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罗马斗兽场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有1945年的历史
❷ 《罗马废墟》
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班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振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③(a)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b)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c)因为他们深深的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d)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e)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f)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g)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④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
还有一句,我不知放哪里,我就写出来了啊
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的保存起来。
我现在知道全文了,(*^__^*) 嘻嘻……
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在笔者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汽车在一座残破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笔者的眼前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在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群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又暗暗地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笔者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罗马人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如此,罗马人才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精心地保护着每一处废墟,罗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旅游业成为罗马空前兴旺的朝阳产业。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
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响,一个永恒的魅力,一个不灭的辉煌。
❸ 有关于罗马废墟的资料
意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在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群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地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
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如此,罗马人才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精心地保护着每一处废墟,罗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旅游业成为罗马空前兴旺的朝阳产业。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
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响,一个永恒的魅力,一个不灭的辉煌。
❹ 距今6000年,古罗马最大城市如何做到遗址保存完整的
罗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也是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座距今6000年历史的城市,他曾经是古罗马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保存的十分完好,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古代的遗址。这座城市就是以弗所,又被称为艾菲斯。
以弗所如今归属于土耳其管辖,地理位置在爱琴海的旁边。据历史学家研究,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充满智慧的雅典人建造了这座城市。
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心,是一座两层的大理石建筑,这是着名的古老图书馆,塞尔丘克图书馆。塞尔丘克图书馆是一个罗马人为纪念父亲而建造的。这座除书馆建造的雄伟壮丽,令人惊叹。难得的是保存得还比较完好。如今,以弗所古城仍然有许多的遗址没有被挖掘出来。最着名的戏院遗址。也只挖掘出了一半儿。
为什么以弗所古城的遗址都保存到这么完好?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工匠们智慧勤劳,拥有着非凡的建筑工艺。也一定与建筑材料的结实有关。另外也许和很少有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吧。
❺ 德国法兰克福罗马广场的历史沿革
中世纪时期,罗马广场是整个法兰克福的中心广场。集市和商品交易会,以及政治性集会和法庭审判都在这里举行。这个地方可能是由当时主宰了当地商界的意大利商人命名的。二战中,围绕着这个五角形广场的桁架楼房遭到了彻底摧毁。二战后不久,广场就得以重建,而广场东边的那一排楼房,即古诺斯安格(Grosser Engel),高尔德格莱夫(Goldener Greif),威尔德曼(Wilder Mann),克莱纳大赫博格(Kleiner Dachsberg),以及古佑斯劳奔博格(Grosser Laubenberg),直到1980—1986年才得以重建,并且是采用了粉饰性极强的粹克百克风格。不久后,人们就发现了这些建筑物的缺憾之处:才几年的时间,楼房就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必须加以修缮。广场中央建于16世纪的正义喷泉使人想起中世纪法庭审判的情形。
❻ 古罗马历史发展史简介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❼ 古罗马城市广场的简介
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是古罗马时代的城市中心,其中还残留了些许的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建筑的废墟。屹立在此地的建筑物有提图斯凯旋门、奥古斯都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凯撒神庙、灶神庙,维纳斯和罗马神庙。古罗马政治、宗教、商业、娱乐等建筑的聚集地又可以被称为“古罗马废墟”。
罗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这块残垣断壁,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片古罗马废墟犹如大露天博物馆不仅吸引着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探究竟,还吸引着众多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前来探寻古罗马当时的生活百态,很具有考古价值。这片废墟其实最早是被破砖乱瓦覆盖,到十九世纪才被重见天日,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一片难得的建筑遗迹,让人联想到昔日的繁荣富裕的生活。
❽ 罗马的历史沿革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罗马神话中称纳维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城之后来到意大利。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已有罗马人居住。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罗马人骄傲地称它为“永恒之城”。
相传罗马的创建人罗慕洛是母狼喂养大的,古罗马的城徽图案是母狼哺育婴儿。
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和首都。公元1-2世纪罗马成为西方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罗马城进入全盛时期。
在罗马长达约2800年的历史上,曾经历了东罗马帝国、西罗马的辉煌时期。
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占罗马,意大利统一事业完成。
1871年,意大利首都由佛罗伦萨迁往罗马。 母狼哺婴着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后来,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后罗慕洛私定城界,杀死了雷莫,并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定为罗马建城日,并将“母狼乳婴”图案定为罗马市徽。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沉淀了数千年历史遗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建在台泊河之间的7座山冈上,几经毁灭又几度复兴。古罗马遗迹规模宏大,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罗马,一个古老的名字,罗马被誉为“万城之城”是因为他有着辉煌的历史,罗马帝国的荣耀,天主教廷的至高无上都构成了罗马近2500年的辉煌。
罗马是世界天主教中心,世界文化之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罗马西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区跨台伯河两岸,架有桥梁24座。人口283万(1988)。
约公元前二千年初,罗马人从东北移居于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纪筑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罗马城。
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国退至梵蒂冈)。
工业有食品、纺织、机械、印刷、化工、电子和塑料等。意大利电影工业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维塔韦基亚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着名的游览地之一。
占城区面积40%的古罗马城多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如弗拉维安半圆形剧场、罗马斗兽场、大杂技场、万神殿、戴克里先公共浴场等)和艺术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宫殿、博物馆、大学(2013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301-400段第36位的罗马第二大学)、科学院和图书馆等。
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南北走向的亚平宁山脉把意大利半岛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亚平宁山脉西边,有一条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罗马即建于台伯河岸。罗马初建时距离台伯河口的奥斯蒂亚(Ostia)约26公里,但由于泥沙在河口堆积,河口逐渐延伸,古城奥斯蒂亚的港口今天已位于距离海洋6公里的内陆。。
罗马位于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纪20~50年代建成,是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化城市。
罗马教廷所在地梵蒂冈位于古城区西北角。罗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这里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
罗马气候温暖,四季鲜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适合出游的季节。 罗马共和国的最初时期,罗马陷入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长期斗争中,同时罗马也开始同近邻发生战争,并逐步征服周边地区吞并领土,罗马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但是到了公元前390年,罗马没能击退凯尔特人的侵略,为了保卫疆土,罗马相继建造起了城墙、水渠和亚壁古道。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罗马经历先后三次布匿战争彻底击败了来自北非却控制着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又经过公元前215年至前148年的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罗马发展成为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和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但是在公元前133年至前123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共和国进入了不稳定的时期,并在罗马内战(公元前133年—前30年)时达到高峰。恺撒在成为终身独裁官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将古罗马论坛扩建,并建造了尤利乌斯论坛(帝国议事广场)。公元前44年恺撒被暗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大权在握结束罗马共和国,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476年)。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
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罗马本来使用拉丁语,但随着领土扩张至希腊、中东一带,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级大国。
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中心,版图不断扩张,逐渐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区域。这个成功归根于军事征服和经济优势,以及对邻近文明有选择性地同化,尤其是对伊特鲁里亚和古希腊。
罗马人的统治扩张到了几乎整个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公元前1世纪,罗马已经成为一座拥有一百万人口的城市,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是罗马帝国的中心。当时的罗马已经拥有了一整套有效的给水和排水系统,完整的城市道路网,和有效运作的城市消防和警察系统。尽管如此,屋大维时期大兴土木所建造的建筑在64年尼禄(54年—68年在位)统治下罗马城的一场大火中遭到严重毁坏。
在弗拉维王朝(69年—96年)的统治下,罗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这一时期建造了一大批着名的建筑,如罗马斗兽场和帝国议事广场的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在2世纪初完成,卡拉卡拉(211年—217年在位)和戴克里先(284年—305年)的公共浴场以及周边的图书馆,成为了罗马生活中的固定内容。这一段时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最鼎盛的时期,戴克里先执政时期,罗马的人口数达到最高点,但是由于罗马帝国的皇帝热衷于排场,建造越来越宏伟的建筑,如巴西利卡,罗马帝国开始走上了衰败之路。
随着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建成“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罗马也逐渐失去它的政治地位。 自屋大维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进入前期帝国时期。屋大维在位期间,对外征战,将帝国版图扩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维的统治为随后的百余年带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
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
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犹太战争。
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韦斯巴芗最后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涅尔瓦于96年继位,开创了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贤帝时代。这五位皇帝谦虚,爱戴臣民,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都在这个年代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有文人将这个年代称赞为“人类最幸福的年代”。
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个皇帝选择其承继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为一个朝代。以下为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涅尔瓦(Nerva):采用宽厚的政策,开创养子继承制。
98年-117年图拉真(Trajan):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国的官僚机构
138年-161年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
161年-180年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此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
180年马可·奥勒留病逝,由亲生儿子康茂德(Commos)继位。192年康茂德被杀, 安东尼王朝告终。 181年-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50年内有26位军人篡位,历史将这些篡位者称为“军人皇帝”,也称为三十僭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三世纪危机时期。
塞维鲁王朝(181年~205年)灭亡后,政局混乱,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年~273年),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年~272年)。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国政权,最终把这个混乱局面收拾过来。他把皇帝的权力、以及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及两位副帝(凯撒)共同治理,使罗马帝国得到暂时的安定,称之为多米那特制(也叫四帝共治制)。当时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个正帝的位置给了马克西米安,让他统治帝国的西部,而自己则成为东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统治者是戴克里先。这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对基督教的迫害失败,使他死后再次引来混乱。
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虽然同样强力执行专制,但却选择和基督教势力妥协,并于西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此同时,将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并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
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 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狄奥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梅蒂奥拉努,今米兰)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5世纪的欧洲人口大迁移期间,罗马先后遭到哥特人(410年)、汪达尔人(455年)和勃艮第人(472年)的入侵和洗劫。
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493年东哥特王国建立。罗马人口逐年减少,530年只剩下约10万,但城市的建筑在东哥特人的统治下仍旧保存完好。罗马城真正的灾难是哥特人同查士丁尼一世统治下的东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537年罗马的几乎所有排水管道被彻底摧毁,罗马议会制度被废除,罗马人的正常城市生活在东罗马帝国和哥特人的战争中下遭到破坏,这一时期修建的最后一个着名建筑是608年的佛卡斯圆柱。
罗马从555年起归属了东罗马帝国,城市管理制度上受到教宗的很大影响。8世纪至11世纪间陆续受到伦巴第人等的入侵和占领,城市范围被局限于台伯河沿岸。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罗马城曾是在西方世界政治上最重要、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即使是在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和分裂后,在罗马最终失去了首都的地位给米兰和拉韦纳后依然如此,罗马的威望超过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随着早期基督教的崛起,罗马主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作用日趋重要,终于成为了教宗,罗马也成为了天主教的中心。在410年西哥特王国国王亚拉里克一世率军攻陷罗马并大肆洗劫,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交替地被拜占庭帝国统治和被日耳曼人劫掠,在中世纪早期人口锐减到了仅仅2万人,罗马在名义上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一直持续到751年,拜占庭的敌人伦巴底人攻打以拉韦纳为中心的拜占庭礼教区,处死最后一位拜占庭礼教区主教,把拜占庭势力逐出了意大利。
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献给了教宗,赋予教宗对罗马和周边地区的世俗管辖权,创建了教宗国,史称“丕平献土”。这给予了罗马新的政治角色,罗马作为教宗国的首都,一直持续到1870年教宗国被意大利王国吞并。
天主教使徒圣彼得和保罗曾在尼禄统治下的64年罗马大火后被害殉道,人们认为他们被一同埋葬在了罗马,虽然历史学家对此存有疑问,但这依旧使得1300年起罗马成为了天主教徒朝圣的圣地,是中世纪除耶路撒冷和孔波斯特拉的圣地牙哥外的又一座主要朝圣圣地。罗马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多座重要的建筑,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教堂,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圣伯多禄大殿。
800年,教宗利奥三世在罗马加冕查理大帝为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罗马同时也成为了教宗和神圣罗马帝国争夺的焦点。罗马除了在中世纪的一些短暂时期是独立的城市外,几个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仍旧是教宗国的首都和“圣城”,即使在1309年至1337年天主教教廷从罗马迁移至阿维尼翁时也不例外。
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的军队侵入意大利焚掠了罗马,罗马不再具有政治力量,转而在罗马教廷的支助下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罗马建筑以教堂为主,还有众多方尖碑、宫殿和喷泉广场等,这些建筑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罗马旧城是罗马城内除梵蒂冈外的另一处世界遗产。 17世纪罗马人口再次大幅增长达到了10万人,但是因为受到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罗马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仍旧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首都。意大利在1861年终于统一并成立意大利王国,罗马在187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
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和罗马教廷订立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承认罗马作为意大利国家首都的地位,意大利政府则承认罗马教廷对梵蒂冈范围内的主权。
在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后,罗马见证了由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法西斯力量的壮大,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进驻罗马,标志着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上台掌权,和一个同纳粹德国联盟的意大利帝国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同盟国的轰炸和纳粹的占领使得罗马受到严重的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的公民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成立了现在的意大利共和国。罗马在意大利战后重建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意大利经济奇迹”背后的驱动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为“时尚之都”。
❾ 谁有好的关于历史废墟的资料
它们曾经是世界着名的大都市,它们的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当它们达到繁荣颠峰,成为精美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
可是,它们消失了。
一如它们不可思议地创造出辉煌文明一样的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留给了这世间太多的谜团,人们唯有发出千年一叹……
1.庞贝(Pompei):繁华的哀伤
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演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约有2万居民。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环绕有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将全城分成9个城区,里面小街小巷纵横相连,路面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里满是清凉的泉水。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
城西南,这儿是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它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暗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混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有时间逃命,至今在遗址只发掘到2000多具尸骨。后来,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观光者无不唏嘘叹息。
新的城镇很快又矗立起来。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已忘却了这座完整密封于占地65公顷的火山屑中的罗马古城,只叫它“西维塔”。
1707年,有人打井时掘出了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但只将其当作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意大利农民挖水渠时发现了金币,接着又掘出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开始苏醒了,大批考古学家和寻宝者闻风而至。
庞贝最初是坎帕尼亚人的城市,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它于公元前89年秋被罗马人征服。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在公元前6世纪前~8世纪中,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勾画出他们多元的世情风俗画面。
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商业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随处可见。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每年7月,市民们选举市政官员。妇女的地位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她为“庞贝女人”,她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受到欢迎。
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城东南角的圆形露天剧场也兼作角斗场,有灌水和防泄系统。四周层环的观众席,分下、中、高席,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可容纳5000人。中心低处为舞台,可进行海战表演。它建于公元前70年,比罗马圆形剧场还早40年。
庞贝人对神极为崇拜,也不排斥外来的神,他们认为赫克力士是庞贝的创造者,维纳斯则是庞贝的守护者。他们也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德国诗人歌德在游览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而英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则感叹道:“它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2.巴比伦(Babylon):天堂的失落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无名小城,后来不断壮大和辉煌,占地2100英亩,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两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3800年前,这里诞生过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创造,史称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巴比伦城在《圣经》中被称为“天堂”。
巴比伦城以其豪华壮丽着称于世,包括王宫、神庙、大道和寺塔。其城门尤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门用8个神的名字命名,最着名是北门,以巴比伦神话中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命名。城门高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每道门有4个望楼,相互间以拱形过道相连,墙外壁及塔楼用色彩艳丽的彩釉砖和琉璃砖砌成,砖上饰有兽类浮雕,浮雕高约90公分,共有575座。由于多次战火,此门现为该城惟一完整的建筑,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也由巴比伦创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此外,巴比伦还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并实行7日一周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也属于巴比伦文明,它最令人称奇的是供水系统。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筑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乐功能的园林式建筑体。它呈阶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楼,有幽静的山间小道,上面栽满奇花异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于花园比宫墙还高,又被称为“悬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状像楔子而命名,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它由图画文字经几百年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人莱亚德在发掘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时,将2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带回英国。这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证了《圣经·创世纪》上“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解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远古初民时代,地球确曾是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过,由此,全世界才会有这么普遍的关于一场大洪水的传说。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巴比伦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它逐渐势微。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杀了波斯国王大流士,并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他还不到33岁时,即因发热生病而亡。
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对城址中的遗址进行修复。
3.佩特拉(Petra):中东玫瑰红
被穆斯林看做“禁区”的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象,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3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蜚声于古代世界。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石头城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再次被遗弃。14世纪中,地处土耳其中心地带的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17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的穆斯林军事封建帝国。由于几个世纪帝国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奥斯曼土耳其人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对欧洲人颇怀疑心,独身途经此地的基督徒会被驱逐出境甚至杀害。1812年,一名化装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险家奇迹般地通过西克峡谷,发现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国学者却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惨遭杀害。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却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4.科潘(Copan):马雅切肤之痛
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横跨大西洋,在洪都拉斯海湾碰见一群他们从未见过的“怪异”人种——玛雅人(又译“马亚”、“马雅”),继而打开了美洲大门,使这片土地既成为天堂,又成为印第安人的地狱,人们将其视作哥伦布一生最伟大的错误。
玛雅文化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即进入所谓的古玛雅时代,其中心地带从危地马拉高原、墨西哥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辽阔平原,身处其间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玛雅文明至今仍留给世界许多的不解之谜!
公元前1100年,玛雅先民出于一种对离奇世界的幻觉,开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并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筑;不同的是,玛雅建筑散布在高山丛林中,也未修建连接都市与密林的道路。他们的金字塔与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内部为帝王陵寝;后者是实心的,塔顶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塔前广场是民众参加祭典的场所。在热带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须从10公里外运来,再切成块状。玛雅人始终不曾使用过金属,这些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今仍是一个谜。玛雅人修建巨大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奥的科学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庙有12个平台和365阶,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阶代表一天,计算了一年的时间;有的建筑指出金星或月球的运行;有的则表示出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玛雅人的历法可维持到4亿年以后,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误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50年内的测算仅差7秒。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就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13个月,每月29天,称“佐尔金年”,此种历法从何而来,也是一个谜。
玛雅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和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及神只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至今只破译出其中数字和历法的记号,某种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词和某些表示动物的绘画文字。他们曾留下过几千本书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幸免于西班牙传教士和时间的蹂躏。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和欧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玛雅人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也令人咋舌。
16世纪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还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过着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纪的他们,怎么会产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数玛雅城市早已荒废几百年,玛雅人似约好了一般,各自放弃了城中的一切,带上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为神圣的东西,到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玛雅异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断了,这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