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记录片我从哪里来

历史记录片我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2-06-18 08:53:01

㈠ 有哪些好看的历史记录片

《河西走廊》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系列纪录片,共10集,每集52分钟。 其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出自新世纪音乐大师雅尼。
《楚国八百年》是由中央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张晓敏执导,央视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联合摄制的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
《敦煌》是中央电视台继《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主创人员力求奉献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历史与文化的文献纪录片,全面纪录敦煌地区2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现100年来敦煌学的学者对这个沙漠宝库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㈡ 谁知道《中国通史》纪录片在哪里能下到要比较全一点的

《中国通史.古代史 》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fMz2XoryBhgLiyuUTjMxqg?pwd=vn5b 提取码:vn5b
《中国通史之古代史》
类型: 纪录片、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集数: 180
片长: 19分钟
12位着名历史学家、20余位历史学博士、120位多领域专家学者、影视编导与多媒体技术研发人员历时三年的经典巨献。
一部通史,通古今通天下,知兴知衰知未来,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这是关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与发展跨越了五千年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场今人与古人关于国家、社会民族以及个人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一切经验与教训的灵魂对话。
延绵不绝、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力、精神气质与生命底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也由此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历史。中国的历史,既记载着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也记载着我们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磨难和感天动地的奋斗;既记载着我们曾经创造的彪柄史册的伟业,也记载着我们所经历的世所罕见的困难与风险;它也正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历史不仅仅是一面镜子,它更是一部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因此在学校认真开展历史学习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也多次提出了在中小学中重视历史学习和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
超大型影视版多媒体资源库《中国通史》是以现代科技手段制作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大型影视版多媒体巨作,由大型历史记录片《中国通史》和《中国通史》多媒体图文专题资源库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共有120盘DVD-ROM,其中,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100盘DVD-ROM),即视频库,可在DVD机或电脑光驱上直接播放观看;另一部分为《中国通史》多媒体图文专题资源库(20盘DVD-ROM),插入电脑光驱中即可浏览观看。
本套资源库由国内两百余位史学家、学者、影视编导、多媒体技术研发人员历时三年制作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同类题材的影视和图文版多媒体历史资源库,拥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教学价值和珍藏价值。
本套资源库以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涵盖了历史教学的所有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展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辉煌成就,再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更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争取独立自主、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学校必备的图书馆馆藏和进行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启蒙教育的优秀多媒体资料库。
一部可以看得见的五千年历史: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共分348集,时长为105小时。该片以历史年代为序,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通过大量的实景拍摄、历史情景复原拍摄以及利用近现代历史影视资料等手段,生动、真观、完整地再现了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几乎记录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全部重大事件,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法律、科学、文化、人物、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各个方面。该片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为“点”,以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为“线”,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一部可以读得懂的五千年历史:《中国通史》多媒体图文专题资源库部分分为20个大型专题,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内容组成。文字部分以专题形式记述了从原始社会至今的所有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科技文化、典章制度、文献资料、文物遗址、典故传说以及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文字量为350余万字;图片部分则收录了近万幅珍贵的历史人物、历史地图、文物古迹等高清图片。每一专题资源均以独立多媒体网页形式呈现,便于资料查找和学习使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文明起源
1.人类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2.曙光初现——氏族公社时代
二、中华曙光
1.人文初祖——炎黄二帝与华夏族的兴起
2.天下为公——尧舜禹与禅让制
三、最早的王朝
1.夏“家天下”——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建立
2.殷商兴亡——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
3.封邦建国——西周王朝的鼎盛时代
4.礼崩乐坏——西周王朝走向衰败
四、谜一样的文化
1.神秘甲骨——中国现存较早的汉文字系统
2.青铜文明——中华文明社会的起始
五、春秋争霸
1.五霸迭兴(上)——齐桓公与晋文公
2.五霸迭兴(下)——宋秦楚霸主纷争
3.吴越争霸——崛起的南方之国
六、战国七雄
1.七雄并立——群雄割据的争霸时代
2.富国强兵——诸侯走向变法图强之路
3.合纵连横——秦帝国统一的前奏
七、大变革时代
1.生产变革——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
2.旷世壮举——水利史上的奇迹都江堰
3.国之重镇——先秦时期城市的兴起
八、智慧的迸发
1.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2.钟鼓之乐——曾侯乙编钟与古乐
3.科技初曙——先秦时期的科技发展
九、百家争鸣(上)
1.万世师表——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流变——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道法自然——老庄与道家思想的形成
十、百家争鸣(下)
1.尘世苦修——墨子与墨家思想的形成
2.千古帝师——韩非子与法家思想的形成
3.文韬武略——孙子与兵家思想的形成
4.理性光辉——诸子百家与思想的交锋
十一、大秦帝国
1.千古一帝——秦扫六国的统一战争
2.天下一统——秦帝国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3.揭竿而起——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十二、秦朝奇迹
1.地球奇观——秦代万里长城的修建
2.地下王国——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
3.深度埋伏——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
十三、大汉一统
1.楚河汉界——逐鹿中原的楚汉相争
2.无为而治——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3.繁华初现——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
十四、汉武雄风
1.开疆拓土——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经世济民——汉武帝的治国方略
十五、西汉的衰亡
1.帝国危机——西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
2.短命王朝——毁誉参半的王莽改制
十六、汉室复兴
1.光武中兴——东汉王朝的建立
2.守成年代——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
3.汉末乱世——东汉帝国的覆灭
十七、两汉的民族与外交关系
1.昭君出塞——汉朝与匈奴的和亲
2.张骞西行——汉王朝西域开疆拓土
3.丝绸之路——融通中外的千年古道
十八、辉煌的汉代科技
1.告别简牍——造纸术的发明
2.悬壶济世——中医学的发展
3.窥天测地——地动仪与《九章算术》
十九、思想的勃兴
1.道教兴起——道教的孕育与产生
2.佛教东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3.文化一统——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二十、两汉文化成就
1.史家绝唱——《史记》与《汉书》
2.汉家华章——两汉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十一、天下三分
1.官渡之战——中国北方的统一
2.惊涛拍岸——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
3.三足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二十二、两晋春秋
1.分久必合——西晋的短暂统一
2.八王之乱——西晋的皇室内乱
3.百年风云——偏安一隅的东晋
二十三、乱世争锋
1.金革之世——十六国春秋
2.南朝更迭——宋齐梁陈的统治
二十四、动荡与融合
1.草原之鹰——北魏的迅猛崛起
2.全盘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朝分立——北魏王朝的土崩瓦解
4.政教相争——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二十五、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瑰丽多姿——文学艺术的繁荣
2.文以载道——史地之学的兴盛
3.格物致用——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十六、从未停止的思考
1.魏晋风度——玄学与竹林七贤
2.梵音袅袅——佛教的传播与兴盛
3.神秘玄妙——道教的传播与兴盛
二十七、繁盛一时的隋王朝
1.南北一统——隋王朝的建立
2.开皇之治——隋王朝的短暂兴盛
3.琼花之殇——隋王朝的终结
4.贯通南北——泽被后世的隋朝大运河
二十八、 唐帝国的统治
1.旭日始旦——唐王朝的建立
2.贞观之治——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
3.无字丰碑——一代女皇武则天
二十九、盛唐气象(上)
1.开元盛世——封建王朝的鼎盛时代
2.繁华似锦——充满生机的唐朝经济
3.科技之光——创新不断的唐朝科技
三十、盛唐气象(中)
1.上善若水——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上)
2.厚德载物——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下)
3.万国来朝——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三十一、盛唐气象(下)
1.大唐诗篇——光耀千古的唐代诗坛
2.唐代传奇——文言小说的里程碑
3.翰墨书香——灿烂夺目的书画艺术
4.盛世之姿——气势恢弘的唐代乐舞与壁画
三十二、繁华尽逝的落寞
1.大唐惊变——贻害无穷的安史之乱
2.中兴之志——唐朝重建国家权威的努力
3.危机四伏——动荡的唐朝中后期统治与衰落
三十三、混乱与重生
1.无尽烽火——大割据时代的五代十国
2.朔漠枭雄——扶摇而起的契丹
三十四、说不尽的两宋政治
1.颠覆风云——北宋建国与皇权强化
2.文人当政——北宋中后期的变法与党争
3.江山寥落——走向覆灭的南宋王朝
三十五、民族政权并立的年代(上)
1.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
2.千古传奇——西夏的兴亡之谜
三十六、民族政权并立的年代(下)
1.马上雄鹰——北方女真族的崛起
2.南北对峙——南宋与金旷日持久的争战
三十七、气象万千的两宋风貌
1.锦绣江南——蓬勃发展的南方经济
2.坊墙倒塌——繁荣昌盛的两宋商业
3.万千气象——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三十八、空前繁荣的科技文化
1.中国骄傲——走向世界的三大发明
2.史学巅峰——繁荣发展的唐宋史学
3.名流千古——成就斐然的唐宋八大家
三十九、入主中原的大漠之风
1.一代天骄——蒙古帝国的扩张
2.疆域空前——元朝的统一战争
3.帝国之治——元朝的统治制度
四十、马可波罗的梦想之都
1.帝国胸襟——开放繁荣的元帝国
2.四海一家——元朝民族融合的加强
3.黄金遍地——生机勃勃的元代经济
四十一、流光溢彩的宋元文学艺术
1.婉约豪放——吟不尽的宋词风流
2.曲尽其妙——元代戏曲艺术的兴盛
3.墨彩纷呈——宋元时期书画艺术的发展
四十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帝国悲歌——元帝国的衰落与终结
2.乾纲独断——明朝君主集权的加强
3.靖难之役——骨肉相残的明王室内乱
四十三、强盛一时的大明王朝
1.百年基业——大明王朝的雄厚国力
2.云帆高张——郑和七下西洋
3.绥靖安抚——明王朝对边疆各民族的政策
4.商行天下——中国商帮的兴衰
四十四、危机四伏的海防
1.誓平倭寇——明朝沿海抗倭战争
2.强盗西来——西方早期的殖民侵略
四十五、大明势渐
1.京师告急——土木之变与北京保卫战
2.人亡政息——力挽狂澜的张居正改革
3.祸起萧墙——扑朔迷离的明宫三大案
4.生死博弈——宦官专权与东林悲歌
四十六、明末悲歌
1.自毁长城——明末军事力量的削弱
2.闯王举兵——大明王朝的终结
3.落日余晖——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
四十七、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
1.恢弘帝都——明清北京城的兴建
2.中西合璧——明朝科技的发展与西学东渐
3.格物致知——复兴儒家的宋明理学
4.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四十八、雅俗共赏的明代文艺
1.名着千秋——白话小说的兴起
2.世态万千——市井文学的繁盛
3.姹紫嫣红——明代戏曲的光华
4.文人雅意——书画艺术的流变
四十九、驰骋关外的民族
1.关外之鹰——女真族的再次崛起
2.手握天宪——努尔哈赤的丰功伟业
3.叱咤关外——皇太极建立清帝国
五十、最后的抗争
1.波澜未平——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
2.驱逐外夷——郑成功收复台湾
五十一、清帝国的雄心(上)
1.鸿均之世——康熙帝平定三藩
2.海晏河清——清王朝统一台湾
3.抵御外辱——东北边疆抗击沙俄
五十二、清帝国的雄心(下)
1.四海承风——平定噶尔丹叛乱与土尔扈特回归
2.金瓯无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与清朝的对外战争
3.政教合一——西藏的达赖与班禅
五十三、封建社会的残阳
1.一人天下——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2.末日余晖——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
3.盛世隐忧——清王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
五十四、繁荣的清代文化
1.天人合一——美轮美奂的古典园林
2.鸿篇巨制——浩大的清代文化工程
3.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红楼梦》
4.流派纷呈——针砭时弊的清代文学
5.妙笔丹青——领异标新的清代书画艺术
6.国粹大戏——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五十五、鸦片战争(上)
1.文明碰撞——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西方
2.民族尊严——林则徐虎门销烟
3.帝国之殇——鸦片战争始末
五十六、鸦片战争(下)
1.走向深渊——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2.垂帘听政——慈禧太后的权力之路
五十七、太平天国的梦想
1.揭竿而起——太平天国的建立
2.天国悲歌——太平天国的覆灭
五十八、清末战患
1.抬棺西征——左宗棠收复新疆
2.不败而败——中法战争始末
3.盛衰易势——甲午战争始末
4.帝国浩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十九、探索中觉醒
1.放眼向洋——新思潮的萌发
2.洋务运动—— 清末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3.艰难探索——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4.走向启蒙——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
5.百日维新——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六十、日落紫禁城
1.崩溃前夜——清王朝最后的挣扎
2.大清晚钟——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
六十一
1.革命初兴——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铁血共和——辛亥革命的胜利
3.捍卫共和——资产阶级的反袁斗争
4.“护国”、“护法”——反对帝制复辟和北洋军阀统治
六十二
1.重铸国魂——新文化运动
2.旭日东升——五四运动
3.新思潮澎湃——百家竞起、异说争鸣
4.开天辟地——中共一大
六十三
1.祸乱神州——北洋军阀混战
2.革命昙花——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3.铁拳波澜——早期工人运动
4.手足盟缘——国共第一次合作
5.黄埔军魂——黄埔建军与广东革命政府
六十四
1.反帝风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2.热血悲歌——北伐战争
3.前赴后继——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4.血色阴谋——“四·一二”政变
六十五
1.军旗升起——中共领导的武装起义
2.建军之本——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
3.星火燎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城头变换大王旗——“二次北伐”与北洋政府的倒台
六十六
1.国之耻,国之殇——“九·一八”事变纪实
2.民族怒涛——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3.露营之歌——记东北抗日联军
六十七
1.别开生面——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2.苏区战云——红军反“围剿”作战
3.铁流万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实录(上)
4.铁流万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实录(下)
5.弥天烽火举红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六十八
1.危机加深——华北事变
2.民族巨浪——“一二·九”运动
3.双十二的枪声——西安事变
六十九
1.卢沟烽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挺进前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开成
3.砥柱中流——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七十
1.淞沪战云——血战大上海
2.太原喋血——华北大角逐
3.徐州搏杀——台儿庄大捷
4.鏖战长江——武汉保卫战
七十一
1.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
2.民族的耻辱——汪精卫叛国投敌
3.魂系滇缅——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记
4.盟军的支援——驼峰天道与飞虎队
七十二
1.华北惊雷——百团大战
2.决战黄桥——粉碎第一次反共高潮
3.同室操戈——记“皖南事变”
4.延安之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蓬勃发展
5.亘古奇观——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6.冲锋号角——抗日文化深入人心
七十三
1.最后疯狂——豫湘桂战役
2.光辉灯塔——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3.民族丰碑——抗战胜利
4.正义之审——战争狂人的末日
七十四
1.战和风云——从重庆谈判到政治协商会议
2.梅园之春——南京谈判
3.关外喋血——争取东北
4.团结的力量——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
七十五
1.烽烟突起——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2.南征北战——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
3.第二条战线——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
4.战略转折——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5.翻身的喜悦——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6.向着光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七十六
1.决战序曲——解放济南
2.东北捷报——辽沈战役
3.战史奇观——淮海战役
4.胜利曙光——平津战役
七十七
1.霞映东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天翻地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3.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向全国进军
4.辉煌奠基——新中国成立的筹备
5.天安门的礼炮——开国大典纪实
七十八
1.走进都市——解放初期接管城市
2.苏醒的土地——土改的暴风骤雨
3.山河一片红——祖国大陆解放和剿匪、镇反斗争
4.“一边倒”——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5.鲜血凝成的友谊——抗美援朝纪实
6.反腐风暴——“三反”“五反”运动
七十九
1.工业化之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热潮
2.神圣的权利——第一届全国人大纪实
3.强军号角——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4.和平共处——新中国国际威望提高
八十
1.联合起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公私合营——对手工业和私营业主的社会主义改造
3.百花齐放——科学文化的春天
4.社会主义建设初探——中共“八大”
八十一
1.整风与反右——50年代后期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2.超英赶美——“大跃进”运动始末
3.“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两岸对峙——50年代的海峡两岸关系
5.摆脱困境——60年代前期的全面调整
八十二
1.雪域新生——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
2.从同盟到对抗——中苏论战始末
3.广交朋友——新中共第二次建交高潮
八十三
1.工业战线的旗帜——学大庆运动
2.农业战线的典型——学大寨运动
3.发扬“钉子精神”——学雷锋活动
4.东方巨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八十四
1.山雨欲来——60年代初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2.“文革”前奏——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风云突变——从批判《海瑞罢官》到批判彭、罗、陆、杨
4.风云骤至——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5.神州浩劫——红卫兵的“造反”运动
八十五
1.“一月风暴”——全面夺权与全国动乱升级
2.雪压青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月抗争”
3.大树参天——“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
4.千古奇冤——刘少奇冤案始末
5.历史的扭曲——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庐山风云——九届二中全会
八十六
1.折戟沉沙——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2.转机初现——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邓小平复出
3.“组阁”风波——与四人帮的初步斗争
4.新的曙光——邓小平1975年整顿
5.青春无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八十七
1.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访华前后
2.黑云压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3.扬眉剑出鞘——1976年天安门事件
4.人定胜天——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
5.十月的胜利——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八十八
1.日穿云雾——记邓小平复出
2.科教的春天——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前后
3.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实录
八十九
1.希望的田野——农村改革纪实
2.春天的故事——对外开放实录
3.外交新篇章——记邓小平访美
九十
1.威严的国徽——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2.金戈铁马——华北军事大演习
3.“零”的突破——中国向体育事业强国迈进
4.小平您好——1984年国庆阅兵和新时期军队建设
九十一
1.闯关奋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2.科教兴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危急时刻——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和1991年南方抗洪
4.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正常化纪实
九十二
1.继往开来——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2.南国春潮——邓小平南巡纪实
3.走向市场——中共“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决策
九十三
1.科技强军——国防科技的发展
2.百年梦圆——香港回归纪实
3.走向缓和——新时期的海峡两岸关系
4.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九十四
1.高举旗帜向未来——邓小平逝世和中共召开十五大
2.飞越太平洋——中美两国元首互访纪实
3.精兵简政——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
4.抗洪壮歌——1998年抗洪救灾纪实
九十五
1.罪恶的挑衅——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
2.世纪大典——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纪实(上)
3.世纪大典——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纪实(下)
九十六
1.进军西部——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2.莲花绽放濠江畔——澳门回归祖国纪实
3.立党之本——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九十七
1.同心绘蓝图——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2.坎坷“入世”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曲折历程
3.盛世启航——中共“十六大”召开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九十八
1.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纪实
2.飞天圆梦——“神五”、“神六”飞船成功发射
3.告别田赋——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4.和谐发展——中共“十七大”
九十九
1.感动天地——5·12汶川大地震
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3.航天新突破——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
4.甲子大典——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纪实(上)
5.甲子大典——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纪实(下)
一百
1.柳暗花明——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2.世界盛典——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
3.巨龙腾飞——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
一百零一
文明的起源(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
一百零二
夏、商、西周的兴亡(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一百零三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一百零四
秦帝国的兴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百零五
大一统的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百零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融洽(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一百零七
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一百零八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公元907年—公元1276年)
一百零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公元1206年—公元1386年)
一百一十
空前集权的大明王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一百一十一
清朝的兴起与衰落(公元1616年—公元1840年)
一百一十二
中国近代的开端与旧民族主义革命(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一百一十三
新民族主义革命(公元1919年—公元1949年)
一百一十四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公元1949年—公元1978年)
一百一十五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元1978年—至今)
一百一十六
中国通史专题——中华民族
一百一十七
中国通史专题——国学思想
一百一十八
中国通史专题——传统道德
一百一十九
中国通史专题——宗法礼俗
一百二十
中国通史专题——古代制度与社会生活

㈢ 什么是历史记录片

1,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2,历史纪录片:通过一定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来记录过去的某一个事情就叫做历史纪录片。它是用来记述古代或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3,历史纪录片:如河西走廊,我在故宫修文物,圆明园,中国远征军等。

㈣ 中国历史记录片

CCTV10 有一部叫做《中国史话》的纪录片,几年以前的了,从河姆渡、良渚社会讲到民国肇造。市面上有买的.
1.先秦部分:
文明初始
西周东周
寻找失落的年表(3集)
春秋战国
三星堆文化
曾侯乙墓
2.秦汉魏晋卷
秦人崛起
铁血军团
一统天下
短暂的帝国
两汉三国
金缕玉衣
魏晋风度
云冈龙门
3.隋唐宋元
发现虞弘墓
盛唐气象
大唐遗风
五代与辽文化
汴京梦华(北宋)
锦绣江南(南宋)
西夏王朝
党项变迁
元朝风韵
4.明清近代[上]
定鼎北京
大明势渐
康乾盛世
山庄秘史
文化之劫
清末铁路
5.明清近代(下)
庚子国变(5集)
晨鼓暮钟
风雨变革
少年中国

㈤ 百家姓(第一部)01我从哪里来

你贵姓,你是哪里人,这是人们交往中问到的最多的问题。《百家姓》就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它只有568个字,包括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折射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给出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历史解答。带您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寻根之旅。中华有五十六个民族,究竟有多少个姓氏,迄今还是未知数。有人说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姓氏总数有一万个之多,这样看来,《百家姓》收录的姓氏也只是冰山一角。这么繁多的姓氏,究竟源自哪里?它又是如何演化的呢?姓是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每一个姓氏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个个都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文化活化石。 今天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为您讲述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凡是中华子孙,大部分没有不知道这八字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同时大概也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叫《百家姓》,大家张开就来,非常熟悉。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熟悉,这个很难说,让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第二道题,和《百家姓》类似的书以前有吗?为什么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答案是:有,不仅有,而且有的是,在这本《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章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世本》,记载皇帝到春秋,这样一段历史时期里边,这些诸侯、大夫、姓氏、世系、居邑的记录,非常可惜,大概到宋朝的时候,就不存在了,散佚了。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全世界最重姓氏的大概要算中华民族了。自然有很多这样的书,有些还传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百家姓》,明朝的,明朝的百家姓不会以赵钱孙李开头了, 皇帝姓朱,应该以朱开头。还有一本,康熙年间的叫《御制百家姓》,康熙皇帝亲自指导编撰的,开头是孔、孟,那是为了表达皇帝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敬。另外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都一度非常流行,然而它们不是童蒙读物,所以就不够流行了。 第三道题,《百家姓》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最晚是在宋朝,根据在哪里?着名诗人陆游有首着名的诗《秋日郊居》,在第七首背后写了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学》《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乡村里边很流行,不登大雅之堂。可见在陆游前《百家姓》已经成为村书了,非常流行了。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 第四道题:最难得问题,《百家姓》的作者是谁?答案是不知道,当然这个不知道不是绝对不知道,是可以推测的,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在他的书《玉照新志》里边讲,说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着。作者应该是吴越的一个小民,五代十国时候有个国家叫吴越国,因为在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钱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国王钱镠不太喜欢打仗,打下两浙这块富裕之地以后,有点小富即安,所以他告诫子孙如果有正朔,那就纳土归降,因为没打仗,所以姓钱的非常怀念这个老祖宗,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王,所以钱放第二个。至于第三个为什么是孙呢?孙就是吴越王,钱俶是太太家的姓,是皇后的姓。下面是李,因为当时和吴越国比邻的一个国家是南唐,南唐李后主最有名,所以他把北方宋朝姓赵,吴越国姓钱,钱俶的一边姓孙,自己的邻居姓李,所以是赵钱孙李。根据这个可以推断吴越国已经纳土归顺。、 第六道题: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如果为了认字的考虑,可以认字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都是做姓氏的汉字,这就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信仰,在传统中国姓比名主要,如果做一件好事,就说是钱家干的,如果做了一件坏事你对的起你这个姓吗?古代认字还有一个礼节的考虑,把人的姓记住,所以它作为童蒙读物。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边去摸索,凡事总有一个起源,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中华子孙不仅仅是汉族,也包括许多兄弟民族,中华民族现在是56个民族,这是一个大家庭,基本上都认为三皇五帝是共同的祖先和首领,哪三皇?哪五帝?没有固定的说法。 三皇:有巢氏,大概可以排进去,造个窝的。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伏羲氏,捕鱼狩猎的。神农氏,播种五谷的。女娲氏,补天造人的。这些应该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 五帝:也是说法不一,根据《史记》的记载,皇帝姓姬,这是中国古老的姓,颛顼,帝喾,帝尧,舜帝,大致这么五个。皇帝排第一,影响最大,我们每年都要祭皇帝陵。但是有意思的是炎黄的炎帝不在里面,炎帝排在皇帝前面,但是不在里面,这些都是传说,但是我们都接受认同。 中华的姓氏,特别是比较古老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姓氏非常复杂,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姓名那么简单,上古有姓有氏,现在说的姓氏只是姓的意思,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有好多误区,比如说,我问您府上是哪里啊?这是问籍贯吗?不对,籍和贯是两回事,老家在那里是贯,不是籍。籍是士农工商等,士籍,读书的人,兵籍,打仗的人,在传统中国籍是不能改的,但是我们现在搞混了。 姓氏也是两回事,最早的时候,姓在前面所有叫姓氏,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于部落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他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用熊做图腾熊是他们的保护神,在中国的姓氏当中,动植物姓一般都比较古老。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老百姓没有姓氏,贵族女子用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因为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氏都是亲戚,姓一个,氏很多,姓是用来别婚姻的。在古代同姓、同血缘不能通婚,这是人类一个巨大的认识进步。不然近亲繁殖麻烦就大了,现在大姓之间通婚是正常现象,但是小姓之间通婚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贵族的女子姓比氏重要,待嫁的女性往往是在自己的姓,加上伯、仲、叔、季的排行,古书里经常有伯姬,姬家的大闺女叫伯姬,仲子,子是非常古老的姓,就是子家的二闺女。如果出嫁以后就更简单了,灌上自己的家族或者配偶的封地的名字,或者他们的姓,比如齐姜,姓姜的女子嫁到姓齐的姓,或者氏的地方。在传统的中国女子的闺名,只有自己的长辈和配偶可以知道,连子女都不知道。 贵族男子则称氏,不称姓,氏可以别贵贱,姓别血缘。你是哪个太太生的啊?你这一支迁到哪里了?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卿大夫一般以居住地来做为自己的氏,屈完,一听你的封地在屈,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复姓,司马是官名。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就姓氏不分了。到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并且平民百姓才普遍用姓,所以才有了姓名之说,姓都一样了,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这个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要点。 在讲姓氏文化的时候,我想再三强调这么几点: 第一:中华姓氏渊源流长,每个姓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非常古老,妫姓非常古老,姚姓非常古老。该姓下面的人口数有天壤之别,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二:中华民族的姓氏不仅仅是汉族的姓氏,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用汉字写下来的姓,当然也包括兄弟民族的姓,无论这些民族今天是否存在。鲜卑族、女真族,都是为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但今天没有了。所以我们中国姓氏文化真的是深不可测。《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中国所以的姓呢?如果不是,那么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呢?《百家姓》四个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这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面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呢?说不清楚,明朝有人统计有3625个姓,1978年,通过邮局系统、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七个大城市姓氏做了统计,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2250个,上海1640个,沈阳1270个,武汉1574个,重庆1245个,成都1631个,广州1802个,这也是大概。 1984年又有学者去搜集,搜集到5730个姓,当时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是这都不是确切的数字。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11969个。而肯定民间还有很多姓,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毒是姓,蹦是姓,在陕西,死是姓,这支姓在台湾,只有一家姓死。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一字姓到几个字的姓都有,三字姓很多,扈地干,树苦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四个字的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五个字的姓,忽神忙兀歹。九个字的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cuàn hán shàn sì wǔ mù yún jí gōu)。 姓非常复杂,今天作为一个开篇,我尽力把中华姓氏文化复杂、多姿多彩、有趣、生动、迷人的一面向大家做个介绍,那么仅仅收集了504个姓的《百家姓》又难过告诉我们多少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信息呢?请听下讲。

㈥ 历史人物的记录片在哪里找

网络
查纪录片——历史人物

㈦ 历史作文我从哪里来,我要走向哪里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意识中,大学是一座令人向往的象牙塔,当你极目望去时,它似乎总是闪耀着一种令人眩晕的光环,而又会使人产生美妙的想象。为此,许多人试图去走人塔内,渴望虔诚一游。前进路上,他们奋力拼搏,承受着来自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考验,高呼:“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曙光乍现,一封厚重的请柬唤醒了他们机械麻木工作的大脑,此刻,他们才恍然大悟——成功了!
当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刻,我哭了…,但那究竟是喜的一种表达,还是悲的一种体现,我也说不清,道不明,只觉得像条件反射一样,泪,瞬间夺眶而出。曾几何时,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总压的自己透不过气来,偶尔凝神静思,我会不自觉的幻想:“或许,我想考的那所& &大学,此刻正大门敞开,那一张一翕的门叶也在远远的向我招手…”低头再次面对那张惨白的试卷,令人绞尽脑汁的习题迫使我的眉头又渐渐的隆起两座小山。也许,人生道路的这个转弯弧度的确太大了,竟使我停不下慌张的双脚,转过之时,已经是精疲力竭。

㈧ 我看了很多关于近代史的纪录片,非常好奇:纪录片里面的黑白的历史影像资料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在哪里保存

你看到在纪录片 或者 纪实片里打了"资料"两个字的,黑白影像资料都是真实的,那是当时中国和一些国外的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下来的.一般都是用的35mm胶片 手摇式或者发条式的电影摄影机 。 当然,在电视剧,或者是某些纪录片里面会用到再现的手法,依然用黑白镜头来重现当年的场景,这个我们就要区分来看了。一般真实的资料,在右上角打上“资料”二字,或者是在解说词里面特别说明。

㈨ 有哪些历史记录片比较好

CCTV6纪录片《世界历史》,《大国崛起》,《文明初始》,《春秋战国》,《寻找失落的年表》,《三星堆文化》,《西周东周》。

㈩ 历史纪录片的录像、照片、资料都是从哪来的是从图使馆或其他机构借的吗

每个国家都有专门管理自己国家历史的机构,一般都会由那些机构保存和管理历史录像照片和资料。当然,在图书馆会有部分资料,但是不全

阅读全文

与历史记录片我从哪里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