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着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着《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5、《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❷ 学中国历史看什么书好~
首先最好的,最客观最直接的当然是读正史也就是二十四史,现在算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不管怎么算吧,正史这东西是一些或在朝或在野的学者所编纂的,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起居注之类的官员的记载、协助写成。
然后成书经过皇帝同意入正史的史书,才算正史,而史书一般都是时间越靠近当时那个年代越靠谱的,所以二十四史拥有着足够的权威性。
然后我国古代文人向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据说魏惠王为了保证自己儿子,做太子时兄弟相争的事不被史官记录,在病危榻上让史官写成自己下令,史官却宁死不屈,并且声称死了自己还有天下文人。
而当年司马迁写出《史记》后汉武帝还看过,对于把自己先祖写成痞子这事儿,虽然很生气,但也无话可说,而北魏时期更是爆发了着名的国史之狱,因为崔浩的秉笔直书加上鲜卑族和汉人的来年争斗,主笔的崔浩以及其姻亲、高门士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受到了族诛,所以中国历史读古典最可靠。
所以,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故事波谲云诡,历史人物也是毁誉参半、各执一词,要想读懂历史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来,读书嘛,自己喜欢就好。
❸ 学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你好,我是一名学习历史专业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荐你几本我们讲过的史书: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事简练,适于初学者
《史通》第一步史学史,学历史,先要对历史有一个学术上的概念
《文献通考》一部政书体,主要记载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续编本,记事更全面。
《史记》暂时不推举,纪传体的史书,特别是通史,记事前后分割。如果你对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的话,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汉朝的历史,建议看看《汉书》。
《三国志》第一步国别体史书,理解就可以了,有时间可以看看。
《通鉴纪事本末》看过《资治通鉴》的话,看这本书意义不大,因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资治通鉴》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纪事本末”这种体例的特点。
❹ 我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该先看哪几本书
1、《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2、《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着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4、《万历十五年》:本书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国通史》: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兵制、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❺ 全面了解中国历史读哪些书比较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现在的中国。而在此期间,更是发生过许多许多的重大事件,被流传至今,为中国的历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对于想要学习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下面这几本书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1、《上下五千年》
从黄帝至今,众多历史事例,人物都有详细记载。对于里边的文章,对于读者来说也是更多的回忆和深思。严格按照时间线的顺序来记载,对于历史初学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直学习,而不是止步于课本,更多的历史读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❻ 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最好是看《史记》+《东周列国志》+《资治通鉴》(白话版)+《续资治通鉴长编》(白话版)+《明史》+《清史稿》,从上古三皇五帝到清代的历史都有了。《二十四史》量太大,对古文功底要求又高。
❼ 想全面了解中国史应该看什么书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全书采用繁体竖排的格式,钱穆先生在治史方面的成就在此不再赘述,此书的编写,是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的高度凝练,“纲”的脉络清晰。
让读者对各朝各代的历史总体走势了然在胸,细节方面,作者对历史的颗粒细化到每个人的语言,思想,全书大的轮廓与详实的史例互相搭配印证,体现出作者对史料的精挑细选。
书中开篇对读者要求:
“当信任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这是对读者群的定位;“所有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必须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我们要尊重本民族的历史;“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一个社会,只有全体国民都具备了以上的历史观,这个国家也就有了向前发展的希望。
❽ 推荐几本好历史书
《史记》,“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❾ 如果想详细了解中国古代史,应该读什么书
1、《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着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着,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作者选择重要和着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2、《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本书主旨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
4、《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是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倬云。
将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
5、《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夏鼐。
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❿ 推荐几本历史类的书籍看看
1、《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在本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
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该
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
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3、《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约翰·赫斯特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
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
4、《明朝那些事》——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
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5、《中国人史纲》——柏杨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最重要的着作之一,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作家着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该书完
成于监狱之中,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讲述和评论了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第一年八
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国历史。
此书有如下优点:首先是文字舒展漂亮,如行云流水;评论尖锐深刻,可洞幽烛微。其次,在章节
安排上富于创造。全书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6、《大秦帝国》 ——萧然
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充分吸收最新历史研究成果,让深邃的目光穿越时空,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
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
卷,展示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奋斗史和秦王国、秦帝国的兴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