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了解研究的基础背景和发展历史

如何了解研究的基础背景和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23 12:37:25

1.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怎么写

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要写明本课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2、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着,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的注意事项:

1、研究背景是否清晰有趣,是否令人感觉值得深入细读。

2、研究方向是否从背景中自然引出,且此探索方向引人入胜。

3、是否简要回顾相关研究轨迹和学术基础,为引出本文观点提供足够准备。

4、是否对相关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评估和批判,以引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5、是否从审视当前研究现状中实现认知飞跃,以突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是否通过前述内容和观点评估提供一种立论基础,引出本文观点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2.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什么区别。

1、内容不同


研究背景就是主要是国内外现状、发展历程之类的;而意义主要是指这个东西在当下还不行,就诸多不足而言还存在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某些方面可以改进。


2、行文顺序不同


背景就是对现状的描述,而意义则是对背景研究的结果。所以在论文中研究背景在研究意义前面。

(2)如何了解研究的基础背景和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 怎样研究历史

学习历史是为了牢记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珍惜现在和展望未来。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泱泱浩大的五千年文明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永续,祖先用丹青墨笔记载下了宝贵的信史资源,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如何从黄河岸边的一个部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坚韧不拔,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会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一份情感。
学习历史会在心底记录下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重要往事,因为历史会带我们走进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体会发展与进步的艰难,感受文明与野蛮的抗争,回味辉煌与落后的反差,见证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结出的文明硕果。
学习历史会让我们懂得辨别人的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善政与恶政,轻轻触摸古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人进行对话,遥想远去的风烟往事。
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从沉痛中得到坚强,让中华民族懂得如何更好的保卫自己,在历史的‘凤凰涅槃’后得到发展,在灿烂的辉煌中增强民族自豪,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翻阅历史的演进过程会让目光变得深邃,远大,思维变得跳跃而丰富,个人的品味和修养得到提升,这都是学习历史带给个人的好处。

仅仅学习历史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通过学习的基础再去思考和研究历史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为非历史专业人士我们该如何研究历史呢?

简要谈点个人心得;
一;首先必须尊重历史;
这是研究历史最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历史是国家圣器,是中华民族的人生历程,是中国的国家尊严,是民族的体面,以崇敬的心情看待中国历史,像安抚和关心亲人一般地爱护她是对喜爱中国历史者的最基本要求。
但网络现实却很遗憾,总有那么一些人夹带着浓厚的偏见,情绪和性格化来’咒骂研究’历史,并且‘振振有‘义正词严’,只要他们一开口侮辱,谩骂,抨击,羞辱,诋毁中国历史,王朝,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语就源源不绝而来,比如有人辱骂宋朝是‘怂朝’,清朝是‘螨清’,汉族是’绵羊,软蛋,怂汉‘,更甚者辱骂‘靖康之耻’时期宋朝受害的皇室女性是‘鸡’,听到这样残忍无情的言语,血都要喷出来。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皇族就是国家的象征,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我们的祖先都曾经无怨无悔地为王朝,为国家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抛下一颗头颅,祖先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守护民族自尊。这些辱骂中国王朝,侮辱皇室的人,民族情感何在?国家情感何在?对得起那些流血牺牲的祖先吗?
中国王朝政权在后人眼里永远是一个静态存在,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切功过是非,大恶大善都融化进了中国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份,成为中华民族人生的一部份。
没有尊重的心态就不要说研究什么历史,最好的选择是连历史都不要去看,徒留下不健康的心理,反而得不偿失。

二;客观,公正的立场研究历史;在用心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研究历史问题的最佳利器,因为历史是过往,曾经的事件,人物,政策,作为等一切都是过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功过善恶都成过去,所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重点必须放置在历史的天平,重点考察对历史的影响,其次是把研究对象放置在他们对当时的时代影响,以历史影响高于当时影响为决定标准。
而研究对象往往又具有复杂的两面性,一正一反,一荣一辱,一功一过,一善一恶,因此不能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是好,就是歹来判定,而是结合历史行为综合比较,权衡之后,最后得出结论,是功大于过,或是过大于功。
比如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应该是功在千秋,罪在当代。
功在千秋;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基中国本部版图,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完善郡县制,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巨大贡献。
罪在当代;‘焚书坑儒’毁灭先秦时期留下的大量文化典籍[同时也是罪在千秋],严刑酷法,耗尽国力民力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不重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安定民心,给当时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站在后人角度和立场一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秦始皇功大于过。

三;用串联的思维研究历史;
研究历史非常忌讳那种仅以一点,一事,一言,一行确定历史某人,某事不是好就是歹的‘一根筋思维’。应该把某人,某事用历史串联起来进行比较,区分和判断。
比如网友攻击汉武帝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是错误的决策,而应该延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国策,这就是典型的孤立看待历史问题,缺乏对历史的综合考量。
思考视角要放置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和各家核心理念的比较。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大战乱时代的独特历史产物,是百家各展所长,激烈角逐政治统治思想的产物,从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代已经相距300-200多年,假若百家争鸣的状态依然继续延续,历史上就不会出现秦始皇统一了,也不会有汉朝的诞生了,汉族也不会出现了。自秦孝公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变法’开始,法家成为秦国的绝对主导
政治思想,随着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率先走上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体制,实现富国强兵,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国家大一统后,社会本应由大乱走向大治,与民修养,爱惜民力,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建立社会秩序,建立人文伦理观念的最好时机,但法家却反其道而行,逆社会需要安定的潮流而动。

法家首开中国历史文字狱,‘焚书坑儒’,毁灭先秦以来大量中华文化典籍,一味以‘性恶论’和‘法,权,术,势’作为治国理念,而严刑酷法,徭役深重给百姓和国家带来巨大灾难,导致农民起义,秦国经历30年就灭亡。
法家岂能赢得当时民心?
岂能在当时社会潮流前站稳统治脚跟?
法家自此成为辅助儒家,区居第二的统治理念,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在考察道家
汉初70多年一直执行‘黄老之学’的观念治理国家,道家清静无为,讲究无为而治,重视休养生息,爱惜民离,恢复生产,增加人口,这是道家治国思想的优点。

但道家的短板也是根深蒂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老子描述的理想国境界。
道家之长在哲学,而不在政治观念,‘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超脱境界是和‘大一统’理念背道而驰的。汉初政治面临重大问题,国家统一和行政管理面对破坏,郡县制面临严峻挑战,国家面临再次分裂的危险。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和武帝时期的淮南国之乱就是明证,刘嚊和刘安就是‘黄老之学’的忠实信徒。再次;墨家
后人看来,最吸引人的是科技,的确如此。但墨家的核心理念却问题多多,兼爱,非攻,选君,选贤。什么意思?兼爱,就是无条件的爱,非攻,就是不打战,反对战争,这和不拘手段的统一主张也是背道而弛的,墨家的‘鬼神观’,假如墨家成为治国理念,中国可能就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了,墨家主张‘天选君’,即天子通过天选举确立,这种主张是直接和皇权对立的。所以墨家是四大家里最早消亡的。

最后研究儒家,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向武帝建言推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纲领,而儒家的核心政治观念‘天人合一’‘仁政’‘仁德‘人本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修身观,教育人的最高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契合了当时社会需要安定和统治者治国的实际需要,由春秋战国经秦,汉初延续几百年大乱的彻底结束,大乱走向大治儒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政治思想的确立给完成文化,疆域,社会,民族等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在大一统理念的指导下汉族诞生了。汉族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从学习历史到研究历史的过程可以看出,历史带来的最大作用;
一;中国历史具有不可割裂的延续性,任何历史事件,政策或人物都不能用孤立,静态的眼光去看待,认为是想当然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而是经过漫长的不断演变,运动,角逐和转化最后才成为必然的结果。
二;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影响一直延续至现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国情’,即使在西方价值观念不断充斥下的今天,任何外来事物,无论是先进或落后,首先都必须面临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考验。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展望未来。

4. 什么是历史,怎么才能了解历史

那么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想要去了解历史,那么就应该要了解过去的事情,特别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可以好好去看看。

5. 如何去追溯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来源和研究过程

答案:可通过文案、RFID、设备互联等方式基于流程卡采集物料、质检、生产过程、包装等信息,实现从备案、生产、过程、交付等环节的全过程追溯追溯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来源和研究过程,

6.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写些什么

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

2、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

3、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

这些内容首先需要使用比较宽泛的语言进行论述,然后利用大环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写作也是这样,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解决问题也就是其应用现实生活那些方面,还有在理论方面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6)如何了解研究的基础背景和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

一、理论方面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实践方面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7. 课题研究中如何交代背景

“背景”一词是对应“前景”而言的,是对人、物、事件等主体起衬托、支撑、渲染效果等作用的要素,是人们理解事物所依存的“土壤”。因此,掌握背景是我们了解一件事情、做出一次决定之前必须要掌握的信息。如果我们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将有可能导致错误。例如,只听到某人说了一句“活着真好”,你不会有太大的认同感,但是当你知道他是经历了几度生死而活下来的这一背景信息之后,你可能会比较同意他的说法。
在课题研究中,背景信息同样重要,它是指与研究课题主体相关的环境、条件、历史等外力因素。背景信息既是课题研究者展开课题研究的基础,也是课题采纳者全面理解课题研究成果的必备信息。课题研究者在开展深入研究前,必须全面掌握课题背景信息,以判断课题是否可行、预计能产生什么成果等,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背景信息为边界,进行相关域内的信息分析以及对策制定等;课题采纳者在评估课题报告时,也应当对背景信息有所掌握,以判断研究成果是否合理、是否适用,在课题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当以背景信息为实施前提,保障项目实施的准确性。背景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
作为衬托元素,背景信息是为主体服务的,因此,它具有突出表达主体功能的基础价值作用。比如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经济、资源、地理位置等背景信息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为该地方的未来发展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2、限制性。
背景是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在给某个研究交代背景的时候,也就给其划定了一个研究的域和边界,这就体现了背景对课题研究的限制性。比如我们要研究某一景区的旅游发展,我们将会从很多方面来交代出景区的背景,如区域经济、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等方面。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这一个域内进行思考与研究。
3、主观性。
交代一个背景是为满足特定的研究课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它会随着课题研究者的不同需要而发展改变,或者说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同一个课题,由于研究角度存在差异,也将会出现不同的背景。例如,对于同一个地方,在研究旅游项目的时候交代的背景信息,与研究农业项目时交代的背景不一样;即便都是研究旅游项目,而从提升景区服务质量角度的研究与从完善景区功能角度的研究其背景介绍也存在差异,因此,背景信息是随着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存在一定差异的。
第一、背景信息应当具有吸引力。背景信息一般是一个研究报告最先呈献给读者的文字,它是否具有吸引力将直接决定读者是否会继续阅读报告。具有吸引力的背景信息应当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浅层次信息,其次是读者较为感兴趣的的信息,最后,背景中应当突显出一种“冲突”,类似于推动读者继续思考的因素,而后面的研究内容将对这个冲突进行解决,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第二、背景信息要简言意赅。背景信息不是说越多越好,繁杂冗长的背景信息不但不能帮助读者理解研究报告,反而会让读者不清楚研究者想表达的主题意图。另外,背景信息太多反而会冲淡研究主题内容的重要程度,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好的背景信息应当是抓住重点、简言意赅的文字内容,让读者能够清晰、轻松、快速的了解主要背景信息,一遍快速理解和吸收报告内容。
第三、背景信息要能正确反映研究意图。

8. 如何快速捕捉到课题的发展历史&研究背景信息 以scie数据库为例

SCI属于SCIE,但SCIE不一定是SCI

SCI是光盘版的,SCIE是扩展版的(网络版),我们在ISI上能够查到的就属于SCIE的,ISI公司每年都要出光盘版,光盘版里的内容只是网络版的一部分,但这不是按影响因子决定的

SCI和SCIE的关系就像是中国的核心和普通期刊的关系一样,但是SCI和SCIE论文都是被SCI收录的,收录号上看不出区别,除非你刻意的去查哪些期刊是SCI,哪些是SCIE。目前国外已基本不区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2000年后检索的也都是SCIE。

阅读全文

与如何了解研究的基础背景和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