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端午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

端午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

发布时间:2022-06-23 09:27:44

㈠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

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

1、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伍子胥

夫差赐予伍子胥宝剑,让他自我了断,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着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1)端午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扩展阅读:

各地端午节习俗:

1、秭归屈原故里

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尤为独特的是,秭归农民自发组织骚坛诗社,于端午时吟诗唱和,四百余年传承不息。

2、黄石

西塞神舟会以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活动为主,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

3、汨罗江畔

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沿江一带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㈡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1、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伍子胥
夫差赐予伍子胥宝剑,让他自我了断,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着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㈢ 端午节与什么时代什么人有关

端午节与春秋战国时代的屈原有关。他是一个爱国的人。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3)端午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扩展阅读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干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㈣ 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祭奠屈原还跟哪些人有关

在我国上古时期的历法,常常以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看到完整的历法纪年。在以干支纪岁的历法中,就有"值五曰午"的说法,凡逢五之日都称午。因此有专家学者着书认为端午的"午"就来源于此。着名学者于省吾认为:在传统的纪年历法中,夏代以寅为岁首,夏历建寅为正月是毫无疑义的。则五月其实为"午月",可以说五月五日最初来源于"午月午日"。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据说屈原在写下《怀沙》之后,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和缅怀他,相传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赛龙舟、包粽子。

在历史传说中,除了屈原,端午节还和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践等历史人物相关。

在《荆楚岁时记》中写有:"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青,不关屈平。"这些传说,虽然人物性格不同,有屈原的忠君爱国,曹娥为救父亲投江、越王勾践操练水师,忍辱负重。

㈤ 端午节与什么时代的谁有关,他是什么的人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干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1][2][3][4][5][6]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7][8][9]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㈥ 端午节与我国哪位历史名人有关他的着作 是什么

端午节与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有关,他的着作是《离骚》《天问》《九歌》等。

㈦ 中国端午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

1.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辅助楚怀王.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张,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请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岁时) 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2.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望采纳

㈧ 端午节和哪位历史名人有关

纪念屈原说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着)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身后400多年的事了。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㈨ 端午节与下列哪一个历史名人有关系( )A

端午节与历史人物(屈原)有关,人们最初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屈原,屈原是五月初五这天,怀着悲痛的心情投江自杀,人们每年这天为了纪念他都到江边,把煮好的米饭用粽叶包好,投入江中,后来逐渐直接演变成包粽子的习俗。

㈩ 端午节相关人物

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人物有屈原、伍子胥和曹娥。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说法有很多,比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纪念伍子胥忠良为国、纪念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等等。

端午节相关人物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其主要成就有修筑了姑苏古城,以及率众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还有率领吴军大破楚国。

曹娥是东汉时期着名孝女,因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为尽孝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最后投江寻父。

阅读全文

与端午节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