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段关于历史作文的结尾。
写作点拨:关于历史作文的结尾可以写一些关于历史典故的句子,并且号召大家要记住历史,勇往直前,例文如下:
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气势雄伟,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典雅,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
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
关于历史作文的素材:
1、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2、曹操。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❷ 关于历史故事的语文演讲稿,结尾还要有感悟
《夜郎自大演讲》
你是否听说过‘夜郎自大“这个词语呢?你是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你又是否知道它是从何而来的呢?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夜郎自大“的典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以上就是“夜郎自大”的故事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悟是:做人做事切忌不能够在孤陋寡闻的同时还妄自尊大,而是应该虚心求教低调行事。
❸ 云南有哪些神秘古国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呢
南诏、大理作为“国”,除了知名外度比较高外,真的说不上“古”。云南神秘古老的“国”还有:句町古国、勐卯古国 、古滇国 、哀牢国、果占璧王国、自杞国登。
吴叔云南人,热爱户外、喜欢旅游,很高兴参与回答这个问题。吴叔在头条号的系列文章“滇史游记”试图将云南的历史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中感受云南古老而神秘的历史,有兴趣请关注【吴叔滇游记】。
限于篇幅,本回答主要介绍:句町古国、古滇国 、哀牢国。
一、传承和记载比较完整的古国:句町古国
殷周时期,云南这一片被称为“百濮之国”。而要说这个“濮”传承和资料比较完整的,首推着名的:句町古国。
句町,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古县名,又是古国名。因为句町族首领亡波协助平定姑缯、叶榆(今天的大理地区)的反叛有功而被封为“句町王”,享受着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其疆域十分宽广,包括滇东南和桂西,其“国都”今在广南莲城。
在今天广南县出土的广南铜鼓是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得到铜鼓就是得到了天下,取得了统治地位。《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载: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得骆越铜鼓”,其事发生在古句町国广南境内。
❹ 我想找关于昆明的历史故事
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和革命群众举行了河口起义,10月30日,即农历的 “重九”日发动了昆明起义,组建云南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
1915年12月25日发动护国起义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倾全力投入抗战,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而且在1942年 - 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突然袭击,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在云南先后制造“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九九整肃” 事件,残杀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❺ 云南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1、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个秀才,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一个人住到了离家较远的湖心小岛上,岛的四周碧水环绕,只有一座小桥与陆地相通。秀才就在这个岛上日夜苦读,他的娘子每天给他做好米线,经过小桥送到岛上。可是小岛离家太远了,每次送去的米线都凉了。秀才只得一边吃着凉米线,一边刻苦攻读,日复一日,秀才的身体渐渐消瘦了。
他的娘子看在眼里,绞尽脑汁想为他改善伙食,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杀了一只鸡,熬了一锅鸡汤,然后和米线放在一起煮,煮熟后,盛在瓦罐里。由于连日的操劳困乏,娘子靠在炉边竟不知不觉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娘子突然惊醒了,一看早已过了送饭的时辰,慌忙提起装好米线的瓦罐,急急忙忙向小岛跑去。心想这下米线肯定又凉了,到了小岛,过了小桥见到郎君,打开瓦罐一看,上面飘着一层薄薄鸡油,米线还热乎的很呢。她的郎君边吃边对米线的味道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娘子每天都给郎君送去用鸡汤煮的米线,书生也更加用心苦读,最后终于考取了状元。秀才逢人便说能够高中状元,多亏了娘子做的米线呀。秀才想到娘子每天送米线时都要经过的小桥,于是给这种米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过桥米线。
2、云南泼水节的故事
相传千万年前,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他们的山寨里,过着安静祥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山寨里来了一个凶恶的大魔头,他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作,傣家人的寨子被搅的鸡犬不宁。为了拯救山寨,英勇无畏的傣族小伙子们与大魔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但魔头的魔法太历害了,一个个傣族小伙子先后被魔头杀害了,傣家人面临着灭族的灾难。
这时,七个美丽善良的傣家姑娘挺身而出,她们假意顺从恶魔,陪他饮酒,将魔头灌醉,酒醉后,魔头泄露了秘密,对七个少女说:他不怕刀枪棍棒,就怕用绳子勒脖子。七个性急的少女没等魔头把话说完,就找来绳子套在魔头的脖子上,魔头的脑袋一下就掉在了地上。可是魔头并没有死,他的脑袋变成了一团火球,到处滚动起来,滚到一个山寨,就在山寨燃起大火,刹那间许多山寨都火光冲天,傣族人的生命财产眼看就要化成灰烬。
这时七个姑娘奋不顾身地一齐扑向火球,一个姑娘伸出双臂,紧紧抱住燃烧的火球,烈焰烧伤了她的肌肤,烧焦了她的秀发,但她丝毫没有放松,直到实在支持不住了,才传给另一个姑娘,就这样七个勇敢的姑娘轮流抱着燃烧的火球。这时山寨的人们想到水能灭火,于是就急忙拿出家里所有能盛水的锅碗瓢盆等器皿,装满了水,一齐向姑娘们怀里的火球泼去,就这样一直泼了七大天七夜,才将火球彻底扑灭,七个姑娘和傣族山寨终于得救了。
为了纪念这七个勇敢的傣族姑娘,傣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傣族的新年节日,到了这天全族的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走上街头,你追我赶,相互泼水,嬉戏打闹,身上泼的水越多越好,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就会更加幸福吉祥!
3、云南睡美人山的故事
相传滇池湖畔有一个小山寨,寨子里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她的美貌在十里八寨远近闻名。转眼间,姑娘到了婚嫁年龄,附近山寨求亲的人骆绎不绝,而姑娘一心想嫁一个勤劳勇敢的人。
山寨土司的儿子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无赖,他看上了姑娘,挖空心思想霸占她。一天姑娘到坝上的集市赶集,土司的儿子就纠集几个地痞流氓,要强行将姑娘抢走。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刚刚打柴归来的英俊的小伙子,见此情景,奋不顾身地打跑了土司的儿子和那帮走狗,救下了姑娘。姑娘与小伙子一见钟情,互定了终身。
土司的儿子被气得暴跳如雷,纠集了很多家丁,准备暗害小伙子。一天姑娘和小伙子在滇池边约会,土司的儿子趁小伙子不注意,偷偷溜到他的身后,一刀杀死了小伙子,把姑娘抢回了家,逼迫姑娘和他成亲。这时,姑娘悲痛欲绝,为了脱离虎口,就假装答应了他,并提出回家见见父母,土司的儿子答应了。
姑娘怀着悲痛绝望的心情,来到小伙子遇难的湖边,悲愤地纵身跳进了滇池。到了湖里,恍恍惚惚来到了龙宫里,龙王问她为何这样悲伤,姑娘就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恳求龙王帮她报仇雪恨。龙王听后非常同情她,对姑娘说:“报仇可以,只是你要化成一座山,再也无法变成了,”姑娘为心上人报仇,于是坚定地点了点头。龙王派虾兵蟹将将姑娘送回岸边,让她坐在青石板上洗秀发。
土司的儿子好几天没有找到姑娘,正心中焦急,忽听家丁来报,姑娘就在湖边。于是带着十几个家丁赶到了湖边,刚到岸边就被事先埋伏好的虾兵蟹将杀死了。姑娘看到仇人已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顺势躺在湖边碧绿柔软的草地上,凝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姑娘的身躯慢慢地变成了一座秀美的山峰,横亘在滇池湖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睡美人山。
4、云南金马山、碧鸡山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昆明一带居住着一些未经教化的蛮荒人,他们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弄得百姓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天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于是就在这里降下水灾、瘟疫、战争等灾难,想把这里的人全部灭绝,再造一批新人,一时间,昆明附近天灾人祸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这时天帝身边一个叫金马的大臣直言上书说:“天帝,您不能这样做,这样做百姓生灵涂炭,不是同样很残暴吗?”天帝大怒,把金马变成一匹白马贬下凡间,金马下凡以后,被一个善良的老人饲养。这一年昆明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艰难,纷纷逃离家园。一天老人,解开栓马的缰绳,流着眼泪说:“白马啊,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你就自谋生路吧!”这时白马突然开口说话了,“老人家,别离开这里,等我三天,我一定想办法摆脱灾难。”说完白马扬起四蹄,向着蓝天飞奔而去。
到了天庭,白马找到了好朋友碧鸡,向她诉说了人间的疾苦,美丽善良的碧鸡听完后,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昆明的百姓,她潜入天帝的寝室,偷偷地拿出了天帝的宝印,和金马一起飞到昆明上空,他们绕着昆明上空飞了九九八十一圈,然后抛出宝印,宝印悬在空中,天空中立刻乌云密布,电闪雷呜,下起了瓢泼大雨,久旱的昆明在这场大雨的滋润下,重现勃勃生机,田野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河流唱起了欢快的歌,昆明人民终于得救了。
为了保佑昆明人民永远幸福安康,金马和碧鸡约定,金马飞到昆明的东面化做金马山,碧鸡飞到昆明的西面化做碧鸡山,就这样千百年来昆明在金马和碧鸡的保佑下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
5:云南中洲海的传说
中洲海位于昆明市东,为群山环抱中的一个湖泊,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渔翁到中洲海打鱼,撒了一天网却一无所获,到了傍晚,渔翁想再撒最后一网,这一网撒下去,出乎他的意料,收网时感觉很沉,渔翁心想准是网住大鱼了,他使劲地拉呀拉呀,拉上船一看,网里竟是一条黄澄澄的碗口粗的金链子,他贪婪地一把抓住金链子,一节一节地往船上拉,很快船上的金链子堆的象小山一样。
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绕着船头飞来飞去,嘴里还不停地说,“够了,够了。”可是老渔翁好像根本没听到,还是一个劲地拉,很快船尾又堆起了一座小金山,这时乌鸦飞得更低了,焦急地说:“够了,够了。不然你会倒霉的!”可渔翁面对金灿灿的黄金,根本听不进去乌鸦的话,只顾埋头一个劲地往上拉,不一会儿,船中间又堆起了一座小金山。
这时乌鸦的叫声更大了:“够了,够了,你要大难临头了”渔翁还是不理会,还在不停地往船上拉,忽然平静的湖面好象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气泡夹带着污浊的湖水一起翻卷起来,转瞬间汹涌的浪花遮天蔽日,倾刻吞没了小船,贪婪的渔翁带着他的黄金梦一起葬身湖底。
从此,湖中心这块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中洲海的湖水昼夜不停地在这里翻滚着旋转着。原来,中洲海湖底盖着一个巨大的盖子,有了盖子湖水才不会漏下去,而那条金链子恰是拴在盖子上的锁链,贪婪无厌的渔翁不停地拉那条金链子,湖底的盖子被掀开了一条缝,湖水就从这里漏了下去,形成了巨大有旋涡。
❻ 云南的古代和现在历史
云南历史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 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跤入滇: 公元前三世纪,庄跤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汉武开滇。 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 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 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 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着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过长江汇人大海,海口使滇池水位保持平衡,既不会干枯,又免除水患,使滇池周围皆为良田。赛典赤任云南行政长官六年,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于公元1280年病故于昆明,死后“百姓巷哭”、“号泣震野”。今昆明市五里多小学内有赛典赤墓,历代常有人悼念。公元1290年首封皇长孙甘麻刺为云南梁王,是全省最高统治者,他的避暑行宫就在西山三清阁。 明建政权: 明朝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朱元漳派傅友德、沐英平定云南,攻克昆明,灭元朝梁王,在云南建立明朝政权,统治278年。 吴三桂进攻云南: 明末,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曾拥护流亡皇帝永历帝以昆明为根据地为抗击清军。清顺治16年(公元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永历帝及其随员逃至缅甸,公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吴三桂从缅甸逮回,绞死在昆明金蝉寺,(今华山西路“逼死坡”),明朝最后一代王朝覆灭。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的分裂判乱被粉碎。(即历史上的“三藩”叛乱)清代后期,杜文秀,李文学等先后起义,震撼全省。鸦片战争以后,云南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与侵略,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建立民国政权和讨袁护国: 1911年10月30日(即农历九月初九日)蔡愕率众举行“重九”起义, 11月1日,起义官兵在五华山组织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推蔡锷为都督,李根源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总长,建立民国政府,推翻了清朝在云南250多年的统治,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点燃了全国讨袁护国的革命之火。1926年,云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45年12月1日,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昆明举行了“一二·一”学生运动,遭当局残酷镇压,4人遇害,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率兵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建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 朋友这是云南简史 摘自网络贴吧 香格诗玛的帖子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还有你说要找云南的人 是否是指世代都定居于云南的人?如果是,我的回答是,有的,而且并不难找,云南许多民族世代定居于云南,如彝族,白族等等,还有其他一些人口更少的族,他们当中有的人直到现在还深居山中,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就是最最正宗的云南人。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