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战国时期是多少年至多少年
战国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时代的形式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1)战国时代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中续百家争鸣,后启大秦帝国。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
㈡ 战国时期距现在有多少年
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实力较强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宋国、卫国等国,但其实力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㈢ 战国时期持续了多长时间
战国时期持续了254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战国分为春秋乱世、百家争鸣,大秦帝国的崛起。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
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
战国时,各诸侯国陆续形成国君之下将相分职、文武分权的中央官僚体制。相,又称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长。将,又称将军,是武官之长。秦国于武王二年(前309)开始设丞相一职,丞相中最尊贵者称相邦,最高武职初为大良造,到秦昭王时才设将军。
战国各国都吸收春秋时君权下替的历史教训,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纠过去宗法贵族把持国家大权之失。
战国时中央最高的官吏为相邦。相邦是百官之长,治理朝中百事,对大小官吏有赏罚之权。各国都置此官,但名称上略有歧异,有些国家借用太宰、冢宰、令尹之类的旧名。有的国家称为宰相,秦有时不置相邦,而设左、右丞相。
较相邦为低并分掌各种具体职务的官吏,有主管民政、军事和工程事务的司徒、司马和司空(见三有事),有管理刑罚和辞讼的司寇或司理。还有专管农业、手工业、山林资源的司田、工师、虞师等官。
㈣ 战国时期距今大概多少年
战国时期距今2229年至2778年。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中国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智氏,三家分智为起始标志,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战乱持续两百多年[3] 。
战国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人口大约在三千万以上[2] ,公元前249年战国七雄面积合计为218万平方公里[4] 。
战国时期的形式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5]
年限问题
“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如在《史记·匈奴列传》:“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战国尽管是主要描写七个国家的征战,而战国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个,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6] 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秦灭六国,焚烧各国书籍,使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基本毁灭。以致,西汉中叶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难以找到依据。[6]
天子驾六
前476年《史记》作周元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7] 。
前475年(周元王元年)主要是周敬王的年数有异说。《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次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
㈤ 战国时期多少年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㈥ 战国时代在中国的历史中经历了多长时间,这一时期都出现了哪些名人
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至于名人的话就多了,我每个国家给你列举出几个吧秦国:秦献公嬴渠梁、卫鞅(卫国人)、白起、王翦、蒙骜、蒙恬赵国:平原君赵胜、廉颇、李牧、赵奢、赵括、毛遂(毛遂自荐的毛遂,薛国人)燕国:乐毅、苏秦(此人身挂六国相印,但是发家是从燕国开始,本身是周国洛邑人)韩国:申不害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晋鄙、魏惠王、孟子(魏惠王尊为上宾,但是没给实权)、庞涓、魏卬楚国:屈原、黄歇、项燕(项梁、项羽是其后人)、楚怀王芈槐齐国:孙膑、田忌、邹忌、齐威王、齐湣王、田单(火牛阵的创始人)
㈦ 春秋战国统治了多少年
春秋战国一共统治了549年,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其中春秋时期持续了295年,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持续了254年,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7)战国时代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参考资料:网络——春秋战国
㈧ 春秋战国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距今有2226-2785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