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学习地理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帮助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影响气候的因子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消防车为什么都是红颜色?”解释的合情合理。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更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针对很多人家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提出“如何帮助家里调整太阳能热水器角度?”的问题,根据推导、计算,学生自己总结出了一套解决的方案,轻松掌握了“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中除了衣食住行外,还有许多很平常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把他们引入课堂,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后,我有意识地将一些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联结在一起,设计了几个讨论题,晚霞为什么是红的?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太阳已落山而天为什么还不黑?夏天里,阴天的夜晚为什么比晴天的夜晚热?讨论结束后,分组回答与补充,在热烈、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巩固成果,最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和家长讨论如何在冬季防治农作物的冻害发生。因为都是农村的学生,他们都积极的给我提交了讨论结果,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和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也给后面学习“气候变暖”打下了基础。
三、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典故和成语,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许多诗词、典故、成语都和地理知识有关,在教学中适时的提出一些,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讲“经纬网”之前,我说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伟人的诗,当时就来了兴趣,讲完后,学生都会心的露出了笑容:原来只有坐在赤道上的人才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呀”。在讲“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时”,我当堂背诵了“两小儿辩日”,让学生再辩一回,当年难住孔老夫子的问题,学生也能迎刃而解,自然增添了成就感,连平时上课爱打瞌睡的学生都都兴奋的举手发言。
还有许多关于地理的成语也都能成为我们课堂的调味品,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风调雨顺、日久天长、海市蜃楼、一泻千里、百川归海、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因地制宜、泾渭分明等。恰当的运用,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结合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我们所在的秦岭山区,是长防林工程规划区,退耕还林之后,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针对我县从“山地开发”政策到“退耕还林”政策的转变,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让大家讨论。作为农家子弟,讨论的热情很高,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使命感。
五、把乡土教材引进课堂
我们的家乡刚好是在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上,兼容了南方和北方的风俗习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与植被、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耕作方式,在教学中用他们身边的东西做示例,即引起兴趣又利于理解。如在学习“垂直地带性规律”时,我就用我们身边的山来加以分析,通俗易懂,事半功倍。在讲“地貌”时,用周围山地的河谷地貌为示例,使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了“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貌”的抽象理论。
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 研究学习地理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帮助
我给些样文给你查考一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服饰与地理 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二、饮食与地理 1、菜肴方面。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 2、主食方面。由于地域差异,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菊花茶等,由于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江南一带喝绿茶居多,寒冷地区喝红茶偏多。喝茶受地区的影响特别大,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势差异等。酒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起伏与自然灾害的程度。由于地区气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饮酒习惯,酒的品种也不同,如寒冷地区的烈性白酒、少数民族地区的米酒等。 三、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根据降雨的特点,北方农村以平房、土房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时,更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隔等因素。 四、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用峡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区,人们有时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骆驼成为“沙漠之舟”。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的时间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乘坐火车;易发泥石流的地方,适逢雨季,就不能到这样的地区去旅游。外出要会阅读地图,通过读图迅速了解与熟悉新的环境,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③ 通过地理这门课让我们学到了什么50字
通过地理这门课,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天文,还可以学到太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各地名胜风景和风土人情,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迁移,地球的构造和圈层,学到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了解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们有多渺小
④ 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学习地理对国家的好处
学以致用是最好的!!我地理学的不错,我来说说哈。
1.增长见识,丰富见闻。你可以没去过九寨沟、没去过巴黎、没爬过乞力马扎罗,但是你学习地理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会构成你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能和别人有谈话资本的人。非常重要!
2.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连中国省份大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请问他外出会不会有麻烦?呵呵,学地理,就是把事物相关位置放在脑子里,给你一个轮廓,让你去想象。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和能够劫道货船?你首先要知道索马里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不能生活后都成了海盗,而他附近时红海,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这仅仅是个例子,不过,很好的说明了,学地理可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
3.野外求生必备。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水源存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台风等发生如何躲避危险………………太多了,学地理可以获得求生之道。
4.认识自然界,其实地理跟生物、航空、地质学等联系死十分紧密的。如树木生长规律、地质构造、宇宙结构、大气构成……这些都是认识世界的最最基本的方式。学了地理后, 你就知道,现在的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低碳经济是怎么回事,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形成和发作,煤矿挖煤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什么要实施登月计划,有没有外星人…………太多了
呵呵,我非常喜欢地理,它确实给生活带来乐趣,这就非常重要了,还有好多我没说的, 打字累了……祝你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哈!地理有用!!
⑤ 学习地理对个人有什么帮助
那就多了去了。地理,能够带领你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去感受别地的风土人情……能让你能看懂地图,不至于迷路;能让你知道原来东北有三个省,原来北极有极昼极夜……
地理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很大的意义的
⑥ 学好中国地理对生活工作有什么好处
学好地理不但有利于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更关键的是对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学好地理的现实意义和长久意义:
1、学习地理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精神的需要
我并不是说拥有了地理知识就一定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地理学科有边缘化的危险,这很让人担忧。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样重要。我们都知道暴发户是很让人瞧不起的,尽管他们很有钱。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这是至理名言。一个国家也一样,仅仅经济的富有并不能保证在国际社会被认可。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领导人都是很优秀的,这一点我是同意的。大家可以从他们毕业的学校和他们的经历看出。但有一个现象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他们基本上都是理工科毕业的。我们知道在美国大学校长一般都是地理系或历史系的,而中国的大学校长也一般是理工科的。大概理工科毕业的人一般比较严谨,而文科的思想比较活跃吧。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领导人很难犯大错误,有没有开拓精神就很难说了。小说《三国演义》大家都喜欢看,通过罗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立体的战争的画卷。没有足够的地理素养,罗贯中先生的小说是不会这样有吸引力的。 书上说,韩信用兵妙,孙子用兵妙,这些都得联系地理知识才能理解怎么个妙法。从哪里走,走到哪里,在哪里埋伏,为何这么埋伏,联系上了地图才知晓这仗为啥漂亮。 台湾问题,我当然是希望看到国家统一的。但我们有很多大陆人,动不动就威胁炸烂台湾,这难道有利于国家统一?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台湾海峡的宽度最短还有130公里,如果武力收回,需要巨大的海空军优势,而我国的海空军实力较弱,统一谈何容易,统一需要大智慧。
2、学习地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是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的必须。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有全球化的地理观念。中国人的地理意识让人感到担忧,我们对世界的很多看法和分析都很有问题。比如地球可以容纳100亿人,现在已经有70亿,快到地球的承载力的极限啦,怎么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人口问题,怎么解决越来越少的矿产和能源问题?怎么解决世界环境问题?怎么彻底解决中国环境问题?这些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从何谈起,对此漠不关心,包括很多电视节目只重视娱乐,不重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学习地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浮躁疯狂的今天。
3、学习地理是满足生活的需要。在古代,人们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可见,学好地理就足以在别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大家熟知的一代地理天才诸葛亮就充分的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军事当中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尽得10万良箭。火烧赤壁,一把火烧灭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烧出了三国鼎立的蜀汉王朝。他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可谓成也地理;蜀军北伐欲意重振汉室,火困司马懿,欲想一把火烧掉曹魏的根基。不料,一场大雨浇灭了蜀军的希望也浇灭了他的信心。他千算万算却没能算到这场大雨可谓败也地理。一代妖才,成也地理,败也地理,功败垂成,徒让人黯然神伤,让后人敬仰而又伤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学好地理也很重要,因为现在的地理大纲全是一些基础性的,常识性的知识。不同于繁琐的化学实验和苦涩的物理公式,地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日常交往谈论当中,大多数的话题也都是和地理有关联的,所以学好地理很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地理,做一个智慧的人!
⑦ 地理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1、帮我们预报天气
2、帮我们辨识方向
3、帮我们逃生自救
4、帮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5、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⑧ 学地理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高中也是学地理的,是一种兴趣才学的。到现在总结下学地理的好处就是:一、丰富自己的知识,走到哪里都会用的上。(我工作在山东出差的,对分析地理方位,人文风俗都有好处)二、提高自己的实用应用。比如你喜欢旅游的,那学了地理,你会自然地理 比如云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山清水秀、园林建筑很是钦佩。比如路途上对重要的铁路交通线,国道、省道的标记你都会情有独钟的分享你的快乐。
我自己觉得,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有时候,你看到树叶在动,你也会进行分析(地理的魅力)。有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天气会变冷,我就有一种自豪的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呵呵。。。滔滔不绝啊!!!
⑨ 说说地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会影响人们的心情与心态、山区较多的地方不以交通建设。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
同“地理学”定义: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并在各层次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