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宣化的历史是什么
据水泉、龙门、关子口、贾家营、西望山等处发现的古遗址与小白阳、李大人庄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等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宣化地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
虞舜更划十二州,冀分幽、并二州,宣化此地属幽州。
夏禹恢复九州,宣化此地复属冀州。
商代袭夏制,宣化此地仍属冀州。
周武王灭商后,宣化此地属燕国。
公元前283年,燕国派大将秦开破东胡,置上谷郡,宣化此地属上谷郡。
赵王喜八年(公元前228年)公子嘉北占燕、代,宣化此地属赵国。
秦嬴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宣化此地属上谷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刺吏部,宣化此地属幽州部上谷郡下洛县。
献帝时(公元190年)幽州并于冀,宣化此地改属冀州部上谷郡,仍名下洛县。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幽州从冀州部析出改部,下洛县隶属幽州部上谷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上谷郡西部置广宁郡,属幽州,辖下洛、潘、涿鹿三县,宣化此地属广宁郡下洛县。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合上谷、广宁为东燕州,置广宁郡广宁县,宣化此地属东燕州广宁郡广宁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九年(公元558年),改东燕州为北燕州,置长宁、永丰二郡,宣化属北燕州永丰郡此地属怀戎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北燕州,改置涿郡。宣化此地隶属涿郡怀戎县。
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宣化为河北道北燕州怀戎县,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河北道置妫州,怀戎县归属妫州。僖宗光启元年至昭居龙纪年间(公元885~公元889年),妫州析置武州,怀戎县分设文德县。宣化此地属东燕州广宁郡广宁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九年,宣化此地属河北道武州文德县,宣化为州、县治所。
五代时期,公元916年契丹立国后,随即南侵文德县,宣化地域为契丹所占据。公元938年石敬瑭割让包括幽、云、武州等大部分已属契丹占据的16州后,契丹改称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路。宣化仍为归化州和文德县治所。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大定八年,又改为宣德州,仍领文德县;大定二十九年复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州、县均属西京路。宣化仍为州、县治所。
蒙古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攻陷宣化仍称宣德县,归宣宁州;蒙古世祖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改宣宁府为宣德府,领宣德县;宣德府隶属中书省上都路。
政区图
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改直隶为河北省,废口北道,宣化县属河北省辖。同年十二月,建察哈尔省,宣化县又划归察哈尔省。日军侵占宣化后,曾在宣化拼凑伪察南自治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又将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和察南自治政府并为伪察南政厅改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将宣化县划入伪自治政府之察南政厅辖,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再将伪察南政厅改为伪宣化省,辖宣化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宣化县首次解放,建人民民主政权。属晋察冀边区民主政府的察哈尔省。民国三十年十月,国民党政府占据宣化,设县,属国民党察哈尔省。
1948年12月7日,宣化县再次解放,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1952年11月,政务院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宣化县改属河北省张家口地区。1958年10月,撤销宣化县建制,化稍营、定方水、沙岭子等少部分地区分别划归蔚县和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茶坊区,大部分地区则并入张家口市宣化镇。1960年7月1日,宣化镇升格为宣化市,仍隶属于张家口市。1961年6月1日,恢复宣化县建制,除原属宣化县之化稍营地区仍属阳原县外,沙岭子、定方水等地区回归宣化县,并新划入赵川地区(原属龙关县,1960年7月划入宣化市),改属张家口地区。1984年1月,省政府决定,将宣化县改为张家口市辖县。
请采纳
② 宣化古城的区域历史
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宣化市古为上谷郡地;唐末置武州、文德县,此后历为州、府、县治所。1946年1月,市、县分设,方析城区及近郊为宣化市。40余年来,置市、置镇、置区,屡有变化,1963年,又改建为宣化区,2010年又改为地级市。兹述其沿革。周初,宣化及其邻近地区,还是北方游牧部族放牧地带,战国时由东胡占据。燕国用大将秦开计,击破东胡,拓地1000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宣化区地属上谷郡。
秦,仍置上谷郡。宣化市辖境属上谷郡沮阳县。
西汉基本沿用郡县制,但又分全国为13刺史部,设刺史监察郡县。宣化地方属幽州刺史部上谷郡下落县。《宣化县新志》载:汉武帝时,幽州部设有?瞀县,即今宣化北境;有下落县,即今宣化地,城在今城东。
东汉时,宣化市辖境仍属下落县。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析上谷郡西部置广宁郡,属幽州,辖下洛、潘、涿鹿三县。宣化市辖境属幽州广宁郡下洛县。下洛即两汉时的下落。《晋书.地理志》称,广宁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统三县,下洛、潘、涿鹿。《宣化县新志》对此作注:潘、涿鹿,今保安州也。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合上谷、广宁为东燕州,置广宁郡广宁县,并将下洛并入广宁。《水经注》指出,下洛为魏燕州广宁县,是广宁郡治。据此,则宣化市辖境在北魏时属东燕州广宁郡广宁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改东燕州为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宣化市辖境属北燕州永丰郡怀戎县。郡、县均治今怀来城。
隋大业三年(607),废北燕州,改置涿郡,辖今赤城、涿鹿,直至北京、天津的广大地区。宣化市辖境仍属改隶涿郡的怀戎县。
唐初复置北燕州,后改为妫州,属河北道。僖宗光启至昭宗龙纪年间(885---889),析其西部置武州、文德县,属河东道。宣化市为当时州、县治所。
五代时,石敬瑭割让幽(今北京)、云(今大同)等16州给契丹,其中就包括武州。契丹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宣化市仍为归化州和文德县治所。
辽大定七年(1167),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大定八年,又改为宣德州,仍领文德县;大定九年,复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州县均属西京路。宣化市为宣德州、县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府,至元三年(1337),因地震复改为顺宁府。府辖三县:宣德、宣平、顺圣,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化市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明代,宣化是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宣化市既是当时宣府左卫、右卫、前卫的治所,又是镇守总兵官的驻地,称宣府镇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宣化市为宣化府、县治所。
1913年(民国2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市为宣化县治所。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日伪盘据时期,宣化县初属伪察南自治区;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设察南政厅领辖宣化县;1943年复改置伪宣化省,宣化县为伪宣化省省会。此段时期宣化市仍为宣化县治所。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市、县分设,置宣化县城区及近效为宣化市,并为察哈尔省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仍单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仍市、县分置。宣化市辖现宣化市及庞家堡和下花园,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属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复改宣化市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
至今。
③ 宣化来历是什么
宣化的历史由来:
夏商属古幽州,战国、秦汉时,天下分36郡,宣化属上古郡;唐置武州领文德县治所,唐天宝年间建雄武军城;金代最早使用“宣化”名称并设州;元代为顺宁府治所,明代为宣府镇是着名的长城九镇之一;元曾为宣德府,明设宣府镇为长城九边重镇之首。
清朝改为直隶省宣化府,是全国72府之一,被誉为“京西第一府”;至清康熙三十二年定名“宣化”,遂沿用至今。解放后,曾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后改属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为区,属张家口至今。
古城宣化,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150公里处,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古发现证实了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古老深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灵魂,古老的城墙,巍峨的钟鼓楼,精彩的辽代壁画,神秘的立化寺……地上的每一处古老建筑,地下的每一处墓葬残石,无不穿越时空,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折射出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之光。
(3)宣化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宣化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为全省60张极具河北特色的文化形象名片之一。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互融,留下了众多文物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区内现存全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共11个点:宣化古城(含清远楼、镇朔楼、拱极楼及古城垣)、下八里辽墓群(含Ⅰ区、Ⅱ区)、明长城、时恩寺大殿、柏林寺、佛真猞猁迤逻尼塔、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共6个点:五龙壁、立化寺塔、关子口遗址、小白杨墓群、直隶省立第十六中学堂及天主教堂;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河湾挎鼓,鼓声如行云流水,经典鼓点“凤凰三点头”极具民间艺术特色。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柏林寺庙会、趄柳树窗花等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宣化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构建出“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形成以宣化文化古城景区、王家湾桑干河大峡谷旅游区、庞家堡碾儿沟旅游景区、洋河南青泉战国红玛瑙交易市场、黄羊山文化园、宣化国玉陶瓷文化园为龙头的环京津旅游特色景区20处。
④ 宣化区的历史沿革
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据对宣化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遗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刘家夭、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发现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已遍及宣化各地。考古专家论证说,宣化属中国华北燕山山脉北缘,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红山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丰富,对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夏、商时期中华分九州,宣化先属幽州、后属冀州。
周武王灭商纣后,封台公姬爽建立燕国,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由东胡族占据。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为其一的上谷郡,置守尉监,因在谷之上,直名上谷。
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宣化属上谷郡下洛县。濡子婴居摄三年,王莽篡汉,改上谷郡为朔调,并改上谷各县名。
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下洛县为广宁县。
晋太康年间(公元228年至280年)宣属广宁郡地。
南北朝时期(公元488年至550年)设永丰郡,宣化辖境属怀戍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涿郡怀戍县,宣化仍属怀戍县置。
唐初改为妫州,属河北道。僖宗年间(公元885年)设武州、文德县、宣化为州、县治所。
五代时,西晋石敬瑭割燕,分16州给契丹,其中包括武州。契丹建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宣化为当时州、县治所。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八年改为宣德州,九年复设宣德州、领文德县,宣化仍为州、县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州。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明代,宣化是北部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只沿长城设九镇,宣府镇为九镇之一,辖四海县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又称宣府镇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1929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宣化设察南政厅。1943年改置宣化省,为伪宣化省会所在地。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设立宣化市,为察哈尔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恢复宣化市建置,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区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
2016年,同意撤销宣化县、宣化区,设立新的宣化区,以原宣化县、宣化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宣化区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在原宣化区人民政府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