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活埋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活埋

发布时间:2022-06-24 08:22:26

Ⅰ 听见活埋就脊椎发凉,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活埋事件

战争结束之后,胜利者带着光荣与富贵回来,不过,对于那些战争中的俘虏而言,战争结束也就意味着痛苦的开始。历史上发生过四次活埋事件,第一次活埋,长平之战活埋40万战俘,上党郡原本是属于韩国领土的,可是秦国东进,韩国国君没办法只能把此地赠送给了赵国,赵军投降秦国之后,然后预先埋伏在山顶的秦军活埋了这四十万降卒。

第四次是薛仁贵活埋铁勒军13万,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攻打大唐,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三矢神箭使铁勒十余万官兵在战场上集体跪拜投降,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将这13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惨不忍睹的四大活埋。

Ⅱ 春秋战国的什么战役有数十万官兵被活埋

秦赵 “长平之战” 。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的旧址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境内。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赵军参战人数就有45万人,双方大军加起来近百万人。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因此秦统一中国的战争只剩下时间问题。但从国家战略到具体战术,军事家直到现在都在探讨它的得失。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

Ⅲ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

人活到60岁被活埋具体到哪个朝代是无据正可查,因为中国文化历史几千载,注重礼、孝,即便哪个朝代有这60岁活埋先例也不敢记载,这可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每个人从出生,由长辈养育而大,在至老后均无法免于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则,不可怠慢养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礼,岂敢有记载。

这里面要说传得最神的,当属鄂西北,鄂西北是鄂与豫陕渝的毗邻地区,斜倚于大巴山的余脉,该山脉上遍地都是寄死窑,由于地形偏深山老林,这个习俗从古至今都流传着,据说明朝时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这些老人一经背负上去,就永久沉眠于此,也幸得这些风俗没有被传承到当今,当今人人温饱,即便老了还有养老院,可谓幸福满满。

Ⅳ 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为何四十万活人会被活埋

这个战争说的就是长平之战。这场战争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当时秦国获得战争的胜利把赵国的40万人全部杀死。其实这场战争虽然赵国死的人数比较多,但是秦国的损失也不少,秦国当时也死了有20万人之多。由此就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残酷性。

其实白起当时根本就不想要放过赵国的任何一个人,他之所以对秦国的人这样说只不过是想让秦国的人支持他这样的做法而已。40万人当时也是非常多的,即使白起想要全部杀死的话也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所以当时白起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不把这些赵国的人全部杀死,而是选择把这些活人进行活埋。这样子可以节省一部分力气,同样也可以让这些人死亡。


Ⅳ 薛仁贵一怒活埋13万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由于小说、评书、和电视剧的广泛传播,大唐传奇将军薛仁贵及其儿子薛丁山、孙子薛刚的形象,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史书中真实的薛仁贵真的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子吗?

铁勒(中国北方古代民族)

铁勒是中国北方古代部落民族名。中国古代北方、西北方民族。又称狄历、丁零、敕勒、高车。铁勒众多部落中,回纥和薛延陀都建立过统一漠北地区的汗国。

而据史书记载,突厥是铁勒化的塞种人部落。回鹘汗国兴起以后,“铁勒”之见于官方史书逐渐减少,后来常用回鹘或者突厥来指代铁勒。后契丹人统有大漠南北,铁勒这个称呼逐渐消失。

Ⅵ 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60岁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过60岁老人活埋的说法。

典故:

1、秦朝

有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是,秦始皇下了一个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弃老者没有劳动能力,白白浪费国家粮食。

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担心老者当中有经历过战国洗礼的贤能之人,怕他们因为暴秦而谋反。于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阳城出现一只怪物,像老鼠又有点像猫,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时期

宋辽檀渊之盟后,战争停止了,北宋王朝却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面积国土。十年生聚,加上不愿做辽奴的人大量回迁到中原地带,到宋真宗时代,中原地区人满为患,社会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六十岁的老人既不能戍边,也不能劳动,只有吃饭的份,还得儿女照顾着。

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负担。突然有一个皇命传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岁一律活埋。有仁义者,忍悲含泪,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了棺木和食品,送他们去了九泉;有不孝者,干脆就那样活埋了自己六十岁的双亲。但是正史上也没有记载。

3、上古时期

由于土地贫瘠,社会资源匮乏,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失去劳动力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一律要被处死、活埋,或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任其冻死饿死,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还仓”。

4、元朝

元朝统一中原后实施残酷的高压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为几等,而且还对老年人采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达到羞辱汉人和减少人口的目的。

(6)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活埋扩展阅读: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种叫瓦罐坟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中国学者说,韩国、中国、印度、日本、印尼等国家均有同类故事传世。由这样的故事推断,遗弃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个民族普遍现象。

一位欧洲学者曾经详细介绍了古代社会处死失去健康的国王、巫师、祭司的习俗,有的民族的巫师年迈以后甚至挖个坑让后代将自己活埋。

Ⅶ 中国古代被烧死和活埋的名人有哪些

介子推
《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就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又命人葬之于绵山,秦二世时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被活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