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汉朝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当时苏武自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带牧羊,一直到汉昭帝之时,由常惠想出“大雁脚绑帛书”的计策把他救出,后世称这个为“鸿雁传书”。
苏武终天回到阔别多年的故都,后世之人把这个故事加以润色,最后就有了“鸿雁传书”的成语,天知道,白雪漫漫没人烟的二十年,苏武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贰’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是源自苏武牧羊这个历史故事。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叁’ 我们常说的鸿䧹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失故事
鸿雁传书,又名鸽子传书。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选自网络)
这是鸿雁传书的来源,源自《汉书》中的苏武篇。
‘肆’ 鸿鹄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鸿鹄传书的出处:鸿鹄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单于扣留,苏武不肯就范,于是流放到北海放羊数十年;汉昭帝继位时,汉匈和亲,汉朝使者要求释放苏武,而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同苏武一起被扣留的副使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让汉使对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苏武未死。单于听后十分惊奇,又无法抵赖,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
鸿雁传书的意思
鸿雁传书又叫做飞鸽传书。鸿雁传书一般用来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鹄飞得很高,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鸿雁原本是大型候鸟,每年在秋季时就会南迁,因此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的典源
《汉书》卷五十四: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