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的选择题该如何思考

历史的选择题该如何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25 21:04:50

❶ 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二、解题方法
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下面结合各类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1.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例: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解析:新文化运动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思想,所以A项可以排除;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而不是把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以排除B项。C项迷惑性最大,因为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绩,排除C项。正是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绩,因此,最佳选项是D项。
答案:D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例: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中列强调整对华政策的史实,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辨别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
答案:C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例: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
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
解析:本题主要从时间上进行判断,没收官僚资本是在解放战争中提出和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实行的,发生在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由此可判断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A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推理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例: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解析:如果考生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系列自上而下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此题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5.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1)议会组建“新模范军”(2)国王宣布讨伐议会(3)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4)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2143 B.4213 C3412 D1234
解析:如果考生能记住最先发生的是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可以确定A
两项可能正确,从而排除了BC两项;然后,再分析A对两项的差别,会发现最后的结束事件,A项是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D项是④查理一世被送上台,据此,可用直接推断法或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例: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的特点是1藩镇不向中央缴纳赋税2节度使自委派官吏3节度使死了,由儿子或部将继任4藩镇可铸造货币
A1234 B.123 C234 D23
解析:如果考生能断定④藩镇可铸造货币不符合题意,使可排除含④的备项A、C两项。然后,比较B、D项,发现B、D项均含②③,即②的特点,最后只要能确定①符合题干要求,便可得出正确答案B项。
答案:B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7.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解析:本题通过太平天国运动两个重要文件有关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考查对社会经济主张的理解和评价。两个文献都有反封建的一面,但所反映的本质思想却大相径庭,一方面是封建性的,另一面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对两部文献的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后,不难得出结论,既不能“互为补充”,也难以“大同小异”,更不是“完全一致”,而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答案:A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例:“我们让奥地利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兵力挥师南下。”说这句话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加富尔 C.俾斯麦 D.尼古拉
解析:本材料选自1859年5月俾斯麦(时任普鲁土驻彼得堡公使)写给阿文斯勒伯爵的信。通过提取材料提供的奥、法及言论者的信息,再联系当时的历史及地理知识和所列人物,先判断出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再据“南下”这一指示语而做出判断
答案:C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8. 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例: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闭关政策”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教材对这一概念并没有予以明确阐释,只能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外国交往活动方面进行概括。从实际看,此时,中外交往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所以A、C、D项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而“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的规定,与B项是相符合的。
答案:B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❷ 高一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选择题是一个极具考察学生能力,考察学生严谨思维的题,容不得学生半点疏忽.因此审题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能否正确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审题的过程就是做题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审题呢?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有哪些方法呢?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结合实践,便不揣浅陋,浅谈如何审题,希望能对大家做选择题有所帮助.
1、领会主题引导材料:
不难发现,现在的选择题,不管是单个的还是成组的,在呈现问题之前都有一个引导材料.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为的背景材料.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关注这个引导材料,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去看问题,这其实犯了一个大忌,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引导材料与选择题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引导材料是对题目主旨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理解引导材料确定答题范围、思维和着手点.试题也是受引导材料所呈现的主题调控的.主题对驾驭材料和选择答案有着极强的提示作用.所以要充分重视对引导材料的解读,明确它的时限、范围及所考查的主旨等.
2、仔细推敲题干;
仔细推敲题干就是弄明白题干的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弄清楚问题是什么?一定要把问题看清楚,很多同学考试过后后悔不已,明明能做对的题,就是因为没有仔细看题目中的问题,往往一个字词没有理解或者没有在意,导致作出错误的选择.推敲理解题干,主要注意主干语、条件限定语,并且结合选项来理解,往往选项对题目的理解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3、联系知识;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更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选择题的立意来源于书本,但高于书本,这就是考察学生通过联系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
4、限定时空范围;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条件限定语就是对选择项在时间、程度、空间等方面的限定.因此需要根据限定语,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在历史空间和阶段的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在历史试题中强调时序概念的题目很多,因此时间概念的判断在审题时至关重要.时间可以是具体的数字年代,如1992年或20世纪90年代,这是比较明确的时间概念;也可能是某个历史时期,如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可能是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来界定的,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航路开辟后,后两种情况审题时需要向数字年代作一定的转化,使时间概念更加明确.通过时间往往也能知道空间,通过空间也能获得时间.
5、辨析备选项;
辨析备选项,就是审清备选项中哪些是干扰项.备选项的干扰性主要表现在: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时间不符;史实或观点正确,但与题干不是同类知识(如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经济方面的,但备选项是政治方面的);史实或观点错误(张冠李戴、不符合实际、以偏赅全、绝对化);前面正确后面错误(不看完题绝对出错);与题干基本符合,但不是最佳选项(需要进一步结合限制性条件并从多方面比较,确定最佳选项).
6、明确理论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答题时应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以上就是做选择题的方法,当然有些选择题并不完全需要这六个方面的思考,对于拿不准的题,最好从以上几个步骤着手选出正确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❸ 如何提高高考历史选择题正确率

提高选择题准确性有效途径
1.反复读熟教材,落实教材

很多同学做完题后大发感慨,历史花时间很多,也看了不少书,但就是做不出题目。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看了书不等于熟悉了教材,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落实教材。那么怎样才能落实教材呢?

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结构法,即抓住课文的主题,然后系统、细化落实教材内容,比如人教版必修《“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题是“百家争鸣”的形成,按照结构,本课讲了三个问题“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百家争鸣”的代表及主张和“百家争鸣”的影响,然后逐步细化知识即可。

二是比照法,即同类事物一般有相同的影响因素,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中,我们学习了“百家争鸣”这是思想方面的内容,我们讲了它的背景,我们是从政治、经济、阶级阶层、思想四个方面讲述的,那么我们再学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时,我们就可以比照着从四个方面去学、去思考。这样能够使我们知识掌握既系统又细化到位。

❹ 如何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

如何做好历史选择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明确所考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及考试大纲来看,高考主要考查的能力有:对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分析、比较、归纳、辨析等。其中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重中之重;考查方式也从机械式照搬教材内容,发展到考查考生对历史内涵的灵活运用。 二、学好基础知识,明白不变的道理 基础知识也就是教材和考试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只有了解了题目所涉及的考纲内容,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其深层的东西。如一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影响以及与其他事件的对比等。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熟读教材,按照目录默想某一节知识内容,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点,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再做一些试题巩固。 三、认真审题,解题成功的关键 1.判断题型,想好策略,从容应付。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肯定和否定式选择题,直接和间接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排列选择题,因果关系选择题,比较异同选择题,材料选择题,逻辑推理选择题等。各种选择题都有自己的特点,掌握其各自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组合、排列选择题,这种题只要肯定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否定一些答案了。(2)材料选择题的解答是建立在考生对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深入理解相结合的基础上。(3)最佳选择题,需要判断到底哪一个是最明确的答案,有时还需要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现象与本质等理论来分析。(4)对于否定式和间接选择题,必须头脑清醒,换位思考,排除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式的干扰。(5)比较选择题,要建立在对两个或多个事件理解到位的基础上。(6)逻辑推理选择题,看出题目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推出结果了。 2.领会题意,抓住关键词。 选择题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做题时首先要看题干和备选项中哪些相符合,其次要仔细推敲题干中的文字表述,明确题干中的时空范围、选择方向和关键性限制词,明辨是非,小心行事。如果在做题过程中,粗心大意,就有可能“一招错全盘皆输”。 四、仔细检查,规范涂卡 避免因没有涂写或涂错机读卡,造成的失分。同时也要注意机读卡的横竖、前后顺序,不要出现错位的现象。下笔的力度也要达到应有的要求。

❺ 怎样做到历史选择题全对呢

选文科的同学一般都会纠结历史的选择题该怎么样才能够拿高分,选择题高分者得天下,那我们该怎么做历史选择题呢?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五个问题,如果每个问题都是肯定的回答,那么正确率自然就高。

5 .价值取向对不对?

其实文科类的试卷,都有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在的。和主流价值观相悖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一般都是要宣扬正能量的。

❻ 历史选择题的做法高中

主要还是你自己要熟悉那些知识点,但你知识点如果熟悉的话,做学习起来就会很熟悉。

❼ 历史选择题怎么提高正确率

、抓住时空概念

历史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点和空间点。锁定时空能让考生快速排除史实错误的选项。当然,首要还是考生能够记清中外大事年表。史实抓不准,什么都没用。

二、抓住关键点

在题干关键部分划下划线是很好的抓重点方法,抓住中心思想,抓住出题人意图,题目就解了一半。问政治,就排除经济方面选项。问文化,就排除经济方面选项。问A与B的关系,直接排除A与C的关系的选项。

三、抓住所问对象

题干问的是目的,选项给的是影响/背景/结果等等等,都可以直接排除。目的类选项标志为:为了;影响类选项标志为:有利于;背景类和结果类选项一般都是教材有的史实。


图片来源网络

四、教材与材料

当材料与教材提供史实不符,怎么办?答案是:材料为主。历史学科虽然是以教材为基础,但当题干所给材料与教材观点相悖时,一定要选择材料

五、最佳选项

最佳选项类问题向来是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可能四个选项都对,但是期中一个最好。这时候一定要停下来认真分析,找出本质问题而非表象。当你实在做不出来的时候,所谓“根本原因找经济”,选生产力,80%对。

六、程度问题

太绝对化的选项一般可以直接排除,列如带“一定”“所有”之类的字眼的时候都不必入选,但还是要结合问题具体分析,关键还是锁定材料。

❽ 历史选择题怎么提高

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想要提高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课只做为学习的一部分,并且在听课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将自己不会的内容及时问老师,然后在课下的时候及时做题加以练习,对于出现问题的历史选择题,先自己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如果还是存在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历史比较好的同学。第二个要改变的就是历史的做题习惯,在做历史试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限时做题,在规定的时间去做题,然后对于不会的试题标记出来,课下的时候回归书本再次复习,并且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利用一定的技巧,比如排除法对比法等等提高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

❾ 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1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一

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

1.历史选择题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

3.历史选择题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2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二

1、历史选择题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文综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三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历史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其实对于文科综合来说,无论是地理、政治或者历史,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把握不住考题的点,那么是无法选择正确的选项的。当然,在进一步提升历史等文综的成绩之前,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全面的分析题目和选项。

阅读全文

与历史的选择题该如何思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