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在回答历史试卷中的认识

如何在回答历史试卷中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06-22 16:39:11

❶ 历史大题谈认识的怎么答

1.是什么。
先判断它的对与错。
2.为什么。简要说明理由,这是就要扣课本知识了,把相关的答上。
3.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简要的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这样就OK了

❷ 中考历史解题技巧:如何解答“历史感悟”类试题

结合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
一般给的都是影响差的事件
而且要结合 发展和事件的关系
比如说点:民族独立是发展的前提
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有的时候 政治上的东西也可以拿来用
用书上的不错
举例一个历史事件,浅谈前因后果
再针对结果加以分析抒发自己感言就好
重点是要抓住一个主要脉络,不要漫无边际的谈
平常读书时就要多思考,才不会临阵乱了手脚
不要看到这种题目就怕,其实没什么
加油吧
言之成理即可,要拿史实为理论依据来答,有自己的历史观,要多看历史评论,百家讲坛可以看一下
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❸ 历史高考答题技巧

在高考试题中,历史解答题常常以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就一一介绍六种题型考法,以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六种题型

1、叙述型

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解题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要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 生产力标准;

(2)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 阶级的观点;

(4) 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 不要以偏概全;

(6) 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 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自主概括和归纳材料的能力。

❹ 政治历史大题中的“认识”怎么回答

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看题。题目要求根据材料的,一定要对材料分层归纳大意,抓主旨;如果多个材料,归纳出共同主旨
有时题目另有限定,先看限定要求,再结合材料答
3.先把自己第一感觉想到的写下来,再结合以上步骤条理化,并寻找可能遗漏的点
注意:材料第一
这是高中四年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❺ 高中历史大题谈认识如何回答

认识其实可以深刻也很浅显,但放到应试教育中无非三个点。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是对历史人物、事件、时代做一个定义,往往是中立的或者是唯物史观下的一个描述。
为什么是指最终导致和使其发生的条件、背景或者其它因素,是对这些因素的描述以及它们在这段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如何起到作用的回答
怎么样是对一个事物具有主观性和道德性质的一个评价,往往是论是非对错,一道认识题大致如此

❻ 怎么回答高中历史大题中的看法类问题 比如,对于什么什么你有什么看法,是从好和坏两方面答吗

个人认为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这个问题问的是对于完善我国监察制度有什么看法,那么我觉得应该回答怎样完善我国的监察制度,回答一些具体的做法(根据你从材料中总结出来的,我国监察制度可能还存有哪些缺陷,你要把具体的做法回答出来)
那么如果这个题问的是对于我国监察制度(一般应该问古代监察制度)有什么看法,那么我觉得应该回答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即你所说的好坏两方面。
建议可以看看标准答案是怎样回答的(前提是答案靠谱),同时平时多锻炼自己读题的能力。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祝你成绩越来越好~

❼ 遇到历史中题目上的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认识‘’,该如何去回答

当然是从历史的本质开始回答,比如说发生了哪件历史大事件,你就可以概括一下,在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样基本可以拿到分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❽ 历史卷子里问道“某人对某件事情的认识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个应该怎么回答。

最好有个条理性,除了他所处的阶级,还要联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毕竟是历史题嘛)。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什么思想潮流啥的。再就是联系这个人的一些着作或者是话语,通过他说过的话,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想法,从而找到出发点

❾ 如何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

近几年高考中,启示类问题频频出现,研究这类问题的特征以及解答技巧,既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也是教育功能的展示,让人们从中有所领悟。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一、由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2006年全国Ⅰ卷37题(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考生从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的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007年江苏卷37题.读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王安石《临川集》)、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结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这道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经验或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完善和规范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观念等。二、通过历史知识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认识或预测2007年江苏卷29题,由汉、唐时期中日友好交往到19世纪60年代后,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再到近......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回答历史试卷中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