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排涝历史一般取多少

排涝历史一般取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19 10:48:12

‘壹’ 防洪排涝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1、控制热岛效应,保护气候环境

严格控制城市大规模耗能排热,提倡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避免因成片的城市热岛效应而引发气候环境变化,减少暴雨频发机率。

2、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统筹协调,疏浚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注重近期建设,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3、合理布局,避让洪涝灾害

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老城区,采用加高加固河道堤防、铺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和建设排涝泵站,或局部搬迁,开辟湿地等措施,抗御洪水、排除积水、纳缓洪水。

4、增大渗水地面,减缓径流速度

增大渗水地面,采用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渗水道路、广场等方式,使雨水渗入地下,并减缓地面雨水径流速度,减缓、减少雨水骤积。同时,在绿地中适量开挖河池水面,纳洪、蓄水造景,使周边街区不受淹。

5、完善防洪排涝标准,防洪与排涝标准相互匹配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应采用国家标准为基本保障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编制各自的相应标准、规范。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特定的标准。尤其要注意防洪排涝标准相匹配,适当提高排涝标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排涝标准,如上海市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随时排除;黑龙江省排涝标准为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县级城区为10年一遇,地市级城区为20年一遇;福建省于2004年颁布了《福建省市县级城区排涝工程实施方案报告编制技术大纲》,规定县级城区3~5年一遇涝水不满溢,地级市城区5~10年一遇涝水不满溢。

6、充实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完善管理,提高运行能力

充实城市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尤其排涝设施应留有适当的余量,确保城区不受淹。老城区有条件的地方应将原来的雨污合流制管网改为雨污分流制,并提高排涝泵站的设计能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应考虑难以进行雨污分流老城区的雨水量。老城区道路窄,可采用简易共同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新城区开发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统筹解决外洪内涝问题。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通过完备的管理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

7、科学处理城区地面标高问题

因地面标高过于偏低而常年受淹的老城区,可在地势最低处开辟绿地,挖掘河池水面,纳洪蓄水,改善老城区绿化景观环境。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的紧邻新建区,应在新老城区结合处开挖河渠,拦截新区流向老城区的雨水。上述对策措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采纳、优化,以便系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四条 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江河、湖泊治理以及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相结合。本法所称综合规划是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

第十八条 防治江河洪水,应当蓄泄兼施,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库、洼淀、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河道防护,因地制宜地采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保持行洪畅通。防治江河洪水,应当保护、扩大流域林草植被,涵养水源,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贰’ 建国以来洪水泛滥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指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水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目前,我国1/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生在7、8、9月三个月;地区上,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

(一)七大江河洪水灾害

(1)珠江。珠江流域洪水频繁。1915年7月珠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西江、北江洪峰流量皆达200年一遇的最高峰。西江与北江洪水相遇,东江也发洪水,北江大堤溃块,梧州三楼上水,广州被洪水淹没7天,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灾民378万人,死伤十余万人,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 1915年至1949年的35年间,流域内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2次,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过1959年东江大水、1968年和1994年西、北江大水、1982年北江大水、1996年柳江大水和1998年西江大水,经过全力防汛抢险战胜了历次洪水灾害,但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中,1994年西、北江大水,广东、广西受灾人口近1800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多亿元。

(2)长江。建国以来1949,1954年洪水最大。1954年洪水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98年长江又一次发生全流域大洪水,中游多数河段水位高出历史最高水位,干堤较大险情近1700处,经奋力抢险,才使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比以往大洪水的受灾程度小得多。其中淹没耕地23.3万hm2,受灾人口200余万人,灾害仍然主要在中游。历史资料表明,长江中游是洪水灾害的重灾区。

(3)淮河。自1194年淮河下游被黄河截夺后,淮河成为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1957年8月由于台风影响,该流域范围内连降暴雨,发生特大洪水,淹没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1700万亩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从2003年6月20日入汛,淮河流域的降雨时间长达22天,水系降水总量约798亿立方米,比1991年最大30天降水总量还高出59亿立方米,致使从河南经安徽到江苏省洪泽湖以及入江水道沿淮约750公里的范围内,淮河干流的各主要站点息县、淮滨、王家坝、润河集、正阳关、鲁台子、淮南、蚌端口、洪泽湖蒋坝等以及入江水道均超警戒水位。

(4)黄河。解放前的1000年中黄河决口达1500次,大改道26次。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100万人。1642年水淹开封,全城37万人中,死亡34万人。但解放后,由于加修了黄河防洪大堤,50年来安然无恙。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人眼中的黄河以"断流"而闻名。许多人甚至断言,黄河已变成一条内陆河、季节河。"黄河防汛"似乎也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但是,在经历了多年持续干旱的困苦之后,2003年8月26日至9月8日,短短14天内,黄河中游主要支流泾河、渭河、洛河、伊河、沁河相继发生9场洪水,如果全部进入黄河下游,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将至少出现四次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黄河滩区将大面积受灾。

(5)海河。海河是易发生洪水的河流。解放后水淹面积达到或超过5000万亩的年份有1949,1954,1956,1963年。其中1963年洪水最大,三大水系决口2400处,有104 个县市遭灾,淹没农田6600万亩。保定、邢台、邯郸市水深2-3米,倒房450万间,受灾人口2200万,死5640人,2254个工矿企业停产,京广铁路27天不能通车,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

(6)辽河。辽河历史上洪水频繁,近800年发生洪水81次。解放后1951年、1953年都曾发生特大洪水,1985年因受台风影响连降暴雨,辽河、浑河、太子河同时出现洪水,决口4000多处,受灾人口1200多万人,倒房17.4万间,受灾农田6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7)松花江。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被淹,水深平均3米,38万人口中24万人受灾。1985年8月松花江大水,受灾农田3500万亩,倒房91万间。概括而言,1954年、1963年、1975年、1985年为我国洪水高峰年。 1998年入汛之后,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先后发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来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诺敏河。第二次洪水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来水为主,支流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发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发生在8月上中旬,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

一、洪水的形成
洪水大都是由于连续降雨,河流排水不畅造成的。由于水文气象的不利组合(如气旋、台风、地形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历时长、强度大的大暴雨,从而形成地面径流。如果流域内的地面坡降大,又缺少植被,土层又薄,支流汇入时间集中,则将使地面径流的绝大部分以较快的速度向主河流汇集,在河道中形成很大的洪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流是由于连降暴雨或久雨不晴而形成洪水的。在这些地区,一般是春、夏降雨较多。当河流汇集了大量的水流时,往往形成洪水进入洪水季节;而秋、冬降雨较少,河流的来水也较少,就进入枯水季节。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也有因融雪而形成洪水的。
二、洪水灾害
出现洪水是否会成灾,这与地形、植被、河道的泄流能力有关。如果洪水流量超过了河道的泄流能力,就会泛滥成灾,反之就不会成灾或灾情不重。洪水流量超过河道泄流能力的原因很多,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洪水过大。一条河流各年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简称"洪峰")都不一样,洪水出现的时间和涨落过程以及一个时段内(如一天、三天、七天和三十天)的洪水总量(简称洪量)也不一样。如在这个流域内发生了大面积的、长历时的、高强度的暴雨,河流汇集了特别多的水流,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2、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使河床逐年淤高。当河流在其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时,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会使河床逐年淤高,过水断面逐渐减小,从而减少了河流排泄洪水的能力;使湖泊逐年淤积,就减少了湖泊滞蓄洪水的能力;水流与泥沙的相互作用,使河道逐渐曲折,并使沙洲、汊道、浅滩变化不定,也减少了河流排泄洪水的能力。这些现象都使河流的洪水威胁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象黄河流域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流挟带了大量泥沙,进入中下游后,地势平坦,河面加宽,流速下降,水的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下沉,使河床逐年淤高,致使下游华北平原有许多地方的河床高出地面,几千年来,使洪水威胁逐渐增加。
3、流线由于离心力和环流的作用而日益曲折。
4、冰块堵塞。
5、风浪、降雨、动物破坏。
6、入海河流由于海潮顶托,使洪水排泄不畅。
在历史上,洪水灾害给人们的教训是惨痛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等河流亦发生过很多次洪水灾害。
解放后五十多年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洪水作斗争,兴建了许多防洪工程,大力组织了每年的防汛工作,并对一些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防洪措施
为了防治洪水灾害,必须采取一些防洪措施,兴建一些防洪工程。通常的做法是在河流的上中游山区、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兴建山谷水库,滞蓄洪水,防治山洪在中、下游的平源地区修筑防洪提,整治河道,以利泄洪,并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或兴建必要的分洪工程。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调蓄和排泄两种。调蓄就是把有害的洪水暂时存蓄起来,以便在洪水过后有控制地慢慢下放,或等到使用时再按需要量下放,因此,蓄水不仅可以防洪,而且可以兴利(如灌溉发电、航运等)。排泄就是把控制下放的洪水或自由下泄的洪水安全地送到海里去。
现就防洪的主要措施:筑堤防洪、泄洪、分洪、蓄洪、滞洪、蓄洪垦植和水土保持等分述如下:
(一)、筑堤防洪
筑堤防洪是平原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防洪措施,也是目前防洪的重要措施之一。
黄河大堤,长1416公里,保护着沿河两岸平原地区27490万亩的耕地和许多重要城市以及铁路干线。
长江干堤长3826公里,保护着3180万亩耕地。
其他如珠江、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两岸都有漫长的防洪堤,它们在防洪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对防洪堤的作用和设计作些简要的叙述:
1、防洪堤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河流两岸平原洼地的农村和城市,使它们不受洪水淹没。
防洪堤一方面扩大了河道的过水断面,增加了泄洪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河道本身的蓄水容积。此外还有约束水流,稳定河床的作用。筑堤防洪对洪峰持续时间长、洪量大的河流泄洪效果最佳。
2、防洪堤的设计:防洪提的设计可以归纳为布置堤线、拟定堤顶高程和选择断面型式三个问题。
①堤线布置:堤线要求平顺,使河道两岸有足够的堤距,不缩窄河床,能使河道泄水通畅;同时应选择较高的滩地作为堤基,以求基础扎实和工程量小。
②堤顶高程;它取决于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设计水位又取决于防洪标准。当防洪水位确定后就如同土坝设计一样,加上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便可确定堤顶高程。
③堤的断面:防洪堤的断面型式与土坝相似。由于堤线较长,一般采用均质断面,堤顶应有足够的宽度,以适应防汛抢险和交通的需要;堤的边坡大小根据设计洪水位作用下防止浸润线逸出堤坡脚和保证堤身稳定的要求而定。堤的断面型式如下图所示。
为了防止风浪与水流冲刷堤坡及坡脚,部分堤段需做块石护坡或防浪林台,在堤上绿化造林以防风浪袭击和水土流失。我国除建有许多江堤、河堤、湖堤防御洪水外,在沿海地带还建有漫长的海堤(或叫海塘)防御海潮和台风的袭击。
(二)、泄洪
扩大河道过水能力,使洪水能畅通下泄所采取的措施,叫做泄洪。这些措施包括加高培厚防洪堤(增加河道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扩大行洪区等。下面对河道整治的几种常见措施作简略介绍。
1、疏浚拓宽河道 即将过于窄浅的阻水河段疏通、浚深、拓宽增加泄洪能力。有些地方如因河道两岸的防洪堤间距狭窄,壅阻水流,则需退建堤防展宽河道。以增加泄洪能力,降低上游壅高的水痊,减轻洪水威胁和防洪负担。
2、截弯取直 由于河弯过多或曲率过大,往往泄洪不畅,需要进行人工截弯取直,使洪水泄通畅。对于大型河流的截弯取直,由于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
3、护岸工程 为了防止洪水冲刷河道凹岸引起河岸坍塌及堤防崩溃,需做护岸工程。特别是在重要城镇附近,对工厂企业、桥梁、码头等建筑物,更应加以保护。例如南京市浦口长江边兴建的块石沉排护岸工程就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此外,护岸工程还有防止河弯发展,稳定河床的作用,对泄洪有利。
4、消除障碍 在河床范围内滩地上种植的芦苇、柳树和围筑小圩以及存在的个别高地、暗堤、暗坝等,都会给泄流造成障碍,需要消除。如果桥梁、码头等建筑物阻碍泄洪,则需改建。
(三)、分洪
如前所述,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来确保堤防的安全,分洪就是其中之一。
分洪工程是在河流的一处或数处分泄一部分洪水直接入海、或其他河流、或附近湖泊、或予筑的分洪区,以削减通过河流的流量,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威胁。现分述如下:
1、直接分流入海。在河流的下游,入海口泄洪不畅,地形条件又允许新开河道,就可直接分流入海。如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新开二十多条分洪道直接分流入海,独流减河是最早的一条入海分洪道。
2、分流入其他河道。一条河流如果与相邻河流发生洪水的时间经常不同,这时可将这一条河流容纳不下的部分洪水分入相邻的河流。例如苏北的淮沭新河,就是准备在淮河遭遇特大洪水时,分淮河洪水3000m3/s通过新沂河入海。
3、分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当河段狭窄不能容纳下泄洪水,而由防洪堤所保护的范围又十分重要时,如有合适地形,可分洪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例如长江上的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水的杜家台分洪工程就是这样规划的。
(四)、蓄洪
利用山谷水库和湖泊尘地来调蓄汛期防水,防止洪水灾害的措施,叫做蓄洪。
拦蓄洪水,除害兴利,不仅在防洪方在可大调大蓄,削减洪峰,同时在水力发电方面,由于拦蓄了大量的洪水,从而形成了可以发电的很大落差;此外,在灌溉、航运、养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效益。
在河流的上、中游,每当山洪爆发,洪水来势凶猛,往往使中下游两岸平原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经过山谷水库调蓄以后,削减了洪峰,减少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胁。但由于仍有大量洪水需要下泄,加上中、下游大片平原地区汇集的洪水仍会发生洪水灾害。因此在一条河流上,除了在上中游利用山谷兴建水库蓄洪外,还需要在中下游利用河流穿过的湖泊洼地兴建平原水库调蓄洪水。
利用山谷水库蓄洪和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共同之处是:大调大蓄,有效地削减洪峰,同时能彻底拦截泥沙,使除害与兴利相结合。不同之处是:大、中型山谷水库具有综合效益大的优点,但也有工程量大、投资高、淹没广、移民多、技术复杂和工期长等缺点;中、小型平原水库具有工程简易,收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湖泊四周堤线长、防汛负担重等缺点。(五)、滞洪
利用河道附近的湖泊和洼地,引进一部分洪水临时蓄积起来,待洪峰过后再排入原河道,叫做滞洪。显然,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洼地的天然滞洪与天然蓄洪一样,效果是不大的。为了充分发挥江河旁侧湖泊、洼地的滞洪作用,需建闸控制。在河道低水期开闸预降湖泊、洼地的水位,然后关闸拒绝倒灌,直至洪峰来到时,开闸引水,削减洪峰,待洪峰过后再徐徐放出。
利用湖泊、洼地滞洪和前述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及分洪颇有异同之处。相同点是三者都能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不同点是:蓄洪是河道穿过湖泊、洼地,在出口处建闸,在汛期可同时兼施蓄泄;滞洪是利用河道旁侧湖泊、洼地,进出口合建一个闸,在汛期不能同时兼施蓄泄,只能先泄蓄后排汇;分洪是利用河道旁侧湖泊、洼地,在进口处建一个闸,在出口处另建一个闸,可以同时滞蓄和排泄。
(六)、蓄洪垦殖
在分洪、滞洪、蓄洪湖泊的滩地上,围筑上圩进行垦殖,小水年份的汛期,利用围垦后所剩余的湖泊容积分洪或滞洪;大水年份的汛期,破开小圩放弃垦殖的秋熟,利用湖泊全部的容积(包括围垦的小圩区)分洪或滞洪,汛后再播种冬麦。这种小水年份垦殖,大水年份废田还湖(洼),水利与农业相结合的措施叫做蓄洪垦殖。这种措施在长江、淮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得到极其广泛的采用,对于增加农业生产和防治血吸虫病起着很大的作用。
(七)、水土保持
河道演变逐渐向恶化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受流域内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平均每年泄入黄河的泥沙12~15亿吨,其中下游河道淤积3~4亿吨,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因此治河必须治山,要大搞水土保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在防洪上的作用在于:
①就地蓄水减少地面径流,改变径流年内分配;
②增加地面糙率,增加流程;
③减少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泥沙在河道、湖泊、水库里的淤积;
④保护地面表层的肥活土壤不被雨水冲走,有利于农林的种殖。

四、防洪规划
在一个流域或一个地区,为了防止洪水灾害,需要合理运用上述防洪措施,兴建一些防洪工程。究竟采取何种措施,兴建多大的工程,必须首先搞好防洪规划,下面从四点来说明有关防洪规划的问题。
(一)、防洪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
防洪规划象其他规划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大洪水、特大洪水及洪水灾害情况(如发生时间、地点、大小和发展趋势等);
(2)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形、地势、地面复盖、水土流失等情况);
(3)水文、气象条件及河流特征(如降雨、径流、水位、流量等,特别是河道干支流的洪水特性和含沙情况,河道各段泄水能力和防洪堤情况。湖泊、洼地的分布及其容积,以及河流的入海条件等);
(4)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各部门和当地群众的要求;
(5)已有的水利工程措施等等。
上述基本资料大部分是通过水文勘测工作获得的。
(二)、防洪规划的原则
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止洪水成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措施。在规划上、中、下游河流的防洪工程时,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效益。
(2)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尽全力防止毁灭性灾害,消除普通灾害,逐步提高防洪标准。以小型为主并不排斥大中型工程,相反地需要辅以必要的大中型骨干工程,才能做到大、中、小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3)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应按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来考虑。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费用比较大,所以要对所期工程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这样,既能节省初期投资,又能及早地发挥工程设施的作用。
(4)对原有防洪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工程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5)为了减少下泄洪峰流量,减少工程造价,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取分洪、截洪和排洪

‘叁’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计算方式

5. 1. 1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的计算条件一般应分别采用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排涝标准或规划标准,建设项目本身的设计(校核)标准以及历史上最大洪水。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进行有关水文分析计算。
5. 1. 2对占用河道断面,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应进行壅水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壅水高度高和壅水范围对河段的防洪影响较大的开展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
5. 1. 3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还应开展动床数学模型计算或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5. 1. 4建设项目工程规模较大的或对河势稳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除需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项目实施后河势及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应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行分析。
5. 1. 5在选用数学模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条件下,选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的各自优点,或者联合运用。在进行壅水分析计算时,考虑河道实际情况,可选用一维数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关于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对于长系列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计算,建议用一维数学模型,二维数学模型可用于局部、典型场次洪水条件。下文中只列出二维数学模型的选用方法。
5. 1. 6对可能影响已有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已有水利工程的稳定复核计算;
5. 1. 7当建设项目建在排涝河道管理范围内或附近有重要排涝设施,且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5. 2. 1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资料的审查与分析;
2资料的插补和延长;
3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
4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
5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5. 2. 2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 5. 3. 1经验公式计算分析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壅水计算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采用的经验公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结构型式、河道特性选用合适的经验公式,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
2有关参数的选用及其依据
应根据阻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附近流速流态、河道边界条件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或计算有关参数,并分析其依据。
3选用的计算水文条件
4计算方案及其条件
阐明各种计算方及其条件。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工程运行期的壅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壅水计算。
5壅水高度及长度的计算结果。
5. 3. 2数学模型计算分析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工程壅水影响计算分析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模型的基本原理
阐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计算网格型式、数值计算方法、边界处理等基本原理。
2计算范围及计算边界条件
阐述数学模型的计算范围、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的控制条件等。数学模型计算范围的选取除应考虑附近河段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外,应能充分涵盖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计算网格的大小应满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对计算精度的要求。在资料满足条件时,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或潮位)控制。当资料条件限制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边界控制条件,但应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3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阐明模型率定与验证所采用的基本资料,模型率定所选定的有关参数,模型率定与验证的误差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率定与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潮)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断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应采用不同的水文测验资料分别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的误差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值。
4计算水文条件
阐述工程影响计算所采用的水文条件及依据。所采用的计算水文条件应根据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选取,对径流河段应采用设计洪水流量和相应水位;对潮流河段应包括大、中、小等典型潮和与设计频率相应潮型等水文条件。
5工程概化
阐述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在模型中的概化处理方法,工程概化的合理性分析等。
6工程计算方案
阐明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案及其条件。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工程运行期的壅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雍水计算。
7 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对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 5. 4. 1经验公式计算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冲刷计算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计算公式的选用及其适用性分析
(2)水文条件
(3)有关参数的选取值及其依据
(4)冲刷计算结果
5. 4. 2数学模型计算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时,其主要内容应满足5.3.1小节水流数学模型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 河床冲淤变化的率定与验证
应根据实测资料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含沙量、输沙率和河道冲淤变化的率定和验证计算。模型泥沙率定和验证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2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工程实施后的冲刷与淤积计算。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要能反映冲刷和淤积的不利水、沙条件组合。
3冲淤变化计算成果
计算成果应包括冲淤总量、冲淤厚度、冲淤时空分布等内容。
5. 4. 3物理模型试验
当采用物理模型进行河道冲刷与淤积试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模型试验的范围
2模型的设计及各种比尺
3模型沙的选取
4模型率定与验证采用的水文条件
5模型率定有关参数的选取值
6模型率定和验证误差的统计结果及模型相似性分析
7试验水文条件的选取与概化
8试验方案
9模型试验结果统计
上述内容的有关具体要求与数学模型计算基本相同,模型设计及比尺的选取、模型沙的选取、水文系列的概化,应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 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河势稳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除需满足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值,若为动床数学模型或动床物理模型,还应统计各汊道分沙比的变化;
2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
3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
4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
5代表性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
5.6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有:
1现有排涝设施的结构尺寸、设计内外水位、运行方式、设计排涝流量等基本情况;
2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
3根据建设项目的壅水情况,对现有排涝设施的排涝能力进行计算;
5.7 其它有关计算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稳定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透稳定、结构安全、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涉及河口及感潮河段,因潮汐动力的改变对防洪、排涝及河道(口)稳定均有影响,应同时进行潮汐动力分析。

‘肆’ 一下大雨就内涝,中国的排水系统到底有多差

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很多,既有极端天气的原因,也有应急措施不足、排水管网不发达等原因,但根本还在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病”的预防。事实证明,人口过快集聚,高楼、马路、水泥地不断扩张,虽然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忽视疏浚天然排涝系统的建设,终究会给生活添堵。

城市是个有机体,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应该追寻的方向。如果走反了,就可能“一损俱损”。上世纪90年代初,某市水域约占全市面积的25%,但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各类水体不断被填塞,湖泊的“蓄水池”功能日益弱化。




中国青岛排水系统最好,是在清朝,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几乎按照100年的高标准设计、施工,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当时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

‘伍’ 郭西湾水闸建造时间

(1324~1327年)建造的一座挡潮闸,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水闸是建在河道、渠道及水库、湖泊岸边,具有挡水和泄水功能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抬高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需要调节流量。
根据水闸所负担的任务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形、 地质、 水流、泥沙、施工、管理和其他方面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闸址一般设于水流平顺、 河床及岸坡稳定、 地基坚硬密实、抗渗稳定性好、场地开阔的河段。闸槛高程的选定,应与过闸单宽流量相适应。在水利枢纽中,应根据枢纽工程的性质及综合利用要求,统一考虑水闸与枢纽其他建筑物的合理布置,确定闸址和闸槛高程。

‘陆’ 防洪排涝工程

在已经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尤其是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常因地面沉降而造成雨季排洪系统的失效,地表积水,引起洪涝灾害。为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必须实施防洪排涝工程。

1.洪涝灾害的危害

(1)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影响城市正常运转

地面沉降导致雨季地面积水量增大,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并且由于地面沉降造成了地下排水管道的破坏,也影响了城市的排洪能力,使积水不能及时排走。天津市中心城区在1959~2003年累计地面沉降量的最大值达到了2.89m,使得市区每到雨季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水,2003年雨季的集中降水,造成城区大范围积水,众多商铺遭到浸淹,城市交通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转。

(2)降低河道防洪和航运能力

地面沉降能够降低城市河道堤防的防洪标准,使河道汛期泄洪能力下降,使市区产生内涝,排污能力下降,城市防洪区面积扩大,增加防汛墙、排涝泵站、河口挡潮闸等防洪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海河是天津市重要防洪、泄洪、蓄水、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河道,对天津市防汛安全、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持续多年的地面沉降,海河干流泄洪能力由1200m3/s减少到不足250m3/s,虽经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现已超过800m3/s,但仍未恢复到原设计能力。

此外,由于地面沉降引起河床下沉,导致河道防洪排涝能力降低,造成桥下净空变小,从而影响到泄洪和航运。

(3)抗御台风的能力下降

滨海地区由于地面沉降及海平面上升,抗御风暴潮的能力降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天津沿海曾经发生过两次风暴潮,即8509号和9216号风暴潮。这两次风暴潮并不是最大的,但是给天津沿海带来的损失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水平,尤其是天津新港和塘沽等沿海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天津市滨海地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并且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使得防潮工程设施的地表标高损失,抵御风暴潮的能力下降等。

2.防洪排涝工程

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防止因地面沉降而引起的洪涝灾害。

(1)加强市政建设、完善给排水设施

在地面沉降地区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预留沉降量,使市政工程尽量不受到地面沉降的破坏。同时,完善给排水设施,使排水管网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及时排水。也可以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修建调节水池,将雨水暂时储存在调节水池,既可以防洪,又可以在旱季的时候作为供水水源。

另外,可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采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增大地面的渗透性,使降水入渗量增大,减少滞留在地表的水量,达到防洪排涝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人工回灌的作用。

日本东京都的神田川自1970年以来,采取地下水分水渠、多用途滞洪区、调节池等工程措施,使洪涝灾害得以控制。大阪和名古屋市也利用调节池来控制洪涝灾害,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沿岸堤防工程

地面沉降造成河道防洪能力降低。在沿海地区,由于高程严重损失,加剧了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因此,沿岸修砌防汛墙工程是防灾的一种有效措施。修建堤防工程,可提高防洪标准,防止洪涝灾害。上海市是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地面沉降,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黄浦江两岸3次加高防汛墙,将防汛标准由不足10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的水平,形成了抵御台风、暴雨、天文高潮位和来自太湖流域洪水侵袭的屏障。

(3)地面垫高工程

对于因地面沉降而造成内涝的城市来说,可以通过地面垫土,增加标高的方法来进行治理。我国苏州市在城市规划中,要求建筑基础高于海拔标高315m。由于该市多年平均沉降量在1m左右,为达到城市规划要求,新建区要进行垫土增加标高工程,按规划其垫土面积达50km2,按垫高500mm估算,工程费用达310亿元。

‘柒’ 请问排涝标准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是什么意思

这是数据科学的产物。根据历史记载,比如日降水量最高100毫升,100年内发生了5次,那么日降水量100毫升就是20年一遇。很明显,百年一遇的几率比20年一遇的几率小。也就是说,号称抵御百年一遇的工程,比抵御二十年一遇的工程牛B。

‘捌’ 河道如何防洪排涝答对给高分

一,充分运用防洪法律法规。二,要有健全的防洪组织机制,险情应急机制。三,要有抗击百年一遇的洪水的坚固堤防,堤防险段必须采取护坡措施。四,要储备足够的防汛器材,防汛资金。五,要有足够,完善的电排,机端口设施。六,要有完善的水文历史资料,历年详细的水文记录。七,汛期,雨季来临,要有一支随时拉的动的,足以应付抗洪 防涝的机动队伍。八,充分的后勤保障,畅通的通讯保障。98年我从头到尾参加了北洞庭湖的防汛抢险工作,这是一点体会吧,仅供参考。

‘玖’ 农田排涝面积是指什么

就是采取了排涝措施的农田面积。比如农田总面积10亩,采取排涝措施5亩,那么农田排涝面积是5亩。

阅读全文

与排涝历史一般取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