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把握四川发展历史定位

如何把握四川发展历史定位

发布时间:2022-06-21 01:41:36

㈠ 四川省现阶段的发展定位 谁能帮我解决下,本人万分感谢!

发展定位?这个面是不是有点广了···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吧···简单说就是西部大开发··
以劳动力为主要优势,以成德绵工业为中心,宜宾、南充、资阳、泸州等为辅,全面发展。中部和东部发展迅速,西部受限于交通与环境(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了),人烟稀少一些。南部气候可与广东相比了,夏日酷热。

㈡ 求四川在历史上重要地位

草,又被和谐!

㈢ 如何把握五大发展行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引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必须牢牢把握并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坚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四川未来发展,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要紧紧抓住“十三五”时期重要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四川、放眼全国,既要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开新局,又要为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探新路,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要突出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抓住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突破制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强基础、产业、科教、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统筹,打通科技与经济融合通道,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做强创新创造平台支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要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

㈣ 四川不过是一处盆地,为何在历史上却一直都是战略地区

因为四川是盆地,是重要的战略备份地区,四川盆地四面环山、远离海洋,可以组成较为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利用有利地形采取有效战术可以达到1:8甚至是以上的防御:进攻比;四川盆地内部相对比较富庶,如果包含重庆,至少是一个中等强国的战争能力;四川盆地内部工业体系健全,从核工业、航空工业到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都有,物产丰富没有明显缺陷。

这些种种因素加起来,决定了在战争时期,四川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川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战略地区。

㈤ 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古代四川的战略位置为何如此重要

四川在中国古史传说里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30世纪,华夏始祖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阳,便是名扬中华、迹遍海内的帝颛顼。

造成历史轮番割据的原因除了彪悍的民风之外,便是川地的富庶。天下的粮仓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养个百万兵甲,自给自足根本不成问题。四川的地理环境属于盆地,北面依托于秦岭,东面依托于长江三峡,完完全全的是天然屏障保护着四川。

㈥ 对四川历史文化的认识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早在隋唐时就是着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凌云山并不高,它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也不过平地拔起140米。但是,由于它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礴;远望峨嵋三峰, 历历在目,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 “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凌云山各峰上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 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在这里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大佛通高71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由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年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 雍容大度,气魄雄伟,“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佛像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和乐山城隔江相望。体态雍容,神情自若。初到乐山的人,看到这尊佛像,都会不约而同地喊出:啊,好大的佛像呀!这尊雄伟的佛像高71米,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头长14.7米,宽10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耳朵长7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脚背宽8.5米,可以围坐100多人。乐山大佛真是大的惊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乐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赞叹和钦佩。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和凌云寺毗邻有一座乌尤山,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如一堆碧玉浮于江水之中。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 麻浩岩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墓壁上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动物浮雕。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民俗、宗教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近年,发现了以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卧佛直线长1300多米。巨型卧佛的发现,为大佛景区更添魅力。

稻城

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园”。稻城亚丁沉睡在岁月的冰河,方圆7323平方公里的土地存留着大地最古老的记忆和大自然最真最纯的心灵。它被时光遗忘,千万年来,日升日落,默默地守着自己旷世的美景。 最早发现稻城亚丁的是美国传教士瑟夫.洛克,1928年, 他从云南丽江出发,经四川木里县到达稻城,并把所拍到的照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但他当时并未发现他到的是稻城,而一直认为是云南中甸。直到1996年, 有关专家才确认洛克所到之地“香格里拉”乃稻城亚丁。 它的北部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遗迹(稻城古冰帽)——海子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旷远、原始、混沌。它的中部是开阔的河谷、草原、牧草丰茂,鲜花飘香。它的南部是连绵不断、千姿百态的山峰,深谷幽坚,湍流飞瀑。尤为着名的是驰名藏区的念青贡嘎日松布露峰和它神秘的传说。 最重要的是这里拥有最纯的生灵,傲视天穹的神鹰,自由生活的各种野生动物,草场林间婉转歌唱的鸟儿,静静地放牧着自己的牧人…… 稻城,有你能够想到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 旅游指南:1. 5月——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2. 旅游最佳天数为12天。 3. 旅游方式一般为成团旅游,10人以上成团,也可散客旅游,但是费用较高。 4. 交通可乘坐空调旅游车,路况一般。 5. 住宿条件不够好,一些地方无卫生间。 注意事项: 1. 因景区内海拔较高,条件艰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前往。2. 要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听从导游人员安排。 3. 因气候原因,请备毛衣、小手电、太阳镜、旅游鞋、雨具、防晒霜、常用药、胶卷等物品。

海螺沟风景区

贡嘎山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城南55公里。"贡嘎"在藏语里是白色一片的冰雪。贡嘎山是大雪山的主峰,最高峰海拔7590米,是四川省最高峰,有"蜀山之冠"之称,常年为冰雪覆盖。位于贡嘎雪峰脚下的海螺沟风景区,以低海拔现代冰川着称于世(世界上的冰川大多位于高海拔地区),有诸多特色吸引着旅游爱好者。海螺沟的特色之一是身处山脚,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令人"肃然起敬"。当阳光照在金山银山之上,光芒万丈,瑰丽辉煌。特色之二是世界上冰川大都位于海拔较高处,然在海螺沟海拔较低处就能望见冰川从高峻的峡谷铺泻而下。晶莹的现代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铺泻而下,飞起玉龙三百万,将寂静的山谷妆点成玉洁冰清的琼楼玉宇。巨大的冰洞、险峻的冰桥、使人如入神话中的水晶宫。特别是举世无双的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宽约1100米,比着名的黄果树瀑布大出10余 倍,瑰丽非凡,晴天月夜,景象万千,令人一见之后,终生不忘。特色之三因地理位置特殊,还保留了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在彻寒逼人的冰川附近,存有水温高达90℃的沸泉和热气蒸腾的温泉瀑布,冷热同时,温差悬绝,实为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竟有一股水温高达90℃的沸泉!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可称得上是世界奇观。 气候特征:海螺沟地区因垂直高差大、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植被丰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山顶则终年积雪,年平均温度为-9℃。外地游客若要领略海螺沟特有的低海拔现代冰川(海拔2850米)的风采,宜早作御寒准备。 注意事项: 海螺沟地区因地形复杂,游客应特别注意安全。一般游客及老弱者以在低山区参观游览为佳。但当地旅游常须骑马,也应早有准备,不宜贸然前往。体力强健者登临中、高山区时应注意: a防寒;b防雪崩、泥石流和冰裂缝;c注意高山缺氧的危险。 主要住宿地:一号营地:位于达干烟沟口,距磨西约11公里。 二号营地:位于热水沟瀑布附近,距一号营地6公里。周围景点较多,可就近游览森林、温泉。 三号营地:位于冰川源头,距二号营地5公里,到冰川观景台约2公里。交通指南:铁路:乘成昆线上各次列车,乌斯河站下车,然后换乘汽车至沟口磨西。 公路:从成都客运中心或成都汽车站乘坐至泸定班车,食宿泸定,次日晨乘每日7时至沟口磨西的公共汽车。

剑门蜀道

秦岭巴山连绵起伏,峭拔险峻,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屏障,自古即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着称于世。 两千多年来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蜀道,位于川北,南起梓潼石牛铺,北至广元七盘关,素以山高谷深和丰富多采的名胜古迹吸引游客,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沿途主要古迹名胜有剑门关、古栈道、三国古战场遗迹、翠云廊、武则天庙皇泽寺、七盘关、千佛岩、李白故里等。 皇泽寺原名乌奴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因唐代女皇武则天生于广元,此庙作为武则天的祀庙,才改名为皇泽寺。寺内尚存南北朝、隋、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一千余身。 千佛崖在嘉陵江东岸,离城4公里,是我国着名石窟群之一。石刻南北绵亘200余米,现存龛窟400余个,造像7000余,颇有敦煌莫高窟的气势。原先千佛崖有造像17000,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炸掉大半,否则,千佛崖的名声要更大一些。即使这样,尚存的石窟造像仍很精彩。剑门关在广元市南45公里处。此处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高入云霄,陡壁断处两山相峙如门,形势险要,是以得名。这里易守难攻。三国时,蜀将姜维据守此关,魏国大将领十万精锐之师被阻挡在剑门关外,一筹莫展。关口岩壁间仍有"第一关"、"天下雄关"的碑。人们到此仍可远眺剑阁72峰的雄伟气势,想象当年关隘的险峻。新建的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附近山峦绵亘,植被葱笼,景色秀丽。 翠云廊,指剑门蜀道上两侧浓荫蔽日的行道树,是古蜀道上从剑门关到剑阁县城一段的美称。古称“皇柏”、“张飞柏”,曾有“三百余里官道,数千万株古柏”的壮观景象。现存古柏8000余株,主要分布在剑门关到剑阁县城一段,有的穿插在川陕公路两侧,枝干参天,浓荫蔽日,繁茂苍翠,远远望去,蔚然如云,故而得名。保留了原来“驿道”的旧貌,古风盎然。历经千余年的雨雪风霜,更显雄浑苍凉,古道夕阳之中,令人横生昔人已去,天地悠悠的无尽感触。 梓潼县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 剑门蜀道纵贯成都以北的德阳、绵阳、广元三市之间,是一条着名的“三国蜀汉文化寻踪之旅”。三国蜀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刘备、诸葛亮、关羽 、张飞、赵云等传奇人物如群星闪烁,影响深远。蜀道沿途名胜或天然使成,或人所为之,妙斧神工,千姿百态。这里有三国蜀汉遗址庞统祠、富乐山、剑门关、古栈道、昭化古城、翠云廊、阆中张飞庙、南充万卷楼等,以及唐代诗人李白故里---江油青莲乡、广元皇泽寺、千佛崖摩崖石刻、德阳艺术墙、广汉三星堆、江油窦团山、梓潼七曲山大庙、平武报恩寺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领略到可歌可泣的三国蜀汉时期的英雄传奇和足迹,欣赏剑门蜀道大自然神奇雄秀的山川美景和兴味盎然的风情民俗。有“踏遍剑门蜀道,胜读半部三国”之说。 剑门蜀道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泸沽湖

泸沽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西南川、滇两省交界处,海拔2685米,平均水深40米,清澈见底。距县城约170公里,海拔2700米。景区面积238平方公里,湖面面积58平方公里,与云南省共有,其中位于四川境内33平方公里。整个湖长955公里,宽6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达73米,属横断山 脉中段的大型高原淡水湖泊。泸沽湖区生态环境良好,湖周群山环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似一弯新月,恬静秀丽 。湖中分布着6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岛上多为石灰岩,怪石嶙峋,灌木、藤蔓丛生。当地群众敬奉的神山——狮子山耸立在湖边,雄伟壮丽,山上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于景区地旷人稀,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未受大的破坏,整个景区保持了原始的、粗犷的格调,是藏在深山里的一颗旅游资源明珠。 泸湖湖地区居住着蒙古、藏、彝、普米、纳西、白等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多样,尤以土着摩梭人(蒙古族的分支)至今保存着母系家庭和“走婚”习俗最为独特

㈦ 四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着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干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其中明末满清入川,几乎把全四川的人屠杀殆尽。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至今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1912年,四川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之后四川却陷入了长达21年的军阀混战时期,直到1933年刘湘邀蒋介石入川平叛。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㈧ 如何认为成都市在国家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整体定位与中心任务

摘要 一、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成都的历史荣耀也是成都的不断追求

㈨ 如何论述四川地方史与中国通史的关系

中国在历史上管辖疆域的变化非常大。四川地区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地方政权。四川地方和中国通史,是应该是相互交错相互印证的关系。

㈩ 四川历史的文化

四川文化的主体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
巴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囿,肇于人皇”的时代;随着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巴蜀文化在历史各个时期都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直至今日,川文化仍是中华文化中一支厚重而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
文明起源
到新石器时代,巴蜀经历了独特的灰陶文化时代、玉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以成都平原六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昭示着部落的集聚终于诞生出初期的城市文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衍变起来的以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殷商西周时期古蜀文化,展示了玉器时代的独放异彩和青铜文明的不同凡响。成都商业街战国早期船棺葬和新都马家大墓的发现,证实了古蜀开明王氏的存在不再是子虚乌有。古蜀国传说五祖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这些不同时代的蜀族的生息和发展,就植根在考古发现的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成都平原是当时长江上游古文明发展的中心,是长江文明的结穴处和生长点,这就是整个先秦时期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
鼎盛蓬勃
秦汉时期,巴蜀以“水利殖国”为特征的农耕文明发展起来,到汉唐时期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秀冠华夏”的记录。直到宋代,天府农业文明尚达于鼎盛。两汉和唐宋时期,是巴蜀生态和文化发展 均居于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时期,出现了巴蜀文化的两次鼎盛。当时的巴蜀人创造了世界漆器制造中心、世界天然气发现始源地、雕版印刷术、世界纸币“交子”等几十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历史文化纪录,对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值得骄傲的奉献。
群星璀璨
巴蜀文化创造者向以善于体认超越自我、贡献新质文化因素着称,“英曜炳灵”的文化巨人秀冠全国。从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到苏轼、张问陶、李调元和郭沫若,都是“文章冠天下”的网络全书式文化巨人。在他们身上,渊源于三星堆青铜文明奇诡浪漫思维背景的巴蜀人球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特征最为鲜明。直到“五四”时期,第一个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是四川新繁人吴虞,体现了蜀人勇于开拓、不畏权势和习惯势力的精神 。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握四川发展历史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