
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
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
或经度差= (180° 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
即:地方时差=经度差六15° /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拓展资料: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存在一定关系。例如,北半球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
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区时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也就是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6. 地理区时与地方时怎么计算
1.一个原理:
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7. 地理中的地方时该如何计算
经度差: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经度差等于两经度相加;
20°+15°=35度;时差是2小时20分(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所以20°E的地方时为14时,15°W的地方时是14时-2小时20分=11时40分
20°+3°=23°,时差是1小时32分,3°W的地方时是14时-1小时32分=12时28分
8. 地理 地方时的计算
地球上每隔15度是一个小时。也就是每度是4分钟。
东经位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边,它的时间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要早,所以要用加的。116度=120度-4度=8个小时-16分钟=7小时60分钟-16分钟=7小时44分钟。本初子午线是12时,那么东116度经线应该是12时再加上7小时44分钟,也就是19时44分钟。
6点56分比12点少了5小时4分,也就是比本初子午线要晚了5小时4分,因些它位于本初子午线的西边也就是西经。两地相差的经度就是5*15度+4*1度=79度。说明这个点的经度是西经79度。算时区就用79除以15约等于5.3。3小于7.5,因些它跑商数在同一个时间,也就是西5区。
9. 高一地理(地方时计算 分与分钟)●求详细计算过程!
东经一共是180度,跨越12个小时,所以每个小时对应的是15度对吧?那么你看73度29分对应的时间吧,73度29分除以15度,首先73度除以15度,得4小时,余13度。接下来就要细分了,经度的15度对应一小时,那么1度是不是对应四分钟?所以13度对应的应该是52分钟。还剩下经度29分,同样道理,1度对应四分钟,那么1分应该对应4分钟除以60对吧?也就是240秒除以60,得四秒。所以29分就是116秒,也就是1分56秒。这样都加起来应该是4小时53分56秒。你再看看算得对不对,思路应该差不多吧。
10. 在地理中的,经线里一度.等于多少分钟
15º每小时,所以60÷15=4,所以每度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