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太行山上的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来源 )
⑵ 山西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山西历史名人
人 物 出生地 出生时间 简 介
重耳 前697~前628 初因晋室内乱被迫流亡19年。62岁返晋,锐意改革,晋国实力大增。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诸侯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师旷 山西洪洞人 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着名的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秦乐的神异故事。
李悝 魏国人 前455~前395年 战国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时为相,在魏推行变法,创立封建法制,使魏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所着《法经》成为秦以后法律的蓝本。韩国人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始祖,慎到是“势”派始祖,韩非子(韩国人)综合三家集法家大成。
张仪 魏国人(今山西万荣县) ?~前310年 纵横家,初期游说诸国,后入秦。曾以献商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一带)之地六百里为诱饵,破坏齐楚联盟,使秦乘机夺楚汉中(今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不久病死。
荀况 赵国人 约前313~前238年 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领之一,主性恶说。曾在齐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讲学,三任祭酒。到燕游历,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着书终老于此。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其学术源于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长,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关羽 河东解州人 ?~219年 三国时蜀汉名将,受封汉寿亭侯。为刘备镇守荆州,兵败被杀。为人忠义,事迹为后人推崇神化,影响民俗至深。
裴松之 河东闻喜人 372~451年 着名史学家。刘宋时奉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一改过去作注偏重训释文义的传统,重点在史实的增补与考订。参考各家史籍140余种,注文史料丰富,文字超过正文三倍,价值不亚于正文,开创了作注新例。另有《晋纪》行世。
王勃 绛州龙门人 650?~676年 初唐四杰之冠。在他27年的短暂生命中,遭遇坎坷,怀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历代传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千百年一直脍炙人口。
武则天 并州文水人 624~705年 中国惟一的女皇帝。14岁入宫,初事唐太宗为才人。31岁时为高宗皇后,66岁时称帝改唐建周。实际执政的近半个世纪中,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祖国统一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王维 山西永济人 701~761年 别号“诗佛”。唐开元进士,曾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对李林甫擅权不满,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避世隐居,拜佛念经。其作品主要是田园山水诗,大多吟咏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颇见功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通音乐、绘画。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 山西永济人 773~819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时积极参与,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曾提出“文以载道”、“辅物及时”,提倡文章为刷新政治、补救时弊服务,与韩愈同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存世的400多篇散文,文笔生动,思想性强,说理透彻,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诗,风格清峭。学问广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学上属朴素唯物主义,有《天说》、《天对》等论着。
白居易 祖籍太原 772~846年 晚唐着名诗人。晚年寓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在艺术上具有形象生动、纯朴自然、通俗晓畅的独特风格。与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其作品以组诗《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传世名篇。
荆浩 五代后梁沁水人 唐末五代后 唐末五代山水画第一人。后因隐居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过着隐士兼画家的生活。他博通经史,精于儒学,又善书法,对美术理论造诣颇深,撰有《笔法记》和《山水诀》各一卷。一生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创作实践,留下来很多作品,为历代名家所叹赏。着名的有《寒林图》、《匡庐图》等。
杨业 河曲一带人 ?~986年 北宋抗辽名将。曾以轻兵击败辽十万大军于雁门,被辽军誉为“杨无敌”。宋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师,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因东路军兵败,被迫撤退。由于统帅潘美指挥错误,他陷于孤军作战,重伤被俘,拒不降辽,绝食三日亡。其夫人及子孙在以后的抗辽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后人把他们的事迹演义成故事、评书等,广为传唱。
司马光 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 1019~1086年 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奉命设居专事修史,邀集范围禹、刘恕、刘侵入等主要助手,历时19年书成,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分编年体通史。哲宗继位后,入朝掌政,废新法、复旧制,任相八个病死,封温国公,谥文正。
关汉卿 山西解州人 生于金末,卒于元 杰出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长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层人民中间,一生从事戏剧创作,而且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比莎士比亚早两个世纪,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传下来的《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195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罗贯中 太原清徐人 约1330~约1440年 元末明初杰出的戏曲、小说作家。成年后离乡外出漫游,曾入张士诚幕府。一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全传》、《隋唐两朝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传》、《粉妆楼全传》等长篇小说,《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剧本。他的小说作品,开拓和确立了中国古代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新体制,使“小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与诗、词、散文等雅文学形式并驾齐驱的重要一翼。
傅山 山西阳曲人 1607~1684年 清初着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和书画艺术家。明亡后,曾出家为道士,故以朱衣道人为号。一生为反清复明而斗争,与顾炎武、屈大均等着名反清人士交往很深。康熙时受清廷礼遇,但他不为所动,表现了坚定的遗民气节。学术思想不重视理学,独辟蹊径研究子学,是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其画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书法更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医学造诣颇深,尤以妇科为最。
杨深秀 山西闻喜县人 1849~1898年 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博学多识。梁启超称他为“山西通儒”。为官刚正清廉。甲午之耻,促使他走上变法维新之路。发起关学会,以言官身份屡请变法。新法失败的前夕拒绝出走,在狱中写道:“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缧绁到今终不怒,未知谁复请长缨”,慷慨赴死。
渠本翘 祁县城内人 1862~1919年 山西第一票商和最早的实业家。光绪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后以外务部司员驻日本横滨任领事一年。他目睹清政府日趋腐败,对政界十分冷淡,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实业和教育上。曾创办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业双福火柴公司(今平遥火柴厂的前身)。他还领导了山西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任保晋矿务公司第一任总经理。他创办祁县中学,曾任山西大学堂监督。民国以后,寓居天津,专门从事书画收藏和着述,1919年病故。
赵树理 山西沁水人 1906~1966年 贫农家庭。在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出狱后开始创作生涯。抗战期间入党,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及一些戏剧、曲艺作品,在实践文学大众化方向上影响深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创作和文学主张,指出了一条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大众化风格的道路,影响着一代文风,尤其在着名的“山药蛋”流派中起着领军作用。
高君宇 静乐县人 1896~1925年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山西党组织创始之一。曾参加中国共产党“二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赴苏联参加了共产党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终因积劳成疾,29岁时病逝。其女友石评梅(平定人,文学家)在其墓碑上镌刻了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辉光,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形象地概括了高君宇光辉短暂的一生。
刘胡兰 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1932~1947年 8岁时就为八路军站岗放哨,13岁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1947年刘胡兰为救助群众遭阎匪军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目睹六位同志被残酷屠杀时,给敌人以响亮的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最后在敌人的铡刀下壮烈牺牲。毛泽东题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⑶ 太行山是否有什么历史名人停留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齐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公元前263年,秦国攻伐韩国,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一举夺韩荥阳。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北扼飞狐之口,南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津,终于转危为安。
东汉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汉安帝为防外敌侵犯洛阳,下诏在太行南端36处要冲屯兵。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结果大败于曹军。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进伐西燕,屯军于临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进入,灭了西燕。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不能越过太行,李乘机占领上党,尽收河东之地。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刘福通率起义军越过太行,火烧上党。元将察罕粘木儿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义军向北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山西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和指挥下,创建了太行区(晋冀豫边区)。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薄、汾河,东至渤海,南靠黄河,北沿正太、沧石路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
⑷ 太行山上的英雄人物及学习精神
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忘记英雄的民族更为可悲,让我们永远牢记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吧
⑸ 太行山的历史
太行山,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拓耕耘,繁衍生息,完成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巍巍太行山,铸造了中华民族刚烈强悍、无私无畏的民族性格。流传在这里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人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同时也造就了这里的人民刚烈强悍、无私无畏的民族性格。
⑹ 太行山有哪些历史传说
人们都听说过“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翻翻书本也能知道出自《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然而,这些神话传说均出自于太行山上的长治一带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
居太行之巅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形之高,有与天为党之称,因此古称上党。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积淀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开荒创世。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文化。从目前已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一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察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因此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专家学者根据珍贵的古典文学、文献史料考证发现,华夏文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均起源于我们雄奇状美的太行山上,而且世代相传,凝结并升华成了中华民族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性格特征的精神写照。
古代传说中的女娲就是在今长治县上郝村天台山上,炼顽石补仓天、治洪水平烈火,免生灵于涂炭。反映了这位刚烈女性民族大无畏的浩壮气概和先民对生存空间的热烈情感,并体现了一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而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挽弓射九日,化枯焦为绿荫,救黎民于水火的“后羿谢日”的地方则在屯留县城西北30公里的老爷山上。后人把后羿尊为神,在山上立庙祭祀,并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形成古庙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百谷山〔今长治老顶山〕“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即所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转折。如今百谷山上遗有神农井、耒耜洞与百谷泉。而在长子境内的羊头山上是神农遍尝百草而得嘉禾之处。长治县的黎岭相传是炎帝耆国的地方,在这里他奠定了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基础。炎帝女儿女娃也正是在长子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因此长子县的发鸠山至今被传为精卫填海故事发生的地方。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种神奇瑰丽的艺术奇葩,这些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虽然反映了远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并给后人留下极其深邃的精神启迪。如果你对以上典故发源地有兴趣或者持不同看法,不妨粗略考证一番,定让你千回百转而又落脚于太行山上。
⑺ 关于太行山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野生玫瑰,年年开花,生生不息。每逢春夏,漫山遍野,花香四溢,蜂蝶群舞,非常好看。村子里的人们都说,是玫瑰仙子给他们带来了福气。
据说,当年武则天当上女皇以后,仅统治人间还不满足,她还想统治天地万物。
有一天,武则天突发奇想,传旨要百花在某日辰时开放。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号,雪花飘飘。圣旨一到,百花仙子个个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唯有牡丹仙子拒不受命。
第二天辰时,就是武则天指定的开花时辰。眼见时辰马上就要到了,平日里和牡丹仙子最要好的玫瑰仙子相劝说:“武则天虽为人君,但天意难违,还是从命吧!”
但是,牡丹仙子仍不从命。相劝之中,不知不觉已过了半个时辰。
女皇武则天率群臣前来观看,见百花相继开放,非常满意。但她细看之时,却发现百花丛中仍有两种花未开,不禁有些恼火。身边的侍女告诉她,这两朵花是牡丹和玫瑰。
武则天大怒,传诏将牡丹连根拔起,烟熏火烧,逐出京城,发配洛阳。她本想把玫瑰仙子一同发落,但又一想,自己养容驻颜要用玫瑰泡茶,每日洗浴要用玫瑰泡澡,随身衣物要用玫瑰薰香,便又传一旨:玫瑰仙子未按时辰开花,鞭打20下。
玫瑰仙子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她见牡丹仙子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就不顾自己浑身伤痛,执意要护送牡丹仙子去洛阳。洛阳人早已知道牡丹仙子一身傲骨,争相用纸包了牡丹根茎回去栽种。玫瑰仙子见人们这样喜欢牡丹仙子,便放心地告辞了。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玫瑰仙子俯首向大地望去,见太行山郁郁葱葱,山脚下有一村落炊烟袅袅,阡陌纵横。她心想,我私自外出,已犯天条,回去必定受难,不如在此生根,为百姓造福。
于是,玫瑰仙子就在村旁生出了一丛丛的玫瑰,当地村民用玫瑰花当茶饮,养容驻颜。由于是私藏民间,玫瑰仙子虽花香色艳却不敢声张,只是默默无闻地为一方百姓奉献着自己。
云雾缭绕的太行山
⑻ 太行山有哪些历史传说
愚公移山的传说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⑼ 太行山上的耿富贵是谁
太行山上的耿富贵是董涛。
太行山大型实景演出《太行山》,秉承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的红色题材创作风格和经验,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表现八路军和太行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太行山》不仅拥有便利的交通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对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写意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太行山演员介绍角色介绍:
毛泽东(唐国强饰) :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太原一失,标志着华北正规战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之主体。毛泽东提出可以让一步来争取合作,但蒋介石如果一意孤行,八路军将奋力反击。
刘伯承(张再新饰):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
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着名战役战斗,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邓小平(杨俊勇饰):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
9月至11月,参加在延安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重申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在会上作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
周恩来(刘劲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⑽ 山西历史人物
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 晋文公重耳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
简襄功烈 赵简子
简襄功烈 赵襄子
鲜卑骄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汉国皇帝 刘 渊
汉国皇帝 刘 聪
前赵皇帝 刘 曜
后赵皇帝 石 勒
后赵皇帝 石 虎
后唐太祖 李克用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后唐明宗 李嗣源
后晋高祖 石敬瑭
后晋出帝 石重贵
后汉高祖 刘知远
北汉皇帝 刘 崇
北汉末帝 刘继元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历史名人
关羽、狄仁杰、裴度、卫青、霍去病、裴秀、罗贯中、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元好问、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傅山等。
史前(3人):尧、舜、禹
先秦(26人):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士丐、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豫让、赵毋恤、猗顿、尸佼、荀况(荀子)、赵雍
汉魏(15人):卫青、霍去病、班婕妤、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贾逵、毋丘俭、乐详、王昶、王沈、裴秀、貂蝉
两晋十六国(22人):贾充、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法显、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永
南北朝(18人):周续之、裴松之、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让之、唐邕
隋唐(57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举、柳biàn(四声){字型:上“巧”下“言”}、裴蕴、裴寂、刘武周、王劭、裴矩、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王方翼、王勃、窥基、裴行俭、薛仁贵、裴炎、武承嗣、狄仁杰、武则天、武三思、宋之问、薛稷、薛曜、薛讷、张守珪、王之涣、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维、王昌龄、薛嵩、王缙、卢纶、吕温、柳宗元、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张彦远、吕岩、柳冕、温庭筠、聂夷中、唐彦谦、司空图
五代(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荆浩、郭崇韬、李存勖、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刘崇、刘承钧、李筠、毋昭裔
宋辽(32人):王全斌、党进、王溥、刑抱朴、杨业、杨弘信、刘继元、呼延赞、毕士安‘文彦博、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孙复、刘羲叟、司马池、 司马康、王掘、王居正、王诜、王彦、马远一家、萧照、赵鼎、杨存中
金元(41人):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冯廷登、冯妙真、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存惠、张德辉、陈赓、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姚天福、孙拱、白朴、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石俊宝、萨都刺、邓光祖
明朝(29人):高巍、侯琎、罗贯中、薛瑄、常伦、韩文、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𫓧、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褚𫓧、刘东星、王家屏、张养蒙、麻贵、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韩爌、鲍承先、张慎言
清朝(48人):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于成龙、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鉴、宋在诗、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安清翘、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李镕经、祁世长、杨尚文、徐继畲、乔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