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岳的历史
五岳,又作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
五岳之赫赫威名,早在周公所着的《周礼》中便已有所提及。传说中自尧舜禹时期,帝王便以封禅为毕生荣耀。而秦始皇则为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皇帝,而封禅的地点,则为五岳中的东岳——泰山。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五岳,在中国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始终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天下名山的历史有多久扩展阅读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 “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着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
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
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着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盘古左臂变成的。
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
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
㈡ 为什么“天下名山僧占多
人们都喜欢游山,尤其是名山。什么样的山才算名山呢?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着作《山经》记载的347座山,便是名山。清人郭穆在《名山游记?凡例》中说,“名山三百,支三千,好游之”,人们喜欢游的山便是名山。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天看来,刘禹锡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这个“仙”,应包括宗教上的神、佛,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还应包括历史上的名人逸事或神话传说,以及近代和现代的革命纪念地等,这是广义上的“仙”。
中国历史上宗教和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庙踞山而建,山因寺而扬名,寺因山而迷人。许多名山都有寺庙,故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比较盛行的是佛教和道教。
佛教要建寺庙。寺庙如建于闹市,车马喧闹,花花世界与其教义格格不入。如建于旷野,地平无奇。一般说来,山地林木繁茂,溪泉水清,空气新鲜,环境清幽,又远离尘世,可谓佛门弟子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境。
另外,山以高大雄伟为其特征,古人对山又有一种崇拜心理,认为山是神仙的住所。神灵之所以能够“上下于天”,是因为有山这个“上天之梯”。如四川最高峰贡嘎山,其藏语的意思是“至高无上”,佛是至高无上的,也只有佛有资格住在山上。所以,宗教利用人们对山的崇拜和神秘感,占山修寺。
佛教把素有“清凉世界”之称的五台山辟为文殊菩萨的道场。释迦牟尼的另一弟子普贤菩萨抢占了峨眉山。佛教中的地藏王选中了九华山。唐宋时期日本高僧惠萼欲请观音菩萨东渡日本安家,途中遇风浪,便落脚于海岛――普陀山,遂建“不肯去观音院”,家喻户晓的观音占据了普陀山。五台、峨眉、九华和普陀后经历代扩建寺庙,逐渐成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南北朝是佛教大发展时期,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均建有佛寺。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诗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皇帝和世家大族都崇信佛教,梁武帝还数次象征性地去当和尚。据史籍记载:当时佛寺有“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如始建于南齐的南京栖霞山上的栖霞寺,后经唐高祖李渊扩建,殿字楼阁四十余所。栖霞寺与山东灵岩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天台山国清寺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又如无锡惠山上的惠山寺,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金山上的金山寺,杭州西湖北高峰下的灵隐寺,天目山上的禅源寺,安徽天柱山上的佛光寺,庐山下的海会寺、东林寺等,名山与名寺相互映衬,别有情趣。
北方名山中的寺庙也比比皆是,如北京香山碧云寺,天津蓟县盘山万松寺、天成寺,河北苍岩山福庆寺,辽宁千山龙泉寺。此外,从晋末开始佛教还在一些名山大凿石窟,如始凿于前秦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武周山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山的龙门石窟及四川的大足石刻等。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多数名山都留了佛教的遗迹,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创于东汉。道教盛行时,先后把山西垣曲县与河南济源县之间的王屋山、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仙居与临海二县间的括苍山、天台县的赤城山、四川灌县的青城山、广东增城与博罗二县间的罗浮山、陕西华阴县的华山、江苏句容县的茅山、吴县的西洞庭山和向无确定地点的西城山(疑为青海东部与甘肃西南边境之西倾山)共十座名山辟为十大洞天,说是仙人居住的洞府,并在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安徽的齐云山、广西的白云山和山东的崂山等处修建了许多道观。
我国古有“三神山”和“五岳”之说。三神山出自齐人徐市,他为讨好秦始皇而上书言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神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现在看来,三神山可能是古人对海上海市蜃楼的一种幻觉,徐市说的三神山是不存在的。至于五岳则指以中原为中心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名山。封建帝王为了显示武功,巡狩疆土,常常登山封禅,封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建造规模宏大的岳庙。
宗教占据了天下名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修建寺庙,并住有僧尼或道士。如九华山在唐代寺庙多达三百余座,僧四五千人,世称“佛国仙城”。明代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盛况空前的道教最大道场。
“山为地之胜,寺为山之胜”。名山有寺观,则有了灵性。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题诗咏唱,善男信女进山求神拜佛,达贵官人乘兴游山树碑立碣,寺庙建筑、雕塑、壁画、题刻及珍藏文物,往往又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有人说,“游山不游寺庙,其收获只有一半。”因为游山不只是观景,还要求知,求知除了探索山中的自然现象之外还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游寺观不仅会了解到许多宗教知识,而且还可以从寺观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塑技艺以及绘画、书法中了解中国的古文化。
天下名山因历史上名人轶事或神话传说而扬名的也不少。如“莽莽昆仑,黄帝居之”,舜帝南巡崩于九嶷山,追赶舜帝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闻舜帝已死,攀竹恸哭,热泪滴于竹上,而成泪痕斑斑的湘妃竹,昆仑、九嶷、君山遂成名山。浙江绍兴有一会稽山,史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葬此,山为会稽山”。浙江莫干山是我国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传说得名于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夫妇曾在此铸剑。安徽滁县琅琊山,主要因宋代欧阳修谪居滁县时常到此山,并写了“醉翁亭记”而扬名。鄱阳湖入长江处有一石钟山,因山脚江边石漏众多,微风拂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石钟山。北宋苏东坡曾乘舟夜探石钟山,写了着名的《石钟山记》,从此石钟山名声大震。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山腰有一天池,传说西王母居之,并宴请过周游天下的周穆王。陕西着名的骊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山,也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洗温泉澡之处,还是近代史上“西安事变”之地。又如河北昌黎碣石山,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曹操等均登碣石以观沧海。连云港云台山中的花果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这些名山都是因名人轶事或神话传说而着名。
至于因山是革命纪念地而扬名的,如井岗山、大别山、沂蒙山、延安宝塔山、河北易县狼牙山等,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僧占山或仙居山,是我国名山旅游地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㈢ 天下名山之中独有五岳,五岳中有个衡山,衡山之名的由来是什么
南岳衡山,五岳之一,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山县,主峰祝融峰,海拔1512米,主要景点有南岳庙、黄庭观、九仙观、祝融殿等。南岳衡山在五岳中是最美的,在五岳中处在最南边,所以一年四季景色都非常秀丽,因此人们常说“南岳独秀”。
㈣ “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一句隐喻的是什么
这一句隐喻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道理的话都能够在书里找到,天下大多的名山都有僧人住了。名山之所以能被世人知道,大多是因为这座山里住了一位得到僧人,或者这座山里有寺庙。这句话同时也在警醒世人要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取知识。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的时候不能只看书,当感觉到累的时候,可以出去外面走走,说不定能够发现“名山”。就像林散之先生一样,他的书画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因为他曾经在外游历了几年,到处请教别人,才能够有如此的成就。
㈤ 老君山的历史
1、东周时期,因“守藏室史”李耳到此归隐修炼,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唐太宗赐名为“老君山”,沿袭至当代。老君山因太上老君李耳在此归隐修炼而得名,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道教文化历史。
2、老子写成《道德经》后,就告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骑着青牛而去,《史记》记载:“莫知其所终”。据文字记载,老子归隐于洛阳景室山,即老君山。因此老子文化和道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老君山地区,老君山也成为中原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老君庙、灵官殿、淋醋殿、道德府等庙宇,古朴凝重,香火炽盛,一直是中国北方各省道教信众的拜谒圣地。
3、北魏时期,为作纪念,在山上建有老君庙。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做监工重修了老君庙,并赐御笔亲书的匾额“天下名山”。明万历年间,卢氏县令高出作《登景室山赋》,序中也写道:“余至卢氏,闻境有山,巍峨际天,俗传为老子之居,即以老君名之。”
4、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16岁的太子朱慈烺落入李自成之手,随大顺军赴山海关讨伐吴三桂,兵败后潜至栾川,在老君山伪装成道人30多年,被追随而来的遗民暗中尊为皇帝,直到51岁死去。老君山下原有太子墓及碑等,四篇碑文可算铁证。
5、相传道教祖师老子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和“祖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
㈥ 有一首诗讲天下名山多被寺庙所占
此句最早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后明末李渔题庐山简寂观对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 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 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㈦ 泰山的历史故事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㈧ 泰山的历史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自然地理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32.7米。相对高差约1300米。
地质成因推测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均近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
气候植被
泰山因其高度,气候也呈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人文景观
泰山日出
[编辑] 人类历史宏观影响
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构成了泰山风景。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三重空间(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条轴线(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的景观格局。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1460米,玉皇顶1545米层层迭起,构成泰山的独特景观。
封禅祭祀
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泰山是齐鲁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自秦以降,中国古代有12为帝王来此封禅朝拜。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汉武帝八登泰山,惊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被人认为凡是异性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于天;“禅”是在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台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圆台方坛表示天圆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视为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而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所以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王者异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该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
宗教影响
增福庙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着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
道教:据传说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
文人墨客
泰山上的石刻数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被融入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等文化因素,构成了庞大的泰山美学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访此山,并留下诗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诗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等等。
泰山石刻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道、受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刻、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为岱庙157块、岱麓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提景及楹联等5类,大部分为自然石刻。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旅游景点
岱庙遥参亭、正阳门、唐槐院、东御座、秦泰山刻石、铜亭、岱庙坊、汉柏、天贶殿、大众桥、五贤祠、三阳观、冯玉祥墓、普照寺、虎山公园、王母池、三叠瀑布、醉心石、对松山、中天门、孔子登临处、望人松、斗母宫、望仙楼、五大夫松、十八盘、壶天阁、舍身崖、天下第一山、白云洞、象鼻峰、无字碑、宋摩崖、丈人峰、月观峰、仙人桥、五岳独尊、孔子庙、天街、玉皇顶、碧霞祠、南天门、拱北石、唐摩崖、北天门、大/小天烛峰、望天门、尧观顶、姊妹松、元君庙、三折瀑、天烛瀑、玉泉寺、后石坞、青桐涧、竹林寺、无极庙、天胜寨、长寿桥、白龙池、傲徕峰、扇子崖、黑龙潭、彩石溪、钓鱼台、海眼、元君庙、桃花峪。
~
㈨ 天下第一关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武举吴三桂等镇守过山海关。
主体建筑为箭楼,上有"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着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