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州历史概况
【历史背景】
延陵,作为常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名称,具有永久的纪念意义。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其弟季札于延陵,从此常州就有了第一个地名。以延陵命名,是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蕴的。
【发展】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
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
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文化特色】
常州,别称“龙城”。自西晋起,常州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民间工艺:
根雕、金坛刻纸、木梳、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风土民俗:
女回娘家"歇六月"
立夏时节尝三鲜
二月十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
冬至大如年
"岁朝春"与"踏双忙"
"送灶"与"接灶"
"三尸神"与掸檐尘
"马和尚过江"与"惊蛰闻雷米似泥"
B. 常州的历史是什么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
常州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6000余年,有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叠压地层。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奚蒋塘、刘家村一带的潘家塘聚落遗址于1976年发现,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浅层属于崧泽文化时期。戚墅堰区丁堰乡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园遗址于1986年发现,距今5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后期。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良渚文化时期。
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建立句吴,常州作为吴国领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常州武进区的淹城遗址,是中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区,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汉朝《越绝书》:“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两字相通。奄国为商殷属国,今山东曲阜县东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国所在地。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奄人随同纣子武康和蒲姑人、东夷人一起反抗周朝。三年,周杀武庚、定奄、灭蒲姑。奄和蒲姑的遗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间,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称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时。此外,武进区境内还有春秋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和胥城遗址等。
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毗陵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并统诸县,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毗陵驿就设于此。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为望、升路、称府、立市,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
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常州属两浙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晋陵县、武进县,领晋陵、武进二县和宜兴、无锡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C. 常州历史简介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长春、尝州、武进等。
“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3)常州历史有多久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东望东海,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扼江南地理要冲,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
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2、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3、气候条件
常州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6℃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
D. 常州市的历史
常州历史文化,是常州社会经济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它的积淀极为厚实丰硕;它的建树令人注目,某些方面还在全国独领风骚;其灿若星辰的文化精英,曾引来龚士珍“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赞叹。回顾和研究这种历史文化现象,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对家乡的认知度,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地方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今天着重讲两个问题。
E. 常州发展史
4500万年前,人类祖先脊椎动物“中华曙猿”生活于溧阳上黄一带,比北非的“人类祖先”早800——1000万年。
6000余年前,原始居民聚居于戚墅堰圩墩村一带。
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馀祭封季札于延陵,此为常州文字记载第一名称。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称毗陵。
三国时吴大帝嘉禾三后(公元234年)实行屯田,辖毗陵、武进(今丹徒)、云阳(今丹阳)3县农事。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废屯田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辖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无锡7县。自此至清代,常州均为郡、州、路、府所在地。
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因避东海王世子毗名讳,改称晋陵郡。
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侨置兰陵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晋陵郡,置常州,辖晋陵、无锡、义兴、江阴4县。
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升常州为望,列全国十望之一,辖5县同上(含武进县)。
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建吴国,常州属吴,史称“三吴重镇”。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置常州路,辖晋陵、武进2县和宜兴、无锡2州。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改常州路为长春府,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4县。
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改长春府为常州府,辖县增靖江,计5县。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县,史称“八邑名都”。
1912年辛亥革命后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后,城乡分别设常州市和武进县,隶属于苏南行政区常州专区。
1953年,常州市升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迁来常州,改称常州专区,辖常州、镇江2市和武进、金坛、溧阳、丹阳、扬中、句容、宜兴、溧水、高淳9县,隶属江苏省。
1983年1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3月起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
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常州市建特大城市,撤县级武进市,设武进区,郊区更名为新北区;常州市辖金坛、溧阳二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区。
F. 常州的历史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1961年3月,武进县由镇江专区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6月,常州市又改名为省辖市,10月武进县复归镇江专区领导。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除辖5区外,增管武进、金坛、溧阳3县。1996年,常州市辖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区、郊区、武进区、金坛市、溧阳市。
G. 常州历史
历史沿革延陵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武进郑陆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
晋陵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常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称府,为郡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武进
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乡分别建立常州市和武进县。1953年,常州市为省辖市。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区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辖的常州、镇江2市划归常州专区领导。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区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1962年,常州市复改为省辖市。1983年3月,原镇江地区被撤销,其所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入常州市管辖。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立武进市、金坛市、溧阳市,仍由常州市管辖。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
武进市
武进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武进已形成原始村落。春秋战国时期武进称延陵邑,为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毗坛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县,分丹徒、曲阿以东地区置武进县,永嘉五年(311年)改称晋陵郡、县。此后,晋陵、武进两县时分时合,数易其名。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进、阳湖两县,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合并为武进县。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区解放,武进县城析出建立常州市,武进与常州同城。1953年至1956年属镇江专区管辖。1956年划入苏州专区,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武进县复划回常州专区领导。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署领导。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武进属常州市管辖。1993年7月18日武进县政府驻地由常州市区迁至湖塘镇。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武进撤县设市。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成为规划建设中常州特大城市的南翼。
武进市北部乡镇自1992年11月开始划入常州市高新区,直至2002年4月武进市正式拆分成常州市武进区和常州市新北区。
求采纳
H. 常州有多少年历史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专家在淹城出土的独木舟测定为2900年,故淹城应也有2900年历史),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I. 江苏省常州市历史。详细介绍。
请参看网络常州词条
http://ke..com/view/5198.html?wtp=tt
延陵
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武进郑陆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
晋陵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常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称府,为郡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武进市
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乡分别建立常州市和武进县。1953年,常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市管辖武进、金坛、溧阳3县。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成立溧阳市、金坛市、武进市,仍由常州市管辖。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
建置
延陵邑: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
毗陵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毗陵郡:东汉建武元年。
晋陵县: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
常州:隋开皇九年(589年)。
常州望(全国十望之一):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 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
常州市:1949年。
常州市(地级):1983年3月1日。
J. 常州历史文化的四个重要阶段,依次是: ; ; ; 。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整个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作8个阶段: 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为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