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什么活动用到地理知识

什么活动用到地理知识

发布时间:2022-06-15 08:40:42

1. 地理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1.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平时外出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遇到方向上的迷茫,这时地理知识就可以用上了,比如说白天利用太阳,晚上利用月相,还可以根据指南针等等.
2.外出旅游时的应用
我们平时有空闲时间就会去到外面放松下心情,那么就得关心一个问题:去哪里,怎么去,有什么好玩的,这些都是地理方面要应用到的.
3.城市建设的应用
一个城市的建设首先就要有一个规划,那么这个规划就要考虑到交通,河流,气候,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是地理上要考虑的.
4.工业和农业的应用
工业的分布要看工业的类型,污染重的工业就要考虑到是否位于河流的上游,是否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还要考虑到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等.
农业上要考虑温度,降水,土壤肥力状况,市场等,这些都和地理有关.
5.交通上的应用
事实上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地理密不可分,公路要考虑到是否通过主要居民地,当然,过境干线就不要通过城区,铁路干线建设要考虑是否对沿线的经济带来发展,还有的是专门来运输资源的,如煤,铁等;机场的建设要求就更高了,要与城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噪声污染,场地一定要宽广,平坦,同时要考虑到排水等.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平时多注意观察,就会有不少发现.

2. 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很多活动都要用到地理知识,例如:衣,要看天气情况,选择穿什么衣服;食,各地的饮食习惯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住,传统民居各地是不同的,其特点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建的。

如果没有地理常识生活中常会出现“南辕北辙”,这是中国古人已经总结出来的事。因为“地理常识”中最基本的就是两地之间的位置关系。

南辕北辙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人要去楚国。他驾着马车在太行道上急驰。

路上,他遇到一个同路人,二人攀谈起来,当同路人得知他要去楚国时大吃一惊,问他:“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朝北走啊?这样走,什么时候能到楚国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国。”同路人提醒他:“这样走会离楚国越来越远的。”

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说:“我带的路费、干粮很多,能用好多天,路远不要紧。“同路人着急地说:“你走错了,这样走你到不了楚国的。”那人很自信地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好,不用担心。”同路人见这人如此糊涂,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是魏国大臣季梁讲给魏安厘王的。当时魏安厘王准备攻打赵国,季梁用这个故事劝谏魏安厘王放弃这个打算。季梁认为成就霸业,是通过诚信树立威望,取得天下人的拥护。如果用武力成就霸业,恰恰就像去楚国向北走的人一样,条件越好,离目标越远。

做人和做事,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花的力气越大,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远。

3. 日常生活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实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服饰与地理
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二、饮食与地理
1、菜肴方面。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
2、主食方面。由于地域差异,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菊花茶等,由于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江南一带喝绿茶居多,寒冷地区喝红茶偏多。喝茶受地区的影响特别大,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势差异等。酒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起伏与自然灾害的程度。由于地区气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饮酒习惯,酒的品种也不同,如寒冷地区的烈性白酒、少数民族地区的米酒等。
三、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根据降雨的特点,北方农村以平房、土房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时,更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隔等因素。
四、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用峡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区,人们有时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骆驼成为“沙漠之舟”。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的时间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乘坐火车;易发泥石流的地方,适逢雨季,就不能到这样的地区去旅游。外出要会阅读地图,通过读图迅速了解与熟悉新的环境,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4. 地理实践活动有哪些种类

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分为六类。

(1)观察。有气象观测、天象观察、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野外观察等。

(2)阅读。有时事地图、地理墙报、地理课外阅读等。

(3)集会。有地理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地理晚会、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游戏等。

(4)制作。有地图、图表、模型及教具的制作。

(5)参观。有天文台、气象台、博物馆、展览会及工厂、农场、市场的参观和调查。

(6)研究。有乡土研究等。可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爱好和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全体或部分学生参加一种或几种。

地理课外活动是指学生从事的与地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也可在教室内或其他场所进行。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扩大和加深地理知识领域,锻炼实际技能,激发对地理的爱好以及培养优良的品德等。

(4)什么活动用到地理知识扩展阅读

地理实习,地理教学活动形式之一。旨在巩固地理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应用地理知识的实际技能和能力。包括气象观测、天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野外观察及地理调查等。气象观测包括将当地每天的气温、气压、降水、风向风力、云量、湿度及其他天气特殊现象记录下来,结合气象台(站)的天气广播进行分析,作出当地每天的补充天气预报。

天象观测包括记录北极星等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其变化,月相的变化及其他特殊天象等。地震测报包括对地下水变化、动植物异象及其他自然界异象(如气温及降水的异常、地声、地光等)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试作地震预报。环境监测包括对水、空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农药等污染环境程度的监视、测算、分析和采取的对策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理实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理课外活动

5. 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与地理知识有关系

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知识有关系的有:旅游活动、地震、海啸、泥石流、天气预报、地理上面的洋流、气流活动等。

1、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史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2、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3、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4、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5、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6. 哪些活动与地理知识有关系

很多活动都要用到地理知识,例如:衣,要看天气情况,选择穿什么衣服;食,各地的饮食习惯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如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住,传统民居各地是不同的,其特点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建的,如傣族的竹楼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屋顶是尖的,便于排水;行,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的出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我国有南船北马之说。正是因为南方多雨,北方少雨,所以传统出行方式才是这样。

7. 请你列举几个运用地理知识搞好生产、生活的事例

1、街道与子午线呈30度至60度的夹角。

2、塑料或玻璃大棚生产。

3、城市工业布局。

【解析】

1、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为了保证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采光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使街道与子午线呈30度至60度的夹角。

2、农业生产活动方面: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因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无法满足蔬菜等作物的生长需要,北方许多地区都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发展了塑料或玻璃大棚生产,改善热量条件。

3、环境标准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工业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在进行布局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盛行风向,在一种风向的地区布局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风向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的地区,要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7)什么活动用到地理知识扩展阅读:

1、世界地理

隶属于区域地理学,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地理学一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区域对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概貌及其内部差异。

2、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3、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8. 急求~~~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1.你在活动那天,弄几张大红纸,内容写这次讲的3s等相关知识,对大家日常的重要性,如果你这次的内容没涉及到大众,大众是不会久留的.
2.搞些表演节目,来造势宣传,如:街舞的.不过最重要是上面的那条,不然就不是讲座了,是表演秀拉,那天要多讲关于大众生活方面的地理哟.

9. 在你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动要用地理知识

要用地理知识的活动有:

1、衣服穿着,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

2、购买食物,北方,蔬菜少且贵,肉多且便宜。南方,肉少且贵,蔬菜多且便宜。临海水产多且便宜。

3、出门看天气,要了解发布的天气预报,能识别天气符号,熟悉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

4、每天出行,需要合理选择出行的时间、交通方式和线路。

5、迷路时,根据路牌、附近的建筑物进行定位。

阅读全文

与什么活动用到地理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