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从而感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 人类产生历史意识的原因在于: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后辈既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一无所有地去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88页.
以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记录和总结,是文化价值的结晶。由此决定了历史学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社会价值。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传承。历史学承担着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
??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而且也和某些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既互相交叉又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❷ 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
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
《历史学是什么》有人说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但能不能真正成为历史,还要取决于后人如何记录。从这个角度讲,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历史,都有其主观性,因为它都是人所记录的。既然是人所记录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记录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历史事实没有改变,但是记录的人变了,记录的观念变了,记录的手段变了,历史重心就会发生转移。
❸ 什么是历史主体意识
首先它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
然后我来说我的看法。
所为主体意识,就是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价值取向等等一些抽象的东西的一种意识形式。
而加上历史二字,
则进一步扩展开来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
大的历史环境影响下人们的一种主流的
指导性的意识,有一种共同的趋向性在里面。
❹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1.这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以史为镜,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更好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以史鉴今”,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将“死”历史学活。
2.这是培养学生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古往今来,所有发明创造都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出现的,只有发现问题后才能有创新方向。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接触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当学生现有知识储备与新知识无法衔接的时候,必然就会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这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法宝
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地认识和处理好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地位与关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历史知识是基础,学习历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同时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产生所谓‘历史意识’。”
❺ 为什么说历史意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们如今所生活的的现状,都是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适合我们生存下去的方式,所以说历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❻ 史学意识演进变迁的四个阶段
找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答案。
古代史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1)史学的产生——先秦史学:
历史意识的产生:原始的历史意识;文字和历法是历史学的基础——史学的诞生;西周末或春秋时,国史的出现,开始自觉地写历史。
史学意识的产生——春秋战国:重视史书的结构和文辞;重视史家对于史事的评价;推崇书法不隐的秉笔直书的精神;提出了历史撰述上的社会条件、社会目的和社会作用的认识;提出了事、文、义这三个史学上的重要范畴。
2)史学的发展提高——秦汉:《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东观汉记》和《汉纪》。
3)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修史者众,史书的数量种类和体例都比以往多,私家撰史之风盛行;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问,仅次于经学的学术地位;反映士族门阀制度影响的谱牒之学和人物传记十分盛行;各民族史学蓬勃发展。
4)隋唐宋元史学——辉煌时代:注重通变;人物传记被冷落,典章制度史受到重视;体例上的突破;皇家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史学思想与理论的深化。
5)明代、清代前期史学:明清之际反理学的经世致用治史方法;明清之际史学由经学转向考据;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最高阶段;方志学的正式确立。
中国传统史学以孔子为界,可分前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孔子以前,史学发展主流以记录为主,可称为“记录史学”,史官是唯一的历史记录者,记录分记言、记事两种主要形式。
在孔子以后,史学发展主流以编撰史书为主,可称之为“编撰史学”。“彰善瘅恶”、“取鉴资治”成为编撰史书的指导思想;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相继形成;史官之中出现了记注史官与编撰史官的分工。
中国传统编撰史学有成熟早、着述多、历时久等优点;又有发展缓慢、长期停滞、难以自发地进入更高发展阶级等缺陷。
❼ 有什么历史意识
人类自产生伊始,就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当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就会对自己所经历的自然历史过程,特别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思考,由此产生的看法即为历史观念。
所谓史学观,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撰写历史,这是最根本的;二是如何撰写历史.如何撰写历史,有:"史胆","史识","史笔"等说法。
两者没什么不同,基本可以说是同一概念。
❽ 历史意识和社会记忆有那些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历史意识 是针对所有人来说的,是看问题时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方法(论)中的一个方面,既考虑的全面与否;
2、社会记忆 是针对某些事情来说的,是对历史事件的的一种态度,应该归在伦理(学)中,是与社会群体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有关;
联系
有了社会记忆才能唤起历史意识。
这也是老年人看问题比较深刻的原因,他们经历太多了,也看得远了,深了。
可以参考《狼图腾》,整本书讲得就是这个问题。
❾ 什么是历史意识
依据《史学概论》上所讲,历史意识主要包括差别意识(古今人事多有不多)、变迁意识(了解过程辨析方向)、背景意识(依据当时环境理解),望采纳哈~
❿ 一般人的历史意识与史家的历史观念有何区别
一般人的历史意识都是看中伟人和英雄人物在历史当中所起的作用,其实这属于唯心史观的范畴。而史学家能客观全面的看待历史。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