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老淮安有多少年历史

老淮安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8 14:21:28

A. 谁能把淮安的历史大概给我说一下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楚州区)、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淮安人民蜂起响应。着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楚州区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着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魏晋南北朝时期
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隋唐五代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楚州(治今楚州区淮城镇)、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素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宋元时期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 淮安楚州镇淮楼
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着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着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着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着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时期
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今楚州淮城)。明永乐年间,淮安(今楚州)漕运又兴,境西北清江浦镇也随之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 管理全国水运的机构——漕运总督府
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淮安城(今楚州)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着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建国后
建国以来,淮安人民发扬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改革 淮安
开放以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淮安建设成为江苏新兴的交通枢纽、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端口。 几经调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属淮阴专区。1983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1987年,辖县淮安、宿迁改为县级市。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四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 2001年区划调整前,地级淮安市原名淮阴市,辖清河、清浦两区和涟水、淮阴、洪泽、盱眙、金湖五县、以及代管一个县级淮安市。 2001年市政府实施“三淮一体”战略(即原地级淮阴市、原县级淮安市、原淮阴县“三淮一体”),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注:原县级淮安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并作为地区州、郡、府治所达千百年,长期为江淮平原中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人文历史资源非常丰富),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更名为楚州区整体划归为新地级淮安市的市辖区,原淮阴县划归为新地级淮安市的淮阴区。如此,“三淮”整合为新地级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 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干隆年间盛极一时,其辖区楚州(原县级淮安市)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 淮安历史上英才辈出,尤以楚州区为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就诞生在这里,此外还有汉代军事家韩信,汉代辞赋家枚乘,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清朝的抗英民族英雄关天培等,《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也是在淮安楚州区长期定居期间创作了《老残游记》这一名作,吴鞠通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 淮安不仅人杰地灵,而且风景优美,沿大运河,环洪泽湖,既可领略自然风光,又可观赏名胜古迹。境内的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风光,为淮安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B. 江苏省淮安市简史

1 两淮简史
两淮简史

东夷文

两淮乃淮阴与淮安的共称,两地同处淮河下游,语言相近、民风相通,历史上曾多次合并又分置,笔者试图通过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史料(以二十四史为主)对两淮的历史进行一些简单的说明,并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学习一下两淮的历史。

两淮地区最早设立的行政区是秦朝所置的淮阴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初属泗水郡后属东海郡,淮阴县治所设在甘罗城(在今码头镇东北一里许,相传为秦上卿甘罗所筑)。

公元前201年刘邦设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封地在淮阴县境东南,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国除。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淮阴县又析置射阳县,是为淮安建县之始。

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改制,改淮阴县为嘉信县,改射阳县为临淮亭。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恢复旧县名。

三国时曹魏置盱眙为临淮郡治,并移广陵郡治于淮阴(今淮阴县码头镇),废射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后又废)。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41年)广陵郡还治今扬州,分置山阳郡,并设山阳县,郡治山阳城。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又侨立兖州,治淮阴,齐又更名为北兖州。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东魏改北兖州置淮州,又分置淮阴郡,州、郡皆治怀恩县(又淮恩县,后周改为寿张县),淮州领盱眙、山阳、淮阴、阳平四郡。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淮州为楚州,改淮阴郡为淮阴县,改山阳郡为山阳县,州治淮阴县。开皇十二年楚州移治山阳县。大业初年(公元605-610年)废楚州改属江都郡,淮阴县并入山阳县,不久又划出,以后如此并划数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东楚州,州治山阳县,辖山阳、安宜、盐城三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东楚州复改名为楚州,增辖盱眙县。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分山阳县复置淮阴县。天宝元年改楚州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再称楚州。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杨溥改楚州为顺化军,不久恢复旧称。

宋绍兴五年(公元1131年),废淮阴县为镇,六年复为淮阴县。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改山阳县为淮安县,并升为淮安军。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亡,宋又改淮安军为淮安州。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复置淮安军,仅辖五河县一县(泗州之五河口)。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置清河军,仅辖清河县一县(泗州之清河口)。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淮安,同年设淮东安抚司,司治淮安县。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安东州降元,以南宋山阳县之马罗军寨置山阳县。至元十三年,淮安州降元,改设淮安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淮东安抚司设淮安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清河军,至元十五年改清河军为清河县)、桃园七县。至元二十年,升淮安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辖山阳、盐城、清河、桃园四县。

明改淮安路为淮安府,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园、沭阳六县,海州、邳州二州。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平江伯陈瑄疏浚沙河,由淮安管家湖至鸭陈口入淮,起名清江浦。

清承明制,淮安仍名为淮安府,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盐城、安东、阜宁、桃园六县。清干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移清河县治清江浦,后清江浦又为淮扬道治所,江北提督、总兵驻地。

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制,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清河县改名淮阴县,山阳县改名为淮安县,江苏全省划为五道,淮阴县为淮扬道治驻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淮扬道废。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934——1937年)淮阴县为淮阴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9月新四军分别攻克两淮,在清江浦建立清江市,为苏皖边区政府驻地,在淮城镇建立淮城市(该市始隶属于淮安县,后升为县级市,受辖于盐阜地区)。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年底第二次解放两淮,成立两淮市,政府驻清江浦,军区驻淮城。不久废除,两淮复称淮阴县与淮安县,淮阴县属淮阴专区(驻沭阳县),淮安县属盐城专区。

建国后1951年以淮阴县城设立清江市,1952年淮阴专署迁驻于此。1954年淮安县从盐城专区划归淮阴专区。1958年8月清江市、淮阴县合称淮阴市。1964年市县分置,复置清江市与淮阴县。1970年为淮阴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71年淮阴县驻地由清江市市区迁至淮阴县王营镇。1983年地改市,清江市更名为淮阴市,升省辖市,下辖清河、清浦两区。1987年撤销淮安县,设立县级淮安市。

2000年12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撤销淮阴县,设立淮安市淮阴区,自此三淮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

C. 淮安能称得上历史悠久的城市吗

淮安可以称得上历史悠久的城市。

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时置县,境内有着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市淮安区(因原地级市淮阴市更名淮安市而改名楚州区,现已改回淮安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那时候淮安、淮阴非同一城市)。

淮安是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宋元及之前的历史不谈,明清以来,除了是河道治理、漕运指挥、漕船制造、漕粮储备和淮北盐运集散五大中心之外,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四大名着中除《三国演义》与淮安没有多大的关系,《水浒传》中的宋江就在楚州上的任,据说最终葬于此;《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红楼梦》虽未言及淮安,曹雪芹祖父曹寅及舅祖李煦从康熙四十三年钦点轮流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书中林黛玉的父亲也是两淮巡盐御史,两淮盐务中的淮北盐集散中心就在淮安,这注定《红楼梦》与淮安的不解之缘,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作者也是淮安人。通俗小说之外,淮安还是朴学大师阎若璩、经学家丁晏的家乡,南社诗人周实、阮式的家乡,当代着名哲学家庞朴、学者许嘉璐的家乡……

淮安府衙是中国仅存下来的两座古代府衙之一,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明洪武三年(1370),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将元代沂郯万户府和五通庙改建为淮安府的新府衙,此府衙一直沿用到清末,距离今天已有640多年了。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淮安府署”里,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着名的历史事件,如“感天动地窦娥冤”、 清嘉庆13年(1808)李毓昌(《天下粮仓》)案等都发生在这里。在淮安府衙的北边,现在还有一条“窦娥巷”,是后人为了纪念窦娥,将她生活的巷子,改为“窦娥巷”。。。

D. 淮安的历史事件

淮安的历史剧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光辉的历史事件,全国各电视台及制作机构即将陆续推出一大批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影视作品,其中电影20部,电视剧200多部。在众多的作品中,英氏公司推出的《地下交通站》作为唯一的反映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全新的视角而独树一帜,目前已成为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电视观众推荐的重点剧目之一。也必将成为本年度观众收看的亮点。

《地下交通站》是首部反映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精心策划,目前已经初步成型。本剧以1940年前后冀中某小县城——安邱的一个驴肉馆——鼎香楼为背景,通过以蔡水根为首的几位共产党员的地下活动,以喜剧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我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抗战史,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正反面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却颇得日伪赏识的我党地下交通员、鼎香楼的大伙计蔡水根,有沉稳老到却以一个唯利是图的驴贩子面目出现的联络员冯世昌,有聪明伶俐、刁钻古怪、表面上以卖烟卷为生的“小八路”、“老党员”小石头,有神出鬼没敢于当面戏弄日本特务头子而对方却浑然不觉的百变金刚、武工队长夏永刚;也有善良胆小的掌柜孙友福,正直鲁莽的厨师杨宝禄,年老糊涂却是非分明的东家齐老太太;还有凶残、愚蠢时常无意中充当我方保护伞的日本宪兵司令野尻,狡诈、伪善最终因屡遭失败而精神病发作的日本特务头子黑藤,流氓假仗义却时常被我方利用的伪军队长黄金标,无赖、贪婪却时常被敌我双方痛打的汉奸侦缉队长贾贵。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热情地讴歌了我方的机智与勇敢,无情地嘲弄了日伪的愚蠢与凶残,也真实地展现了广大普通民众的苦难与抗争。

鉴于用喜剧形式表现历史题材的难度,本剧在策划期间,编剧组为尊重历史事实,避免出现某些电视剧存在的不伦不类的戏说倾向,翻阅观看了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走访了众多的参加过抗战的老八路老战士,绝大部分剧集都是由真实的历史斗争故事经艺术加工而成。编剧组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领导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北大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大力协助。

由于题材的新颖,本剧将一改传统情景喜剧的套路,在故事性和娱乐性方面双管齐下,使情节跌宕起伏、精彩刺激而又妙趣横生。相对于传统情景喜剧而言,本剧的故事都将是全新的,是传统情景喜剧从未涉足的。其中有故布疑阵引发敌伪内讧,巧设妙计掩护从天而降的美军飞行员,利用日军与土匪的矛盾乘机捣毁敌人的军火库,引蛇出洞查出内部奸细,火眼金睛巧识敌人的反间计,声东击西保护民主人士前往延安,冒名顶替打入敌人内部……精彩剧集,数不胜数。

在剧本创作上,本剧将秉承英氏喜剧的一贯风格,在借鉴动作片、间谍片、悬疑片、惊险片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喜剧性,力争推陈出新,使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受到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本剧将以英氏最强阵容为创作班底,届时将邀请着名影星担纲出演,相信又将是情景喜剧的又一力作,成为中国式的《虎口脱险》。

E. 淮安的历史文化

淮安,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载入史册的“青莲岗文化”。

夏商周时期,市境为“淮夷”、“徐夷”聚居地。春秋战国时期,既有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即淮扬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陆上干道——善道通达南北。《淮系年表•序言》称包括市境在内的古淮河中下游地区“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国所有。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分属泗水郡和东海郡,始置县邑有淮阴(治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治今盱眙县城东北)、东阳(治今盱眙县马坝东南)。西汉年间,市境大体属临淮郡,又增置淮浦(治今涟水县西)、射阳(治今淮安区东南)、富陵(治今洪泽湖中)等县。东汉分属下邳国和广陵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建置紊乱,隶属多变,今市区码头镇、淮城镇其时均为军事要塞,多设州郡治所,为边帅驻节之地。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南齐永明七年(489),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隋唐五代时期,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建置也较稳定,大抵淮北属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淮南属楚州(治今淮安区淮城),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楚州、泗州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全国性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市境先属淮南路,分属楚州、泗州;后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市境属淮南东路。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为双方反复争夺,建置亦复紊乱多变。

元代,境内先后置淮东安抚司、淮东总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区淮城镇)。淮安路辖境包括今苏北地区大部和皖北一部。

明清时期,境内置淮安府。明代淮安府辖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宿迁、沭阳、睢宁、赣榆、邳州、海州,计9县2州,范围包括今苏北五市绝大部分地域。

其间,还有漕运总督、南河总督驻节淮安。漕运总督还经常兼巡抚江淮,节制淮(安)、扬(州)、庐(州)、凤(阳)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二省的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清末,一度设立江淮行省,淮安是江淮巡抚驻节之所,即省会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道署设今清浦区),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节境内。

由于处在敌后环境,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区变化很大,头绪繁多,大抵分属淮海区、盐阜区、淮南区、淮北区。

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9月的一年间,淮安是华中解放区的中心、苏皖边区的首府,时苏皖边区南界长江、北界陇海铁路、东至黄海、西至裕溪口一线,横跨苏皖豫鲁四省之境,辖53个旧县。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淮阴专区先属苏北行政区,后属江苏省。

经过1950年6月、1954年8月、1954年12月、1971年3月的几次区划调整,今市境始全属淮阴专区。1983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辖宿迁、沭阳、灌南、泗洪、泗阳、涟水、淮阴、淮安、洪泽、盱眙、金湖11个县和清河、清浦两区,原辖县灌云划归连云港市。

1987年,辖县淮安、宿迁改为县级市。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4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2012年2月23日,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

2016年,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合并更名为清江浦区,洪泽县更名为淮安市洪泽区。至此,淮安市下辖4区3县: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

(5)老淮安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淮安市地形西高东低,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外,全市以平原为主体,地势平坦。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9条河流纵贯横穿。

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11.39%,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

F. 淮安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沟通长江、淮河,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 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清河、清浦、
淮阴、淮安四区的大部分)、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淮安人民蜂起响应。着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内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淮安市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着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隋唐五代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的盐运又兴。楚州、泗州(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也素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
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宋元时期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着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着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着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着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时期
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境西北清江浦也随之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着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今淮安区),清河县更名为淮阴县(今淮阴区),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
淮安是革命老区, 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新四军军部 、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 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殉国的壮烈事迹。 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
建国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淮安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穷二白”的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江苏省新型的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端口。
1949年,成立淮阴专区。
1952年,淮安县(今淮安区)从盐城专区划归淮阴专区。
1970年,淮阴专区改称淮阴地区,专署驻清江市。
1971年,原六合地区所属盱眙、金湖2县划入淮阴地区,辖1市12县。今市境始全属淮阴地区。
1983年,清江市更名为淮阴市,改由省直辖,撤销淮阴地区。市区设清河区、清浦区2个区,将灌南县、沭阳县、宿迁县、泗阳县、泗洪县、淮阴县、淮安县、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11个县划归淮阴市领导,将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领导。淮阴市辖2区11县。
1987年,辖县淮安县、宿迁县改为县级市。
1996年8月,沭阳县、宿迁县、泗阳县、泗洪县4县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入连云港市。
2001年,江苏省政府实施“三淮一体”战略,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江苏省淮阴县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区。
2012年,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
至此今天的淮安市下辖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淮安区4区和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4县。

G. 淮安有多少年历史了

最新考证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H. 淮安在中国的哪里

淮安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干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 淮安历史上英才辈出,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就出生在这里,此外还有汉代军事家韩信,汉代辞赋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等,《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也是在淮安长期定居期间创作了《老残游记》这一名作。 淮安不仅人杰地灵,而且风景优美,沿大运河,环洪泽湖,既可领略自然风光,又可观赏名胜古迹。境内的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风光,为淮安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淮安概况 区号:0517 邮编:223000 2007年8月,淮安市固话、小灵通升至8位。原7位号码在前面加8。 位置:位于苏北平原腹地,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全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近500万,其中市区人口246万。 区划:辖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原淮阴县)、楚州区(原县级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涟水、洪泽4县。 淮安原名淮阴,于2001年2月1日始改名为淮安。淮安市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古往今来一直是军事要地。2005年开始通了火车,告别了苏北一直没有火车的历史。 行政区划 2005年,淮安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 淮安市 面积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万人(2004年)。 清河区 面积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万人。邮政编码223001。 清浦区 面积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万人。邮政编码223002。区人民政府驻承德南路66号。 楚州区 面积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万人。邮政编码223200。区人民政府驻淮城镇。 淮阴区 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万人。邮政编码223300。区人民政府驻王营镇。 金湖县 面积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万人。邮政编码211600。县人民政府驻黎城镇。 盱眙县 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万人。邮政编码211700。县人民政府驻盱城镇。 洪泽县 面积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万人。邮政编码223100。县人民政府驻高良涧镇。 涟水县 面积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邮政编码223400。县人民政府驻涟城镇。 淮安市概述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邻安徽省,西连宿迁市。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现辖4县4区。

I. 江苏淮安的历史

江苏淮安的历史;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淮安人民蜂起响应。着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楚州区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着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魏晋南北朝时期

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隋唐五代时期

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宋元时期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颇多,如着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着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着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着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兆页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时期

境内置淮安府。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清江浦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轴心的两淮城市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两淮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着名经学大师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阅读全文

与老淮安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