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

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2-06-18 07:44:24

A. 视死如归这个词语可以形容哪个历史人物

李大钊、文天祥、 黄继光、董存瑞、岳飞、谭嗣同、苏武。

“视死如归”具体解释如下:

【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近义词】万死不辞、殒身不逊、不避斧钺、成仁取义、大义凛然、舍生忘死、临危不惧、齿剑如归、视死若归、不屈不挠、不折不挠、杀身成仁、宁为玉碎、舍身殉难、宁死不屈、舍身取义、舍生取义、英勇顽强

(1)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视死如归反义词:贪生怕死

【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二:“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贪生畏死、怕死贪生、欣生恶死、贪图享受、爱生恶死、临阵脱逃

【反义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前仆后继、骁勇善战、宁死不屈、以身许国、舍死忘生、不避斧钺、殉身不恤、舍生取义、死不旋踵、骁勇善斗、万死不辞、不知死活、从容就义、誓死不屈、齿剑如归、临危不惧、殒身不恤、同归于尽、杀身成仁、出死入生、出生入死、赴汤蹈火、视死若归

B. 视死如归对应的人物

1、荆轲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时期着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2、岳飞

岳飞,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3、董存瑞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4、黄继光

黄继光,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5、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着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C. 视死如归指的是谁

视死如归指的是是张巡。

张巡是中唐时期的人物,在唐玄宗时期,任雎阳太守。因为安禄山和发动的叛乱,他被围困在雎阳城内。在小小的雎阳城中,他顽强抵抗。在敌军的团团包围之下,张巡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苦苦坚守。粮食吃光之后,他率先杀掉了自己的小妾,以食人肉。

后来城中的军士争相效仿。最终杀掉了三万老弱妇孺。即便这样,张巡也没有投降,而是和叛军奋战到底。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俘后被杀。虽然张巡的行为乍一听似乎过于耸人听闻,但是,这是因为他心中的信念而让他坚持下去。他在城池被围之后,就已经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是他没有选择屈膝投降,而是奋战到底。视死如归。

(3)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历史上视死如归的人物:

刘胡兰在铡刀下大义凛然;赵一曼在枪口前慷慨激昂;伏契克在绞刑架下深情演讲,他们都是共产主义的好战士。

谭嗣同: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秋瑾:

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后,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喻培伦:

1911年1月,喻培伦接黄兴函约义举于广州。为做好起义的准备,喻培伦加紧研制炸药,研制炸弹300多枚,运到广州。起义前,同盟会在省港的黄兴、赵伯先诸同志,考虑到喻培伦擅长科学技术,又忠勇任事,应留备党国非常之用,劝其不必身临险地,喻培伦奋然道:“储才以备用,今日非有用时耶?且党人孰非有用之才,倘须人人留为后用,谁与谋今日之事?自顾孱残之躯,实不逮诸同志远甚。为革命须流血者,尚可为前驱耳!”

D. 历史上视死如归的人物有哪些

一、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二、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

三、庞德,字令明,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四、冉闵,字永曾,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以勇猛着称。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五胡乱华,汉人如猪狗,他带着汉人反抗,避免汉人灭族,他是汉族的救星,他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文明。

五、单雄信 ,勇武过人,同郡与徐世勣关系友好,誓同生死。隋末与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让的瓦岗义军反隋。后翟让被杀,李密与王世充偃师之战时,单雄信归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被斩首。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对抗李世民,秦琼中计负伤(一说是未避免秦琼与单雄信见面,李世民将秦琼支走)。



六、杨业,原名重贵。北宋名将。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

七、史可法,字宪之,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后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八、陈玉成,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安庆失陷后,陈玉成退守庐州,“请命自守”,并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远征豫陕,“广招兵马,早复皖省”。陈玉成打算分兵扫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

九、齐学启,湖南宁乡人,生于1900年,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陆军少将追晋中将衔,着名抗日将领。齐学启在缅甸卡萨之战前,齐学启向部下叮嘱:”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后身负重伤被俘,身陷敌营宁死不屈。齐学启苏醒过来发觉自己身陷敌营时,立即怒斥敌人,并拒绝换药与进食,以求速死。

E. 视死如归形容谁

视死如归是形容英雄人物秋瑾的。1904年秋瑾不顾丈夫的阻挠,变卖首饰东渡日本,结识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她加盟孙中山的同盟会。1906年她带领由留日学生组成的敢死队回国,任大通学堂督办。后因徐锡麟起义失败而被捕,临刑前说“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

视死如归,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sǐ rú guī,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白话释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让士兵视死如归,我不如公子成父。”



(5)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近义词

舍生忘死,汉语成语,拼音是shě shēng wàng sǐ,意思是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白话释义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告诉俺能争好斗的番官,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的家将。”

F. 视死如归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1、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 ,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汉五年(前202年),兵败于垓下,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关羽

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后来被孙权擒获,关羽不肯投降,宁死不屈。

3、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4、史可法

字宪之,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北京城被攻陷以后,史可法便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英勇作战。后来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5、齐学启

湖南宁乡人,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陆军少将追晋中将衔,着名抗日将领。在缅甸卡萨之战前,齐学启向部下叮嘱不成功便成仁,后身负重伤被俘,身陷敌营宁死不屈。

G. 视死如归形容哪些人

视死如归可以形容文天祥、谭嗣同、刘胡兰、秋瑾、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烈士。

视死如归,读音:shìsǐ rú guī

释义: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秦国吕不韦及门客《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译文:三军将士,不怕牺牲,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

近义词:舍生忘死、舍生取义、视死若归

例句:三军将士视死如归、保卫疆土的精神,值得人民的敬爱。

(7)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视死如归的典故:

春秋时,周室衰微,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对内提升国力,对外率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蛮族入侵,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位。

管仲做齐国宰相三个月时,曾针对官员的才能优劣向桓公提出意见,他认为:隰朋善于言辞进退,可以立为大行;甯戚善于开垦种植,开发地利,可以立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于领兵,能够激励士气,让士兵们不畏死亡,冲锋陷阵,可以立为大司马;

宾胥无决断狱讼十分公正,不会滥杀无辜,可以立为大司理;东郭牙能够犯颜直谏,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为大谏之官。论到管仲自己时,他认为上述五人,每个人个别的才能都比自己强,但若桓公想要称霸诸侯,只有自己可以辅助桓公做到。

桓公听了管仲的话后,十分赞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职,让他们听命于管仲,为齐国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时,原文就用了“视死如归”,后来“视死如归”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为了理想而不怕牺性生命,无所畏惧。



H. 视死如归可以形容哪个人物

视死如归可以形容:刘胡兰 董存瑞 李大钊 黄继光 杨靖宇 ……这些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为革命不怕牺牲生命先烈都可以。

I. 视死如归形容的是哪个人

“视死如归”可以形容的人物有:

1、杨靖宇:

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2、文天祥:

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做完了。”向南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色如同生者一般。

3、于谦: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4、向警予: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国民党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始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

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国民党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殴打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坚持地讲下去。刽子手向她嘴里塞进石沙,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血沫从她的嘴角流出。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

5、刘胡兰: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J. 视死如归代表人物是谁

视死如归代表人物是:

一、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

项羽于是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阅读全文

与视死如归表示哪个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