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

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6-21 09:35:05

㈠ 历史上是否有中山国

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叫中山国。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中山国包括今河北石家庄地区,是嵌在燕赵之内的一个小蛮夷之国,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同样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魏灭中山和赵灭中山的阶段

㈡ 中山国都城遗址在哪

中山国是嵌在燕赵之内(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一个由华夏人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得国名。由西周桓公之子建立,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
中山国的都城先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后复兴在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上三汲乡附近)。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春天,晋国拒绝蔡侯伐楚的要求,准备专心对付中山。公元前505年、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

㈢ 古中山国现在在何方

历史上的中山国也叫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㈣ 古代时候的中山国是哪为何这么说呢

古中山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大致为今太行山脉以东、拒马江以南、河北冀州以西、邢台以北。 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市及其下属县市,以及保定市的大部分下属县市。中山国是公元前414年由白狄中山武公建立的国家,分布在今石家庄市、灵寿、平山、晋州一带山区,因城中有山而名中山国。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将尚王迁至伏施。 中山国始建于春秋末期,历经350多年,宣告灭亡。

㈤ 中山国的都城到底在哪

中山国,建立者出自西周桓公之子中山武公。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晋国魏文侯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中文名称
中山国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
灵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
主要城市
灵寿
春秋中后期,鲜虞的主要敌人是晋国,晋国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最后消灭鲜虞的战略。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未灭掉鼓。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
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春天,晋国拒绝蔡侯伐楚的要求,准备专心对付中山。公元前505年、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
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后,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开始介入列国纷争。
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版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时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以至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其后,晋国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的最后一个属国仇由,晋国的智伯(名荀瑶)诡计多端,唯恐仇由国路险难行,遂新铸大钟一口,诡称送给仇由国君,使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仇由臣相赤章蔓看透了荀瑶的诡计,多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不听劝阻,七天之后仇由被灭。
外围扫清后,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国本土。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㈥ 中山国的历史是怎样的,人们怎样确定中山国的真实存在的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代位于太行山东侧的一个小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的一支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分布在河北境内,以正定为中心。而至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北方“千乘之国”,在战国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王璺执政时期,中山国国富兵强,曾与战国七雄中魏、韩、赵、燕五国共同称王,以抵御秦、齐、楚等强国的侵略。继后伐燕也取得大胜,国势达到空前鼎盛时期,使中山国跻身于强国之林,历史地位更显重要。那时,中山国和赵国世代为仇,经常发生战争。历史上着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强兵富国消灭中山。中山国自建国至灭亡,历时400多年,但由于史书缺载,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只靠零碎的推断。而中山国王璺的陵墓则证明了中山国的真实存在,他36岁去世,他生前耗费巨资为自己营建陵寝,制作玩物。

㈦ 古代的中山是哪里

中山国,前身为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姬姓,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被魏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从此一蹶不振,为赵彻底击溃。

春秋末至战国初年,中山国开始扩张领土。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后,领土进一步扩张。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时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里,东西距离454里,总面积与《战国策.秦策》中“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之说吻合。

㈧ 中山国的历史

历史上的中山国也叫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隋书》中即有《琉求传》。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
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人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朝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改穿唐服。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如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更为扩大了。
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原来萨摩对琉球的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明治五年(1872),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明治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而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但每次均遭拒绝。如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答复日方的信中,便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还提到所谓“两属”之事,“以往对中国隐匿,恳请对中国说明,采取明确处置”,并表示“愿对两国奉公,永久勤勉”。但日本还是不肯罢休。
面对日本政府的百般逼迫,琉球国在不断向日本“请愿”要求保持中琉关系、不变琉球国体政体的同时,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日本恼羞成怒,1879年1月10日日本《朝野新闻》竟称“琉奴蔑视我日本帝国甚哉”!于是,日本决定不顾国际公法,不顾琉球国臣民的意愿,加快吞并琉球。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动,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随即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企图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并强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这时,琉球王国仍拼死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这当然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有关的。当时,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然而“自为一国”的琉球还是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但反抗运动继续进行,大概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才渐息。

㈨ 汉朝的定陶和中山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汉朝的定陶和中山,指的是汉朝的两个封国“定陶国”和“中山国”。

定陶国国都定陶,即现在山东省菏泽市的定陶区,位于菏泽市中部,山东省西南部。汉朝时的定陶国基本相当于现在的菏泽市。


(9)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扩展阅读:

一、定陶区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定陶县。

据《史记》载: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 辗转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祖,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东汉时又改为济阴郡。

唐代,定陶为镇,治左城,即今马集镇左山寺附近。该城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被淹。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县城迁至今地。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修筑土城。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定陶抗日县政府成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中共定陶县委建立。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定陶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

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定陶县随菏泽专区划属山东省。

1958年11月,定陶析入菏泽、成武两县,改属济宁专区。

1961年6月,恢复定陶县,属菏泽专区。

1978年3月,菏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定陶县属菏泽地区。

2000年6月,菏泽地区改菏泽市,定陶县属菏泽市。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定陶县,设立菏泽市定陶区,以原定陶县的行政区域为定陶区的行政区域、定陶区人民政府驻天中街道陶朱公大街939号。

2016年4月29日,定陶撤县设区。

汉朝的定陶国隶属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定陶县,设立菏泽市定陶区,以原定陶县的行政区域为定陶区的行政区域、定陶区人民政府驻天中街道陶朱公大街939号。

中山国,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而立,割常山郡北部诸县所置,汉昭四年(前35),中山王修薨,死而无后中山国废除。国都卢奴位于今河北定州市区。

二、中山国历史沿革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的封庶子刘胜为中山王,中山国传六世:靖王刘胜-哀王刘昌-康王刘昆侈-顷王刘辅-宪王刘福-怀王刘修,五凤四年(前54年)刘修死,无子中山国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汉初元二年(前47)宣帝刘询子刘竟被立为清河王。三年(前46),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薨,无后中山国废除。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汉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汉元帝立子刘兴为信都王。阳朔二年(前23年),改封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绥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子刘箕子嗣位。

七年,汉哀帝刘欣死后无子,王莽拥立刘箕子即位,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刘成都为中山王。新朝建立(9年),王莽废除中山王国。中山国国都卢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区)。

㈩ 中山国在现在的哪里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叫中山国。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中山国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