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扇面书法的介绍
扇子是古人搧风引凉的器具,而扇面用于写字作画,也是我国古代绘画特有的形式之一。往来应酬互赠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书画,是中国文人之间的一种雅事。早期书画家主要使用圆形绢质的“纨扇”,明代“折扇”流行后,纸面折扇上书画成为另一种选择。扇面书法,概括的讲就是书写在扇面上的书法。扇面书法和扇面绘画一样都是扇面上的艺术作品。
⑵ 扇面书法是谁发明的
传说王羲之已经开始写扇换鹅了。
⑶ 书法的历史有多久了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⑷ 扇子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而古之障扇、雉扇,为障尘蔽日用具,仪仗的一种。
西汉时期,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清代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马蹄形……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
折扇,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于明代,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⑸ 扇面书法
扇面书法非常讲究布局,尤其是折扇,因为上大下小,如何掌握布局尤为重要。以下几点对于团扇和折扇一律适用。
第一,要挑选合适的字体,最好是自己擅长的字体,字体大小要恰当。可以一种字体,也可以两种字体并行,但是两种字体要大小相结合,比如,较大的楷书,隶书或篆书,配以恰当的小行书。较小的字体与较大的字体交替依次书写,既丰富扇面,又能彰显书写者的实力(不过,小编现在还不够这水平)。
第二,字数设置要合理,既不能留有太多空白,也需要充实整个扇面。字数少,可以尽量用厚重一些的笔墨;字数多,则要注意书写的灵动。另外,较多字数时,还要掌握每行之间的节奏(可以长短行交替),以适应扇面的特定形状。同时,要注意整个扇面布局匀称,,实在没有把握,也可以多打几遍草稿,有确定把握在正式书写。整体书写的重心居中或者偏上为佳。
第三,合适的印章可以画龙点睛,同时也丰富了整个扇面,但以朱文印为佳,要注意数量及大小的掌握。
第四,题有书画的扇子本身是件文雅之物,要注意扇子的形制和颜色,以及扇面上书画内容的雅,静,淡,以达到和谐一体的雅致意趣。同时,书写技艺也需要不断提升,去除浮躁之气。
⑹ 书法从起源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我要正确的啊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⑺ 扇面画起源于什么时候
现在的很多关于书画史和扇子史一定会提到宋朝,但是再往前探究,宋朝却不是最开始兴起扇面书画的朝代,扇面画最早的起源还要追溯到六朝时期。
⑻ 折扇书法出现时间
扇子是古人搧风引凉的器具,而扇面用于写字作画,也是我国古代绘画特有的形式之一。往来应酬互赠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书画,是中国文人之间的一种雅事。早期书画家主要使用圆形绢质的“纨扇”,明代“折扇”流行后,纸面折扇上书画成为另一种选择。扇面书法,概括的讲就是书写在扇面上的书法。扇面书法和扇面绘画一样都是扇面上的艺术作品。
⑼ 扇面画的历史渊源
扇面画兴始于宋代,至明清盛行。在古代,扇子是文人墨客随身必备的物品,是文人墨客的“时尚饰物”
漫谈扇面画
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关于扇子的起源,最早应是晋人崔豹《古今注》中提到的“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喜折扇舒卷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天下。”由于折扇在民间广为流行,为书画家施展艺术才华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苏州、杭州盛产折扇,故扇面画多出自江南一带书画家之手。
扇面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品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画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及其手法与卷轴、册页有所不同,作画时必须在这特定的形状篇幅中匠心独运,安排布局,表现出妙趣盎然的意境来。
宋代的《晴春蝶线图》,就是画家李安忠在一幅不大的团扇画面上,画出的15只品种不同、形色各异的蝴蝶。透明似纱的蝶翅、细如发丝的触须,都被画得精细入微,栩栩如生,足见画家的高度写实本领和精湛的绘画技艺。
明代姚绶的《松荫醉卧》,布局错落有致,色彩绮丽和谐,墨气皱染,苍厚淹润,韵醇澹和,俱妙得神髓。
清末任伯年的《花鸟团扇》,其意境新颖,构思灵巧,花木饶有韵致。用色妍丽,吸收水彩技法,不露痕迹。正如画家潘天寿评之曰:“独出手眼,另辟蹊径,有自己的画风和面目。”
着名画家齐白石的《菊花蜻蜓图》,构图新颖,天真烂漫,自然天趣,以极工细笔画草虫,极粗放墨点花草,对比强烈,又统一和谐。
自汉唐以来至今,几乎历代着名画家无不画有扇面画,其中不乏优秀之作,许多佳作珍品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