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潮州历史知多少

潮州历史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27 17:15:14

A. 潮州有多少年历史了

潮州有5000年的历史了

B. 潮州的历史沿革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着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闽族和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潮汕为闽越地,自秦汉 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潮州划给南越,北宋地理全书 《舆地广记》则记载潮州为闽地。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 广、惠、梅、循操土音以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之人等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设郡,地域分别属闽中郡、南海郡,载入版图,但此时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头一带汉族人稀少,从唐朝后期开始汉人数量才有较快增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划入福建。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然而这个名词的使用却有些波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罢州复郡,潮州复改为义安郡,隶东扬州,再次划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称潮州。武德五年(622年),在循州设立循州总管府统领循州、潮州、韶州三州之军戎。
唐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形便,置十道用以监察,那时潮州属岭南道。唐贞观三年,西元629年再次划入福建,隶属江南道福建观察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州驻地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几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此时,潮州的疆域还包括如今的兴宁地区,可以说,东到漳州,北到江西赣州(东、北界址大致与今天的广东省与福建省、江西省界址相同),南到大海,西到循州(今惠州)。唐景云二年,西元711年,再次划入福建,潮州先后隶属江南道福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和福建经略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因此易名为潮阳郡。唐开元十年,西元751年,从隶属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直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才由再度改称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新罗县(今龙岩市长汀县),另一个源头,是在循州的兴宁县(今紫金县,兴宁县今属梅州)。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今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莆仙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见潮汕莆田渊源和相关文章。莆田移民,从语言来看,潮州话与现今的莆仙方言有部分差异。原因在于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继续受到福州省城话的影响,原先使用的方言-闽南话受闽东方言影响,莆仙方言成为有闽南语底子的又带有闽东色彩的混合兼过渡型的闽语。 明万历三年(西元1575年),南澳岛开始分属福建,广东,设南澳副总兵,即“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分广东、福建两军营。 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升设南澳总兵,管辖闽南、台湾、粤东海域军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岛才划给广东。1576年,始置南澳镇。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潮州府的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合惠州府兴宁县、长乐县,设立嘉应州,嘉应州治所驻程乡县。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共八个,分别为: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史称“潮州八邑”,也是今海内外潮州民系、潮州人的界定标准。
汕头端口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端口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中法天津条约》增开琼州(今海南)、潮州、台湾、淡水、登州、江宁(今南京)六口; 中美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今天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概念区分 中国1949年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今天广东省的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以及丰顺县。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
狭义上的潮州的概念既为如今的潮州市。
今天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升格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管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
当代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话”、“潮州工夫茶”等,都不冠以“潮汕”二字。且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
关于潮州的概念有两个,一是民系概念上的“潮州”,二是现有行政区域的潮州,即潮州市。民系的潮州指历史上的潮州府所属各县,即为大家所认同的“潮汕民系。

C. 古时候的潮州指现在的哪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潮州辖县共9个:即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及(澄海县辖地)汕头端口和南澳岛。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二个“潮州”概念, 广义潮州即历史上所说的潮州,包括现在潮州(地级)市、汕头(地级)市、揭阳(地级)市。狭义潮州即目前潮州(地级)市,现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D. 潮州地方史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管辖。
公元前111年西汉政府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在潮汕地区设南海、潮阳等县。
隋唐两宋时期朝山地区称潮州、元朝时期称潮州路、明清成潮州府。
2、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魏商端口、称汕头端口。1981年11月以后山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3、越族是潮汕最早的居民。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地走进了金石并用的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近进了文明的门槛。
两晋和两宋时期是中原移民大量迁入潮汕的两次高潮。
4、韩愈唐代着名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819年到潮州,关注民生,兴办乡学,传播儒家学说,带领人民驱除鳄鱼之害。为纪念韩愈治潮的功绩,潮洲人民将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
5、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侵犯,俞大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
郑成功在潮州的活动为收复台湾作了重要作准备。南澳国姓井,澄海外砂国姓埔遗址都是其在潮汕的立时见证。
6、潮汕手工业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尤其以陶瓷、潮绣为着名。
7、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
8、1878年英国怡和洋行在 石设制糖厂,这是外资在汕头设置的第一家近代工厂。
9、1933年山头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中国港口港口的三位。
10、1906年华侨张煜南兄弟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
潮汕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的一条铁路。
11、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
“侨批”类似今天邮局的汇款单。
12、汕头地域就有人类8000多年前活动的遗址。
汕头,以至整个潮汕地区,被称为“海滨邹鲁”历史遗迹众多,分布广泛。
13、南澳县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新时期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14、老妈宫即天后宫,它是汕头市中心城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15、今天的小公园一带是汕头市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上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怀旧的地方。
16、骑楼是汕头百载商端口的标志之一。
17、澄海樟林新兴街是潮人对外拓展的历史见证。
18、陈慈 故居,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管辖。
公元前111年西汉政府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在潮汕地区设南海、潮阳等县。
隋唐两宋时期朝山地区称潮州、元朝时期称潮州路、明清成潮州府。
2、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魏商端口、称汕头端口。1981年11月以后山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3、越族是潮汕最早的居民。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地走进了金石并用的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近进了文明的门槛。
两晋和两宋时期是中原移民大量迁入潮汕的两次高潮。
4、韩愈唐代着名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819年到潮州,关注民生,兴办乡学,传播儒家学说,带领人民驱除鳄鱼之害。为纪念韩愈治潮的功绩,潮洲人民将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
5、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侵犯,俞大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
郑成功在潮州的活动为收复台湾作了重要作准备。南澳国姓井,澄海外砂国姓埔遗址都是其在潮汕的立时见证。
6、潮汕手工业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尤其以陶瓷、潮绣为着名。
7、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
8、1878年英国怡和洋行在 石设制糖厂,这是外资在汕头设置的第一家近代工厂。
9、1933年山头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中国港口港口的三位。
10、1906年华侨张煜南兄弟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
潮汕铁路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的一条铁路。
11、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
“侨批”类似今天邮局的汇款单。
12、汕头地域就有人类8000多年前活动的遗址。
汕头,以至整个潮汕地区,被称为“海滨邹鲁”历史遗迹众多,分布广泛。
13、南澳县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新时期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14、老妈宫即天后宫,它是汕头市中心城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15、今天的小公园一带是汕头市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上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怀旧的地方。
16、骑楼是汕头百载商端口的标志之一。
17、澄海樟林新兴街是潮人对外拓展的历史见证。
18、陈慈 故居,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

E. 潮州古城在什么地方拥有多少年历史

每次谈及广东,很多人第一想法,就认为这里是一座特别发达的城市,但是却不知道这里其实也有历史悠久的古镇。但是,一些外地人对广东不了解,觉得在古代的时候,其实这里特别的荒凉是比较贫穷的地方。实际上作为省会的广州市,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不过因为自身的发展速度比较迅猛,现在多数地方都已经感觉不到古城的味道了,很多地方给我们的感觉是现代化,如今的广州,能够称得上古城的也就是“潮州市”。

很多人在旅游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知名的景点,其实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古城。因为古城比较低调一些,所以有一些人没有来玩过。其实,我们不妨在节假日的时候,带上相机、带上家人,来这里拍摄一些美美的照片,你就会发现,它的时代感很浓,而且拍出来的照片也是特别的唯美。所以,对于这座古城有很多人非常的热爱,总是会来游玩。朋友,对于这座古城你有什么印象吗?有来这里玩过吗?

旅游地点: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

F. 潮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少年前

潮州建制历史悠久。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立海阳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撤郡设州,始称"潮州"。新中国建立前,潮州均为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位居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的原生文化与周边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渗透,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拥有地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观。728处文物点以及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大锣鼓、潮州戏等众多"潮"字品牌,构成潮州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自古就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美誉。 潮州文物古迹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南宋、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的广济桥,国内罕见的宋代建筑府第许驸马府,始建于唐代、堪称粤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的开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反映宋代潮州陶瓷业繁荣景象的笔架山宋窑遗址。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宋代、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全长2.6公里的古城墙,有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广济城楼等。此外还有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贵历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潮州八景"凤凰时雨、湘桥春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龙湫宝塔、西湖渔筏、金山古松、韩祠橡木等景点,如珠散落于韩江两岸,与2.6公里古城墙、滨江长廊和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一起,构成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壮丽景象。

G. 潮汕的历史

潮汕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发展:
潮州话源自闽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福州话影响而与闽南语有部分不同。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着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古代莆田合计2400多人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明朝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而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闽语莆田话,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 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莆田是闽 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 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故潮州话又被认为可能是最古老的闽南话。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 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室南迁”
潮汕先民迁徙的形式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至今粤东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标明“陈氏宗祠”、“ 谢氏宗祠”、“颍川世家”、“太原旧居”等,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州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潮州先民举室南迁,迁徙的主要路线,从中原迁至江南,再入闽莆田一带,后下粤东。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县也是潮州府较早设立的县份,史称“潮州九邑”,但因其清代中后期民俗被客家同化(客家话)与府城(潮州话)不能通。我们知道晋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门阀政治,家族观念在当时很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代王姓、谢姓都是大仕族。 潮汕先民就是“举室南迁”的中原仕族。
“举室南迁”对于潮汕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移民,带来的是相对于本地土着更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治上的影响力,使新移民到达新居住地之后具有一定的强势,这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语言,按照原来的生活习俗生活,所以,潮州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潮汕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俗。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 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州话。
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本土人。

H. 潮汕历史 多方面

近代历史回顾,潮汕一词的由来 : 1858年6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潮州府等十处为通商口岸。选定澄海县沙汕头(后改名汕头,并取代条约口岸部分“潮州”一词)一带,那时汕头并不为人所熟知,其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汕头一带引潮汕三江出海口,北通海峡(台湾海峡),身靠南海,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已取代当时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为潮州府属的中心港口。至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对美开市,在汕头港把门岛——妈屿岛上设立“潮海关”。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二十世纪初,汕头端口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其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端口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 由此 “ 潮汕 ” 一词开始传播。 1907年5月22日,丁未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乃日后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声,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 民国成立后,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其中心驻汕头,汕头粤东中心城市概貌初现雏形。 1921年 汕头建市,设立省直属市政厅,汕头成为粤东继潮州府城后的又一耀点。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潮”、“汕”共荣,人们便习惯于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话之类的说法。不过,由于二战至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原因以及惯有称谓,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习惯称自己为潮州人。 改革后的潮汕行政变革: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原汕头市政厅重新建制,设立潮汕专区。1953年1月与惠阳、兴梅专区合并为粤东行署,中心设于汕头;1956年2月原惠阳地区析出,设立汕头专区;1965年兴梅析出设兴梅专区,汕头及下辖县改为汕头地区。而后又几经变动。但汕头市均为地方或专区党政机关所在地。1981年11月,汕头市划部分土地创办汕头经济特区。1983年7月,实行地市合并,建立市领导县体制,汕头下辖澄海、南澳、潮阳、揭阳、揭西、普宁、饶平潮州市(县级)。1989年1月潮州市与饶平县合并为地级潮州市,1991年4月6日,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大为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定于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1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原揭阳县析出部分土地建揭东县,后将县城榕城镇及周边城镇合并为榕城区建立地级揭阳市。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潮阳、普宁撤县设市(县级);1994年4月,国家批准澄海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市调整行政区划,撤销汕头市升平区、金园区,设立汕头市金平区;撤销汕头市河浦区、达濠区,设立汕头市濠江区;撤销县级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 古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汕文化",并给它以如下界定: 首先,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潮汕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地形大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绵延起伏,东南瀚海连天,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其次,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它们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因而,我们把潮汕文化理解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其三,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清中叶着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州帮商人在国内的东南沿海及江西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 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I. 广东潮州古城有什么历史文化

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譬如下列:

1.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2.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3.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

5.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

6.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

7.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

8.笔架山宋窑遗址。

9.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

10.着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9)潮州历史知多少扩展阅读:

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1)内八景:“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

J. 潮州历史变迁是什么

潮州历史变迁

潮州地处广东省东部,西与福建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着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全市总面积3614平方公里,总人口247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
潮州建制历史悠久。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立海阳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撤郡设州,始称"潮州"。新中国建立前,潮州均为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位居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的原生文化与周边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渗透,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拥有地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观。728处文物点以及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大锣鼓、潮州戏等众多"潮"字品牌,构成潮州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自古就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美誉。

潮州民俗文化独特。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风情等,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潮州因而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潮州工艺巧夺天工。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重要一支,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的工艺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罄"见长,潮州因而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潮州文物古迹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南宋、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的广济桥,国内罕见的宋代建筑府第许驸马府,始建于唐代、堪称粤东地区佛教

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年)的开元寺

活动中心的开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反映宋代潮州陶瓷业繁荣景象的笔架山宋窑遗址。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宋代、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全长2.6公里的古城墙,有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广济城楼等。此外还有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贵历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潮州八景"凤凰时雨、湘桥春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龙湫宝塔等景点,如珠散落于韩江两岸,与2.6公里古城墙、滨江长廊和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一起,构成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壮丽景象。
潮州自然风光秀美。古城区笔架山、金山、葫芦山三山拱护,韩江绕古城而过,山光水色十分宜人。北部凤凰山主峰海拔1497米,为粤东最高峰,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祥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山上有高10多米、覆盖面积一亩多、年龄600多岁的宋茶树王,山顶有面积60多亩的古火山口凤凰天池,俗称"四脚鱼"的珍稀动物蝾螈在池中游弋。西部桑浦山麓有丰富的温泉、矿泉,梅林湖畔的稻田里有形态各异,形似山鹰、海狗、蟾蜍、百鸟求凰的古海蚀地貌,东部柘林湾有栖息数万只黄嘴白鹭"白鹭天堂",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海上牧场",碧水蓝天的金狮湾海滨浴场,都是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潮州旅游设施配套。全市有旅行社17家,其中国际社4家(出国组团社2家)、国内社13家,经国家考核合格的专职导游员近200人,潮菜厨师逾千名,涉外酒店18家,客房2000多间。境内有汕汾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广梅汕铁路通过,市内旅游车、出租车、三轮车日夜穿梭提供全天候服务,交通方便快捷。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娱乐健身场所应有尽有,满足旅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近几年,潮州积极实施"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成功推出古城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潮州这颗中国南海岸的文化明珠,必将散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阅读全文

与潮州历史知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