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中国的“白帝”是哪一位皇帝
白帝城里的白帝是指谁呢?
白帝就是公孙述。
历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时所建。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这个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时曾为当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摄五县,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因为有能力,所以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诛后,天下一时群雄蜂起,其中一个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聚兵数万,在当时颇有影响。因为汉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孙述心里自然也转起念头,所以想和宗成搞个联合,便积极遣使与之沟通。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后,毕竟绿林习气重,掳掠烧杀,令公孙述彻底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反倒联合当地豪杰,聚集精兵数千,击杀宗成,收其残部。自此,他便倚着蜀地的山川地势之险,本着“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的思想,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公孙述本身就是一个很相信所谓灵异感应的人,同时也很善于利用这种事情来为自己造势。据说他曾经和手下人聊天,慨叹说当皇帝在老天那里是有定数的,自己哪里有能力当此重任。善于逢迎的手下马上回应说天下本是能者当之,何况天命无常,百姓是否拥戴才是当不当得上皇帝的决定性因素。听了这话公孙述想必很是快乐,于是晚上做梦,梦见有人在他耳边念道:“公孙十二为期”(里面的公孙二字是拆成部首的,想必是为了增加一点神秘感)。他醒过来对自己的老婆说起此梦,认为自己最后虽然能贵为皇帝,可惜国祚太短,只有十二年,所以有些迟疑是不是值得为这十二年拼命。他的老婆于是为他鼓劲,说“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再加上没多久他的府殿居然飞出一条龙来,夜里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孙帝”(真是夸张得不得了),于是公孙述便横下心来闹革命,不再踌躇不定了。
h http://www.artx.cn/
史书上所载的公孙述,是个很铁腕的人,下决定杀人从不犹豫,这样的一个人,很难想象他会在做这种性命攸关的重大决定的时候,单靠老婆一句话就拍板通过了。我想,这些不过是个托词,是他自己在做秀而已,他想要称帝的决定,本就是他心中的野心诱使,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便为自己化一个国祚天降的妆,好在两汉间的夹缝里有个看似合理的身份上台而已。所以,关于白帝城的来历传说,也因为这样的一个人而充满了人为的神秘色彩。
http://www.artx.cn/
据传说,当年公孙述兵临赤甲(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矫夭如龙,腾空而起,不禁大喜。因为公孙述尚白,自然以为这是个最好的吉兆,是自己将成为真龙天子的象征,便决定称帝于此。于是,就在公元25年,他筑起了白帝城,自号白帝,并在此屯兵垦田,过起了皇帝日子。
这个传说正史不载,但又和正史一样有龙(公孙述国号龙兴),一样夸张神奇得不得了。实际上,公孙述当然是看中了瞿塘天险,在兵家眼中实为扼喉要冲,才会在这里筑城、驻兵、屯田,和有没有龙根本就什么关系。蜕去了神秘色彩的历史真实也不过就是人心中的一点点诡诈而已,重点在于,这个诡诈碰巧得成了现实。 ... ...
‘贰’ 白帝城里的“白帝”是谁,为何没人祭拜他
大概是因为不重要吧!
对于白帝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绝对不是白帝这个人。而是刘备对诸葛亮托孤,也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典故,白帝城托孤。反正因为过去了很多年,有一些史实资料的丢失或者是一些材料的不完全。
说一句实话,再没有看到这个题目之前我压根就没有想过去深究白帝是谁。毕竟,历史上值得学习和了解的皇帝太多了,他们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去了解,所以不太重要的事情就忘了吧。
‘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是指哪里
“白帝”是指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
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文人墨客都游览过白帝城,且留下不少诗歌美篇,比较着名的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前苦寒行二首》等。
(3)白帝的历史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全诗及译文:
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解释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肆’ 何为白帝何为赤帝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白帝 古代神话 中国五帝之一,白帝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东夷人的首领,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 白帝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 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位于长江(青藏)北岸,距奉节城东8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 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自个儿想当皇帝了。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龙,直冲九宵。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孙述与刘秀争天下,被刘秀所灭,白帝城亦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在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为刘备像所代替。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但“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艺品就有1000余件。其中有着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其形如柳叶,工艺精湛,游人观赏之际,深深在心底赞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艺。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白帝城风景如画,古迹甚多。早已成为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风光的必游之地。今天的白帝城系明清时候的建筑,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建筑,还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涂金塑像及风箱峡悬棺展览。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将抬高。白帝城将四面环水,成为人间仙境,景色将更加美丽迷人,游船可直达城中。 赤帝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 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 ------------------------------------------------------------ 另外,马王堆汉墓出土孙子竹简说在"反山之原"(阪山的原野)抵抗黄帝的赤帝,指中国古代的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烈山氏,神农氏,一说是炎帝的子孙。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传说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不衰。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大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同时,改善饮食结构,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终于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
‘伍’ 白帝在历史上是指
公孙述。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嚣,是汉族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神话传说)
王莽篡位时,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历史上)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国号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年号龙兴。建武十一年(35年),汉廷乃派兵征讨,被公孙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共在位十二年。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由于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称,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逐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
‘陆’ 军事:白帝在历史上是指什么
白帝在历史上是指少昊。
白帝少昊,汉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北)。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
少昊,又作皞、颢。又称皞、颢。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相传为已姓,名挚(或作质),系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北),能继太昊之德,故称少昊或小昊。都于曲阜(今属山东),设官分职,皆以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死后葬于曲阜之云阳。《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
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柒’ 白帝在历史上指什么
白帝就是公孙述。
历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时所建。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这个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时曾为当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摄五县,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因为有能力,所以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诛后,天下一时群雄蜂起,其中一个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聚兵数万,在当时颇有影响。因为汉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孙述心里自然也转起念头,所以想和宗成搞个联合,便积极遣使与之沟通。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后,毕竟绿林习气重,掳掠烧杀,令公孙述彻底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反倒联合当地豪杰,聚集精兵数千,击杀宗成,收其残部。自此,他便倚着蜀地的山川地势之险,本着“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的思想,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
公孙述本身就是一个很相信所谓灵异感应的人,同时也很善于利用这种事情来为自己造势。据说他曾经和手下人聊天,慨叹说当皇帝在老天那里是有定数的,自己哪里有能力当此重任。善于逢迎的手下马上回应说天下本是能者当之,何况天命无常,百姓是否拥戴才是当不当得上皇帝的决定性因素。听了这话公孙述想必很是快乐,于是晚上做梦,梦见有人在他耳边念道:“公孙十二为期”(里面的公孙二字是拆成部首的,想必是为了增加一点神秘感)。他醒过来对自己的老婆说起此梦,认为自己最后虽然能贵为皇帝,可惜国祚太短,只有十二年,所以有些迟疑是不是值得为这十二年拼命。他的老婆于是为他鼓劲,说“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再加上没多久他的府殿居然飞出一条龙来,夜里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孙帝”(真是夸张得不得了),于是公孙述便横下心来闹革命,不再踌躇不定了。
史书上所载的公孙述,是个很铁腕的人,下决定杀人从不犹豫,这样的一个人,很难想象他会在做这种性命攸关的重大决定的时候,单靠老婆一句话就拍板通过了。我想,这些不过是个托词,是他自己在做秀而已,他想要称帝的决定,本就是他心中的野心诱使,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便为自己化一个国祚天降的妆,好在两汉间的夹缝里有个看似合理的身份上台而已。所以,关于白帝城的来历传说,也因为这样的一个人而充满了人为的神秘色彩。
据传说,当年公孙述兵临赤甲(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矫夭如龙,腾空而起,不禁大喜。因为公孙述尚白,自然以为这是个最好的吉兆,是自己将成为真龙天子的象征,便决定称帝于此。于是,就在公元25年,他筑起了白帝城,自号白帝,并在此屯兵垦田,过起了皇帝日子。
这个传说正史不载,但又和正史一样有龙(公孙述国号龙兴),一样夸张神奇得不得了。实际上,公孙述当然是看中了瞿塘天险,在兵家眼中实为扼喉要冲,才会在这里筑城、驻兵、屯田,和有没有龙根本就什么关系。蜕去了神秘色彩的历史真实也不过就是人心中的一点点诡诈而已,重点在于,这个诡诈碰巧得成了现实
‘捌’ だ私の物语,白帝在历史上是指,严衍杰是谁
1、白帝是中国五帝之一,他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2.司时之神。五行说:古人以百物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属木,其味为酸,其色为青,司春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属金,其味为辛,其色为白,司时之神就叫白帝。在《红楼梦》的一词《芙蓉女儿诔》中有“金天属节,白帝司时”等语。
‘玖’ 白帝在历史上是指谁 历史上真的有白帝吗
公孙述,王莽末年割剧四川,自称白帝,建白帝城,后被光武帝刘秀平定。
‘拾’ 黄帝 赤帝 青帝 白帝 黑帝,分别指谁
黄帝指的是轩辕氏,赤帝(一般称作炎帝)指的是神农氏,青帝指的是太昊伏羲氏,白帝指的是少昊,黑帝指的是颛顼。
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六辂祭祀: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
其中,昊天上帝为自然上帝,即苍天;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五方上帝分别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黄,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颛顼水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五方上帝又称五行帝,又皆为人帝,故又称五行人帝。
(10)白帝的历史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1、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2、赤帝
赤帝,一般称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牦,牦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3、青帝
青帝,先秦祭祀的神。汉代以后,又有将灵威仰、太昊、太皞、大皥、伏羲等神合并青帝一说。
居东方,摄青龙。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帝(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
4、白帝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嚣,是中国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
5、黑帝
黑帝是中国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指掌管北方之神。晚至唐朝的解释认为他的名字叫“颛顼”。《史记·天官书》:“黑帝 行德, 天关 为之动"。黑帝,姬姓,名乾荒。号高阳氏、尊号黑帝、帝颛顼,为轩辕黄帝之孙(一说为曾孙)、昌意之子(一说为昌意之孙,韩流之子)。
颛顼幼年时投奔伯父少昊,为其出谋划策,治理九黎地区,15岁时被封于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