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淮安楚州在历史上是哪里

淮安楚州在历史上是哪里

发布时间:2022-06-24 14:47:32

⑴ 淮安历史上都叫什么名字

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还曾叫过山阳

⑵ 楚州在江苏的哪个市

楚州在江苏的淮安市。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提首推城市,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最高231米,为全市最高点;淮安区博里地面最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



(2)淮安楚州在历史上是哪里扩展阅读:

横贯淮安市境内的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气候特征,一般说来,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

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全市分布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136小时—2411小时之间,日照时数分布也是北多南少。

⑶ 楚州在哪里具体位置靠近哪座城市

【楚州】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楚州区原名为淮安市(周恩,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现在的淮安市以前为淮阴市,后来淮阴为了争发展争总理故乡的名号把老淮安也就是现在的楚州的大名给抢去了。

【历史名称】淮阴县、楚州、淮安府、山阳县(均是治所在地)、广陵郡射阳县、淮城市(抗战时期)、两淮市淮城区(抗战时期)、淮宝县、淮安县(1988年撤县设市)、淮安市(县级,2001年2月撤市设区)

【区号】0517

【邮编】223200

【方言】江淮方言(淮东方言区扬淮片)

【地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位于江苏中部,江淮平原东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东南部,处于淮、扬、盐三市交界地带。本区介于东经118°59′—119°37′、北纬33°6′—33°45′之间,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邻盐城市阜宁、建湖两县,南接扬州市宝应县,西南与淮安市金湖县隔湖相望,西偏北接淮安市清河、清浦两区以及淮安经济开发区,偏西连淮安市洪泽县,北与淮安市涟水县隔废黄河隔河相望。全区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43公里,总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
全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着,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4.1℃,年均无霜期220天,全年太阳辐射量115.45千卡/平方厘米。

⑷ 元朝时期的楚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江苏省淮安市一带。

隋唐五代时期,今淮安,淮北属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淮南属楚州(治今淮安区淮城)。楚州、泗州,成为运河沿线两座全国性名城,楚州更曾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宋代,淮安属淮南路,分属楚州、泗州,淮南路,后又分为淮南东、西路。

元代,先后置淮东安抚司、淮东总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区淮城镇),辖境包括今苏北地区大部和皖北一部。

⑸ 唐朝时期的淮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此问题是不是问现在的淮安在唐朝是何地?
今天的淮安地区在唐朝时期并不是称为“淮安”,而以淮河为界,淮南地区属“楚州”管辖,楚州的治所为山阳县(今楚州区),辖境包括今天的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洪泽县、盱眙县淮东地区和金湖县西部地区,另外,今天的盐城北部地区也属楚州辖境。淮北地区则属“泗州”管辖,治所为宿预县(今宿迁宿豫区),后迁至临淮县(今盱眙县),辖境包括今天的淮阴区、涟水县和盱眙县淮西地区,另外,今天的宿迁地区、徐州东部地区及安徽五河、泗县等地也属泗州辖境。
也就是说,今天的淮安在唐朝时期并不属于同一个二级区划,而是以淮河为界,分属楚州、泗州两地。直到元朝,淮安地区的淮河南岸地区和北岸地区才同属“淮安路”,之后的明、清两朝又同属“淮安府”,淮安大家庭由此形成并延续。

⑹ 楚州的历史


淮安跨徐、扬之境,居南北之冲,近长江而濒黄海,古淮水、泗水在此交汇,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交错,被誉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土地”, 其似乎天生就是为运河而生。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迹可寻的第一条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的邗沟,其入淮处就选在了楚州末口(今淮安城区)。但是,淮安以“漕运”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 淮安境内曾设置淮阴侯、射阳侯、东阳侯、盱眙侯等侯国,并出现韩信、陈婴、枚乘等一批杰出人物,这是淮安在中华文明史上初次登台亮相。然这段时间过于短暂,此后直至东汉末年,淮安长时间的默默无闻。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南北分裂,淮河成为群雄和南北政权之间天然的分界线,位于淮河、运河交汇处的山阳,位于淮河、泗水交汇处的淮阴,位于淮河和汝颍诸河交汇处的盱眙,其军事地位凸显,先后升格为郡、镇。广陵郡治亦曾迁至淮安。南方政权视淮安为都城的北门,往往派都督将军亲自镇守,淮安境内发生多次大规模的战事,淮安之战往往决定一代王朝的兴起或消亡
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即是古淮阴县县治治所。楚汉之际,属项羽西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韩信为楚王,楚州属楚王国。同年,贬韩信为淮阴侯,封刘缠为射阳侯,楚州分属二侯国。十一年,淮阴侯国降为县。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为县。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亭,淮阴为嘉信。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山阳之名始见。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时射阳与山阳并存,分属临淮、山阳2郡。萧齐时,阳平郡寄治山阳。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邗沟)以西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两县属原先寄治山阳的东平郡。 明永乐十六年(1416)在板闸设户部钞关,同时设工部抽分厂驻清江浦。宣德四年(1429),榷关止收船钞,“量其船之大小修广而差其额,谓之‘船料’”。当时,全国的商业渐渐集中在长江下游与运河两岸的两条线上。“万历六年,各地商税课钞数,南直各府州(江苏安徽全境)全数达一千三四百万贯。殆占全国四分之一,而淮安一府独有二百余万贯”。(见钱穆《国史大纲》)。据此计算,明代淮关所榷商税,约占全国商税总额的二十五分之一左右,可以称为“天下第一关”。难怪至清代,满人争做淮关监督,朝廷额定满汉官员各一,以满人为主。清干隆年间,淮关(含所属海关、宿关)统计正额银25.43万两,道光间,岁征正额银及盈余银36.43万两。其实淮关岁盈余银要比上缴的多得多,据清人笔记,同治年间,满人穆克登布多方营谋关督之职,任职4年间,捞取私蓄有30万两之多[24]。其时,板闸民间有言,“一任关官,三代不穷”。一首《淮阴竹枝词》称“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复还”。此词反映了当地人附食淮关的情况。咸丰、同治间,朝廷多次以淮关银拨充军饷,咸丰六年(1856),一次就拨淮关银20万两给江南粮台备饷。淮关对于地方建设亦有所裨益,修路造桥,兴办义学,建造园亭寺庙,着名的码头灵济祠、清江慈云寺、板闸爱莲亭都是淮关出资兴建的。淮关于民国16年始裁撤。

⑺ 楚州的地名变迁

楚州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即是古淮阴县县治治所。楚汉之际,属项羽西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韩信为楚王,楚州属楚王国。同年,贬韩信为淮阴侯,封刘缠为射阳侯,楚州分属二侯国。十一年,淮阴侯国降为县。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为县。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亭,淮阴为嘉信。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山阳之名始见。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时射阳与山阳并存,分属临淮、山阳2郡。萧齐时,阳平郡寄治山阳。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邗沟)以西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两县属原先寄治山阳的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十二年,移楚州治山阳县,州旋废。隋大业(605~618年)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八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安抚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大使等均驻节楚州山阳城。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烧楚州城,遂废楚州,升山阳县为淮安军,隶宝应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淮东安抚司于山阳。次年,改为淮东总管府,时县境设有山阳、淮安、淮阴、新城4县。二十年,改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3县入山阳县。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阳。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阳、盐城2县地置阜宁县。民国元年(1921年),淮安府裁撤。3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抗日战争时期,楚州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运西地区属民国29年8月成立的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运东地区属民国29年10月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5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县划出,为苏皖等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淮城市又并入淮安县。民国37年12月,淮城等二次解放,与清江市合组成立两淮市。次年3月,裁两淮市,淮城区仍属淮安县。1950年3月,淮宝县裁撤,其部分辖地归淮安。时淮安属盐城专区。1954年8月,淮安县由盐城专区划入淮阴专区。1983年3月,成立省辖淮阴市,淮安县属淮阴市。1988年2月,撤销淮安县,建立淮安市(县级市)。2001年2月,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县级淮安市撤市建区,更名为楚州区。 境域演变 宋初,山阳县东南境至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西南至石鳖山;县西界与淮阴县犬牙交错。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淮安、淮阴、新城3县入山阳,山阳县地域兼及数县。至明初,山阳县作为附郭县,北滨淮河,西及高家堰,东南跨射阳湖,东北至马逻、庙湾镇、羊寨子,与元代相仿。清初,县域与明代无异。雍正十年(1732年),以庙湾镇为阜宁县治,并割马逻、羊寨子等乡镇,于是县东北境入阜宁县。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位于小清口的清河县城坏,以山阳县的清江浦为清河县治。同时,将清江浦周围原属山阳县的10余乡(包括王家营等地)分割给清河县。此后,山阳县境没有什么改变。此间,山阳县县治“西至清河圆通庵界二十七里,又西至清河县治三里。西南至盱眙周桥界西二十里,又西南至盱眙县治六十里。南至宝应黄浦闸界六十里,又南至宝应县治二十里。东南至盐城金吾庄界八十里,又东南至阜宁县治九十里。北至安东县治六十里。西北至清河县朱家沟界三十里。全境东西广百有七里,南北袤百八十里。”民国年间,淮安县境与晚清山阳县境大体相同。新中国建立后,四境略有变化,如原属淮安县的曹甸划归宝应县,原属淮安县的高良涧划归淮阴县等等。淮宝县裁撤后,运西之地大部复归淮安。1963年,仁和、黄集、岔河划归洪泽县。1983年9月,运西的黄码、盐河2乡划归清浦区。至此,运西地区仅有南闸、三堡、范集、林集4乡属淮安。2002年6月徐扬乡划归淮安经济开发区。

阅读全文

与淮安楚州在历史上是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