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元200-280年世界历史(三国时期)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吴亡(公元280年)实施的历法。东汉末刘洪撰。规定一回归年为365 145/589,一朔望月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点月为27.5508日,一个近点月内月球的近地点进动3o4′,并创立定朔算法。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着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公元223年 惠陵与汉昭烈庙的修建,今天的武侯祠,实际上是广义的武侯祠,它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等部分组成。在这三部分中,惠陵和汉昭烈庙建成于蜀汉章武三年(223),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开端和创建。
武昌古城,起于公元223年孙权筑夏口城起,已跨越1800多年历史,武昌千年古城复兴的范围为——中山路、侧津水路、巡司河路与临江大道围合而成的区域,总面积约7.7平方公里。省委省政府批准了武汉市编制的“武昌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古城分阶段建设,在2011年辛亥首义100周年之时,将率先建成首义轴线。在这条轴线周边将由北向南依次建设武汉近现代博物馆、敢为天下先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首义浮雕复制墙和纪功柱廊等纪念设施。武昌古城复兴计划还包括,修复武昌传统民居、再现武昌古城墙、整体复建蛇山山林等。
镜湖区是芜湖的古城区,历史悠久。自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将芜湖县城由鸠兹迁此,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东接鸠江区,西濒长江,南与弋江区隔青弋江相望,北与芜湖经济开发区毗邻,辖吉和、北京路、弋矶山、汀棠、天门山、镜湖、东门、北门、赭山、赭麓、荆山。
公元223年五月,17岁的蜀汉皇太子刘禅宣布继承父亲刘备的皇位,改元“建兴”。在诸葛亮和将军赵子龙的辅助下,蜀汉国内出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一派繁荣兴旺景象。可惜好景不长,蜀国维持了11年之久的兴旺局面,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而消失。
公元223年-逝世
刘备病死于公元223年刘备 (公元161年——223年)即蜀汉昭烈帝,亦称先生。三国时蜀汉皇帝。公元221年——公元223年在位。河北省涿县人,是东汉远支皇族的后代。字玄德,幼贫,与母亲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曾先后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开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地区。公元221年称帝建国,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次年,率军进攻孙权,在彝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
曹仁字:(168-223)籍贯: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善于骑射弓猎,随曹操做了别部司马,且常为先锋。他曾击败陶谦,吕布,张绣,袁绍等许多强敌。因此被封为怔南将军,都亭侯。并驻守江陵。不久周瑜率数万来攻,曹仁的手下牛金等300多人在城为被围,曹仁不顾陈矫等人的劝说仅带数十人出城救回牛金。击退敌军。曹仁因此更加名声显赫。后来曹仁又破马超,并在樊城守住了关羽的水攻,还夺取了襄阳。而且官也做到了大将军,大司马,陈侯。不久去世,死后被谥为忠侯。
英雄美女江东二乔之——小乔(三国 生于公元176年 卒于公元223年)。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乔公次女,周瑜之妻,大乔之妹。与大乔并称为“江东二乔”。据传为绝世美女。
公元223年-出生
裴秀生于公元223年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西晋时,官至尚书令、司空,佐理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国家的地图和户籍。
裴秀自幼好学,才华显着,34岁时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地图编制理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斜、迂直),对于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堪称是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按照“制图六体”理论,裴秀绘制了着名的“禹贡地域图”共十八幅,图上不仅绘出各诸侯、府县的政区, 居民地的位置,而且把古代的九州、历史上各王朝曾经举行会议的会址,签订条约的地点、古地名皆表示出来;此外他还将旧《天下大图》缩编为《方丈图》。这两件作品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可惜两件地图都没能留存下来。
Ⅱ 芜湖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展陈分为通史类陈列和专题类陈列,展陈内容涵盖了芜湖市220万年前到1949年的历史,以芜湖的历史发展为展陈脉络,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串联起来作为展陈的基本形式,既突出了展陈重点,又展示了芜湖的历史
Ⅲ 中国芜湖市在三国时代是什么地方
东吴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芜湖为所辖17县之一。芜湖县名始于此,因其治旁有“芜湖”“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因以名县”。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芜湖县城由鸠兹故地(今属芜湖县花桥镇)迁至青弋江北岸鸡毛山一带(今市区东南),仍属丹阳郡。
Ⅳ 芜湖市博物馆的介绍
芜湖市博物馆(Wuhu Museum)是集史料研究、文物收藏、文化传承、科学传播、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一座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综合性博物馆。
Ⅳ 芜湖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哪个诸侯国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属于吴地,
公元前570年,被楚国夺去,属楚地。
战国时期楚越以长江为界,芜湖在南岸,属越地,
公元前306年,越为楚所灭,又属楚。
前223年,秦灭楚,归于秦。
Ⅵ 芜湖市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芜湖市博物馆展厅面积6500平方米,分为3层六个部分。
序厅:“鸠兹春秋 水韵芜湖”
第一部分:“山水毓秀 皖江明珠”
第二部分:“人祖觅踪 文明初现”
第三部分:“鸠兹沧桑 青铜光华”
第四部分:“江东重镇 汉晋遗风”
第五部分:“物华天宝 皖之中坚”
第六部分:“峥嵘岁月 风起云涌”
Ⅶ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芜湖属于哪国
春秋列国时期 (公元前770-公元前478年) 芜湖属于吴国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吴被越灭,芜湖属越国
Ⅷ 安徽芜湖历史文化名人
1、沈士柱
(1606—1659),字昆铜,号惕庵,芜湖人。明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士柱以“芜湖读书社”名义加入复社,反对阉党阮大铖。崇祯六年(1633),“钩党狱兴”,士柱离芜。
崇祯十一年(1638),士柱与陈慧贞、吴应箕、沈寿民、黄宗羲、顾杲等复社成员140余人作《留都防乱揭》,讨伐阴谋为魏忠贤翻案的阮大铖。南明灭后,士柱“归寓南湖,自号寓公”。
隐居芜湖,广散家财,支持反清义军,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清顺治十四年(1657),被捕后解南京。
顺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凤台门外,从容就义,葬于雨花台后西首平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鲍氏同时在芜殉难,葬于芜湖范罗山前。
2、徐文达
徐文达(1825-1890),安徽南陵人,清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护、护理漕运总督。于咸丰年间为镇压天平天国起义提供后勤保障。
曾国藩曾惊喜慰问,赞赏徐文达“冒险出奇”。光绪年间在赈灾养民方面有突出功绩。对南陵县福利事业和名胜古迹的建设提供了大力资助。
3、王蔺
王蔺(?-1214),字谦仲,号轩山。乾道五年,擢进士第。为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除武学谕。
孝宗幸学,蔺迎法驾,立道周,上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知姓名,由是简记。宋庐江县(今属安徽)人,王之道子。乾道五年(1169)进士。
历官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吏部、礼部尚书,升参知政事。光宗即位,任枢密院事兼参政、枢密使。宁宗即位,改任湖南军主帅。
4、贾易
贾易,字明叔。宋无为县人。7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师事程伊川。嘉祐六年(1061)进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参军。
元祐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徙官左司谏,嗣后,外调怀州千御史,历任提点江东刑狱、殿中侍御史、提点淮东刑狱,升任侍御史。
徽宗立,先后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改任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任邓州州官。72岁卒,谥文肃。
5、欧阳玄
欧阳玄(1289~1374),字符功,号圭斋,祖籍分宜县防里村,湖南浏阳(今湖南浏阳)人,是欧阳殊之后裔 ,元代文学家。
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
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元顺帝并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享年八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