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历史上的屡次中兴,按含金量高低该怎么排呢
“中兴”是指一个朝代由衰落再一次走向兴盛。中国古代多个王朝曾经一度衰落,又一度走上兴盛,中国历史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朝代几乎都有过“中兴”。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中兴”,我们只盘点重要的一些“中兴”。
夏朝有少康中兴,商朝有祖乙中兴、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周朝有宣王中兴,汉朝(我们暂且把两汉算成一个汉)有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唐朝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宋朝有乾淳之治,明朝有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清朝有同光中兴。此外还有一些不入流的“中兴”,我们在此就不做盘点,我们按照“中兴”的含金量,从低到高盘点一下。由于夏商周时期的资料有限,我们就只盘点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兴”。
其实把这些“中兴”纵向比较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话,确实不太好比较,也难以看出那个“中兴”更具有含金量。“中兴”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王朝确实已经衰落,一个是王朝确实已经重新崛起。“中兴”应该处于一个朝代的另外一个峰点,这个峰点可以低于最高点,也可以是最高点。
第四、万历中兴。与其说是万历中兴不如说是张居正中兴。所谓的万历中兴其实就是张居正改革。张居正在政治上面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创制“考成法”整顿邮传铨政,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重新修缮长城,与蒙古族进行茶马互市,修复和西藏的关系。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税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对明朝以及后世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张居正针对明朝的各项弊端进行改革,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增加,明朝的国力有了一定恢复,明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迹象。但是随着张居正去世,万历中兴也随之消失。万历年间,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所以有人说明朝表面上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
2. 求中国历朝中兴的名称及皇帝(详细点最好)
中兴,是指经历过盛世——衰败之后,经过一番努力,达到政治经济再次好转的局面。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几次中兴包括:
昭宣中兴:汉昭帝、汉宣帝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宣帝又召集着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二帝还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一些苛法,屡次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一系列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史称“昭宣中兴”或“孝宣中兴”。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唐宪宗——元和中兴
唐宪宗元和年间,政府财政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吐蕃势衰,各地藩镇在长时间的战乱中实力也有所削弱,借助这大好形势,唐政府“以法度裁制藩镇”,陷于强藩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又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复归于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唐武宗——会昌中兴
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唐宣宗——宣宗之治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宋朝:
宋孝宗——乾淳中兴
经历过南宋高宗的军事稳定后,继位的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此间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中兴)”。
明朝:
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崇祯中兴
弘治中兴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现了的短暂而辉煌的“治世”。 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于他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现了君子众多、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为这一朝带来了美誉,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成化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
嘉靖中兴 又称嘉靖之治 、嘉靖革新 、嘉靖新政 ,是指在明嘉靖帝时期出现的改革与中兴局面,《明史》评价他是“中材之主” 。
万历中兴指的是明朝万历帝在位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其中兴之势主要归功于张居正在朝政上的政绩。
崇祯中兴指明末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极力想要创建的一个国事顺利、政局安稳、经济繁荣、百姓和乐的美好社会现象。
清朝:
同治、光绪——同光中兴
经过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中兴”——“同光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形容大清帝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而“同光中兴”,正是清帝国在这样复杂、凶险的环境中进行地有益探索,启迪来者。虽然同治(爱新觉罗·载淳)、光绪(爱新觉罗·载湉)两位皇帝都未见得是什么英主,但把持着朝政的慈禧太后自是老谋深算,而贤王能臣如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等也尽心辅国。从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三十年间,国内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强,“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西方技术、资金和人才得以引进,新式海陆军得以编练,一大批近代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校得以创办,留学生也开始被派遣到海外。这一派中兴气象,在甲午战争的军事惨败中戛然而止。
3. 古代“中兴”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中兴”时代
古代“中兴”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中兴”时代?
古代“中兴”的意思是王朝由衰弱再次走向强盛。历史上“中兴”的时代有很多,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中兴”之主,下面我来一一介绍。
1、少康中兴
说是万历中兴,但实际上只持续九年,自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结束。和其他朝代的中兴不同,万历中兴不是因为皇帝而是因为大臣张居正,所以万历中兴也被称为张居正改革。在这段时间,明朝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空前繁华。然而这种繁华只是暂时的,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他的政敌将张居正的黑料全部抖落给万历皇帝,并且唆使万历废除张居正所有的改革,万历中心到此为止。明朝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万历中兴结束之后,明朝衰微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4. 古代历史上的屡次中兴,按含金量高低该怎么排
古代历史上出现的多次中兴,含金量最高的应该是光武中兴,相当于建立了新王朝,而含金量比较低的是元和中兴,其成果随着皇帝驾崩而迅速消散。
5. 历史上多次出现中兴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兴时代是哪个
盛极必衰是历史发展的铁律。纵观历史,许多强盛的王朝在发展到顶峰后,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有的,从此一蹶不振,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有的,则迎来一位力挽狂澜的君主,从而实现“中兴”。
那么,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了“中兴”时代,按照这些时代的影响力,该怎么排名呢?
“中兴”有由低谷中崛起、由困境中解脱、由衰弱中强盛的意思。《诗经大雅烝民序》中说道: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这里的“周室中兴”指的便是周朝时着名的“宣王中兴”。周宣王任用召穆公、周定公等一大批贤臣,将国家从周厉王时代的混乱局面中拯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