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地理 怎么判断地形
等高线本身就是反映地形本质特征的,需要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密度不大;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顶部较稀疏;
盆地:等高线形状大致呈闭合状态,周高中低。
2. 地理地图怎么看地形
一般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地形类型,判断依据是海拔高度。或是分层设色图直接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区。
3. 初一地理怎样分辨地形类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有: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种。
如果是大范围的地形图则属于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判读:——结合插图理解吧
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等高线之间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缓,稀疏处坡度缓(水平距离大),上山、开地、建筑易,河流缓;密集处坡度大(水平距离小),上山、建筑、开地难河流急。如图中甲线路坡度缓,上山顶容易;乙线路坡度陡,上山顶难。
2.等高线与山地和盆地:这两种地形的等高线都成
闭合的不规则的圈,等高线数字内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间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顶;等高线数字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洼地)。
3.等高线与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处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线与鞍部:等高线两边高且有山顶,中间等高线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线与陡崖:2条或2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就是陡崖。图中b处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高度=(重叠的等高线条数±1)×等高距
注:有“以下”“不高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则+;有“以上”“不低于”字样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则-。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线地形图顺口溜:闭合山顶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线重叠,河流只在山谷中,线稀坡缓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难。地形剖面最直观,分层设色一目了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征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员辽阔,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4. 地理的地形图怎么看
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也密集说明越陡峭,反之越平缓,
其次看等高点,那就是相减得高差,相同高差,看两点直线间距。
间距越近越斗。反之越平
5. 地理地形图应该怎么分析
是不是经常在考试时碰到地形图?是不是一直在为地形图的判读苦恼?是不是感到无从下手?是不是一直处于“山谷”和“山脊”傻傻分不清楚的状态?今天小猿为你带来了读图技巧,满满干货哦。
首先,小猿带来的是通用的读图技巧,不仅适用于地形图的判读,更适用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图哦。
第一步,当然是看图名啦。图名可是不容小觑的呢。图名往往会告诉你图的类型及图的内容,为你指明做题的方向。看到图名后,你可以大致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读图、用什么知识作答,熟练的同学还可以大致猜测到这题的考点。如此说来,你还能忽略图名吗?
第二步,地图的基本三要素是什么呢?方向,图例,比例尺。基础的知识点可是不能忘的。
1. 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
2. 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则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
(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就越详尽;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就越简略;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
3. 图例与注记:
(1)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2)常用图例符号:
6. 地势地形地貌地理里面的地势,地形,地貌怎么去分析
1.地区:1. 较大的地方
多山地区
华北地区
2.行政划分单位
地区差价
3. [mandated territory]∶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托管地等
2.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3.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指 一个比较独立的地理地形区。比如: 华北平原区——他包括 海河平原、 黄河平原、淮河平原,华北平原也叫做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区就比我们所说的华北五省市(京津冀晋鲁)的范围大。这样的还有很多, 再如,青藏高原区,要比青藏地区范围大,青藏高原包括四川西部,而青藏区是行政上的,指西藏青海。等等很多。 四大区域分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这四大地形区域
4.地理单元:按一定尺度和性质将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单位。
5.地形: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
6.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7. 初中地理地形图山地丘陵那些怎么看
在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表示的是海拔高度,而不是地形。
海洋用蓝色,
平原用绿色,
盆地按海拔高度颜色也不同,海拔低的(例如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
绿色或淡绿色的。而海拔较高的盆地(例如塔里木盆地)就是淡黄色的,海拔更高一点的(例如柴达木盆地)颜色就更深,但比四周要浅(柴达木盆地
四周是青藏高原)
低山丘陵用黄色,
高山用棕褐色,
高原的颜色也更海拔高度有关,青藏高原颜色是棕色的,而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这些是黄色的。
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93962.htm
8. 地理:怎样分清楚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是地表五种基本形态的一种,是陆地表面具有较大高度和坡度的隆起的地形区,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它由山顶、山坡、山麓三个要素组成。它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山区: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海拔 相对高度 顶部形状 坡度山地 较高>500米 较大 尖锐 陡
丘陵 较低 较小<100米 浑圆 缓
9. 地理必修一如何看地形图
如果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彩图),利用图例判断什么样的颜色表示多少海拔高度,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的是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200-500米之间表示丘陵,一般是一种淡黄色;500米以上表示高原和山地,颜色较重,有点偏棕色。
如果是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直接判断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来判断其海拔高度,判断标准同上。
另外如果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是封闭的,若中间数字大四周数字小表示山地,右中间数字小四周数字大则表示盆地,如果等高线向数字大的方向弯曲表示山谷,如果等高线向数字小的方向弯曲表示山脊,如果有多条等高线重合就表示是个陡崖。
10. 地理的地形(如山顶,山谷等怎样区分)
山顶是有一个三角符号的,山谷要看
等高线
,等高线向高处就是山谷,低处就是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