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被称为什么或者是在历史上叫过什么名字
上海:简称“沪”,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别 名:申城,魔都,大上海,上海滩,东方巴黎。
② 上海在中国历史上的名称变迁
春秋时属吴,吴灭后入越;越王无彊大败于楚,后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 松江府全境图(清嘉庆)别称“申”)。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今苏州)并辖有疁县(今昆山)、由拳县(今嘉兴)和海盐县等。疁县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其余尚未成陆),前207年疁县改名娄县。晋时松江(吴淞江)居民创造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一带被称“扈渎”,后又改“扈”为“沪”。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刺史赵居贞上书,奏请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设华亭县。宋淳化二年(991年)松江淤浅,船泊支流“上海浦”。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一府一县)。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部分,设上海县,均隶于松江府。上海县县治在今黄浦区,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1]明宣德五年(1430年)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2]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
③ 上海的别名是什么
上海别名:沪,申城。
上海的别名叫做魔都、申城、上海滩、大上海、东方巴黎,土壤面积为6340.5平方千米,下辖16个市,分别是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闸北区、普陀区、长宁区、静安区、徐汇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嘉定区、宝山区、崇明区。
上海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南边临杭州湾、北边连接长江、东面临冻害、西边连接着江苏和浙江省。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降水量丰富、日照比较足,四季分明。
别名的由来
上海的原名上海浦,得名于上海历史上地处吴淞江支流。以后省去“浦”,便形成了“上海”这个顺口的地名。
上海的别名称“沪”,由“扈”字衍变而来。古代上海濒临东海的,当地渔民曾用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于是成为了上海的别称。
“申”作为上海别称,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上海西部地区属楚国黄歇的封地。黄歇号春申君,因此称为“申”。
④ 上海以前叫什么名字
上海以前被称为“沪渎”:
上海(简称:沪、申)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国际性港口,设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曾是楚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⑤ 上海古代的时候叫什么名字
上海古代的时候叫申、沪。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拓展资料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网络-上海
⑥ 上海在古代叫什么
上海,古称“沪”或“申”。
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春秋末年入于越,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从陆家嘴鸟瞰浦西迷人夜景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所以,松江 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的由来:
“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
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
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
近代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
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⑦ 上海古称是什么
上海,古称“沪”或“申”。
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春秋末年入于越,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
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上海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
城市象征:
上海市市花1986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白玉兰开花特别早。清明节前,它就会繁花盛开。白玉兰洁白如玉,晶莹皎洁,开放时朵朵向上,溢满清香。
上海市市标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图案似轮船的螺旋桨,象征着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
图案中心扬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最古老的船舶,象征着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白玉兰,展示了城市的勃勃生机。
⑧ 上海的由来。
上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⑨ 上海以前叫什么
古称:
申城
华亭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早在帝喾及尧、舜禹时期属古扬州域。上海,春秋为姬姓诸侯国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
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终于在三国时期于佘山附近固定了下来,并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同时华亭县北部的青龙镇也逐渐发展起来。1264年左右,市舶分司机构由青龙镇移驻上海镇,至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于是上海和华亭成为双子城。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清代设立苏松太道松江府,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为清朝江苏省下属的道级行政区划之一,辖管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顺治年间驻地为太仓,康熙时期驻地为苏州,雍正之后驻地为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清初顺治年间,设立分巡苏松兵备道,辖苏州府、松江府,隶属江南省,道署驻太仓州。1663年(康熙二年),苏松道改为苏松常道,增辖常州府,道署随之移驻苏州。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常州府改属江镇道,于是苏松常道改名苏松道。1724年(雍正二年),原属苏州府的太仓州升为直隶州,于是苏松道改名苏松太道。
1730年(雍正八年),太仓、通州2直隶州成立太通道,于是苏松太道再改为苏松道,应江苏巡抚尹继善奏请,道台衙门也在这时从苏州迁往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当时的道台为徐永佑。1741年(干隆六年),太仓州还属苏松道,于是苏松道又改为苏松太道。1766年(干隆三十一年),苏州府单独成立苏州粮储道,苏松太道辖境减少为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因而改名为松太道。1808年(嘉庆十三年),苏松粮储道和松太道再度合并成立苏松太道,道台衙门仍设在上海县城。)
⑩ 上海在明朝的时候叫什么名字,也叫上海吗,当时是不是也很繁华
上海市市区在明朝为上海县。明朝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不叫上海,当时也很繁华。上海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据考古发掘, 上海地区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25处, 分别反映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早晚有序的文化叠层关系,完整体现了上海史前的历史。
这表明早在6000年前, 上海地区的先民们已在这里劳动、生息。
以后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 成立公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面积达32。82平方公里。租界成为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 开端口后的上海, 成为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的主要口岸。 外国资本控制了上海海关的关税行政大权, 垄断了绝大部分金融外汇和进出口业务, 攫取了中国沿海南北洋和长江航运权。
先后在航运、 银行、洋行、加工、印刷、制药、建筑、公用事业等领域开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一批批外国冒险家先后来到上海, 投机买卖,牟取暴利。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同一时期,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局、 招商局、电报分局、机器织布局等。
民族工商业也得到相当发展,其中棉纺织、面粉、缫丝、 卷烟等行业发展尤为迅速。20世纪20 年代后期到 30年代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在企业数量、技术装备、 工厂管理等方面都在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同时, 新的工业门类不断开拓。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随着经济发展, 上海一度成为远东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