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十六计分别出自哪里,主人公分别是谁
第1计 瞒天过海,朝代:隋代、主人公:陈后主,隋朝大将贺若弼。
第2计 围魏救赵,朝代:战国、主人公:孙膑,庞涓。
第3计借刀杀人,朝代:三国、主人公:孙权,曹操,司马懿。
第4计 以逸待劳,朝代:战国、主人公:王翦,项燕。
第5计 趁火打劫,朝代:春秋、主人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第6计 声东击西,朝代,东汉、主人公:班超。
第7计 无中生有,朝代,唐主、人公:张巡,令狐朝。
第8计 暗度陈仓,朝代,西汉、主人公:韩信,刘邦,章邯。
第9计 隔岸观火,朝代,三国、主人公:曹操,郭嘉,公孙康,袁氏兄弟。
第10计 笑里藏刀,朝代,三国、主人公:吕蒙,陆逊,关羽。
第11计李代桃僵,朝代,春秋、主人公:程婴,公孙许臼,赵氏孤儿。
第12计顺手牵羊,朝代,唐代、主人公:李诉,吴元济。
第13计打草惊蛇,朝代,春秋、主人公:秦穆公,蹇叔,孟明视。
第14计借尸还魂,朝代,三国、主人公:刘备,刘璋。
第15计调虎离山,朝代,东汉、主人公:虞诩,羌人。
第16计欲擒故纵,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孟获。
第17计抛砖引玉,朝代,春秋、主人公:莫傲,屈居瑕。
第18计擒贼擒王,朝代,唐代、主人公:张巡,尹子奇。
第19计釜底抽薪,朝代,三国、主人公:曹操,淳于琼。
第20计浑水摸鱼,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周瑜,曹仁,赵云。
第21计金蝉脱壳,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22计关门捉贼,朝代,战国、主人公:赵括,白起。
第23计远交近攻,朝代,秦朝、主人公:秦昭王,范睢。
第24计假途伐虢,朝代,春秋、主人公:荀息,晋献公,虞公。
第25计偷梁换柱,朝代,秦朝、主人公:李斯,胡亥,赵高。
第26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主人公:司马禳苴,庄贾。
第27计假痴不颠,朝代,三国、主人公:司马懿,曹爽。
第28计上楼抽梯,朝代,三国、主人公:刘琦,诸葛亮。
第29计树上开花,朝代,战国、主人公:乐毅,骑劫。
第30计反客为主,朝代,三国、主人公:袁绍,韩馥。
第31计美人计,朝代,三国、主人公:貂蝉,吕布,董卓。
第32计空城计,朝代,三国、主人公:诸葛亮,司马懿。
第33计反间计,朝代,三国、主人公:蒋干,周瑜,曹操,蔡瑁,张允。
第34计苦肉计,朝代,三国、主人公:周瑜,黄盖。
第35计连环计,朝代,三国、主人公:周瑜,庞统,黄盖,蒋干。
第36计走为上计,朝代,春秋、主人公:楚将子玉,晋文公。
(1)历史人物程婴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三十六计释义:
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
围魏救赵
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
趁火打劫
当敌方身处困难,危险的境地时,就应该利用这一绝好的时机获取自己一方的利益,就要乘机出兵打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声东击西
当敌方神志混乱而且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军应该抓住地方失去控制的有利时机而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等战争谋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取向,然后乘机消灭敌人。
无中生有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按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家乡,继而用大的家乡,最有突然变为真相。
暗度陈仓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静下心来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军悄悄地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货得胜利,这就是易卦原理的演用。
隔岸观火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
笑里藏刀
在做事的时候要从表面上让人十分地相信你,而不至于产生疑心,你从而能够在暗地里算计他:凡事要准备好再决定行动,而千万不要让对方猜测到你的真实想法。要装做表面柔顺,一切顺从对方的心愿,而内心要刚强,做到实质强硬。
李代桃僵
如果被形式所迫,当战剧发展到必然会有损失时,则应牺牲局部的利益,而去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顺手牵羊
当用兵作战的时候,我军应该密切注意敌方的情况,从中洞察敌方所存在的漏洞,疏忽,即使是再小的胜利,我们也应该主动去争取。因为敌人的疏忽,漏洞,就是我方小的胜利。
打草惊蛇
如果有疑点应该侦察确实,待事情明了之后再作行动:反复侦察而后采取计策,乃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借尸还魂
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有用的东西,其实不能为我们所用:很多表面上不能用的东西,常常有时可以利用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借用那些不能用的东西而使用它,其实我并不是像求助于人的愚昧,而是愚昧之人求助我。
调虎离山
当天时到了对敌方不利的时候,我军再去围困它,用表面上的假象而去诱惑它,使它丧失它的绝对优势,结果使敌人一方由主动变为被动。
欲擒故纵
在作战之时,如果把敌人逼急了,他就会拼死反扑,假如让他跑掉,则可削弱他的气势。敌人逃跑时只须跟随而不要紧紧地追赶,而后让逃跑的敌人消耗体力,消耗斗志,等到他们跑散后,再捉拿他们,这样就不需要撕杀而兵刃相见。所以必须有耐心,有诚心,那么我军就会大吉大利。
抛砖引玉
用某种相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然后再攻击对方。
擒贼擒王
摧毁敌人最坚固的地方,夺取地方的首领,这样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如同龙出海水而战于空旷的大地田野,也会面临绝境。
釜底抽薪
如果不能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交锋,就应该主动攻击敌方强大力量的根基和借以生存的力量。消灭了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对面,那么事物本身的正面也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了。
混水摸鱼
我方应该乘敌反哪个内部混乱,利用有利时机借机行事,从而在敌方六神无主的情形下取得胜利。
金蝉脱壳
我军要始终保持现存的兵力战斗状况,而且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外形上不断修整完备:这样一来,我军盟友就不会产生疑惑,敌一方就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则乘敌人没有怀疑之际脱离所处的陷阱,这样做就是一种顺人理应人情的事。
关门捉贼
对付小股或数量较少的敌人,应该把它包围,然后歼灭它,而不利于穷追猛赶。
远交近攻
受到地势或形势的限制,发展受到阻碍,攻取较近的敌人就有利,攻击较远的敌人就有害。火焰是往上走的,流水是往底处流淌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如此。
假道伐虢
若处于俩个势力雄厚国家的小国,敌人一方用武力威胁它,我方要出兵援助,借机扩展力量。我军若只有空话,而无行动,是不会取得其信任的。
偷梁换柱
经常变换敌方的阵势,抽调它的主力部队,等待它的实力减弱时,我军乘机就可以击破它。这就像拖住了战车的轮子,那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指桑骂槐
如果势力强大的一方要想控制弱小一方,就应该用警告方式去诱导它。恰当的强硬手段在这其中会得到很好的实施,这种行动方式会有危险,但会使敌方如自己愿望顺从
假痴不癫
宁伪装作自己十分糊涂,不知道有这事而不有所为,也不应该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而是要三思而后行,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这如同云势压住冬雷且不露一点机巧,来春而待机爆发一样
上屋抽梯
假装给敌方一些小的好处,以诱使它深入我方,进入我方预先设好的机关,乘机派兵切断敌方的后援和前应,是敌人陷入死地。这就好象贪吃有毒的东西那样,虽然能吃到东西,但贪求本不应得到一定要招致祸害。
树上开花
借助某种局面或外来的力量来装备自己的形势,虽然自己力量弱小但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这如同鸿雁一样,依靠它的羽毛从而使自己装饰成显赫的仪表。
反客为主
抓住有利时机插足进去,掌握它的要害部位,逐渐加以控制。
美人计
对付兵力强大的敌人,应该主动攻击他们的主将;对有智慧的将帅,就应该破坏他们的情绪.敌人的将帅软弱无能而且士兵士气低沉时,敌方的实力就会自己被削弱。利用这种作战方式可以达到保卫自己的战咯目的。
空城计
如果自己的实力比较虚弱,那就置于一边,使自己的敌人在疑惑中感到更加的疑惑;在刚与柔相交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功效。在自己设计的疑阵之中再布疑阵,也顺势利用敌人做内应,以取得胜利我方则不受损失。
苦肉计
一个人一般不会自我伤害,如果他受到了伤害,那肯定会让人相信而不产生质疑;我军则以假乱真,以真作假,就可以按照原来的计划而实施行动。用这种方法去欺骗敌人,就是顺从着敌人的心理顺势活动而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连环计
如果敌人兵精将能,就不要与对方正面交战,应该运用计谋使对方产生错误,借此机会以削弱敌人的势力。这样主帅在指挥时一切顺利,运用计谋而克敌制胜。
走为上计
全军撤退,避开强敌。寻机待变,虽为退却,可并没有违背行军用兵的道理。
2. 请问赵氏孤儿是怎么回事发生在什么朝代
一、
《赵氏孤儿》是元朝着名剧作家纪君祥的作品。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一场残酷的宦海之争。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害死忠臣赵盾,赵家三百多口除赵氏孤儿被程婴设计救出外,全部被杀。为保全赵氏孤儿,程婴自己的亲生骨肉被残害,而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收为养子,和程婴一起生活在贾府。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艺,得知自己的凄苦身世后,擒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恨,为国家铲除一大祸害。
二、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剧本中说的故事见于《左传》,《史记》但二者所涉及的人物出入较大。《赵氏孤儿》所敷演的剧情,主要取材于《史记》。大致剧情是: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3. 赵氏孤儿是哪个年代发生的事
赵氏孤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
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3)历史人物程婴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同名电影《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上海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海清、鲍国安、张丰毅、赵文卓、王瀚、赵文浩等人主演的古装电影。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
该片主要讲述民间医生程婴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免遭毒手。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屠岸贾的门客,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该影片于2010年12月4日公映 。
《赵氏孤儿》的核心主旨是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个严重有悖传统中国宗法伦理规范,弃亲生子不顾,将他人孩子抚育成人的平民悲情英雄角色。就该一核心题旨的意图表达来说,观众确实能对程婴的平民英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同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氏孤儿
4. 程婴是哪个朝代的人
春秋时期时期的人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5. 历史上有程婴吗他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
有,程婴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详情可以参考《史记》对程婴的记载。很多历史人物都是经过古代和现代的一些文人的艺术加工以后,成为一个特征更加突出,更具有典型性的艺术人物,所以人们会越来越多的怀疑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史书的记载。关于赵氏孤儿的事情,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的。
03、赵氏孤儿复立以后,程婴自刎了
足足过了十五年,因为韩厥的劝说,晋景公也觉得自己需要积点德,于是就把复立了赵家。这时候赵氏孤儿赵武算是成功复立了。程婴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好结果。然后他选择了自刎,即使赵武哭着劝说了很久也没能改变程婴的主意。他始终记得那年的公孙杵臼,他难以安心。
6. 程缨救孤是什么朝代
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怀着孩子,躲在宫中藏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雪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伴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7. 古代姓 程 的名人有哪些
一、程婴
程婴,春秋时晋国义士。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
二、程本
程本,春秋晋(今邢台市内丘县)人。字子华,自号“程子”。大司马程柏林之后。学识渊博,熟读《坟》《典》《丘》《索》以及故府传记之书,善于持论,聚徒着书,名闻诸侯。
三、程邈
程邈,字符岑,秦朝书法家,内史,秦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刻大观帖中还收录有程邈书作《秦御史程邈书》。
四、程不识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五、程咬金
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 《赵氏孤儿》是哪个朝代发生的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发生在晋国晋灵公时代的事情。
当时晋国是北方大国,都城在山西故绛。河西十城皆属晋国范围。赵氏则是晋国六大公卿之一(晋国在国君姬重耳即位时,追随他流亡的那些大臣,就组成了一个世袭的六大家族贵族统治集团,范家、中行家、荀家、韩家、赵家、魏家。共同掌握权力),史记·赵世家所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地在陕西韩城市。赵朔的门客程婴是韩城程庄人。因司马迁是韩城人所以该内容十分详尽。
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战国三家分晋后赵国祖先。
赵下宫之难赵氏惨遭屠岸贾杀戮的事件中,为了保全赵氏一脉,赵朔的朋友、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合谋阉了一出双簧戏:一人献身,一人献子。在险象环生的悲壮氛围中,终于瞒过了权奸,保全了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死后,程婴将其安葬在自家坟地。后赵武长大复仇,重振赵氏。程婴认为自己的朋友之义已尽,遂自杀下报公孙杵臼。司马迁在《赵世家》中写道:“赵武服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史记·赵世家》P1785)后赵武死后,留言后人,一定要将自己埋葬在义父身边,所以至今,韩城程庄原上(堡安原)有三义坟岿然屹立。三个墓碑分别为:
“晋公孙义士杵臼墓”
“晋程义士婴墓”
“晋卿赵文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