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国历史上怎么没有西征

中国历史上怎么没有西征

发布时间:2022-06-20 08:19:56

Ⅰ 中国古代战争都用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单独北要用北伐

这是没有什么定规的,并不是说东啊西啊南啊称征,北叫伐的,这只是对外发起战争称征,对内战争称做伐而已,其实就是讨伐无道的意思。至于为何历史上很多都是北伐,这只不过是巧合,刚好是位于南的政权讨伐到了北方的政权仅此而已。就例如说汉武帝的时候,对匈奴用兵就也是称北征匈奴的。北方的邻国大多的时候都是不太容易“征”的,通常是由于袭扰了中原边境,而不得不“伐”的。

这就是我国古代史上北伐和南征的形成原因和历史依据。纵观我国历史,大家知道的有祖狄北伐,五胡乱晋以后,北方陷入了胡人的控制下。西晋许多人退到了南方,这些到了江南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中原,经常率军渡江北伐!祖狄北伐只是一个代表。然而,当时北伐成功的几乎没有。

Ⅱ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伐”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着名的武王,他从西向东发动攻击,历史上称呼为武王伐纣。讨伐这个词一会涉及到主体和客体的区别。一般来说,讨伐的人是客人,而征一般都是自吹自擂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中原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许多朝代都以北方为中心。所以北方一般说“伐”。

这是中国古代北伐和南征的形成原因和历史基础。我们知道,北伐的祖逖经过五乱之后,北方落入了胡人的控制。西晋时,很多人移民到南方,来到长江以南的人总是想着恢复中原,常常率领军队渡江北伐。例如朱棣的北伐,但是北伐一般都很难成功。

Ⅲ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所谓“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这是啥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说古代战争分为讨,伐,征,攻四种形式。

征是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伐是战争的大小之战,说白了是以大欺小;讨看言字旁,是正义的讨伐,一般在讨之前都有一番正义言辞滔滔不绝;攻就不必说了,就是主动发动战争的意思。

历史上有过很多北伐,不过由于是北强南弱的原因北伐的成功率很低罢了,不过也能够出现朱元璋的北伐和民国时期北伐战争的成功。

Ⅳ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呢

东征、西征、南征和北伐在根本意义上是不同的,虽然我们常说北伐,但是北征并不是不存在的,相反在记载中使用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在常见的历史故事中采用北征的比较多,二者的区分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南宋高宗时期的岳飞北伐

靖康之变后,北宋覆亡,金兵铁蹄涤荡中原。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怀揣精忠报国之志,奉宋高宗赵构之命,挥师北伐。此次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驱逐金兵,收复中原故土,一雪靖康之耻,也是一次师出有名,抵御金兵入侵的正义战争。岳飞率军一路北上。

由于岳家军的良好素养和岳飞的声名远播,岳家军受到基层百姓的大力支持,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一举为南宋收复多个被金兵侵占的城池,其中有随州,唐州,信阳等地。也是南宋建国以来,收复失地最多的一次北伐战争了。但后期因为争一些原因,岳飞被迫放弃北伐,最终含冤而亡。

综上,从诸多着名的北伐战争可以看出来,之所以后期“北伐”较“北征”而言被人接受的程度更高。首先是由于国内多次着名的侵略战争都是由北向南倾进。其次是由于历史上几次着名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北伐战争,都是属于讨伐范畴的。

Ⅳ 古代打仗叫“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北却用“北伐”

在我国古代战争的历史中,我们经常看到诸如“ 南征”,“ 东征”,“ 西征”和“ 北伐”之类的词。 这些话不仅是宗教的话,甚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但是让人们关心的是他们都提到战斗。 为什么东南,西,西三个方向都表示“正”,而北方经常是战斗? 对此是否可能有“怪异”的强调?

因此,关于位置和征服的表述,我们可以总结为:“郑”强调人 表达自己的人是正统的,所有四个方向都可以与之匹配。 。 就其原始含义而言,“ 伐”还可以在四个方向上使用,并且通常可以指所有操作。 只是在实际使用中,“ 北伐”曾经对应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部入侵”,这是中原政权的自我中心表达。 自近代以来,“ 北伐”之战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结果,“ 北伐”的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几乎掩盖了“北方进行曲”。

Ⅵ 为什么中学的中国古代历史书上没有蒙古大军西征

成吉思汗只强调战争,对文治方面的贡献几乎为零,很少注意记载历史方面的东西,导致成吉思汗的很多事迹没有流传开来,就失传了。这是古人的因素。
由于现在社会以和谐文化为主,不强调侵略文化,因此蒙古人西征属于世界史的范畴,不输入中国古代历史的范畴。加上西征军建立的汗国实际上是独立的,不服从窝阔台和忽必烈管的。所以我认为把西征军的历史归于世界史的范畴也是比较恰当的。

Ⅶ 欧洲人历史上有多次远距离东征,中国有远距离西征吗拜托各位大神

成吉思汗时有.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 第一次西征(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Russ),于1223年大败钦察(Kipchak)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第二次西征(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Legnica),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第三次西征(1253-1260)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Baghdad,今巴格达),屠杀八十万人,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

Ⅷ 辽国和金国为何没有西征欧洲

上面有人胡说!蒙古在西征成功四十余年之后才灭掉南宋,怎么可能先灭南宋再西征呢?所以以是否征服了中原王朝来看辽金是否西征是不对的。应该说,
辽金在征服了中国北方的部分领土之后,即开始“汉化”,尽管这一过程使得契丹和女真民族 进步了,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他们这些“马背民族”尚武精神的逐渐落败。战则要符合仁义,原来的尚武的少数民族军事阶层(如金朝的“猛安谋克”)贪恋过上汉族地主式的安逸生活,不想西征; 占据了当时尚属水多草美,十分富饶的华北、 中原(金)等地,不愿西征也没必要西征。
反观蒙古帝国,它在西征之际,虽然取得了中国北方的一些土地,但仅限于今内蒙古一带,尚未取得中国文化的核心发源地——黄河地区。所以他们还没开始汉化,还保留着马背民族的血性。同时,地处蒙古帝国西翼的花剌子模王国不断挑衅和威胁蒙古,西辽又是蒙古统一过程中早已经定下要灭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幅员辽阔,自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就踏遍了从蒙古向西直至欧洲中部的广大土地。

蒙古第一次西征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成吉思汗灭亡西辽后,其地便与中亚最强大的国家花剌子模王国接壤。花刺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都城兀笼格赤(原名花刺模,一作乌尔达赤,蒙古人称玉龙杰赤,在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宋庆元六年(1200年),摩诃末继位后,逐渐强盛,夺取西辽西部地区;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时期。建新都于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企图远征蒙古,派使节到中都(今北京),探听大蒙古国虚实和路线。其后,由于分封诸子,政出多门,国力渐弱。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兇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年),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了40万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

十四年六月,成吉思汗亲统大军从额尔的失河出发,越过阿勒台山,经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仰吉八里(今新疆马纳斯西北)、天地(今新疆寨里木湖)、畏兀儿(今新疆东南地区)、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哈刺鲁(今哈萨克斯坦伊犁河以北地区)各以兵从,共23万人,号称60万。摩诃末与大臣议定,命各城坚壁清野,不出战。 成吉思汗于是年中秋前后抵达虎思斡耳朵,稍事集中休整,立即向锡尔河进攻;以哲别率5000骑兵为奇兵,取道畏兀儿、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进入阿姆河上游,从花剌子模东南部,进攻摩诃末战略上敏感的地方。以造成切断王国与两大资源地和新军筹建基地阿富汗与呼罗珊联系的假象,吸引摩诃末的注意力。摩诃末中计,派其主力指向拔汗那对付哲别. 成吉思汗率主力乘机推进到锡尔河的讹答剌,分军为四;第一路军由皇子察合台、窝阔台指挥,留攻讹答剌。经强攻六个月,最后占领讹答剌,活捉亦难出;第二路军由皇子术赤指挥,顺锡尔河西北攻占昔格那克(也称速黑纳黑,今哈萨克斯坦契伊利东南)、讹迹邗(今吉尔吉斯斯坦乌支根)、巴耳赤邗(今契伊利西北),毡的(今哈萨克斯坦克齐尔·奥尔达东南);第三路由阿剌黑、速亦客秃、塔孩指挥,沿锡尔河东南攻占伯纳克特(一作别纳客,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忽毡(今塔吉克斯坦斯坦之列宁纳巴德)。成吉思汗与拖雷率领主力,以速不台为先锋,渡过锡尔河,通过600公里宽的基吉尔库姆沙漠,直取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切断摩诃末向受围各城支援的通道。

成吉思汗于十五年秋,派以术赤为主帅,察合台、窝阔台为副,指挥第一、二路军往攻玉龙杰赤,次年攻克。成吉思汗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消灭花剌子模国30万军队,攻占花剌子模本土和河中地区,取得了具战略决战性的河中战役的胜利,为灭亡花剌子模国打下了基础。 成吉思汗军至撒麻耳干,获情报:摩诃末已从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捷尔梅兹北)渡河,暂住夏营地,兵力不多。于是派哲别、速不台、脱忽察儿三将,各率领1万骑兵往攻,摩诃末认为新都撒麻耳干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没有三至四年不能攻克,不料五天陷落,遂率部逃窜,路经纳克休普(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北)、巴里黑(马扎里沙里夫西)、你沙不儿(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可疾云(今伊朗德黑兰西北加兹温)、哈马丹(今伊朗德黑兰西南哈马丹),马三德兰(今伊朗东北部马赞德兰省)至里海阿疏儿·阿迭岛(今伊朗戈尔甘河口以西,其岛或已下沉)、阿必思浑岛(今已无可考)隐蔽。哲别、速不台二将率领部队跟踪追击,俘其母后秃儿堪可敦和嫔妃,缴获了金库,押送撒麻耳干至成吉思汗大本营。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待命往攻玉龙杰赤,阻击乘船沿海北上的摩诃末军。

当摩诃末得知其母后、嫔妃被俘,幼子丧命,又患肋膜炎,自知不久于世,乃立札兰丁为嗣主。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哲别、速不台率领3万骑兵(包括脱忽察儿之1万骑兵)北越高加索探察。哲别、速不台率军由南面迂回里海,进入亚塞拜然(今阿塞拜疆)进行了乔治亚(或称谷儿只,即今格鲁吉亚)之战,扫荡高加索南北诸役,举行了帖雷克河之战、迦勒迦河之战,破俄罗斯联军10万,打开了俄罗斯大门,班师回国。 拖雷奉命率领军扫荡阿姆河以西呼罗珊地区(今土库曼南部、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西北部地区)。成吉思汗率领主力攻占忒耳迷及渡口,进军忽儿忒地区(今阿富汗北部)和撒蛮(今阿富汗北部之萨曼甘),攻占了巴达哈伤(今阿富汗东北部兴都库什山以北,喷赤河以南地区)和巴里黑、塔里寒(今阿富汗东北之塔利甘),平定了阿姆河以北地区,尔后进军并攻克了另一个塔里寒(又称言内思剌惕——苦黑)。 札兰丁继位国王,决心据旧都玉龙杰赤抗击蒙古军。玉龙杰赤有9万守军,但守将不拥护甚至密谋杀死札兰丁。札兰丁率领帖木儿·灭里等300骑逃奔到哥疾宁(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的加兹尼),广事号召,奋力救亡,其部下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马鲁都督汗灭里(也称额明木勒克)、赛甫哀丁———阿里拉黑各率领4万人马来到,札兰丁信心倍增,重整军备,准备反攻。两军在巴鲁安(又作八米俺,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巴米安)遭遇。成吉思汗闻报立即率领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各军向巴鲁安急行军,追歼札兰丁,于十六年十一月举行申河(今印度河)战役,全歼札兰丁4万多众,札兰丁率50余人向印度逃遁。成吉思汗派拖雷、巴拉二将渡申河追击札兰丁,未获而还。

点评: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为军事、政治、外交综合运用。成吉思汗的战略基本原则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在政治上,争取对方贵族、官吏、宗教领袖、军事首领等代表人物降服,在军事上,针对花剌子模分军防守要点的特点,采用迂回及突然袭击等战术,逐次占领对方战略要点,从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胜利。

Ⅸ 蒙古帝国西征属于中国历史吗

蒙古帝国西征倒底属不属于中国历史呢?这个话题很敏感,如果放在国外那可能扯一大堆,欧美历史学家把蒙古西征看得比元朝都重要,尤其俄罗斯还时不时因为西征这事把他拍成电影,喜欢选择在蒙古国取景,而不是国内有众多名迹的横店,毕竟蒙古历史肯定离不开中国元素。俄罗斯拍了部《拔都汗》挺有意思的,可剧情过于西化,相对于前两部《成吉思汗》哪还是有差距的,俄罗斯在拍,日本也在拍,就连美国也在跟风,拍了部《马可波罗》。为什么国外这样纷纷热捧元剧,而中国却显得很冷淡,《成吉思汗》虽然很成功,可《忽必烈》却一直迟迟未拍,众多元史资料欠缺,断层严重。

而忽必烈元朝被证实,是因为它各方面达到要求,所以被当做中原王朝,忽必烈建立行中书省制,建都北京,建立元朝,统一中原,改年号,称皇帝,祭天,祭祖,朝服礼仪,尊孔儒之道,元帝国南迁农耕地区正好印证它属于中国历史。忽必烈建元后,还把以前几位大汗以中原皇帝定位,采用蒙汉双重身份,成吉思汗为太祖,窝阔台为太宗,贵由为定宗,蒙哥为宪宗,元朝似乎把之前蒙古帝国合法化了,但仍改动不了原有的规则,他和阿里不哥之争就证明他是不合法的,窃取蒙古帝国权利,他只算革新派而已,元朝建立,蒙古帝国分裂就证明这一点。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怎么没有西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